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实拍被拐山村女教师和她的真实生活(高清组图)


2015-07-30 01:57:41 by 红兵

从因果的观点来研究忍辱
沈家桢

相信凡是接触过佛法的人,都知道「因果」这个名词,也都知道「善因会生善果,恶因会结恶果」。但是,「因」如何「生果」?要多久才结成果?「因」是不是一定会结成「果」?一样的「因」会不会生出不同的「果」?这许多自然界复杂的现象,要完全了解清楚,可也不是顶容易。

今天我想趁这个机会和各位先将「因果」搞清楚,因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了这个基础,然后再来研究忍辱。

因缘果报

各位大概都已经知道,有一尊一人多高的千年古观音像最近降临庄严寺。这尊古观音像,不知道是那一个年代,从他的故乡中国大陆,被人搬运到海外来,而且一定经过了许多的兵灾磨难,因为他被一位欧洲的丹麦人运到纽约的美国雕刻家Paul Rudin的家时,已是一堆支离破碎的形像。这位丹麦人留下了他进出口公司的电话及住址,请Rudin估价修理。据Mr.Rudin讲,他接下来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件和西方艺术品完全不同的东方古代雕刻人像。他那时才二十九岁,自己知道经验不够,也缺乏参考资料,所以想请丹麦人将这堆东西取回去。可是几次根据他留下来的电话及住址,都无法找到这位丹麦人,也从此不见他再来。这位年青的艺术家只好将这堆支离破碎的身体和手足搁置在他家的小阁楼。这样一等,竟等了六十三年。

六十三年过去了,一直到一九九一年的十一月,他知道附近有一所东方人的庄严寺,正在塑造一尊大佛像,Mr.Rudin以九十二岁的高龄,扶著手杖,和八十七岁的夫人同来参观。这是他初次来庄严寺,看了陈教授刚塑成的大佛头部,叹为观止。

回去后,即将那尊古佛的照片寄来,并表示愿意出让,我们去函同意。可是他病了,次年(一九九二年)一月逝世,遗言夫人将此尊古佛像捐赠庄严寺。他说:「我将这座东方的古代艺术品,保管了六十多年,虽然自己不能修复,但是现在已经找到了能修复古佛的人,及应该是这尊佛安身的场所,我心中很高兴,我任务已了,可以走了。」

各位,现在我请问各位一个问题:

以观世音菩萨的广大神通之力,为什么这尊木雕观音像,要在阁楼中等上六十三年之久,才再被修复,继续受人供养,来度我们这些众生呢?

「因为六十三年之后,缘才具足成熟。」──(听众答)

您们说得很对。现在我们引进了一个新名词,叫做「缘」。而且我们看到,「因」要有「缘」才能结成「果」。在这尊观音像的例子中,什么是「因」呢?

丹麦人将一堆支离破碎的人像,送到Rudin家中是「因」。

什么是「果」呢?

陈长庚教授将这尊晚唐时代的古观音像修复,供在庄严寺是「果」。什么是「缘」呢?

如果缺了它,就不能结出如是的「果」的是「缘」。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是这尊古观音像例子中重要的「缘」?

很明显的,如果Mr.Rudin没有活到九十二岁已早去世了,这个因就不可能结出现在的果。仔细想一想,只差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千钧一发!

如果Mr.Rudin不到庄严寺来看大佛像的塑造;或者来得太早,只要早五天,大佛头尚未塑成;或者看了不满意陈教授的手艺,他就不会起「付托有人」的观念,这个因也就不可能结出现在的果。

古佛在阁楼中虽然已经等了五十年,但是,如果没有中国人来兴建庄严寺;或者虽然有寺,但是没有建大佛,也没有像陈长庚这样的第一流雕刻艺术家,那么即使Mr.Rudin看中这个场所,我们恐怕也不敢接受这堆支离破碎的木块而结出现在的果。

如果陈长庚不从中国大陆到美国来探亲;或者没有六四事件,他照原定计划在一九九○年就回去了,这个因也不可能结出现在的果。虽然也许有另一位艺术家来替代陈长庚教授的角色,不过他所修复出的观音像,不可能是现在各位所看到的果。

经过这样分析之后,各位可以看到这些缘都是何等的微妙,都是差不得一点。更何况这里面还有许多同修捐款的缘;很多同修提供参考资料的缘;找到眼珠的缘;找到手臂的木料的缘;如是如是,众缘聚合,这个因,等了六十三年,才结出现在这个灿烂庄严慈悲的果!各位,您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福报,相信自己是何等的幸运,您说对不对?

