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准备着,迎接那其实并不太遥远的老年
文章来源: 南山碧竹2013-12-30 14:56:46
作家六六说,

总在看中国的宣教片,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说话,
甚至为不探望父母还立法。这不是我要的老年——充满着弱势的怜悯,无奈的孝道重压。我不想让我儿子一想到出于理法道德不得不来看我就牙疼,我不想让自己老了以后活在整天期盼儿女孙子电话的孤单里。说实话,我也不想晚上的娱乐不是看电视就是跳广场舞。

人在老年的时候,也许体力不及年轻人,但经验是财富和宝藏;
也许记忆力不及年轻人,但智慧却无可比及——前提是你从未放弃过学习。

学习这种能力不是为孩童准备的,学习能力是伴随终生的。“
活到老学到老”一语,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直译为“我愈老愈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很多人在走出学校以后,觉得学习这事就终止了,把时间花在打麻将,烧饭做菜,聊天美色上。也许这一段你觉得很舒坦,但舒坦之后,就是老年的渴求陪伴,与世脱节,寻求帮助,以及无所事事。你期望得到社会的关爱,你怕被忽略,你渴求更多的照顾,你老来寂寞。

从社会角度说,关爱老人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会老,
每个人都怕老无所依,一个对社会奉献了半辈子的人值得善待。但从个体角度,你绝对可以打破这个恐惧的怪圈,前提是你永远在进步。

我前几天听了海尔集团张瑞敏的演讲,
赞叹这位共和国同龄人的思维敏捷和博学多才。他直到今天,都以每周阅读两本书,一年一百多本的速度在学习着。在座的学生提问的所有跨时代、跨技术、跨领域的问题,他都有过思考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我有时候想,能跟这样一位智者在一起学习生活,
每天聆听他对世界的领悟,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而张瑞敏,他一定来不及哀叹年纪大了,没有用了。
他更不会去乞求年轻人的陪伴——因为年轻人在争相向他学习,努力跟上他的步伐。

这样的老人全社会还有很多。
比方说巴菲特的午餐。
比方说梅丽尔斯特里普去年再度捧得小金人。
比方说褚时健在暮年新创的“褚橙”品牌。

我一方面同情怜悯那些老去和即将老去的人,
一方面希望自己活得不一样。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论老年》中说:老年人不仅要保重身体,
还应注意理智与心灵的健康,因此老年也得不断学习。“一个总是在这些学习和工作中讨生活的人,是不会察觉自己老之将至的。”这与孔子所云:“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一个道理。

想拥有一个丰富精神世界和果实累累的老年,我现在就要努力。

~~~~~~~~~~~~~~~~~~~~~~~~~~~~~~~~~~~~~~~~~~~~~~~~~~~~~~~~~~~~

六六的话非常合我的意。其实我觉得,人生应该像一幅油画。这个年龄这幅画已经基本成形,很多的内容,很多的色彩。我们还是在不紧不慢的,一笔一笔的去完成它。退几步望去,自己欣赏一下,已经有可以欣赏的东西了。不一定是那些世俗的成就,也可以是那些岁月的沉淀,那些美好的感情。那些友谊,亲情,家庭,工作,很多很多。浓浓淡淡的,渐进渐远的,柔和了,融洽了,全在里边了。
这幅画还没有完成。这个世界太多的东西我还没有看到,感到,学到,享受到。精神世界的丰富,是要努力去做的。那几乎就是生命的意义。生命是什么?活着是什么?看看那些花草便懂了--是变化,是成长,是收获。学得慢了吗?不要紧。 没有人催你。到了今天,学习只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渴求。还有比这更惬意的吗?希望我的下一个十年,是我最丰盛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