周恩来为何三不留?
文章来源: TNEGI//ETNI2012-10-29 10:48:04


周恩来为何三不留?

(注:又见网络文章盛赞周恩来,谨以此文略表浅见。)

一般而言,政治人物总是希望自己在人世间的所作所为能够名留青史。这不仅表明了他对自己的肯定,而且其人格和所作所为可以作为后世效仿的对象,至少铭记其青史的地方可以为后人前来凭吊并表达敬仰之情提供一个场所和机会。
   
由周、恩、来三个字构成的人名可谓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响亮而显赫的称谓,据说这个人拥有着超人的执政能力和迷人的品德,得到了其敌人和朋友的双重敬重,成了一些人心目中政治家的道德楷模。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受到无数人追捧的政治家,在自己临终前却留下遗言:一不留尸骨,二不留骨灰,三不留灵位。其意图可谓非常明确,让自己在这个其自称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忘我工作了数十年的党国内不留下一丝痕迹。不过,在他死后,由他生前竭尽全力辅佐毛泽东并参与创建的政权则极尽所能地试图在普通民众心中为他塑造一座政治人格的“丰碑”。
   
其实,那些捧周的人中没有一个知道周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一切人的行为都源自自身的内在意志或灵魂深处的价值取向。这是一个隐秘的个人世界,而这个隐秘的世界只有那个人自己最了解,外人只能通过其行为做出判断。
   
显然,周最了解自己的那个隐秘世界,最清楚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而也就能够最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获得怎样的历史评估,而这个评估绝对不会只有喜欢他的人才有资格做出。这才是他决定“三不留”的根本原因。这一决定也因此而间接地告诉了历史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缺乏自信,就像一个自杀的人感到了自己人生希望彻底破灭或面对未来恐惧得没有勇气生存一样。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三不留”是周在其肉体生命即将耗尽前对自我政治生命的自杀式了结。当然,这仅仅是个人推测,无事实依据,例如类似自杀者的遗言等,因而不能成为定论。
   
也许周恩来曾有过幻想在毛之后死去,从而有机会以自己在政权内部的威望来做出某种改变,但上帝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因此,临终前他还进一步告诫自己的夫人远离政治中心而非鼓励她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但邓颖超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而是积极投身其中,因为她认为自己还有足够的能力和机会。
   
正如文学城里的城友阳虎2012-10-29 06:30:04对《周恩来传世照片的故事一个谎言留下永恒瞬间》一文给出的评论中所说的:关于周在中共建国后的表现,我一直感到困惑。一方面他对毛的种种错误完全无原则的附和,甚至推波助澜,使毛肆无忌惮;另一方面他也的确在其个人能力范围内鞠躬尽瘁,忘我工作,克己奉公。他并没有亲生子女,亲戚关系也相对疏远,所以全无后顾之忧。既不沉迷女色也极其清廉,并没有物欲牵绊。这都和普通中国人的世俗贪欲相差极大。那么是什么使他对毛完全无原则的服从,甚至很多事情已经完全违背了党内的组织程序和原则,违背他以一生效忠的共产主义理想?背后的原因,等待更多史料的披露来佐证。
   
无独有偶,中国20世纪后期最有权势的人物邓小平也选择了“三不留”的措施来湮灭自己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的巨大贡献。如果不是由于6489事件的爆发,或许邓小平也不会选择以这一方式来了结自己。
   
在人类历史上以湮灭自己的肉身为最后手段的还有希特勒,他在最初被其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而后期却顽强地强大起来的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的前夕与自己的情妇爱娃一道自杀身亡,自杀前命令自己的部下将两人的肉体烧成灰烬。不过,上述三个人都是自愿的。最近以湮灭某个政治人物尸体的方式来消解其历史影响力的是美国对本拉登的处理,不过这并非出自死者生前的自愿,而是被其敌人强加于其身的。
   
人类史上不乏亵渎政治家尸体的行为,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在秦孝公死后对辅佐秦孝公强大秦国的商鞅施行了五马分尸的车裂酷刑;前苏联的斯大林在死后招致了严厉的批判,其尸体亦被从位于红场列宁墓旁的墓穴中拖出受到亵渎;中国人中至今依然有人在期待着对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毛泽东等实行鞭尸惩罚。这些行为使得后世的某些政治家们感到了某种顾虑甚至恐惧。
   
历史不是单纯地由英雌或政治家自己来谱写的。因此,一个人要想在人类历史上做一个名留青史的政治家,必须将自己的人生政治方向和手段建立在令普罗大众能够感受到自由、公正和正义的立场上。惟其如此,才不会对自己产生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