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姐悄摸摸地跑了几个50K,50M,现在要跑100K了。她来问我怎么弄。因为她知道:
100K,并不等于 50K + 50K。
我也不是专家,就我自己的一点个人体会和她聊了聊。因为有共性,就整理一下,放坛子给大家点评点评。随意的文字,不是作文。
我的第一篇是给她介绍她这个比赛100K的跑法,根据赛道的爬升曲线,如何起动,如何控速,哪里爬升,风速,衣物,鞋子,手杖,Cutoffs, 站点的,和整个比赛的。如何控制。。。。(此处略)
第二篇说的是训练。
因为5姐有超马越野基础,又有很好的跑团队友,相互切磋学习交流,所以可以直接说要点。她现在最关心的是提高。从50K到100K的跨越。
50K到100K的第一个区别,是头灯。
50K对大部分人来说,不需要头灯,6-7个小时完了。某些比赛的关门时间也定好了,不到天黑就关门。但100K,普通跑者肯定要夜跑的。即使精英,也必须把头灯当作强装,不带不给比赛。这就意味着,你的训练必须要有夜跑。山野里的野跑,看不清路面而摔跤,看不清方向和标识而迷路,毒橡树野兽动物也看不清楚,人类的活动不同导致的各种恍惚。。。没有训练到,会很麻烦。
第二,训练计划。
目前到比赛还早,可以分成两个计划。先是打基础阶段。日常训练,每周4到6次。周三小玩,周六大玩。除了周一休息,另外四天就每天轻松路跑6迈维持。小玩指的是爬山训练,8-16迈,爬升1000-2000多。大玩是和越野队友群跑,18-20迈,爬升3000-4000尺。因为每个人都有家有口,养家糊口,假期出差,可能有各种干扰。所以我建议每周4次轻松跑可以随意,累了,没时间就赖掉一两次。一般保证每周4跑就非常好了,尽量保证1小玩1大玩。
然后到了明年的正式训练,比如20周,22周100K计划,那就要按课表来了。因为周末的大玩,要里程递增,直到高峰期的37英里。递增原理和马拉松计划类似。有三上一下,到最后的两上一下,逐渐增加里程。高峰期后进入减量期(Tapering)。然后比赛。
关于最高跑量,我的感觉是要长一些,37迈。比5姐原来想象的多一些。这是我的教训而来。没有高里程,100K会有惊喜,呃。。。惊讶。
如果有时间,最好要2-3次最高跑量。1次,我觉得有点不够,除非你是老手,有底子了。
这里注意两点。第一,高跑量时,不要速度,达到里程就好,别给我提多快。严防受伤。第二,要提早到达高峰。网上出现的课表,一般是在赛前3周达到最高峰,然后减量。对吗?不对。那些课表是给运动员,年轻的30岁选手定的。你几岁?50?你三个星期能恢复得过来么?万一最后还受伤了(极有可能,大概率),那你就不能勉强去比赛了。与其慌慌张张,不如从容一点。你训练的是你的体能,不能照本宣科,书上怎么说就怎么练。精英运动员的训练,经常就没有课表。私人教练根据运动员当天的身体状况,决定今天跑不跑,跑多少,跑多狠。你没有私人教练,不能拿来一个就照抄。别说书本,就是你的队友,你也不能看他跑多少你也跑多少。他的基础和你不同,群跑不能瞎跟。他跑15年的百K百迈了,你还是处女百呢。
背靠背,超马训练秘籍。
超马时间长,100K动辄十几个小时,甚至20几个小时。如果时间短,说明容易?也许是要求苛刻呢!但是,你训练的时候,是不可能那么久的。每天还得吃饭睡觉桑班带娃。那咋办?让身体去模拟。
周六是长跑,20英里,30英里,37英里。。。然后睡一觉,周日继续跑。这太狠了吧。其实可以做到的。第二天,当然浑身酸痛,不想起床?你给我起来,散步去,上山散步去,Hiking。不再跑(除非你想跑而且能跑),而是走,Recovering "run"。你的Garmin记录的,别再看多少英里,而是看Moving Time。几个小时。嗯。周六看距离,不看速度。周日不看距离,看时间。目的就是要让你在疲劳未解除的状态下,继续 Hours on hoof, oops, on foot. 让身体适应超长时间的连续运作。我自己也曾经后悔没练长时间,导致比赛后半乏力。如果没练到,那么单纯说“开始跑慢点”,也是不行的。你哪能跑慢,每个站点都有关门时间。再说,你前面跑慢了,十几个小时后就能跑快?不累死,也会疲劳,也会饿晕。这是我自己从马拉松到百K百迈的痛彻的领悟。
超马训练,光有决心,勤劳,还是不够的。要有科学,要聆听你的身体。累了,就躺平,可以了就起来。哪些垃圾跑,可以省掉,不如睡觉,玩手机。SEX (Sleep-Eat-eXercise),睡好,吃好,练好。最简单的道理。你的身体像一艘小船,你驾驭在海浪之上,游刃有余,别翻了,别受伤。Run hard, and run smart.
加油!
?
?