从这个古观音像的例子中,我们得到两个结论:

(一)「因」要有足够的「缘」,才能成熟结果,并没有一定多久的时间。

(二)「因」可以因不同的「缘」,而结出不同的「果」。

各位,这两个结论十分重要,因为有这两个结论,您才有可能使过去世的恶因迟迟不成熟,而使善因先行成熟;也可以使过去世的恶因原本可能结的果,予以改变;或者将过去世的善因,结出更美满的果。您说:「不可能吧!」我说:「这是可能的。」

让我来引用《金刚经》中佛说的一段经文:「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现在我将这段经文的意义,以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三世情况来分析,各位请看,此人他在──

(一)过去世:

(甲)有极重的恶因,造了应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恶因。

(乙)一定也有善因,否则他不可能今世还在人道,而且得闻《金刚经》,并且能受持读诵。

(二)现在世:

(甲)他受持读诵《金刚经》。受持读通并不是随便念念,「受持」不但要明白了解经义,而且要坚信不疑。所以这位善男子或善女人,他一定是位持戒修福的人,否则在现在这个时代,他不可能对《金刚经》的经义,生起信心。且能精进,时时读诵。

(乙)为人轻*,可以分狭义和广义来说,以狭义简单的讲,即是被人侮辱、诽谤、恶意批评、谣言破坏名誉等。广义的说,凡受到一切困扰不如意事、痛苦、破财、拂逆的事都可以包括在内。总之,此人在现在世是忍受了被人侮辱或拂逆的遭遇,并没有对对方有所反击,所以为人轻*已是事实,因此佛说「以今世人轻*故」。

(三)未来世:

(甲)先世的极重恶因已经消灭。

(乙)当得成无上正等正觉的果,即能成佛。

现在让我将以上的分析再总结一下,归纳成下面几点:

(一)这个人过去造了极重的恶因,但也有得闻《金刚经》的善因。这些因都在等待足够的缘,才能成熟结果。

(二)今世他持戒修福,因而受持读诵《金刚经》,努力于培植善因的缘,不做助长恶因的缘,因此善因迅速成熟,而应堕恶道的恶因,则因为缘不具足,不能结出堕三恶道的果。

(三)可是他还是有些助长恶因的缘,所以这些应该堕恶道的因,已显露出一点将要成熟的现象,所以被人轻*,幸而他已能持戒修福,受持读诵《金刚经》。所以经中说「以今世人轻*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以今世人轻*故」,是说,他虽受人侮辱、讪谤,或虽然有破财、生病等困扰,可是他能安心忍受,不起怨恨心,不起嗔怒心,不起报复心。换句话说,他能不生起可以助长恶因的缘,因此他过去世种下极重的恶因,没法滋长成熟。

(四)而且他因受持读诵《金刚经》,深信实相,所谓「心若空时罪亦亡」,我相已淡,那过去世的极重恶因,结成一点「为人轻*」的小果,也就此消灭。不但如此,而且奠定了未来成佛的基础。

讲到这里,各位同修大概已经明白,我为什么要讲前面这么一大段。

因为佛所举的这个「为人轻*」的例子,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忍辱」里的「辱」。而这位善男子或善女人,能不起怨恨心、嗔怒心、报复心即是「忍」。所以「忍」即是避免造助长恶因的缘。

各位,佛的这个例子,不但加强了我们前面的两个结论:(一)「因」要有足够的「缘」,方能成熟而结「果」,及(二)「因」可以因不同的缘,结出不同的「果」,而且强调了「缘」的重要性。因为「受持读诵《金刚经》」是滋长一切善因的缘,「不起嗔恨报复之心」是避免助长一切恶因的缘,于是善因迅速成熟,智慧日益增长,而恶因则迟迟无法成熟,终于结个小果,就此消灭。

忍辱

有了上面对因、缘、果的相互关系的了解后,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什么是佛法中的「忍辱」。

