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眼
文章来源: 淡淡微风2007-01-31 17:04:25

满城尽带黄金眼

  我好象做什么事儿都慢半拍,等人家说过了劲儿没兴趣说了,我才想起来捣腾几句——没办法,追热门跟名牌那些事儿都非我所欲,又由着自己性子惯了,只好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说了。
  看“黄金甲”纯粹是意外,当然本来也就打着看的心思——当然不是冲着张艺谋,他老人家的人文素养就那么些,又忙的顾不上深入生活兼不肯读好书,“思而不学则殆”,指望他有什么突破,那可是“千里走单骑”太不容易了——发哥和巩俐的表演,还是很令人期待的。
  
  说实在的,这电影虽然不那么好,也绝没有那些人骂的那么厉害,照着完美的标准挑刺儿,那是谁都会,公允的说点人话,难度可就大了去了。这片子,弱智的地方还是有几处——这是张艺谋拍娱乐片的习惯动作了——却还是比前两部好的多了,至少,我没觉得比新007差,细节雕琢上甚至更好些,毕竟还是中华文化培养出来的,画的瓢虽然不那么入眼,却也没描成了香蕉。
  最令我遗憾的,还是和发哥有关,太浪费发哥的演技了,基本上没什么发挥的余地,差不多算是配角儿了。看来,张大导很难拍的出英雄气概来,这大陆的导演怎么就找不准江湖味儿和英雄气概的感觉呢,李逵和鲁智深毕竟不同,林冲也毕竟不同于令狐冲啊。
  巩俐也是一样的浪费,同样类型的表情出现多次,自然是导演故意安排,至于为什么那么安排,那就不得而知了,飙演技也用不着那么刻意吧。
  给了周杰伦太多镜头了,有些多而无当,看他有心无力在那里僵着脸,我都替他着急。
  倒是几个配角的表演,显出了大陆终归人才济济,有章有法功力深厚,可惜外型限制,只能等着以后做老艺术家,明星是没戏了。
  立意方面,还是张艺谋拍娱乐片的老毛病,不着调。我挺纳闷儿,中国政府官僚体制所限,进步起来拖泥带水也就罢了,怎么导演也这样儿。第五代导演拍东西,好象就没有“爱”的感觉,总是隔着层亚麻布或者蛇皮袋,拍起阴损毒辣来倒是得心应手多快好省的很。好莱坞那么多主旋律的电影教育了那么多年,还是不懂得怎么都要把人性好的那面烘托表现一下,您又不是欧洲的探索片,较什么劲儿啊。难怪共产党对这帮人老是不放心呢,搁我也要看紧点儿,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说到这里,忍不住用我的小人之心揣测一下。屠杀过后迅速冲洗大殿和广场那段儿,总觉得没那么简单,冲干净淋漓的鲜血,继续花团锦簇粉饰太平,怎么看怎么象影射。然而说是隐喻吧,又似乎张大岛胆子也忒大了些,如果真的如我所料,免不了要感叹一句:这小子,因为“活着”给关的那五年禁闭,还没把西北人执拗的性子给治过来啊!
  总的来说,算部中等的片子,香港媒体给了三分,不算过分。

  说句题外话,这些年对张大导的说法多了去了,各有各的本事吧,还是觉得王朔说的最到位:装修大师。
  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这语言大师毕竟是大师,不是白玩儿的,就象张艺谋的摄影。
  可惜的是,有得必有失,想找个各方面都能让人满意的,目前似乎还没有。
  记得当年陈毅元帅说围棋:“国运兴,棋运兴。棋运兴,国运兴。”兴许电影也是如此吧,大约,我这辈子是等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