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让我动心的视频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打印 (被阅读 次)

因为刚刚读完有关俄罗斯的书,一时半会情绪还在弥漫。看得出来,作家Amor Towles无比推崇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他的小说A Gentleman in Moscow除了频频引用圣经,希腊神话,西方古典文学以外,每当主人翁经历最消沉无助的时分,面临最惊心动魄的场合,能够支持他精神世界重新复活的,总是托尔斯泰。

书中描写主人翁的最后大逃亡,他仅仅带了一个便携式的包,除了洗漱衣物,几乎所有的身家都断舍离了。但是他依然不忘把"安娜卡列尼娜"塞进包里。

我后来出于好奇,也搜索了有关作者Amor Towles的采访视频,想知道一个美国人对俄罗斯的钟情基于何方。作家坦言,他眼里最伟大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托翁的作品,我只读过英文的几个中短篇,印象最深的是"谢尔盖神父"。他的三部巨作鸿篇,我只是从影视作品中熟悉了其故事梗概。我总觉得,托翁的作品里有他自己的影子。男主人多半是青年贵族,知识分子; 他多半敏感孤傲,愤世嫉俗,憎恶上流社会的虚伪奢靡; 他多半身体强健容貌俊美以至于不断要与自己的情欲争战,苦苦抵制各样女色的诱惑; 他多半拥有高于常人的道德自省,面对罪过真诚忏悔; 他多半在生命的磨难中走向救赎与博爱,最后被基督的荣光照亮...

托翁毕生追求的是人道与博爱。但是他自己是苛责的完美主义者,我的直觉是,托翁在生活中并不容易相处。读过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其中"逃向苍天"一章,写的就是托尔斯泰晚年离家出走的故事。我边读边叹,这老头,好难弄! 唉,可就这样的"古怪",全世界都爱着他呢! 连我这个一向对文人墨客多有不屑之人也无法免俗: 一到托翁,必定双标。那些在别人身上不能容忍的缺陷,换成托翁,总能找到托词网开一面。

可能应该还是直觉: 我就觉得托尔斯泰最美好的品质是两个字---不装。一个用思想和实践去追求基督博爱的人,却为教会所不容,可见他有多"不装"。但是他也是一个充满矛盾,不断困惑,解脱,再困惑的思想巨匠。这是幸,抑或不幸,个人见智。

受Amor Towles的影响,我又想重温托翁的作品了。结果发现再看,又有了与从前不同的感受。"安娜卡列尼娜",最新看的意大利版本非常值得推荐。更有意思的是网上电影下面的观众评论,让我对西方普通民众的道德审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留言中为安娜惋惜的人占绝大多数: It's such a pity that this lady was unable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ove and lust。留言中对卡列宁赞美不已的也占优势: He is such a patient, forgiving husband 。奇怪的是并没有多少人觉得渥伦斯基的风流倜傥激情四射是不可抵挡的诱惑。所有人都爱上了列文和吉蒂: What a blessed couple, may they be happy forever 。这些留言让我忍俊不禁,咯咯不已: 怎么回事儿? 左左们不是把世界祸害得黑白颠倒了吗?怎么突然跑出来这么多教徒信众?!

"战争与和平"我看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品的苏俄版本。其中动人的场景比比皆是:

曾经,有两个青年男子漫步乡野,探讨人生,诉说彼此的困惑。安德烈和皮埃尔,是朋友是兄弟,他们心里默默爱着同一个青春活泼的女孩子娜塔莎; 那时,两个男人在一起,人们不会有其他的联想...俄罗斯的乡野没有断臂山。

曾经,有一个女孩,对着窗外的月夜情不自禁抒发情怀。而邻窗一个同样无法入眠的男子,闻之心里泛起了涟漪,荡起了波澜。娜塔莎就这样拨动了安德烈的心。安德烈邂逅娜塔莎之后的回家途中,树林里那颗凋零枯死的橡树,竟然冒出了碧绿的新叶,重新焕发生命,郁郁葱葱。

