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与右 VS 感情与理智 –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之路 -- 大宗师 一、男人和女人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男人和女人想法不太一样,男人和女人交流不太容易,男人和女人经常有听错对方意思的情况发生,男人和女人对问题、事情的看法也很不相同。常听到妻子或女友抱怨丈夫或男友没有同情心、没感情、太理性;又常听到丈夫或男友抱怨妻子或女友妇人之仁、滥施爱心、过于感情用事。专家讲,由于男人、女人体内雌性激素、雄性激素比例不同,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及社会分工,男性侧重于理性思维,女性侧重于感性思维,所以一般来讲,男性比女性要理智的多,女性比男性要情绪化的多。人们都知道,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是母系社会,女性处于强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选择,人类社会演变为父系社会,男性处于强势。这种男女的差别是不是使男性与女性的矛盾愈演愈烈?男性是否借着强势地位对女性的索取与日俱增呢?历史上或许有过一些类似这样的时期,但那是不稳定的状态,不可能太持久,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已形成,现实社会及其发展趋势不是这样的,至少长远地看、整体的看,不是这样的。男人和女人,都是人,人性是相同的,平等的。男女的差异是次要的,相同的是主要的,男女之间有矛盾,但合作、相互需要是主流。 很多年前,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凤凰城机场等飞机时,遇到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他退休前在一家潜艇工厂做技术工人。他给我讲,他和他太太很喜欢凤凰城的一处度假村,每年他们都会来。几年前,他老妻过世,但他仍然年年来,以表示对亡妻的怀念。他对我讲,和他的妻子相识,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他的妻子,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人,认识他的妻子之后,他才知道什么是人伦大爱,才知道爱为什么对人这么重要,人生、生活才有了意义。这个老人家很有代表性,很多男人都很有同感。千万年前,男性是女性王国的臣民,理性之鸟还未能在感性的浓雾中伸开翅膀,那时男性理解女性感性的语言和思维。当理性之鸟羽翼丰满,伸开翅膀飞出情感的丛林,当男性以理性建立起男权的王国后,男性在潜意识底层,依旧不能忘怀那古老幽深的情感伊甸园,只有回归情感家园,才能最终找到自我,才能使人生、生活有了意义。可是,理性之鸟离家已太久,回归情感家园之路漫漫无际,就近的,就是虽然也跟着男人们一样理性演变,但仍然相对十分感性化的女人了。于是,女性崇拜的文化和宗教就应运而生了。很多人讲,诞生于长江流域的道家文化,就有很鲜明的女性崇拜的特征。老子讲:“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对女性的思维方式及处事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然,如果要人们回到远古的母系社会以回归情感家园,十个男人十个不同意;十个女人恐怕也有十个不同意。人们虽然失去了旧的情感伊甸园,但是理性带来的巨大的进步、实惠、利益远远超过人们失去的。再者,过去的再美好也已成为了历史,人们永远不能返回到过去。旧的平衡已经打破,只有向前走,去建铸新的平衡,去建造新的与理性和谐的情感伊甸园。 二、城里人与乡下人 经历过改革开放以前及以后的人们,普遍会有这么一个看法,在过去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充实,人们比较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真诚相待;在后来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倒有些空虚,人和人关系变得比较疏远、势力,相互算计的较多,很难相互帮助、以诚相待了。这和城里人、乡下人的说法倒有一比。乡下人比之于城里人,物质生活相对贫乏些,但乡下人比之于城里人,人和人关系比较紧密,大家相互帮助,不分彼此。城里人比之于乡下人,物质生活富庶多了,但人和人关系比较淡漠,大家各忙各的,你的、我的分得清清楚楚。 在物质比较缺乏的社会,条件艰苦,除了大家自己,没什么可指望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唯有相互依靠,牺牲小我,乐于奉献,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最大的发掘人的精神力量,团结一致,才能共度难关。而在物质相对富足的社会,资源相对充足,相当的资源不必集中起来而可以分配给个人。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资源和私人的空间,人们没有大的必要费力去维持紧密的关系,丰富的物质填充了相当的精神空间,精神力量就退居次位了,这是一种进步,但代价是旧的维系人与人关系的传统方式和精神家园的放弃,这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所谓“二律反叛”。 旧的平衡打破了,而新的平衡还未建立起来,做为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人,情感、精神上就没了依靠。物质的丰富,可以使人暂时忘却烦恼,但很快,人们又对物质刺激麻木了,情感、精神上的困惑就又冒出来了:虽然物质生活富足了,但怎么不如以前快乐呢?于是乎,一面吃肉,一面骂娘,抱怨今不如昔,人心不古。同时人们开始念旧,开始向往乡村田园生活,开始回归自然。当然,如果真让人们回到物质生活困乏的过去,回到偏远乡村,十个人至少九个不愿意,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生活的繁荣富足是没有人能拒绝的,历史不能倒退。人们希望的是向前走,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新的人与人的关系,新的精神家园。 三、左与右 VS 感情与理智 前面讲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任何大题目的基础,个体的差异导致了整体统计上的涨落,整体宏观的特性和趋势是个体的特性和趋势的统计表现。