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野狼的生存行为有感

打印 (被阅读 次)

最近在YouTube上看了不少关于牧羊犬如何和狼打斗的视频,让我大开眼界,好好见识了野生动物的生存本能。

狼会以独狼,成双,或一群(5到7支)出现。狼出现的数目的不同,它们猎羊的攻略不同。当孤狼出没时,它会远远的尾随着羊群,等待离群的孤羊,或着牧羊犬或牧羊人打盹的时候袭击羊。当狼成双出没时,通常是一只母狼和一只公狼。这时,它们所采用的策略与孤狼不同。其中一只狼会引诱牧羊犬朝另一只狼预备袭击羊的反方向跑,正是我们人所采用的“调虎离山”计。等牧羊犬被引诱开,留下的狼就会像羊群发起袭击。当母狼和公狼有幼狼需要抚养时,它们和牧羊犬的周旋或着对峙会持续更长时间,因为它们急需为它们的幼狼获得食物。当一群狼出行猎食时,即使有牧羊犬守护,狼群也会明目张胆的在晚上偷袭牧人的羊圈。很明显,一群狼中有分工合作,有狼和牧羊犬周旋,有狼直奔羊群抓羊。

出于对狼的进一步好奇,上网搜索,维基百科是这样描述的:【“狼群通常被描述为具有严格的社会阶级结构,领头的狼对偶是经由争夺爬到社会阶梯结构的顶层。其次是服从阶层、以及最低阶层。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狼的基本社会单元是核心家庭,由一对配偶,以及其子女所组成。群体平均组成为5-11只,由1-2只成年狼,3-6只年轻,和1-3只幼狼,虽然已知的大型狼群曾多达42只。狼群鲜少接受其它狼加入,它们通常会杀死陌生的狼,会被狼群接受的狼都在1-3岁间,被杀死的都是成年狼。被狼群接受是个冗长的过程,包括为期长达数周的试探、被非致命性的攻击、以了解新加入者是否可以信任。狼有领土意识,往往避免在其活动范围的边缘狩猎,以避免与邻近的狼群发生致命冲突。狼群通常定居于其领土,只有在食物严重短缺时才会离开它们习惯的栖息地。 狼群之间领土争斗是狼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到这些关于野生狼,狼群的生存行为,让我感叹人类的某些生存行为和其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同时更让我感叹远古的智人靠的是什么来战胜这些动物而逐步让人类走上食物链的顶端的?

大多数的科学家认同,智人最终能打败其它比人凶猛,也有一定程度的计划,组织和合作能力的动物靠的是认知能力(学习、记忆、交流能力)的质变(突飞猛进)。通过不断观察,练习,实际运用,再进一步创新,改造,学会和掌握了熟练运用火来保护自己,驱赶和围攻其它猛兽。学习,记忆、交流能力的突飞猛进,能更有效的组织,计划,和运用大的团队合作精神来有效的抵御外敌。

随着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人的思维和交流能力越来越复杂,人对未知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对大自然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这些不仅帮助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革新,改善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存时间,也进一步提升了人类组织,计划,和运用更大的团队合作精神。从狩猎采集时代的八卦(惩罚,孤立群体中不符合‘群体’利益或价值观,传递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来增强群体的合作),到神话故事,到各种各样的宗教,再到各种各样的哲学思想,并以此建构的文化传统,制度,乃至法律。其目的之一就是维护在其框架下的群体的安定,团结,和合作。

遗憾的是,人类虽然战胜了其它的动物,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但和狼一样,在自然资源贫瘠时,资源竞争也会引发同类之间的暴力和种族灭绝。即使在现代,肤色、方言或宗教的细微差异就足以促使一群人开始消灭另一群人。更加遗憾的是,随着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人类所创造的新技术和革新的成果在某些方面也急剧的加大了因资源竞争所带来的战争的杀伤力和残酷性。因为,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人还是和其它生物一样由对死亡的恐惧本能驱动” 而活着。即使更多的时候这种恐惧来自于自己或他/她人为你设立的假想敌。

人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减少内心的恐惧,以及由恐惧造成的各种焦虑,人的认知需要再次质变。由此,人的行为的驱动力由外在,被动的,改变为内在,主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