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西方如何跟上中国间谍行为的增长脚步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多年以来,西方间谍机构一直在谈论将关注焦点转向中国的必要性。本周,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CHQ)负责人将此描述为“划时代的挑战”。

这发生在西方国家以中国间谍及黑客罪名实施一系列逮捕之际。在三人被指控协助香港情报机关后,中国驻英大使本周一遭到英国外交部传唤。

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权力及影响力之争往往是隐秘的,但现在已经喷涌而出,走向公开。

西方世界,主要是美国及其盟友,想要回击。但高级官员们现在担心,西方国家并没有足够认真地考虑来自中国的挑战,它们在情报领域已经落后。这导致西方在北京的间谍阴影下显得非常脆弱,同时双方都面临潜在的、灾难性的误判风险。

让西方官员担忧的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于北京将塑造新的国际秩序信心坚定。“它(中国)渴望最终取代美国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英国军情六处处长里查德·摩尔(Richard Moore)在一次难得的采访中告诉我。这次采访在他的办公室进行,目的是制作BBC最新的专辑《隐秘之战:中国和西方》。

尽管多年来一直在发出警告,但直到最近将注意力聚焦到中国的种种行动之前,西方情报机构一直在这一领域步履蹒跚。

2006年从英国军情六处二号人物位置上退休的尼格尔·因克斯特(Nigel Inkster)说,中国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发生在还有许多其他当务之急的时候”。

当北京在21世纪初踏上世界舞台之时,西方的政策制订者和安全官员的头脑被所谓的反恐战争,以及军事干预阿富汗伊拉克等事件所占据。情报部门的关注焦点也是如此。

近年来,在美国和欧洲官员们的眼中,重新活跃起来的俄罗斯、以色列在加沙的战争是更加紧迫的挑战性议题。

与此同时,来自政府和商界的压力告诉人们,应该全力以赴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而不是和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对抗。

政治领袖时常要求情报官员不要点中国的名,商界也不愿承认他们的商业机密遭到针对。

尼格尔·因克斯特说,“钟摆显然偏向了考虑经济和商业利益的方向。”

他说,中国的工业间谍活动早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但西方公司对此保持沉默。“它们不想报告此事,因为怕会威胁到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另一重要挑战是,中国的间谍活动和西方有所不同,他们的活动更难以被发现和正视。

一位前西方间谍说,他似乎曾经告诉一位中国同行,中国搞的是“一种错误”的谍战。他的意思是,西方国家倾向于收集情报,以帮助自己了解对手。但中国间谍的优先目的并非如此。

维护共产党的地位是中心任务。“让政权稳固是他们的头号目标。”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反间谍官员罗曼·罗扎夫斯基(Roman Rozhavsky)解释说。

这就要求保持经济增长。因此,中国间谍将获取西方技术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目标。西方间谍透露,中国同行会将收集到的信息和中国国有企业分享,而西方情报机构不会与自己的国内公司分享这种信息。

“特殊待遇”

“我们的机构成立74年来,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忙,” 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Austral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Organisation,ASIO)的局长迈克·伯吉斯(Mike Burgess)对我说。

“当涉及那种直接的间谍行为时,我很少点名国家,我们会对他们采取行动。”伯吉斯说,“但商业间谍就有所不同了,这就是中国获得的特殊待遇。”

他承认西方盟国对这种威胁的理解很慢。“我认为这种情况已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集体迷失。”

他说这话是在去年10月,我们一起在美国加州。当时"五眼联盟"国家的最高安全官员集体参加首次公开会议。该联盟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新西兰组成。

“五眼联盟”的情报机构负责人2023年10月警告了中国获取商业秘密的间谍行为。

这次史无前例的会议明显是故意想要提高警告的音量,对象正是中国,因为他们担心很多公司和机构还没有听进去。会议地点硅谷(矽谷)也是精心挑选的,因为这里是中国盗取技术的焦点所在,其手段包括网络间谍和招募内部人士等。

