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值得自豪吗?
文章来源: 木愉2016-10-08 21:27:15



最近几天从广东那里传来两则关于大吃的消息,一个村庄为了庆祝回迁,开了1400席,后来因为来客太多,又再开400席。这场盛宴,光是鹅就杀了9000只。大家因这个大吃活动的惊诧还没有平息下来,五天之后,这个记录就被同是广东的另外一个大吃活动的记录打破了。10月6日,在广东佛山顺德沙边村,何氏宗亲万人联谊晚宴筵开了1888席,光是食材就用了三万多斤。两个吃的活动从空中看去,都蔚为震撼,颇有当初群众运动的规模和气势。



想想这里是广东,就似乎有些理解了。广东那里从来讲究吃,四条腿的,除了桌子,都可以吃。调侃的就是广东。多年前的萨斯禽流感就是因为吃果子狸,吃出来的。几年一度,香港总要大规模扑杀家禽,就是因为一不小心禽流感这个幺蛾子又在人类的大吃大嚼中飞起来了。回溯历史,广东那里因为吃而惹出风波已经是常态。作为一个老广,我真的不愿意因为吃而歧视广东。但是,不管你再号称粤菜如何如何威震四海,名达五洲,满脑子就是一个吃、吃、吃……且不说,你可能吃出毛病和麻烦,就是你吃得平安快乐,你的最高境界也就只是一个肠满脑肥。



人类的生活是丰富的。孔子是说了食色性也,但他并不是说食色就是人类生活的全部。他还推崇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我们在这些层面去悉心领会、全力追求了吗?人生苦短,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把它们分配在生物层面的吃上,就只有挤压其它更高层面的勇猛精进。有次,一个朋友说,按照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时期理论,好多国人就好吃这口,乃是停滞在第一个时期也即口腔期;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却又滞留在口腔期,矛盾而又讽刺。



我们中国人是太在乎吃了。这本来并不难理解。两千多年来,饥馑就一直是高悬在中国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次王朝的更替几乎都与饥馑息息相关。土地兼并、灾害降临,不揭竿而起,就是死路一条。这种大历史背景下的中国人不能不在乎吃,故而原来在路上打招呼是问“吃了吗?”最近一些年,果腹不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但人们并没有从吃中超然和升华起来,而是更受困于吃。怎么讲?以前吃饱就行,不会在吃上大费周章。而现在,人们在吃上越来越精致化、程序化和复杂化。不仅如此,在吃上的这种生活态度还如潮流般流行开来。广东那里是大张旗鼓在街头摆开星罗棋布的饭桌,中土的大街小巷里到处回响的是吃的咋呼,就连文学的城里最招摇的还是吃喝的旗幡。

有感于吃文化甚嚣尘上,斗胆熬制鸡汤一小文,姑妄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