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说错一句话 赵紫阳无限惋惜与邓小平分道扬镳(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UKking 发表评论于 2014-01-17 11:43:53
现在都21世纪了,全美国的老黑老墨老印和穆斯林们都在想着怎样多生娃,多占便宜,多分一块美国这个大蛋糕。

20世纪那些古老遥远的事情还有人搅,真是一堆脑残!



三木匠 发表评论于 2014-01-16 18:41:04
“一句顶一万句”啊!!!
愚公之见 发表评论于 2014-01-16 07:02:10
越描越黑啦。

“打倒四人帮”是团结起来的走资派的胜利;

“六四”事件,是“封建官僚走资派”和“西方民主走资派”的分水岭。
mking 发表评论于 2014-01-16 06:42:05
我还清楚地记得老赵在天安门跟学生说的“我们老了,你们还年轻”。 当时我觉得他跟很多退党表清白的党员一样。因为我理解他话的意思就是,他自己也是不得已,有人在控制局面,他自己控制不了。他是好人,有些别人才是恶棍。
hyt_11 发表评论于 2014-01-16 06:14:54
他误判了形势,以为能把邓给废了,疏不知把自己给废了。小人之心可见。
sydneywil 发表评论于 2014-01-16 03:42:02
最可悲还是一个人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小靡妈妈 发表评论于 2014-01-16 02:54:49
这就是中国封建特色,农业国家,农民意识,小子听老子的,老子未亡,小子不能作主,幸好社会发展不依人的意志转移,胡主席全退,让国家继续前进一大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历史事件透视了`我们党内缺乏民主,还是封建主义统治,这一点百姓不能了解的,宣传舆论只是表象,实则是谁说真话,谁忠实听话就被剔出政治舞台.怪不得当时流传胡耀邦,赵紫阳二领袖的主张都是半夜鸡叫,不合主子邓小平.现在看来是邓小平落后时代了.
揭秘功臣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23:33:36
六四事件之初, 学生们剑指的人物之一就有赵紫阳的儿子赵大军, 说他是中国最大的官倒, 本人亲眼看过这张大标语。开始学生和群众是把赵紫阳与李鹏一道作为指责的对象,只是赵紫阳作为久在江湖中的政治家,学过金庸小说中的“乾坤大挪移”之法, 巧妙地把学生们的剑锋挪移到了邓小平和李鹏等人身上。没想到他的挪移动作太大,惹怒了邓小平,所以邓出手把他抛弃了, 正好就把他抛到学生们的手中高举起来,欢呼赵为精神领袖了。。。。。这就是赵被邓踢出武林同道的基本过程。。。。
ZY99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23:27:54
赵没错。邓被误导。而误导邓的人则是别有用心,要承担历史责任。
七老八十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22:42:49
老赵这厮恩将仇报,老邓把他送上总书记高位,他居然还不满足,趁学生抗议时故意向外国人说些令老邓难堪糗事,想借机取而代之。。

老邓及时把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拉下马是再英明不过了。
老鲫鱼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20:57:08
老赵当时说这句话,我也觉得是他有意出老邓的丑,丢他的脸。当时就想,这回有好戏了。他是想玩点成府,但毕竟成府的不如李鹏。
MUST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20:03:18
毛共党内的任何人无论遭到什么严厉处置,都是罪有应得,同情他们,就是对公义的背叛!
MUST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20:00:56
别忘了,赵紫阳也是个腐败分子、投机分子,他被邓倭人打倒,是罪有应得,活该!!!
周老虎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9:58:01
赵紫阳说的都是不错的,但是有一点: 这句话按理不该在电视上公开播出。他要向戈尔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会知道也不必知道,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记得,新闻联播一般是没有领导人说话原声的,但赵的这句话当时是原原本本地播出,让全国人民在那样一个特殊时刻知道了这项内部决定,其后果可想而知是火上加油,其用心也很难说没有捅老邓一刀的目的。赵紫阳还是比较鬼的,不过,大节不亏!
telljoke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9:50:49
换总书记的意向在前一年的北戴河期间,老人们已形成共识,只不过在等待恰当的时机而已。其后近一年的时间里,赵在设法自救。当然如果他能预料到后来的大事件,必须面对一个历史性决定的话,可能早就主动走人了。恋栈毁了自己的名声,里外不是人。
姚的说法不可信。天真不说,如何求证?全凭他一张嘴。
说一声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9:48:50
邓小平是中共内部最大的投机分子。
lavenderbz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9:22:40
不要向后看了,不管怎样,民富国强是硬道理,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民富不仅仅在经济上,邓忽略了这点。在中国,有权的人也想有钱这是事实。在美国,有权不一定有钱这也是事实。希望中国的发展能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是民之所愿。
睡觉不打呼噜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9:05:24
那时李鹏和赵紫阳有矛盾是真,但说他想搞掉赵想当总书记是假。