中国投入的资源无与伦比。一位西方情报官员估计中国在情报和安全工作上投入了大约60万人,超过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

西方安全机构很难调查每起案件。英国军情五处透露,仅在英国,就有超过2万人被中国间谍通过LinkedIn这样的平台来套近乎,以建立关系。

“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在和来自另一个国家的间谍打交道。但最终他们发现自己传递的信息毁掉了所在的公司的未来。”在那次加州会议上,英国军情五处的处长肯·麦卡雷姆 (Ken McCallum)告诉我。

肯·麦卡雷姆说,这些“宏大”计划的背后蕴藏着国家安全动机,还和经济上的后果相连。

中国庞大的间谍机器在国内进行监视,同时也在海外限制各种批评自己的行为。

近期有报道指中国间谍已经盯上了西方政治,英国、比利时以及德国已经逮捕了一些人,加拿大在对此进行调查。

还有报道指中国在欧洲和美国设立“海外警察局”。西方安全官员们说,在追踪身在西方国家的异见人士时,中国情报机构的安全官员往往远程操作,而不是动用身在当地的间谍。他们会雇用私家侦探或者通过电话进行威胁。

2023年4月,两人因被指在纽约建立中国秘密警察站而被捕。

事实上,第一起瞄准英国政府系统、发生在21世纪初期的网络攻击事件,就是来自中国而不是俄罗斯,其目的就是搜集藏族和维族海外异议人士的资料。

澳大利亚对政治干预的担心比其它国家更甚。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说,已经从2016年开始侦察类似资助候选人这样的行为。“他们在推进自己的议程,当然他们有权这样做。我们只是不想让他们搞地下操作。”迈克·伯吉斯告诉BBC。为了反制,澳洲在2018年通过了一系列法律。

2022年1月,英国安全部门发出非同寻常的警报,军情五处(MI5)公开点名李贞驹(Christine Lee),指这名工作地在英国的律师参与了为中国政府而进行的“政治干预活动”,向一些英国政党捐款以推进北京的议程。李贞驹目前针对这些说法正在起诉军情五处。2023年,英国通过了一部新的国安法案,授权调查外国的干预及其它行为。有批评称这已经晚了。

西方国家当然在监视中国,就像中国在监视西方一样。但对CIA以及MI6这样的西方机构来说,搜集中国情报特别困难。有了面部识别以及电子追踪等技术后,中国在国内普遍使用的监视手段让传统的情报收集手段,比如与特工面对面接头,变得几乎不再可能。

中国在十年前清理了庞大的美国中情局网络。对于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CHQ)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这样靠通讯拦截和搜集电子情报的机构来说,找到中国的情报在技术上也很难,因为它使用的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技术。

一位西方官员承认:“我们真不知道(中国的)政治局是怎么想的。”

这种认知鸿沟可能导致误解,引发严重危机。在冷战年代,有一些时期西方难以了解莫斯科的不安全感,其结果是差点爆发一场双方都不希望发生的灾难性战争。

今天也存在同样的误判危险,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在南海,紧张局势也在升温,而且可能导致冲突。

英国军情六处处长里查德·摩尔(Richard Moore)告诉我,“我们身处非常危险和充满对抗的世界,我们总是应该对冲突感到担忧并设法避免。”

“特别是当你拥有了权力,但你并没有像应该做到的那样去了解彼此时,这就是我需要做的工作。”

他表示,军情六处的角色就是提供情报,供评估潜在危险所需。“概念上的误解总是危险的。有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对竞争对手的意图有深入的了解总是更好。”

这也意味着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是首要工作。军情六处在反恐方面和中国同行建立了联系。中美两国军方的联系恢复,也是一件受欢迎的事。

然而,尽管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外交军事沟通最近几个月已为矛盾降温,从长期来看,警报仍在持续。

间谍行为的披露,一方面会助长民众的互不信任和忧虑,一方面也限制了危机中的回旋余地。彼此了解并且找到共存之道,才能避免堕入致命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