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9(15)流产的“凯旋在子夜”
文章来源: 万家述评2012-05-20 08:50:00




我的1989(15)流产的“凯旋在子夜”

5月22日下午5:00至晚上9:30,历时四个半小时,我在国际饭店的彩虹厅召集了在广场上静坐的75所院校的学生代表,说服他们在午夜十二点之前立即撤出广场,并建议把这次行动冠名为“凯旋在子夜”。

为什么是国际饭店?因为那里离天安门广场近,距离广场更近的北京饭店当天借不到那么大的地方。那时候国际饭店刚开张,彩虹厅是一个中餐厅,好像尚未启用,装潢得美轮美奂。

当我看到从广场上找来的学生代表一个个面有菜色、鱼贯走进国际饭店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成功。我了解,许多朋友已经努力过了,都没有成功,我也不会创造奇迹。我这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要当局还没有开枪,我就还有再去做一次努力的时间和空间。

我注意到大厅后面出现了一排黑衣人,他们不停地照相,有人夸张地、高高举着袖珍录音机。似乎是想表明他们的存在,警告我要谨言慎行。我知道这是“有关部门”的朋友,便笑着和他们打了一个招呼。

后来我看到了他们写的情况通报,应该说,写得很客观,内容基本属实。

报告是这样写的:“下午四时许,四通集团总经理万润南在国际饭店彩虹中餐厅,召集北京和外地近八十所高校的近百名静坐学生负责人开会。在会上,他首先肯定学生们的行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万润南说,‘同学们,如果把你们的行动比作一部作品,那将会是一部杰作。这部杰作的上篇和中篇已经写完了,如果写好下篇,写好结尾,那就更加杰出伟大了。’‘现在,你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撤离广场,主动地撤离回校,这样,你们就会受到整个社会的赞扬’……”

报告里没有提及我批评学生的两段话。

当有人说“学生内部意见不统一,有人要撤,有人要留,无法形成一致意见”的时候,我说:“你们争取民主,自己的行为方式就应该符合民主程序的规范。你们现在是小喇叭服从大喇叭,嗓门小的服从嗓门大的,调门低的服从调门高的,谁嗓门大,谁激进,谁就有领导权。这难道就是民主?”

当听到有人说不撤的主要原因是“怕走了会使市民伤心,这样就是出卖那些拼死为我们拦军车的北京市民”的时候,我愤怒了。我说:“如果你们不撤,流血的首先是北京市民。你们处在台风的风眼,反而相对安全些。市民拼命挡军车,是因为你们在广场坐着,他们是怕军车碾压了你们。如果你们撤了。他们还有必要挡军车吗?你们坚持不撤,难道是想逼着让北京市民为你们流血吗?”

我希望学生一定“要审时度势,考虑现在的处境和状况,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及国际社会的反响,考虑到群众的情绪变化。再坐下去,无异于给军队提供镇压的理由。如果发生流血的结果,对这次运动,乃至整个民族、国家,都将是灾难。”

我说,你们可以提出撤离的条件。“有关部门”的报告是这样记录的:“当然,撤退,我们是有条件的,第一,就是军队回去,学生回校;第二,取销戒严,秩序正常;第三条,李鹏下台,邓小平、杨尚昆等老人按程序光荣退休;第四条,拥护赵紫阳同志。”

我查对了当天对话的录音记录,发现第一、第二条靠谱。第三、第四条却简单化了,不够完整、准确。

关于“李鹏下台”,我首先是批评学生,“国有国法,不能你们要打倒谁,谁就要下台。李鹏是人大任命的,要罢免他,必须根据宪法规定的民主程序。只有人大召开特别会议,多数通过才能让李鹏下台。”

关于“邓小平、杨尚昆光荣退休”,我原话是这样的:“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你们今天能够进大学读书,就是因为文革后邓主张恢复高考。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当然,邓也是这次强硬处理学运的‘总导演’。所以,不要用‘下台’这样伤感情的字眼,党内的事情按党章的规定办,可以建议邓小平、杨尚昆等老同志光荣退休,要承认他们的功劳,处理这次学运,可能是受到了汇报者的蒙蔽。这样说,可能对整个局势更有利。总之,一切提法都要尽量符合宪法和党章。”

关于“拥护赵紫阳”,我的原话是这样的:“现在,赵紫阳被解职的事情,只有海外的报道,国内并没有正式公布。对于赵紫阳提出的要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来解决问题的主张,我们应当继续正面肯定、表示拥护”。

我问到会的一位学生,谁在同学中比较有威望?有人告诉我:王丹。

我说,派人去把王丹找来。当晚10点左右,我从国际饭店彩虹厅赶到北京饭店的咖啡厅,单独会见了王丹。他处在一种极度疲劳的半昏睡状态,仿佛是被人架到我跟前的。对我的讲话,他反应很慢。我告诉他迫在眉睫的流血镇压,他说:“不会的。”我问他:“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他说:“最多是用棍棒把我们揍一顿,几个人合力把我们一个个抬出去。”

我估计这是有人根据1976年天安门运动的经验给他的误导。唉,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经验既坑爹、也坑了孩子。

5月23日,曹务奇根据我与学生在彩虹厅对话的内容,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征集了二十多所高校的联名签署。“有关部门”当天是这样报告的:

“由北京四通集团公司出面做工作,在天安门广场静坐的二十所高校的一批学生发出一份《倡议书》,要求‘撤消戒严,军队回去,学生撤离,恢复秩序’。《倡议书》上签名的学生要求新闻单位对此进行公开报道。《倡议书》写道:‘我们郑重倡议:撤消戒严,军队回去,学生撤离,恢复秩序。我们呼吁:迅速召开人大常委会和中央全会,按照民主和法制的程序讨论并接受爱国学生和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如果军队回去,撤消戒严,我们相信在运动中一直保持理智、克制、秩序的广大同学会同意撤离。我们的撤离不是退却,而是把民主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我们认为,我们的合理要求没有理由得不到满足,如果要求不能实现,我们不答应,人民不答应。’”

“有关部门”的报告还提到:“《倡议书》发出后,北京大学赵宝煦教授、梁守德教授等六十名教师,于当天下午发出《紧急呼吁》,赞成在天安门广场二十所大学部分学生提出的倡议。”

据说袁木看了这份报告后在国务院研究室的会议上说:“……万润南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我看倾向性太浓了。”

万润南的真实意图并没有能够实现,“凯旋在子夜”的行动流产了。主张撤退的学生领袖回到广场大多被罢免,广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永远指向最激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