2人纯粹是理念不同
danielwda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9:03:05
赵其心可诛。
现在看来“镇压”对了,虽然流血是巨大悲剧,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时时间过得越久,真相越清晰。
不信在等25年,看时间在哪边。
睡觉不打呼噜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9:01:54
aol 在造谣,高自联根本就是临时评凑,至少我就认识他们中的人。
学生头目事先根本护照,是港支联帮助下逃难出去的,若真是地下网布置,那为何王丹作为主要的学运领袖流串一阵子却没有出去?!
泛亚共荣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9:00:07
6.4学潮对赵的下台, 只是一个偶然的事。赵的下台, 其真正的原因, 是当时在赵主导下的马列主义研究室, 在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及其改革, 得出的结论是, 改革的道路及方案, 必须在中央统一下的集权制为前题而进行, 而这集权的领军首脑, 是总书记他本人, 不是邓小平, 这也是邓不能容忍的, 6.4只是给了邓一个机会。

赵本人是有能力, 把四川、广东搞的都很好(广东有一句常言:要粮, 向找子陽)。但想通过6.4给他添塗色彩, 特别是政治上的色彩, 未免有点单纯了。
勇气号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8:57:21
很可惜。但这不是赵的问题,也不是邓的问题。

共产党内部缺乏民主机制,不能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才是原因。执政团队之间缺乏平等意识,不能掏心置腹坦诚相见,“官大一级压死人”,下边的怕上、媚上、不敢讲实话,只讲好听的。上边的只听汇报,只愿意信好听的,不被忽悠才怪。这种情况在党内相当普遍,一群官员站那,不用问,看肢体语言,就知道谁官最大。

在西方,情况要好的多。官员间比较平等,不过就一份JOB, “老板没这么“神圣”,这有助于团队之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权利使人际关系变形,产生距离,产生隔阂,产生误解。我相信中共建政前,情况可能要好的多。

中共的领导人应该非常清醒,不改变这种情况,谁都有可能犯毛的错误,在权利的顶峰危险最大。

泛亚共荣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8:37:11
赵的下台, 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在他主导下的马列主义研究室, 在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及其改革, 得出的结论是, 改革的道路及方案, 必须在中央统一下的集权制为前题而进行, 而这集权的领军首脑, 是总书记他本人, 不是邓小平。
spooky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8:02:04
在当时的紧张时期,从18岁大学生到80岁老头都知道,老造出卖老邓!
aol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7:57:54
这些都是为了混淆历史的废话,其实当时的里根总统去中国访问,召见方励之就布置任务,目的推翻政府。
赵紫阳就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邓小平等坚决顶住不能让政府垮台。
各地成立高自联,里面的骨干都是事先为推翻政府精心挑选的。
好多学生根本没有推翻政府的想法,只是游行反腐败。
学生头目事先都有护照,而且出逃时公安到地方到香港都有人接应,这个地下网布置得预先花多少时间。
Iamoverseachinese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7:16:30
的确很可惜,老邓和赵紫阳这样分裂。
在74年吧,老毛允许老邓出山整顿经济,老邓就点将让赵紫阳管农业管四川。我老爸就一直说老邓和赵紫阳把农业和四川搞得多好,有粮吃。
更可惜的是,老邓一世英名,奠定今天中国经济的腾飞,到最后落下屠杀人民的罪名。
好在,六四以后,江泽民想搞左的一套,老邓以90岁的高龄巡视南方,重提开放改革。在使中国继续在经济飞跃的路上前进。
老邓(包括赵紫阳一批人)的功过也只有成为历史的话题,让人去评说了。就是希望中国少走弯路。
真不大明白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7:15:04
是邓先把这事挑明的。邓见戈时说:这次见面,表明两党关系关系正式恢复正常化(不是原话,大意如此)。后又补充一句:当然,你下午还要见我们的总书记。

不管谁在赵的位置上,当时也只能顺着邓的话说了,不然才是不尊重他的地位。
浪迹天涯的男人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7:11:50
我看了当时赵的发言,当时作为学生都能感觉挑拨之意,绝对是对局势火上浇油,他被处分一点都不冤
鲍涂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7:00:12
赵所以还有这番表白,是因为他和邓还有一个私交,赵紫阳不想对不起中国人民,不想当万古罪人,不想日后被人骂是狗不如的人间渣滓,所以只好对不起邓小平了。死者长已矣,分道扬镳,一个在天上,万古流芳,一个在地下,遗臭万年,邓小平,可惜啦。
加州鱼郎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6:56:48
邓被周围人蒙骗了,鼻子悔青了,但他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死不改悔嘛。至于因一句实话就拿下赵紫阳,实在是邓小平太过武断霸道了。