为解释方便起见,我将忍辱分为四种层次。为了容易记得起见,我将第一层次叫做「强迫忍辱」。

强迫忍辱的意义是,实在忍无可忍,但又不得不忍,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在中国不幸的文革时代,这类例子不胜枚举。不知多少人遭遇到所谓的乱戴高帽子的罪名,种种难以忍受的侮辱,种种无所不用其极的虐待,可是被害的人若一反抗,不是被杀,即是自杀。这种忍辱是表面上的强迫忍辱,而其内心,往往是十分的怨恨嗔怒,只是不敢发作而已!

各位,可悲的是这种强迫的忍辱,会造成极大的助长恶因的缘。又因为害他的这批搞文革的人,也种了极重的恶因,于是造成怨怨相报,无有了期。从因果的观点来看,强迫忍辱是最危险也是最悲哀的境遇。

第二层次,我名之为「勉强忍辱」。一般人通常都在这个层次之中。所谓「勉强忍辱」,就是说,在普通的情况下,并不忍辱。若有受人侮辱的情形,即使是极小的事情,也会引起反感的破口相骂,甚至于动手记恨。只有在特种情况下才忍辱,譬如,在上司面前,不得不低声下气;或想要做成这笔生意时,总得忍一口气;或者在不好意思的场合下,就噤著嘴不响,而心里还在叽哩咕噜的,这种都是勉强忍辱。勉强忍辱还是在造成助长恶因的缘!而可叹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连勉强忍辱都不多,往往是任性地发脾气,有时一件芝麻小事也可以弄得拍桌破口大骂,可以造成滋长恶因的重要助缘!

第三层次,我叫它为「明理忍辱」。这一层次是明白了因、缘、果的关系和道理之后,知道要忍辱;明白了如果不忍,将会造成助长恶因的缘的道理而忍辱;明白了忍辱表面上看来是吃亏,而实际上是对自己大有好处的道理而忍辱。这样的忍辱,不但不会造成助长恶因的缘,而且可以做到将侮您的人当作善知识看,当作恩人看,由此更建立了滋长善因的缘。所以佛经里说「忍有无量功德」。各位,明理忍辱顶要紧的一点是,并非只是外表上的忍,而内心的明理,内心自发的忍受,怀恨嗔怒的心不生起的忍。从明理忍辱再进一层,即达到我想介绍给各位同修的最高目标──第四层次。

这一层次,本无可名,姑且称为「无相忍辱」。这是根据《金刚经》中,佛说他前生被歌利王解割身体时,他没有嗔恨,因为他已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所以名为无相忍辱。各位,什么是无相忍辱呢?要忍辱而自己没有「在忍辱」的观念,要忍而「不自觉为要忍」,要根本心中「没有我在被辱」,也「没有我在忍辱」的观念,这才叫无相忍辱。没有四相,本性如如,自然谈不到造助长恶因的缘,这是我们学佛的应该建立的理想。这也叫做「忍辱波罗密多」。

各位,我们谁也没法知道,从无始以来,所造的无数恶业,无数善业,究竟有多少留藏在我们的八识田中。这些善恶的种子,都在等待有足够的缘来使之成熟。如果我们希望善因先成,恶因能迟迟或顶好永远不要成熟,很明显的,今世我们最应该努力的,就是做能滋长善因的缘,而不要造助长恶因的缘。若希望善因快快成熟,多多成熟,就得随时随地,抓住机会,尽量做各种可以滋润一切善因的缘,而尽量避免做可以助长恶因的缘。

忍辱只不过是许多机会中的一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都在造缘,若处之得当,则成善缘;若处之不当,便成恶缘。是善是恶,往往是差之毫厘,却失之千里。而什么是滋长善因的缘呢?什么又是助长恶因的缘呢?这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周全的,这要各位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自己去体验。做为今天的结束语,概括的讲,我可以引用佛经中常提到的贪、嗔、痴、慢、疑,都是助长恶因的缘;戒、定、慧、六度、十善道则是滋润善因的缘。愿和各位同修常常互相警惕勉励,共同走上消除恶因,成熟善因的正路。谢谢各位。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六日讲于纽约大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