曾经,有一个女孩因为年少无知,犯了许多女孩都会犯的情迷意乱的错误。她羞愧难当,万念俱灰。这时有一个男人,流着眼泪告诉她:"如果我不是我自己,而是世界上最聪明,最英俊,最优秀的男人,如果我还是自由的,我会在此时跪下来,拉住你的手,祈求你的爱。"对娜塔莎的一番掏心表白之后,皮埃儿在离去的路上,仰望上空,一道彗星闪现,划过黑夜的天际。

我是个理工女,清楚地知道,生活的本质是平凡的,庸常的,我也更加敬佩那些在普通日子里兢兢业业的芸芸众生。我对托尔斯泰的夫人索菲娅怀有某种深切的同情。托尔斯泰的灵魂交战和孜孜追索让人敬佩让人爱,但是我也欣赏另一种智慧并且走在心向往之的路上,那就是: 和解,接纳,甚至躺平。

不过,不过当安德烈公爵这样高冷而深沉的男主出现,我还是会情不自禁被吸引,尽管我已经聪明地学会仅允许自己远远地观望。放一段喜欢的视频。这段视频,我目不转睛地盯看安德烈,我发现我依然会动心。不得不承认,这世界上确实存在着某种情绪,一点就燃; 也当真流传着某类画面,百看不厌。

文艺的意义或许就是把琐碎生活里瞬间闪烁的美丽捕捉下来,供我们反复回味。从而,生活开始变得高过生活。

也因着这些不朽的人物,我愿向苛责的,纠结的,矛盾的,自我争战的托尔斯泰致以敬意!

 

美丽的人生 发表评论于
妙语如珠,又深沉如水。对托翁我有同感,如蓝真真也是写出了我的真切感受。最近刚又重新读过一遍《安娜卡列尼娜》,百般滋味萦绕心头。可惜还没来得及写出,又被生活的洪流驱赶着滚滚向前了。:)
夏圓 发表评论于
思韵,谢谢你在圆宅参加乱猜,给你颁鼓励奖了,特此通告。;)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谢谢海风。发现海风也特别擅长挖掘灵魂,我们是同一类人。人,是世界上最有趣的风景。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思韵的文字,对文学的理解,唯美的追求,读来着实享受,谢谢美文!读了你的文,猛然想起友人送我一本小说,The Last Station: A Novel of Tolstoy’s Last Year, by Jay Parini. 好像还拍了个电影。得去读一读了。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手一位' 的评论 : 是的呀,吃再多垃圾快餐,还是饥肠辘辘,营养不良…
新手一位 发表评论于
现在的人,已经不需要调情了,直接赤膊上阵,速战速决的快餐文化。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雨弦' 的评论 : 谢谢雨弦新朋友读得仔细!我们的时代怪事多,所以我的文章里免不了会夹带点私货……:)在混乱颠倒的年代,唯有紧紧守护真道,方能辨别善恶。
雨弦 发表评论于
有好几处佳句深以为是,比如“ 文艺的意义或许就是把琐碎生活里瞬间闪烁的美丽捕捉下来,供我们反复回味。从而,生活开始变得高过生活。” 。
“那时,两个男人在一起,人们不会有其他的联想...俄罗斯的乡野没有断臂山。”太欣赏这句了,想到约拿单和大卫相拥诀别的时候,那田野也没有断臂山。
“一到托翁,必定双标。那些在别人身上不能容忍的缺陷,换成托翁,总能找到托词网开一面。”看到这句不禁莞尔,似是调侃自己,其实也调侃了人性。很多人伟光正的原则也是因人而异的,留意这博客圈就不难发现,很有意思的。
好文。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亲爱的西西,你怎的这么谦虚啊!越有水平的才越谦虚,我对此坚信不移。:)小时候读名著可不就是囫囵吞枣嘛。我现在也没有时间去啃大部头,我也是依赖影视作品来重新认识经典。而尊重原著的严肃的影视作品还是要寻找的。英国近期版的安娜,就不如意大利的版本。不过至少可以看出,人们对托尔斯泰的兴趣,还是长盛不衰的。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valore' 的评论 : 谢谢朋友留言。你对宗教的质疑太正当了!事实上,机构性的宗教团体也照样充斥了人的罪恶。所以连托尔斯泰也被教会驱逐出去。但是我做过对比,相比全然的原始或者世俗,我依然肯定宗教信仰对文明的根基作用。小到个体如你我,信仰引导我们人生路上不被绊倒。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冬日亲总是和我心心相惜。是啊,人伦常情都是普天之下息息相通的。人们还都为安娜的儿子留下了眼泪:“I can never understand how a mother can abandon her child just to pursuit her own happiness!” 中国文化界解读卡列宁是虚伪冷漠的代表,我看这不是作者的本意。事实上卡列宁这个无辜被伤害最深的人,硬是依靠信仰找回了心灵的宁静。他最后收养了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私生女。是啊,我希望西方的教育和文化精英们不要走中国的那一套,把民众往沟里引带。
xiaxi 发表评论于
昨天晚上就读了思韵的文章,不知怎么留言就溜走了。我的笔拙怕人笑话:)
思韵的文章总是文采奕奕又寓意深刻,好佩服啊!其实我年少时受父辈影响读了不少苏俄名著(中文翻译版的),但都是囫囵吞枣泛泛而读,没有真正好好思考和理解。现在更惭愧了,很久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倒是看了好几部根据这些名著改编的舞剧:)