赵紫阳铮铮铁骨,是高层少有的。他和习仲勋一样,都是为了理念宁死不低头的汉子。
IfuleYou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6:50:39
绝对不可能!! 共产教多次重申: 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 邓小平怎么可能垂帘听政?
Iamoverseachinese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6:39:50
我一直也觉得李鹏是最大的祸害,利用学潮欺骗邓小平,就想整掉赵紫阳,然后他李鹏好当总书记。
我想老邓开枪镇压以后,也后悔了,可是就是不能自己承认犯了错误。
还记得经典的三国演义故事吗?曹操听信假情报,他错杀水军都督蔡氏兄弟,虽后悔但不承认错。
懦夫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6:28:05
不谈是非曲直,只说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感觉:赵紫阳在有意向外界披露中国高层内部有矛盾,在那种情况下讲这样的话有推卸责任之嫌。
zhichimayuan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6:19:47
对中央集权来说,不遵从一个权力就是谋反。当然,时代不同,应该个更现代化的词。
innovate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6:15:45
无论老赵明的或暗的指邓,应看他的话和主张对不对?对中国好不好?

到了今天,人们仍然在说什么“谋反”,实在可笑。难道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像楼下的败家争鸣,满脑袋的浆糊,居然特别的勤劳。

中国的问题难,难在人们的头脑,到如今都是封建宫廷那套。可叹。

zhichimayuan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6:15:34
一句话可看出他在想什么,更何况要逼宫。再加上他的所做所为,邓虽不如老毛,但也不至于不知道他的同伙要干啥。从改革大业和个人利益,紫阳下台实属必然。都说小平实现了紫阳的改革设计。但紫阳不知如何实现自己的设计,怪谁?
houshu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6:15:02
赵老头还算是个厚道人,坏就坏在那个gigolo鲍彤身上,一脸奸相,一看就是个鸡奸犯。
zhichimayuan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6:01:16
两人都是要改革,方法不同。但打得近乎你死我活。这是中国政治的残酷!
Dkong20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58:06
两都不怎地。民富国强?现在只看到了民穷。富的只是少部分人。邓家算一个。
chongbenzhang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53:08
赵是在公开向灯挑战,他以为时机来了,但没想到老邓老谋深算。
zhichimayuan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52:10
腐败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如此庞大的政府机构,不贪才怪。关键是如何整治,何时整治。需要功力呀。义愤填鹰无济于事。做做秀给人看还可以。
仲夏夜之梦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48:26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说,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赵的话,如果是在中国各方面一片歌舞升平的时刻说,那无疑是在歌颂邓小平;说给金日成或者党内的其他高层,也不算什么。唯有89年那个敏感时刻,他一个与我们为敌多年并且还没有恢复正常国家关系的外国领导人说这番话,不用说邓小平,就是普通老百姓,都明白他的意思。不过,他既然选择了和邓小平鱼死网破,就要准备承担后果。
zhichimayuan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47:25
改革确实有很多人不愿意同时又有实力。你能怎么办?杀了他们?那是革命!从革命到改革的转变是一个功力。年青人革命容易,改革需平衡能力,邓明白。赵也知道些,但功力不够。再加上年青幕僚们的热情。差点儿成革命。下台必然!这和好人坏人无关。这就是政治。美国又何尝不是如此。
枫叶飘飘的季节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46:19
64打出的反贪腐口号针对的是以康华为首的红二代---邓公子。。。
x2h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42:24
赵讲的话没错,但时间和地点都错了。
zhichimayuan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33:14
看看现在赵的幕僚干的事,功力差多了。只知道用纯理论批判现实。
zhichimayuan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30:07
这就是邓和赵的功力不同。改革是要的,但摆出一副要决一死战的姿态,不是激进是什么?改革是全社会公识的结果!
为正义而言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29:53
就这个事情上,我相信赵。赵不属于那种铁腕式人物,对政治不敏感而说错话,做不合时宜的表态是他这种性格的人较容易犯的。他的命运就坏在他不适合玩政治。
mx500000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26:32
老实人 低头干活 情商不够 说话得罪领导 可惜不是普通人 代价大了
晴岚 发表评论于 2014-01-15 15:20:23
六四,最早的矛头是指向赵紫阳的儿子。
页次:1/2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50, 共65  分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