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北碚杂忆-之十二夏夜纳凉摆“龙门阵”

涛静 (2025-07-20 05:11:19) 评论 (0)

住在石柱湾以后,我上了小学并接触到更多的人。我们同院子住的有胡石青先生、郭豫才先生、小学朱老师(名字忘记了)等。邻居们除了有时登门互访外,更多的交流是在夏夜院子里乘凉时的聊天。四川夏天很热,那时又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人们多是手摇一把蒲扇煽风纳凉和驱赶蚊蝇并搬一个竹床或躺椅坐在上面休憩。大人们就在此时海阔天空地聊起天来-四川人称此为“摆龙门阵”。我也似懂非懂地凑在旁边听-那时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大人们常常谈论时事,什么小日本打到宜昌啦,敌机又轰炸重庆啦,大米又涨价啦,如此等等,多是一些令人忧心的消息。有时大人们也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历史地理、天南海北、无所不谈。这无形中让我增加了不少知识。大人们谈论风靡一时的小说《家》、《春》、《秋》,并说《家》已由曹禺改编成话剧在重庆上演大受欢迎,使我知道了有一位著名作家巴金和一位知名剧作家曹禺。大人们谈论小说《荒谬的英法海峡》,从此记住了作者徐訏这个生僻的名字。小说《飘》的谈论使我第1次知道有一个美国,这个国家的南方和北方还发生过一场战争。大人们谈论重庆发生的事情,经常提到“朝天门”、“沙坪坝”、“小龙坎”、“青木关”、“瓷器口”等地名,使我至今还记得这些地方的名字。但有一次大人讲“聊斋”故事中的“画皮”,鬼的形象令我心惊胆战。我害怕暗处或床下有鬼在躲藏,很长一段时间里夜间都不敢独自一人留在黑暗的地方。

郭豫才先生是夏夜摆龙门阵的一位主角。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是河南人(豫是河南的简称)。他知识渊博、才思敏捷,当时在北碚从事研究著述《中国民族史》的工作。在我的印象中他是我父亲最好的朋友。他们是河南同乡,又是河南大学校友,年龄相近(比我父亲小3岁),有着很多共同语言。他们常常谈起年轻时在河南家乡的往事,例如搬把椅子坐在柿子树下边看书边吃柿子的情形,那个丰足闲适的场景让我羡慕不已,他们那种对故乡眷恋之情也令我印象深刻难忘。



图1-徐訏的《荒谬的英法海峡》创作



图2-巴金的家、春、秋



图30美国小说-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