valore 发表评论于
宗教也让人困惑。最近加拿大几处发现的过去indigenous residential school的无名孩子遗体,都和Roman Catholic Church有关。虽然Catholic church有各种丑闻,总觉得是个别现象。正在揭开的这些历史事件动摇对宗教的正面作用的信任。
valore 发表评论于
喜欢喜欢,读这篇文章也让我有点心动。要去再看看war and peace
波城冬日 发表评论于
思韵写得太美了,五星书评范文。"那段关于-西方普通民众的道德审美-很有意思。" 我到美国后慢慢才发现,美国人,包括年轻人,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以前在国内在电影中看到的,在以前的学习被灌输的,完全不一样。可惜啊,这些无价的精神财富,在慢慢消失。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凡凡,俄罗斯出高冷,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恰巧有一个时代,有一种贵族制度,让良好的教育和悠闲的生活成为可能,而且宫廷政治忍人不满,天寒地冻适合思考,于是那里广产文人作家。我喜欢托尔斯泰远远超过中国古代逛逛青楼的文人骚客,主要还是因为基督教文明使其文学达到了灵魂探索的深度,而不仅仅是无病呻吟,咬文嚼字。
至于我们,我们是现代社会纳税养家的中产阶级啊,我们容易嘛我们?!:)
寒一凡 发表评论于
小的时候读过不少名著,现在都忘得差不多了。生活中到处弥漫着烟火气,已然没有多少高冷剩下了 :)。读思韵的美文,感受着思韵的文采斐然和浪漫唯美,像是穿越到了过去,谢谢!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哈哈哈,笑煞我也!沙俄时期的才子,许多都是上战场的!卫国战争大概是1812年吧。之后十多年俄罗斯又出现了十二月党人,大批才子佳人趟过贝加尔湖,流放到西伯利亚呢!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水星大哥谬赞了!但是你最完整最准确地道出了人为什么需要激情的想象来照亮我们庸常的生活。我家大宝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妈妈,我每天晚上入睡前,都会在脑海里编织故事,我是每个故事里的一个角色。” 我感动她真是我生命的延续,我也终于知道,想象,实乃是人的本能。水星大哥通读托尔斯泰,你一定有一个同样丰富,同样多彩的精神世界。我尊重柴米油盐,男耕女织,但是如果再能给心留一处空间,任自己在云端放飞,那么活一世一遭,幸福感会强许多。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从世俗的角度看,托翁比舒伯特,梵高这些落魄艺术家幸运多了。他在世的时候就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巨大荣誉。但是他一直没有停滞去追求“最没有罪恶感的生活”,所以,所以一般人,包括他的妻子也理解不了了。他最后的离家出走,很符合他。我就是有点替索菲娅难过。
感谢他为人类留下的巨大财富。
问候麦姐好!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翩翩叶子' 的评论 : 是的呀叶子,咱文学城里能文能理的才华洋溢者太多了。人,要看到世界之大,他人之长。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翩翩叶子' 的评论 : 亲爱的叶子,谢谢你一直支持鼓励我。文城相伴,愿我们长长久久。
