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四岁多的墨墨最近迷上了《机器猫》说起,不论YOUTUBE提供什么版本、什么语种的多拉A梦,他都照单全收。
令人惊讶的是,他从来没有许过自己有个机器猫的愿望、或者希望有个竹蜻蜓之类的空想。但他常常说,希望自己是小夫(对,你没听错,是小夫哦,不是拥有机器猫的主人公大雄!也不是最强壮最厉害的胖虎!)
看起来,在孩子的心中,他也是有着在自己小社会中定位的哦!
我从小对那个大脑袋怕老鼠的蓝色狸猫不感兴趣,所以,只是大概知道角色名称,至于谁跟谁是什么关系并不清楚。但是墨墨的想法,极大的刺激了我的好奇心。我很想知道他为什么喜欢小夫,于是时不时的找借口坐在那里跟他一起看。
我渐渐的发现,《机器猫》真的是不错的卡通,每个角色刻画的都很成功到位,性格分明,处理合理,让我们觉得每一个角色其实都生活在我们身边,都可以在自己的圈子里找到对应的人。
从墨墨这个四岁多孩子的眼光中,小夫拥有三点其他人没有的优势:第一有胖虎这样的厉害朋友在身边,第二他脑子聪明情商高,第三他家中有钱。
把“有胖虎这个孩子王陪伴在身边”,放在第一点,因为这是墨墨最重视的一点。他常常说,我也很想有胖虎这样的朋友,可以保护我不被欺负,而且很威风。
其实,在《机器猫》中,每集都有大大小小的欺凌在孩子中间发生。就算是像小夫这样有权有钱家庭的孩子,当他跟父母不在一起的时候,照样时不时的被胖虎欺负,当然程度要比大雄遭受的轻很多。
这说明在校园里,不论你父母是达官显贵、还是开店做小买卖的;是工薪族、还是老板,你都有可能被当作欺凌对象,因为你的父母和家人不能24小时全天候陪伴你。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被欺凌的孩子选择不告诉家人的缘故之一吧——为了避免没有效果反而遭致更加恶劣的报复。
我由此联想到最近频繁曝光的校园虐待事件,就会非常理解安全感对孩子来说几乎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去年中国女生在美国校园虐待同族同学的案件,闻名全美,涉案者都受到超乎寻常的严重的惩罚而让国人惊讶。可能中国学生不理解,几个中国女生联合欺负另一个同学的事情,为何会得到那么严重的惩罚。这就是不同国情和文化造成的区别。
在西方的学校里,校园欺凌是很严重的事件。除了学校校规对校园欺凌现象有明文规定的惩罚措施以外,校长和管理层都对此担有重要责任。一旦有学生被定义在遭受校园欺凌,而不是偶发的学生矛盾,那么管理层就会立刻直接参与进来,从上至下开始调查,甚至会涉及很多教员和职工,以便查清楚事件进行严肃处理。
因此,西方类似事件远没有国内那么频繁。当然,西方校园一旦发生校园事件,似乎就会极为严重——因为闹事者不是动枪就是动子弹,造成不止一个生命的瞬间消逝。
我想,西方校园打架斗殴的现象不是很多的原因,可能也是文化习惯不同。不要说校园,即使走到街上,也很少见到互殴的。冲突发生,大家都会选择报警。有时候,甚至对方只是对你伸出中指,或者骂娘,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照样可以要求警察以侮辱行为将对方带到警局。
接到报案,警察就会很快赶到,如果各说各有理,就先把双方当事人都拷到警局再说。美国警察可不比我们的民警,片儿警,多数情况下他们没兴趣做居委会大妈的调解工作,而是喜欢“享用”自己的拘捕权力,先逮捕再说。如果你不想跟警察打交道,那就少些惹事生非的习惯。
而在国内频繁发生的校园虐待行为,在很多学生看来,都是三不管地带,警察肯定是不会管的,最多老师或者学校叫你去批评。因此,校园虐待事件,屡屡发生,并且很多被人炫耀似的放到网上供大家欣赏。因此,学校和社会对校园欺凌的重视程度和干预力度有多高,是其有多严重和频繁的决定因素之一。
校园欺凌事件“经久不衰”的另外一些原因是:
第一、如前文所述,家长因为不可能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战争中;故无法保护在外的孩子。
第二、老师对被欺负的孩子的保护力度不大。因此,大一点孩子也不愿意选择告状,因为这样,除了会引起对手更加敌对的行为,以及在同学中丢面子,并没有太带用处。告状次数多了,可能还会引起老师的反感:为何被欺负的总是你?
第三,由于孩子有盲从性,校园欺凌,经常会是群体性行为;这也为什么被欺负的对象,看起来总是被很多人不喜欢。一旦孩子被这样的定位,就会很难再摆脱不但被欺负的悲惨命运。而中国有句成语,法不责众;因此,这也是校园欺凌现象很难杜绝的原因之一。
这样看来,与其依赖学校、依赖社会、来帮助那些陷于不利位置的弱势学生,不如家长防患于未然,尽早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言行和思想,帮助孩子确定在社会中如何定位自己,使之可以避免进入不幸的境地。比如,家长平时应该多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定位自己,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拿《机器猫》中的角色为例,小夫这样的孩子八面玲珑、很会利用资源。他除了会拍胖虎这样孩子王的马屁,他也很会拍家长和老师的马屁。并且在被胖虎欺负的时候,还时不时的跟大雄联盟一下,进行合纵连横。
另外,小夫虽然学习没有小杉那么好,但是也还不错,这样不会失去父母的爱,和同学的尊重。小夫家里很有钱,这也是一个资本。他可以经常邀请胖虎玩这玩那的,来维护跟朋友的关系。
大雄呢,性格属于俗话种的“欠抽型”,并且他学习也不好,常考零分,是大家嘲笑的对象。
而小杉是那种典型的优秀学生,爱学习、不问闲事、乐于助人。但是由于经常跟静香一起学习,也遭受大雄的嫉妒,被屡设绊马脚。
静香给人感觉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女生,她看问题较为客观和成熟。她美丽而且会撒娇、会说话,是一个颇受人欢迎的女生。当然,如果你身为男生,就先天失去了撒娇和被人谦让的资格。不过,即使是这么可爱的静香,也有被网友骂为“绿茶婊”的机会。
因此,故事中没有完美的角色,只有相对的好与不好。但是,你希望孩子成为哪一类人,总归需要有一个大方向。
卡通就像我们自己真实的生活一样,什么类型的人都有。有钱人、工薪阶层、开店的……他们的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长大,大体会传承相应的性格。他们面对问题时候的不同思路和处理办法,也决定了他们在自己的“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突破与生俱来的基因和现有的生长环境,成为另一种更有生存优势的人,那就尽量努力奋斗,去为他/她创造对应的生活环境吧,使孩子有机会获得第一手的人生经验。如果很难给孩子创造这样的客观条件,就想办法让他接触第二手信息,从学习别人的经验中积累自己的知识。比如,就算多看看这类的电视剧,多跟会与人相处的孩子交朋友,耳煊目染,也会受益良多。
看完文章,也许会有自诩为高大上的小清新跳出来扔板砖:怎么可以教孩子这么复杂的处世方法呢?孩子应该是单纯的、他们眼中的社会,也该是纯净的!那让我告诉你,不要再自欺欺人的描绘一个完美而毫无瑕疵的世界给孩子。世界正是因为不完美,才需要孩子去学会生存的本领,减少因不会生存而给社会以及家人带来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