人是有各种感情的有血有肉的人,人又是有理智的,能够对自己,对自己的感情、冲动,对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精神进行道德、价值的判断和控制。人的感性来源于人的本能、条件反射、内分泌、激素等人体电、化学、物理、生理反应,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升华,并对感性有调节控制机能。感情与理智的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就是人类的进化之路。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因人而异,因社会地位、性别、分工不同,因时间、场合不同,对其感性和理性这既矛盾又统一的阴阳二元的动态平衡的把握是不同的,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社会的宏观统计表现就形成了代表各类人群的各种意识形态。在一个社会中,人不是独立生存的,人受他人影响,也影响他人,受环境影响,受社会各种意识形态、制度、政策法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的影响,所以个人对感性和理性的动态平衡的把握又受环境,受社会各种意识形态、制度、政策法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的影响。当社会稳定时,宏观的平衡总体上得到维持,个人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也得到相应的维持,人民对生活比较满意。当社会大动荡时,宏观的平衡被打破,个人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也难以维系,人民感觉动荡不安。 每个人对于感性和理性动态平衡的把握是不同的,千差万别;同样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情上对于感性和理性动态平衡的把握又是不同的,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如果依据平衡点相对趋向性的偏差,还是可以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趋向于感性,称之为“阴性”或“左倾”,另一类是趋向于理性,称之为“阳性”或“右倾”。当然别人会讲为什么不能称趋向于感性为右倾,而趋向于理性为左倾。在美国,人们将左倾的民主党称作“母性”的用“心”来思维的党,将右倾的共和党称作“父性”的用“大脑”来思维的党,所以我们这个分类还是符合实际的。个人感性和理性动态平衡的左右分类,其社会宏观统计表现就是左与右的思潮与意识形态。 人的感性来源于本能、条件反射,来源于亿万年人类进化的生物学意义的物质积累,来源于远古人类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环境下达到的旧平衡、古老传统和精神家园的沉淀,所以左的意识形态对于人的本性有“善”的基本认识,认为人是有别于动物,高尚智慧的“人”,人有理想、有道德、有公益心、有爱心,讲公平、讲正义,能无私利他,通过教育指导,人的这些品质会得到加强,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能够自然的良性调整。左的意识形态理想些、利他些、感性些。 而人的理性是在感性的基础上,异化出来的更高级智慧,它通过对感性的调节和控制,使人更聪明,使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促进了社会分化、社会分工、社会协作,极大的提高了人们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效率。理性的发展壮大对于旧平衡起了颠覆的作用,是一种“反动”,所以右的意识形态对于人的本性有“恶”的基本认识,认为人是自私自利、趋利避害、弱肉强食的社会动物,调整、规范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只能是诱之以利、晓之以害、示之以罚,由个体“恶”的动机出发,最终达到“善”的长远社会效果。右的意识形态实际些、自私些、理智些。 但人总归是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人,要有感情寄托、精神寄托,要有归属感,要使人生、生活过的有意义,一句话,感性与理性发展要协调,要不断达到并维护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即使对感性十分麻木,或终日忙碌,无暇顾及,感性与理性的失衡终将以内分泌的失调、生理的病变、心理的变态表现出来。感性是理性的基础,是理性的根,离开感性,理性就如同断线的风筝,必须与感性有良好的互动。 感性与理性的互动,在宏观上,在社会意识形态上以左与右的互动表现出来,它们的互动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之路。所以“左倾”和“右倾”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手段,在一个历史阶段或许需要“左倾”的政治路线,在另一个历史阶段则或许需要“右倾”的政治路线。但是每条政治路线都不会长久,好心也会办坏事,时间长了,政策的优势就会丧失,弊端就会产生,必须不断调整。毛主席建国初28年,是“左倾”的政治路线,邓小平改革开放28年,是“右倾” 的政治路线,他们的政治路线都是针对当时历史条件的伟大社会实践,都是为了调整社会关系、解放生产力、富国强民,都有巨大的成功,都有深刻的教训,时间一长,弊端丛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推行“右倾” 的政治路线已久,旧的平衡被打破,“左倾”以建立新的平衡自然成为首要任务。为此,左的和右的种种思潮、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和各种各样的势力最终必定要围绕建立新的平衡这一首要任务斗争、合作、分化、重组、演变以演绎壮丽的中国社会发展之路。在这个左右纷争之际,还是应该从科学、社会学、历史、哲学的高度对人性、对左与右的本质、来由、现状、未来有个总体的了解,这才能在战略上占有制高点,才不至于被局部的事件弄的眼花缭乱,迷失了方向,才能对其问题本质有较清醒、全面、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