我也接触过许多理工男,那个文史知识的脉络清晰,滔滔不绝啊,听得让人醍醐灌顶。据说爱迪生把发明出来的第一个留声机,送给了托尔斯泰。这,是不是一个理工男致敬人文科学的最好写照?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躺平了心宽体胖岁月静好,享受苏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精品文艺,好福气:)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圆猫小盗' 的评论 : 猫猫早上好!我读的名著肯定没有你家圆导读得多。不过真的,对文学和世界的认知,实在是离不开生活的阅历。小时候看安娜,我痛斥她和渥伦斯基“欺人太甚”。现在再看,我觉得他们是一对可怜人。同情和理解谈不上,但是至少怜悯之心是有了。如何选择就有如何结局,天道轮回放过谁。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思韵虽为理工女,思想境界与唯美的文笔远远高过纯文学之人。我年轻时读过多遍托尔斯泰,填补了精神的空虚。生活的本来面目是日复一日,索然无味,所幸我们拥有幻觉和想象力,是它们在潜意识里辛苦地织补着我们破绽百出的生活,使之柔和并让人眷恋一些。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羽音你好!托尔斯泰不仅仅属于俄罗斯,他属于全世界。我还在网上看到百老汇根据“战争与和平”改变的歌舞剧,其中娜塔莎由黑人演员扮演。这我倒不觉得是“政治正确”,因为我们中国人也演过切格瓦拉,美国人也演过赛珍珠的“大地”里的中国农民。艺术是整个人类的财富。不过我相信,这个苏俄版里的安德烈公爵,最接近托尔斯泰的原著。我看评论区里的英文评论也说:“He is like a dream!”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声音' 的评论 : 握手小小,看来我们都是有点精神追求的理工女哈!我认为一个智力发育健全的人一定是对科学和人文有着双重的热爱,你同意吗?至于幸福家庭的建立和经营,那是所有学问里面最大的学问。:)
麦姐 发表评论于
思韵分析得好,托翁的作品里有他自己的影子,而且他一直都在自我反省,以致到晚年摒弃了贵族生活,直至离家出走,完成了自己灵魂的终极洗礼。
翩翩叶子 发表评论于
文学城里的我熟悉的理工女基本上都好厉害,文章写得太好。
翩翩叶子 发表评论于
看思韵的文,你自己说是理工女,但妥妥的是充满感性的文科女,文笔好,文艺,唯美,而且有趣油墨,这就是你一进文学城,我马上就被你吸引的原因。你不像人们想象中理科女的硬帮帮,无味,你不仅有理工女的聪明,又有文科女的浪漫,我好喜欢。
圆猫小盗 发表评论于
赞思韵好文!
偶小时候读过好多名著,但没有啥感悟,赶时髦罢了。看来要重读,读名著,读思韵,悟人生真谛,猫生真谛。。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是呀暖冬姐。其实我已经多少年没有心动的感觉了。还是西方政客,科技精英,好莱坞电影看多了,得戒,否则心如死灰了。其实能够心动的感觉才是舒服的。特别喜欢楼下苏珊网友说的,人,得给心里留一束光!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王妃啊,我倒是觉着普罗大众的觉悟很高很高呢!中国文化界对安娜的解读太“革命”,这并不是托翁的本意。托尔斯泰的作品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其中浓郁的宗教情怀,没有宗教洗礼的中国文化圈,不读歪才怪呢!而西方,随着精英们引领的去宗教化,我以为现代人们多会重放纵,轻廉耻,结果一看评论,蛮不是嘛,开心!
其实当年的俄罗斯社会已经足够宽容了,其实安娜和渥伦斯基还是有廉耻的,但是心魔还是把他们毁了。我现在再看,很会同情他们了……列文和吉蒂是托翁所认同的幸福模式。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赞好文!你的视频是苏联版,“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都有美国版的。非常值得看,我的录像机里一直是永久保留的影视。演员们栓释的非常到家。
小声音 发表评论于
同是理工女,握手!:))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层面的东西,边边说的精彩:跟高冷深沉的谈一场恋爱,跟温和接地气的过一辈子日子:))
还是在中学时代,闺蜜中互相传借着读了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故事已经模糊了,只是托翁的那句名言深刻的印在了脑海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呵呵,思韵妹妹还是能心动就说明你还年轻:)) 不过你应该就是既能浪漫,让思想放飞的人,同时又脚踏实地的人。我看完了英译的《安娜》,可居然想不太起来了:)
