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丹红写起
文章来源: 谢盛友2008-09-02 09:01:29



从张丹红写起


作者:谢盛友


在德国读新闻传播学毕业的人,或多或少都是“沉默螺旋”的后代(我们的教授的教授 ---伊丽莎白•诺艾尔-诺依曼 Elisabeth Noelle-Neumann提出沉默螺旋理论The Spiral of Silence)。

这些后代中也有部分华人,他们或回去任职于两岸三地的主流媒体,或留在欧洲任职于欧洲的主流媒体。到了这把年龄,不是什么主任,什么长,就是加了个形容词“资深”,比如什么资深记者、资深评论员、资深主播。

“沉默螺旋”的后代个个都不沉默。

“沉默螺旋”后代的我成了独立媒体人。我仍然很自豪,我办报没拿过红蓝绿任何分毫,也没有接纳过德国政府或任何基金会的一分钱。人言“办报是慢性自杀”,我仍然坚持我的梦想,如今在欧洲独立实践,终归有一天“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将来终归有一天我会在中国大陆独立出版发行一份独立的报纸。

任职于德国之声的张丹红女士近日红遍全球的华文媒体。

根据德国之声官方有关张丹红讨论的通告:
过去几天里,互联网上以及诸多中文媒体中,就本台工作人员张丹红展开讨论。有误报称,张已被解职。事实是:张女士作为德国之声中文广播部的编辑还在继续工作。
德国之声的工作人员作为他们广播对象地区问题的专家,在德国乃至国际媒体中,是屡被问津的访谈客人。张女士过去以其篇幅众多的报道,在德国之声内外,证明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她接受的为数不少的媒体访谈中,有一次她的一些表述和德国之声所秉承的主导理念不相符合。德国之声主导理念中,也包含为民主,自由和人权伸张的内容。
就这一事件,德国之声有义务调查外界提出来的种种相关指责。在如上调查结束前,惯常的一个做法是暂停针对公众的活动,其中也包括在话筒前的工作。这就是本台目前对张丹红一事的处理方式。
(引文 完)

这样的事情不仅仅针对华人“沉默螺旋”的后代,德国人“沉默螺旋”后代也有同样的遭遇。根据报载,德国体育信息通讯社记者迪特·黑尼希(Dieter Hennig)2008年8月初因长期以来“明显亲华”而被解职,此事一度引发德国媒体的普遍关注。

如果我们还有记忆,德国著名电视(NDR)主持赫尔曼(Eva Herman)2007年9月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纳粹对家庭的态度是积极的,而后赫尔曼立刻被解雇,她作为新闻记者可能触犯渎职罪,而被迫接受刑法调查。调查归调查,但是,她的事件在德国引起很大的争议。赫尔曼说,虽然纳粹有许多不好的方面,比如希特勒,但是纳粹也产生了许多积极的东西,比如对母亲的尊敬。她的评论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纳粹对生育众多子女的母亲给与奖励,认为他们对雅利安民族壮大做出了贡献。

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是遗憾的事情,至少不是媒体界什么光彩的事情。

张丹红任职的德国之声,其预算来自德国国会,显然,德国之声的价值取向必须与德国政府一致。张丹红在签约时应该是确认的。德国之声暂停张丹红“针对公众的活动,其中也包括在话筒前的工作”。这就是德国之声对张丹红一事的警告(Abmahnung)。根据德国的法律,若警告无效才紧跟着解雇。德国雇主雇员的劳工合同,其主要内容必须符合德国《民事法典》§§ 305 ff. BGB的规定。

我仍然坚持:新闻记者要跟权利一条心,而不是跟权力一条心。

西方社会成功走向现代化,有一个很重要秘诀,用权利 (right) 去限制和制约权力 (power) 。

所谓权利,就是权力不得以任何手段加以禁止和侵犯的自由行动空间。权利和权力是一对既相关联又相对立的概念。简单说来,前者指普通人做出某种行为或者获得某种利益的可能性,而后者则指公共机构可以强制他人为某种行为的力量。一句话,权利更多的是利益,而权力则主要是强制力。

也可以这么说,权利是被管理者应有的,权力是管理者拥有的。若政治化解释,权利是人民应有的,权力是政府拥有的。

新闻记者必须跟权利一条心,而不是跟权力一条心。

人类社会权利与权力的斗争永不停止。别说老百姓要与权力斗争,争取自己的权利,新闻记者也要争取自己的权利,才有德行。


写于 2008 年 9 月 2 日 ,德国班贝克


(谢盛友:欧洲《European Chinese News》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