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翻开的日记》读后感

打印 (被阅读 次)

尘凡无忧最拿手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而这是一篇时间跳跃幅度很大的民国人物传记,在题材上有很大突破。开篇一读就能看出依然是无忧的叙事笔法,文字也依然优美,最初几段简直就像散文诗。

小说主人公漫云生在大富之家,哥哥曾留学日本。她成长于中国正在产生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在新女性小姨的影响下也想成为新女性,便外出求学,十七岁时来到北京,入读国立女子初级师范学校。她有私塾学习基础,学业并未遇到困难。毕业后去公立小学当教师,兼任女子职业学校义务校长,与来此兼职,因大力批判吃人的仁义道德而闻名于世的沈先生做了同事。沈先生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的教师。27岁时漫云考上了高等师范国文系,做了沈先生的学生。

漫云是生活在民国初年的热血青年,她的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学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抗议游行。她追求男女平等,不仅成为独立、自由、革命的新女性,而且是学生自治联合会负责人之一,后来更成为知名的学生领袖。

漫云的一生和很多名人有过交集,其中有梁启超,张作霖,张学良,杨荫瑜,鲁迅,周作人,郑振铎,沈先生,等等,读者或许会觉得这些是虚构的,其实确有其事,在中国近代史里主人公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公众人物。用真实的历史人物姓名写故事,其实并不那么好写。

在大学里漫云写出新诗会请周作人先生修改,写出小说请沈先生和鲁迅先生修改。入党的事她也曾咨询过鲁迅先生。在作品里她是个有正面形象的国民党党工人员。她因工作需要辗转于不同城市之间,任教于各类学校,做过河北省督学,多年任职于国民党党部,但作品里并没有提及具体工作。

小说中有好几个人物匆匆逝去,比如小姨,因传染了猩红热故去了,还有冉况之,北大毕业生,是漫云师范学校的老师,曾热烈追求漫云的有夫之妇,在回乡之后不久突然病死了。得知冉况之死讯,悲痛之下,漫云没有去参加当天的请愿游行,因此躲过一劫,就在那天好朋友刘和珍在段祺瑞政府的枪下倒地身亡。

漫云的一生,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九一八事变,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作品里看不到二十世纪颠沛流离的中国,也没有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的正面描写,但也算有过轰轰烈烈的场面。这篇小说描写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理想,和家园。在那个大背景下,大部分痛苦还是个人的痛苦,相对而言漫云的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有个人的悲欢,有多年为党工作的经历,有在她周围发生的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无忧的小说不会没有爱情,漫云暗恋过有夫之妇沈先生,沈先生对太太的态度令人不胜唏嘘,更为讽刺的是后来是漫云的好友陈思蕴——一位勇敢追求自由的现代女性成了沈先生的情人,一个第三者。漫云和令儒的爱情并不浪漫,但有过甜蜜,最终也走向婚姻破裂,缘起令儒入剑桥大学学习后移情别恋德国女人,还把她带回国内。他离不开那个女人,更不会回心转意。 “她是女权的号召者,擎着女权的旗帜,带领着众多女性去维护作为女子的利益”的人,甚至写了几本关于女权思想的著作,一个新时代的女子,面对这种情况别无选择,毅然提出离婚。

小说文笔依然娴熟流畅,结构也有自己的特点,作品不分章节,但显然小说中穿插的每一小段日记可以看作每节的开头。这篇小说所有回放的记忆都是借助日记展开的,这无疑是一次有创意且有益的尝试。故事叙述结构完美,故事内容丰满,剧情构思巧妙,刻画人物性格精准且深刻。作品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家乡开始写到流落台湾,空间跨度也很大,从北京,上海,武汉,写到杭州。女主的感情和身世都很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各个人物负重前行,展现了那一段历史和那一代人的命运,并把个人和家国的命运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小说有视野和格局,建构了一座大厦,可惜没有往里面添砖铺瓦。很长的人生经历,浓缩在一篇中篇小说里,有点像流水账,缺少生活中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细节,很多经历是走马观花,对两个子女念梓和克庸的着墨太少。小说里写到“假如漫云还在北京,她也会是和李大钊一起被处决的党人之一。”因为缺少铺垫,读者对这样的论述会感到错愕。有时读者会觉得作者是在讲故事,而不是把故事通过一些细节,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呈现出来。一个很好的长篇素材,作者应该考虑展开写下去,只要写出更多的细节和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就可能成就一部大作。

作者没有迎合大众口味,写这样沉重也有些沉闷的小说,显然吃力不讨好。国内有红线,民国题材不再是热门,这篇作品的关键问题是主人公不是我党英雄人物,而是国民党党工人员,她入错了党,也没有觉醒,弃暗投明,虽然作品里没有什么违禁的地方,在现在紧缩的氛围下很难在国内发表出版。海外有自由,但没有读者,没有市场。海外文学圈的人士真心希望中国更加开放自由,一个国家光靠登月上火星建太空站是远远不够的。

可贵的是作者在写作中保持自己的本色特点,该简洁的地方不琐碎絮叨,拖泥带水,一贯的文字优美,字里行间贯穿了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作者尽量以克制的笔调书写情感,内心汹涌,表面波澜不兴,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

这是一篇新旧时代过渡冲突的女性奋斗史,一篇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记忆史。阅读这篇小说,会联想起龙应台的《1949大江大海》和齐邦媛的《巨流河》,特别是后者,但没有出现《巨流河》里家国经受的巨大苦难,主人公在山河破碎的阴影下还能欣赏外国诗歌的情景,没有在颠沛流离生活中一个个生命的离去,没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像张大飞那样感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最后用生命书写的英雄悲壮的诗篇。漫云身边的爱情,很像现代爱情故事,有婚外恋第三者,在这方面也可能作者对民国历史不熟悉,写起来并不得心应手。

生命终将归于沉寂。被风翻开的日记,最后又被风轻轻地合上。。。。。。

 

LinMu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马哈鱼' 的评论 : 问好哈鱼!
大马哈鱼 发表评论于
不读书的人,看书评并点赞!
LinMu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盈盈一笑间' 的评论 : 在好原文的基础上的发挥而已。谢谢盈盈鼓励
盈盈一笑间 发表评论于
读后感本身写得不错,缩写了原文内容提纲,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观点鲜明,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色彩。。
LinMu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读评,问好!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写得真好!
LinMu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读评。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好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