我也是被这搬家搞的晕乎了:)
黑贝王妃 发表评论于
那段关于-西方普通民众的道德审美-很有意思。现在的年轻人肯定会否定渥伦斯基的,中世纪的风流倜傥,始乱终弃对于西方的年轻人来说是犯罪:)加上网络的舆论来自比较通俗的读者群,不能和他们认真。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黑眼睛的苏珊' 的评论 : 是吧苏珊,真高兴你说出了代表我们的至理金言。而且,女人的心,至死都不会老。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五湖兄好!A Gentleman in Moscow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的原因,除了其优美的文字,幽默的风格,独特的情节,更主要的是应景:布尔什维克政权下,曾经的文化遗风被践踏消亡。这,多么象我们正在经历的西式文革…
战争与和平,俄罗斯的卫国战争,多少贵族子弟冲锋陷阵,为国效力。书中的主人公深沉孤傲,悲天悯人。这样的形象,现代好莱坞抓脑也造不出来。
黑眼睛的苏珊 发表评论于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高冷深沉英俊的男人,那是平凡生活中的一道光,没有这道光,人生便乏味至极!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永远的鼓励。这次文学城让我们虚惊一场,使我们更加体会到这个互动家园对我们是多么珍贵。希望我们一直彼此陪伴下去…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gerlily66' 的评论 : 百合你好!生活是繁复的,所以我们都需要精神上的点亮去给生活添加姿色滋味。可惜,现在在政治高于一切的挂架下,并不容易找到可以滋养灵魂的文艺。这时再看看俄罗斯经典,会有莫名的感动…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尾归' 的评论 : 海尾归大哥对生活糅合得最恰到好处:经商,作画,田园归隐,美食调制,远足,飞行…是集踏实与豪放为一体。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叹息,人类已经迈过高贵那一页了,我们这一代只少还知道欣赏灵魂的高贵,以后的世代不叫着要砸烂销毁,已是万幸了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边走边看66' 的评论 : +1

哇塞,这里每个博友的留言都精彩,思韵博客的留言和回复总是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Tigerlily66 发表评论于
理工女握握手:)思韵这篇写得很文艺,很理解你说的生活的平凡琐碎的本质,所以我们更需要精神上那点升华,那是神来的点睛之笔:)
海尾归 发表评论于
一点也不惊讶思韵是理工女,因为理工人不乏文艺。
您读著作的心得说明您的文艺多过理工。生活是本质和理想的混合,确切地讲应该叫糅合。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边走边看66' 的评论 : 对高冷的抱欣赏之意,对接地的要不离不弃。文学和艺术的大美有点刹那永恒的味道,经不起细细推敲,日日消磨。“战争与和平”里的娜塔莎婚后也成了一个平常之极的妇人。边边,我觉得相比你我还比她更有活力呢。到底时代还是进步了!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马哈鱼' 的评论 : 给鱼鱼美女递一个软垫,上一杯好茶!:)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跟高冷深沉的谈一场恋爱,跟温和接地气的过一辈子日子
大马哈鱼 发表评论于
沙发123(^_^)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