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社安金早晚的认识误区(中)

t130152 (2025-11-11 15:54:25) 评论 (0)
前文提到,在制定退休规划时,社安金领取时间的选择属于一种财务决策。从投资角度看,提前领取并将其用于投资,往往优于延迟领取所带来的增额收益。本文进一步讨论另一个常见误区。

根据美国社会安全局(SSA)规定,若受益人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Full Retirement Age, FRA)前开始领取社安金且仍有工作收入,将面临退休金扣减。在2025年,未满FRA的个人收入限额为$23,400,超过部分将按每超$2扣减$1社安金的比例扣除。而在达到FRA的当年但尚未满FRA的月份内,限额提高至$62,160,超限部分按每超$3扣减$1计算。从达到FRA的月份起,则不再受收入限制,也不会发生扣减。

举例来说,若受益人在62岁时开始领取社安金,每月$1,500,年收入超限$10,000,则当年会被扣减社安金$5,000。到67(FRA)时,因收入低于限额,不再发生扣减。许多人由此认为,因收入超限导致的社安金扣减意味着提前领取不划算,认为应等到无工作收入或FRA甚至更晚再领取以避免所谓财务损失。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这种收入扣减并不会造成社安金的永久损失,SSA在达到FRA后会通过重新计算进行包含通胀调整的补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前领取社安金并将其投资的收益,仍可能优于延迟领取。

首先,应区分两种截然不同的提前领取社安金的减额机制:1. 提前退休扣减(Reduction for Early Retirement): 这是针对在FRA前领取的永久性减额,基于个人在领取社安金时的PIA(Primary Insurance Amount,主要保险金额)按提前月数计算扣减。PIA本身每年会根据生活成本调整(COLA)上调。2. 收入超限扣减(Earnings Test Withholding): 这不是惩罚性机制,也不是在FRA时兑现扣减的机制,而是一种在FRA时补偿性调整机制。SSA 会在FRA时重新计算,视被扣减的月数为未领取月数,并据此减少提前领取月数,从而提升FRA后的每月社安金份额。因此就1而言,前文论述提前领取的社安资金若用于投资,其复利效应可能远超延迟领取的增额。而对于2,本文论证,虽然由于工作收入扣减减少了社安金的投资本金,但这种扣减本身可以得到未来社保金延期补偿,亦即将提前领取社安金月数变小或者年岁延后而重新估算PIA的扣减百分比而在FRA时得到较高的退休金份额,而减量的社安金份额亦可在长期投资上获益。

补偿机制的计算方法如下,假设提前退休月数为n,因收入超限累计被扣金额换算为等效未领取月数为m,则实际提前月数n-m,新的扣减比例为x = min(36, n-m)*0.5556% + max(0, n-m-36)*0.4167%。以例中个案为例,受益人退休月数从62岁到66岁共48个月,社安金扣减金额总计$20,000。换算为等效未领取社安金月数为20000/1500=13.33,因此社安金折扣百分比36*0.5556%+ 10.67*0.4167%=24.45%。由于受益人提前5年领取社安金$1,50030%扣减,故其PIA应为$1,500/(1-30%)=$2,143。如果PIA未受通胀以及领取社安金后工作收入的影响,则在FRA时每月社安金将调整为$2,143*(1-24.45%)=$1,619。若PIAFRA时由于COLA或工作收入变化而有所调整,则按新的PIA计算调整社安金。

如果换一种思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收入超限扣减的延缓补偿机制。假定将提前退休领取的社安金全部扣减,则等效未领取社安金月数等同于相对FRA提前领取社安金的月数,而当在FRA时,受益人将得到100%PIA,即为FRA时的社安金。事实上,这也等价于SSA的延时补偿政策:受益人在提前领取社安金的12个月内,可以一次性申请退还全部领取的社安金。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在FRA时重新申请,受益人的社安金将按其时调整的全额PIA支付。

由此可见,收入超限导致的社安金扣减并不会永久减少个人整体福利。SSA会在FRAPIA重新计算调整社安金,即视被扣减的月数为未领取月数修正或者说减少提前领取社安金的月数,从而提高在FRA时社安金领取额。因此,只要提前领取的资金能够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即便收入超限扣减,其长期收益仍可能高于等待FRA甚至延迟退休所获得的增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