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之谜:上古遗存,千年不朽,三大悬疑至今难解

来源: 史家之韵 2019-10-17 09:41: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207 bytes)

在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有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墓葬形式,就是在江河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上,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于壁立千仞的悬崖上。人站在悬崖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悬挂的棺木,常常会有一种惊骇的感觉。

这种悬棺葬的形式在我国的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等省均有发现,北方山西宁武也有少量出现。不过,这些悬棺主要集中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珙县、兴文、筠连、镇雄、威信等地区。

各地发现的悬棺,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悬棺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悬棺大多是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木,其上为人字坡盖,属于元、明时期。

由于和我国传统的土葬形式完全不同,这种悬棺的建造工程极为凶险,所以,人们推测这种悬葬形式主要在古代的贵族中盛行。

那么,这种神秘的悬葬形式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那一口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具冷冰冰的尸骨,又是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呢?

悬棺是怎样产生的?

生活在福建的畲[shē]族人,有一个关于悬棺葬由来的传说:上古时,畲族的始祖盘瓠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成亲,生下三男一女。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凤凰山生活。

因为盘瓠王是星宿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所以他去世后,儿孙们就用车轮和绳索把棺木置于凤凰山悬崖峭壁的岩洞中。这种悬葬法被他的后代沿袭了下来,形成了古代畲族人的悬棺葬习俗。

畲族的“畲”字,古时写成“輋”字,也包含了这个故事的意思:在凤凰山,有位大人物去世后,用车轮把棺木悬挂在峭壁岩洞中安葬。

这个传说点明了古代畲族人施行悬棺葬的用意,是为了“死不落土”。但是,古代南方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悬棺葬习俗会是这个传说吗?

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悬棺葬并不是“死不落地”,而是落土而葬习俗的自然发展,它与新石器时代的土葬墓有密切关系。悬棺岩洞墓的出现,实质上是把深入地下的洞室及其棺木抬升到高岩洞的一种变化形式。

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悬棺葬与史前原始民族实行岩居有关,是人们洞处穴居生活的反映。人们生时既然住在岩洞里,死后还应当葬回原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纵观悬棺葬遗存的分布,几乎都在临江面水的悬崖绝壁上,表现出实行悬棺葬的少数民族都有“水行山处”的特点,而且悬葬形式大都以船形棺和整木挖凿的独木舟式棺材为主,这都说明悬棺葬习俗是一些习于水上生活并以善于造船和用船著称的民族。

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祖先死后,鬼魂虽然到了人鬼相隔的另一个世界,但并未离开生前所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仍将与自己的家人和后代长相厮守。

至于将棺木高置于水旁的悬崖峭壁之上,主要是为了尽量避免人兽或其他因素对尸骸的伤害,这样才能使祖先的灵魂得到永久的安息,后人也会得到其在冥冥之中的赐福和保佑。

悬棺是怎样挂上去的?

人们虽然对悬棺墓葬的产生进行了许多的推测,而最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是:这些悬棺又是怎样安全地悬挂到这悬崖峭壁之上的呢?

最早对这个问题提出解释的大概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顾野王(519-581年),他的解释却又充满了神话的色彩,他把武夷山搁置悬棺的崖洞称为“地仙之宅”,意思是神仙的安息之处。神仙有腾云驾雾的本领,悬空置棺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困难。

但是,后人对这种说法却很难理解:神仙既然是长生不老的,他们怎么会像凡人一样死去呢?

当然,换个角度来思考,也许是顾野王看到这些悬棺的时候,赞叹不已的同时,认为悬棺靠常人的力量是难以凌空悬挂在悬崖之上的,除非是有神仙相助。

到了唐代,有一位叫张鷟(约660—740年)的人,在《朝野佥载》中,记载了古人在临江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石穴安葬死者的情形,办法是从山顶上放绳索把棺木吊下来。

在1978年,福建省博物馆曾使用这种方法,用辘轳自山顶上放下钢绳,从武夷山白岩洞取下一具完整的船棺。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取悬棺好取,但是要完好地将悬棺放置于峭壁之上,可就不容易了。

比如,怎样在峭壁之上凿孔?怎样打入搁置悬棺的木桩?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棺木勾拉到预定的位置上?这些问题,其困难之大是难以想像的。何况3000年前的古人怎么可能拥有足以吊起数百公斤重量的钢绳?

还有一种说法是利用水位抬高,以船载棺而将之运进事先看好的天然洞穴或人工凿成的峭壁上,等水位降低后,便有了悬崖峭壁之上悬棺的奇特景观。

我国这些遗存的悬棺,大多是处于临水的山崖上,时间最久远的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最晚的也在四百年以上。

在漫长的岁月中,河道、地貌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江西贵溪县仙岩的信江支流上清河等的两岸石壁,在两三千年内都经历了河水对河床的冲刷侵蚀,在长期自然力的作用下,河流水位降低也是有可能的事,也许当时放置棺木的高度不会像现在所看到的这样高峻危险。

悬棺为何千年不朽?

悬棺千百年来一直暴露在大自然环境下,我国的南方又是一个高温、多雨的地区,一般来说,这种环境极易导致棺木和尸体加速腐烂。

可是,事实正好相反,很多地方的悬棺不仅棺木保存完好,即使打开悬棺,里面逝者的骨骸也基本保存完好。既然悬棺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都不利于棺木长久存留,那么,悬棺又是如何实现千年不朽的呢?

在四川僰[bó]人和羌人留下的史料中,可以看出他们实施悬棺葬的初衷:僰人认为,人死后尸体不能沾地气,否则魂灵不能升天,而“悬棺葬”就能使逝者魂灵升入仙界;羌人也认为将逝者挂在绝壁的悬棺中,就可以使肉身悬空,灵魂得到飞升,上天入地,获取神力,从而庇佑子孙。

由此,民间也有一些迷信者认为,悬棺历经千年而不朽,正是因为逝者灵魂升入了仙界,所以他的尸身得到了神灵的庇护,棺木便神奇地保存了千年不朽。

这些说法当然是不可信的,所以,又有人猜测,是不是悬棺内放有奇异的香料;还有人认为放置悬棺的岩壁具有神奇的防潮止朽的功能。

然而,这些说法都是经不起科学的考证,这样的说法都不足为信。

考古工作者经过考证后发现,悬棺所用的材料非同一般,这些制作悬棺的木材大多是木质坚实、抗腐性很好的楠木。这种树木生长周期长,木质在树种中属于上乘,用其制作的棺木,即使埋入地下也可百年不腐。

楠木的密度很大,有的悬棺重量可达500公斤,要4个壮汉才能抬起。这种棺木一般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而成,密封性很好。这种结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尸身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延缓其腐败,也有利于棺木内部保持干燥。

但是,在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楠木棺材在露天环境中保存的期限一般也不会超过百年,而大多悬棺已经存在了千年以上,显然,即使用楠木做悬棺的材料也不能解开人们心中的疑窦。

这些上古遗存下来的悬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疑惑,至今也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我们在不断询问何时才能真正揭开谜底的同时,也不禁佩服古人那超凡的智慧。

本文参考自:《中国历史悬案》

所有跟帖: 

这种文章啥的都是玩弄夸张故作玄虚 -Bali2018- 给 Bali201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7/2019 postreply 13:05:23

我们努着劲才编出5000年文明,这棺材就3000年 -david_888- 给 david_88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7/2019 postreply 17:47:23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