很惊喜,5姐要跑100K了
布兰雅 (2025-11-11 12:29:18) 评论 (0)5姐悄摸摸地跑了几个50K,50M,现在要跑100K了。她来问我怎么弄。因为她知道:
100K,并不等于 50K + 50K。
我也不是专家,就我自己的一点个人体会和她聊了聊。因为有共性,就整理一下,放坛子给大家点评点评。随意的文字,不是作文。
我的第一篇是给她介绍她这个比赛100K的跑法,根据赛道的爬升曲线,如何起动,如何控速,哪里爬升,风速,衣物,鞋子,手杖,Cutoffs, 站点的,和整个比赛的。如何控制。。。。(此处略)
第二篇说的是训练。
因为5姐有超马越野基础,又有很好的跑团队友,相互切磋学习交流,所以可以直接说要点。她现在最关心的是提高。从50K到100K的跨越。
50K到100K的第一个区别,是头灯。
50K对大部分人来说,不需要头灯,6-7个小时完了。某些比赛的关门时间也定好了,不到天黑就关门。但100K,普通跑者肯定要夜跑的。即使精英,也必须把头灯当作强装,不带不给比赛。这就意味着,你的训练必须要有夜跑。山野里的野跑,看不清路面而摔跤,看不清方向和标识而迷路,毒橡树野兽动物也看不清楚,人类的活动不同导致的各种恍惚。。。没有训练到,会很麻烦。
第二,训练计划。
目前到比赛还早,可以分成两个计划。先是打基础阶段。日常训练,每周4到6次。周三小玩,周六大玩。除了周一休息,另外四天就每天轻松路跑6迈维持。小玩指的是爬山训练,8-16迈,爬升1000-2000多。大玩是和越野队友群跑,18-20迈,爬升3000-4000尺。因为每个人都有家有口,养家糊口,假期出差,可能有各种干扰。所以我建议每周4次轻松跑可以随意,累了,没时间就赖掉一两次。一般保证每周4跑就非常好了,尽量保证1小玩1大玩。
然后到了明年的正式训练,比如20周,22周100K计划,那就要按课表来了。因为周末的大玩,要里程递增,直到高峰期的37英里。递增原理和马拉松计划类似。有三上一下,到最后的两上一下,逐渐增加里程。高峰期后进入减量期(Tapering)。然后比赛。
关于最高跑量,我的感觉是要长一些,37迈。比5姐原来想象的多一些。这是我的教训而来。没有高里程,100K会有惊喜,呃。。。惊讶。
如果有时间,最好要2-3次最高跑量。1次,我觉得有点不够,除非你是老手,有底子了。
这里注意两点。第一,高跑量时,不要速度,达到里程就好,别给我提多快。严防受伤。第二,要提早到达高峰。网上出现的课表,一般是在赛前3周达到最高峰,然后减量。对吗?不对。那些课表是给运动员,年轻的30岁选手定的。你几岁?50?你三个星期能恢复得过来么?万一最后还受伤了(极有可能,大概率),那你就不能勉强去比赛了。与其慌慌张张,不如从容一点。你训练的是你的体能,不能照本宣科,书上怎么说就怎么练。精英运动员的训练,经常就没有课表。私人教练根据运动员当天的身体状况,决定今天跑不跑,跑多少,跑多狠。你没有私人教练,不能拿来一个就照抄。别说书本,就是你的队友,你也不能看他跑多少你也跑多少。他的基础和你不同,群跑不能瞎跟。他跑15年的百K百迈了,你还是处女百呢。
背靠背,超马训练秘籍。
超马时间长,100K动辄十几个小时,甚至20几个小时。如果时间短,说明容易?也许是要求苛刻呢!但是,你训练的时候,是不可能那么久的。每天还得吃饭睡觉桑班带娃。那咋办?让身体去模拟。
周六是长跑,20英里,30英里,37英里。。。然后睡一觉,周日继续跑。这太狠了吧。其实可以做到的。第二天,当然浑身酸痛,不想起床?你给我起来,散步去,上山散步去,Hiking。不再跑(除非你想跑而且能跑),而是走,Recovering "run"。你的Garmin记录的,别再看多少英里,而是看Moving Time。几个小时。嗯。周六看距离,不看速度。周日不看距离,看时间。目的就是要让你在疲劳未解除的状态下,继续 Hours on hoof, oops, on foot. 让身体适应超长时间的连续运作。我自己也曾经后悔没练长时间,导致比赛后半乏力。如果没练到,那么单纯说“开始跑慢点”,也是不行的。你哪能跑慢,每个站点都有关门时间。再说,你前面跑慢了,十几个小时后就能跑快?不累死,也会疲劳,也会饿晕。这是我自己从马拉松到百K百迈的痛彻的领悟。
超马训练,光有决心,勤劳,还是不够的。要有科学,要聆听你的身体。累了,就躺平,可以了就起来。哪些垃圾跑,可以省掉,不如睡觉,玩手机。SEX (Sleep-Eat-eXercise),睡好,吃好,练好。最简单的道理。你的身体像一艘小船,你驾驭在海浪之上,游刃有余,别翻了,别受伤。Run hard, and run smart.
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