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芯”恋战:中国如何与美国打科技战?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我们画好了整条龙,人家不点睛龙就飞不了”

这是「一见财经」第79篇原创文章

以前,特朗普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次他把石头扔向了中国的高科技企业。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向中兴通讯出口电信零部件产品,期限为7年。

4月17日深夜,《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发布了下面这条微博,最后以《今夜我们都是中兴人》结尾。


细心的网友发现,胡锡进是用iPhone 7 plus 发的这条微博。

很多人调侃,我们用着美国货号召国人在贸易战中和美国对抗,多少有点讽刺。

关于这一点,一见君倒觉得没必要深究,我们在清朝也搞过“师夷长技以制夷”。

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时,如果中美贸易战继续,科技方面的制裁更甚,我们可能有钱也用不上iphone,如果限制再严一点,可能连智能手机也用不了了。

在新一轮的贸易战中(本周),有一个明显变化,我们越来越难做到“同等规模、同等金额、同等强度”的报复。

01

一见君说上面的话并不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如果不信,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手机,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是美国和日本货。

手机屏幕玻璃由康宁提供、CPU由高通提供、摄像头来自日本索尼、震动马达也来自日本,操作系统由Google 提供(安卓机)、苹果的ios系统由苹果公独家使用、通信芯片由德州仪器提供……

试想一下,如果一部手机,没有上述任意一个软件或硬件,我们可能就回到2G时代了。

以现在国内最流行的iPhoneX为例,此前有媒体曝光了iPhoneX的物料成本清单,如下表1所示:



从物料成本清单表可以清晰地看到,单部iPhoneX的BOM(物料清单)成本总价为412.75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

从各环节部件的价值构成来看,iPhoneX最贵的物料是5.8英寸三星定制的OLED屏,为80美元。

其次为“双曲面玻璃+不锈钢中框”这一套外观件,成本是53美元。

同时,全新的A11处理器(苹果自行研发,台积电独家代工),由于神经网络引擎等新技术引入,也推动了其成本略微上升,为26美元。

再看看更残酷的事实!

iPhone X各个零部件的供应商来自全世界不同的国家,然而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中国供应商的名字多出现在无线充电接收端、声学、射频天线、配件等低成本部件的生产中。

中国企业在OLED面板、玻璃机壳、3D摄像头等成本集中部件中鲜有上榜。而这些成本集中部件恰恰是iPhone X核心技术的集中体现环节。

可以粗略估算,在苹果公司对原材料的采购中,中国企业大概可以获得500元人民币的收入,所占总物料成本的份额不足1/5。

另外,在利润方面,中国公司能得到的也少的可怜。

2010年,美国3位教授撰写的《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报告公布了iPhone手机利润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分配状况,如下图1所示:


苹果公司每卖出一部iPhone,便独享其中近六成的利润;排在第二的是塑胶、金属等原物料供应国,占去了21.9%。

作为屏幕、电子元件主要供应商的韩国,也仅分得了iPhone利润的4.7%;至于中国大陆,则只是通过劳工获得了其中1.8%的利润份额。

若iPhoneX的利润分配结构与上图1大体匹配,那么每卖出一部iPhoneX,苹果公司可从中获利超过3000元人民币,而中国企业的获利相比之下显得微乎其微。

苹果公司是这样,国产手机又何尝不是呢?

目前,国内除了低端手机会用台湾联发科的CPU,绝大部分手机品牌CPU用的都是美国高通公司的,不管是小米、vivo还是一加、锤子。

华为手机尽管已经用上了自己研发的海思麒麟CPU,但手机中的其他关键零部件还得依赖进口。

所以,在通信技术方面,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越来越强,此次“中兴被禁”事件再次让我们意识到了“受制于人”的窘境。

这已经是美国第二次对中兴动手了,每次被制裁,中兴基本上都无力还手。

02

美国商务部封杀中兴通讯之所以影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兴所需的元器件无法完全找到美国企业之外的替代方。

说白了,有些产品除了美国公司,其它企业生产不了。这个时候被人掐脖子,自然就很难反击。

以下是2016年中国前十大进口商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其中高新技术就包括芯片。


2016年,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量为5236.21亿美元,大概是石油进口额的4.49倍。

所以,在很多商品分类中,中国对美国都是贸易顺差,但是在集成电路方面,中国严重依赖进口,来源地主要是美国,可替代性差。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的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的产品需求达到1.40兆元人民币,但国内自给率仅为38.7%。

2017年,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2600亿美元,已经替代原油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同时集成电路的贸易逆差在2017年再创新高,达到1932亿美元。

以下是2014-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情况。


从数量来看,2017年,进口数量比出口数量多1700亿块左右,但从结构上说,中国出口的芯片大部分都是中低端产品。

以下是2014-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出口额基本止步不前,2016年还出现了下降;进口额从2014年的2176亿美元上涨至2017年的2601亿美元,相应的,逆差也在大幅上涨。

在强大的芯片进口需求中,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芯片进口国。商务部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的15%的集成电路都销往中国。

财报显示,高通(Qualcomm)2017财年在中国大陆的营收为145.79亿美元,占总营收的65%。

另一家存储芯片巨头美光(Micron)2017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达104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51%。而中国大陆市场在美光总营收中的比重在2013-2016年间都保持在40%以上。

现在,全球的芯片产业格局已经固化,存储芯片方面,2017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3家共计占95%的DRAM市场,而NANDFlash市场则被三星、东芝、西部资料、美光、SK海力士和英特尔6家瓜分。

在移动端的芯片领域,Counterpoint对2017年第3季的统计资料显示,高通以超过40%的市占率位居第1,苹果以20%的市占率位列第2,后续依次是联发科、三星以及中国的海思、展讯。

下图是IC insight发布的2016年全球半导体20强,前20位都没有中国公司,美国公司占了8家,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华为海思都没有进入。


图中20家公司里,其中有9家公司营收超过100亿美元,前20强的门槛是44.55亿美元。

华为海思半导体2016年销售额为303亿人民币,折合美元也是大约44.5亿美元,可以勉强够得上。

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的报告里面说,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

参照现在38%的自给率,这个目标看起来已经不远了,但就产业结构而言,仍然是美国在高端,中国在中低端和部分高端。

这几年,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的公司也收购了一些技术性公司,比如紫光集团收购的展讯。

以下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布的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03

其实,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准确认识自己的不足。

在中美贸易战前期,很多媒体甚至是专家过于乐观,不过,“中兴事件”似乎是一个转折点。

4月18日,《环球时报》发表了题为《发展国产芯片,中国不能三心二意了》的评论。

文章说:“这件事(中兴事件)肯定会触动中国社会,带动中国上下关于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芯片等半导体核心技术的思考。”

昨天深夜,《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公众号侠客岛发布文章—《危机中兴》,文章说的更露骨。

“此举(中兴被禁)相当于断了中兴未来的发展之路。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一个重大隐患:我国通信产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一个企业没有美国提供的高技术芯片,好比摘心挖脑,产品就造不出来。产品交不了货,收不了账,企业很难不遭受危机。”

文章还说:“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现在的现实是,“我们占据了管道,人家掌握着开关;我们画好了整条龙,人家不点睛龙就飞不了。”

今天,《人民日报》也正式发声,“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文章中有一段也很露骨,“龙芯可以和北斗一起飞上太空,蓝牙音箱、机顶盒等日用品也在大量使用国产芯片。但在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通信、军事等领域,国产芯片还有较大差距。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人民日报》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就在本文发布之前,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一项提案,美国移动运营商将被禁止购买华为和中兴的设备。

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坏消息,我们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