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孝”字压死人
文章来源: 占波2014-09-28 03:27:59

    今天在网友空间看到一篇文章“娘想做你家的一条狗”。 八十多的老人了,风烛残年,无依无靠,看着让人心酸心痛。中国的“孝与不孝” ,看着只是个人操守问题,实际上这是中国文化自身的一种悲哀,是封建统治阶层实施有效统治,愚弄人民的一种手法。现在手有些懒,把母亲节时写的一个东西直接贴过来,不再改动了。
   母亲节这个并非中国传统的节日,如今被商家在中国炒的沸沸扬扬,好不热闹。有位朋友说的好“心中有孝廉,天天都是母亲节”。仅仅在今天表示一下(当然表示一下,总比不表示还是好),
 买些礼物去探望一下,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的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对待长辈上是完全不同的,反之在长辈期许晚辈人的要求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西方人秉承的是“ 各自独立,互不相求,给对方以最大的自由为公德。” 孩子成年后依赖父母是耻辱,老人不能自理时拖累子女也是耻辱。这一点上,西方文化却是延续了人类发展史上“适者生存,物尽天择” 的生存法规。记不清是杰克·伦敦还是马克·吐温谁写的了,讲的是印第安人一个老人在被儿子背着送到森林深处去等死时,所思所想的故事。在生产能力低下时,人老了不能创造价值养活自己了,成了族群的拖累,会被亲生的子女送到远离族群的地方,放上几天生命所需的食物和水,一个人在那里慢慢等死。这里面没有“孝与不孝”的道德观念。有的只是一个族群延续的问题。去掉生长成人的二十年,除去苟延残喘的二十年,人生百年,只有中间这一段是有能力,有体力,有智力去自由支配和享受生命的。从这一点上讲,西方人对待生命的价值要比中国人对待生命的价值实际的多。把生命最好的一段留给自己。一年有个母亲节” , 买些礼物,看看老人,意思一下就足以了。
   中国文化讲的是“百事孝为先,子不教,父之过”,对上对下有着数不清的责任和义务,终其一生,没有自己,特别是人到中年,精力体力会超前的透支,上下两辈人的好坏都和你的所为有关联。如其不然,会被社会舆论所唾骂,指责别人的人,其实内心里也很累,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懵懂中。人在最有精力,有思想,有体力,有追求的年龄段,被上下两代人缠的死死的,直到完全放弃自己。这种文化说到底,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迂腐,是统治阶层为了自身政治需求而对平民百姓的愚弄。“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才是推行“孝道”背后隐藏的真实含义。现实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断层体制,社会财富还没有充分的涌流和开发,不足以靠公共财富支持基础教育和老年养育,更重要的是,没有经过大工业的协同发展,人们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协同意识。因此,对西方文明的“子女观,父母观” 是很难理解的。
   我讲这些,并不是主张弃子女与老人而不顾,俗话讲“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身处现实的中国环境,面对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在我们的老人和子女除你之外没有其它依靠时, 你别无选择,只能牺牲自己,还要做的比其他人更好,但这种做,是清醒着去做,主动的去做,发自内心的去关爱,去尽孝道。母亲节除了形式上的,更需要的是反思,如何去除文化中的迂腐,从社会制度,结构,舆论等方面保证我们的上下两代人健康地生活,同时减轻中年一代的各种压力和负担,能够在人生阶段最好的时侯,去轻松地创造,愉快地工作和舒心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