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80后登顶山东首富:1600亿身家,3000亿营收

80后登顶山东首富:1600亿身家,3000亿营收

文章来源: 棱镜 于 2025-11-13 19:23:1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80后登顶山东首富:1600亿身家,3000亿营收

信发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张刚。图片来源:中国有色金属

44岁,1600亿身家,山东首富,这是新近发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上,张刚家族的财富量级。

但在彭博的全球实时富豪榜上,上榜的却是张刚78岁的父亲张学信——身家289亿美元,全球第81位,在中国富豪梯队中,仅次于身家361亿美元的雷军。

这并不奇怪。生于1947年的张学信,早在2015年就已交出了帅印,将信发集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一口气变更为1981年出生的儿子张刚。彼时,张学信68岁,张刚34岁。

相对于这对父子的财富体量,信发集团的公众关注度并不高。这家发迹于鲁西县城的企业,在核心的铝业领域,已掌控从铝土矿、氧化铝、发电(包括新能源)到电解铝、铝加工、化工、建材的产业链。

近年来,信发集团或张刚个人控制的实体更是持续用大资金收购上游矿山资源:2025年7月,以合计约55亿元资金,取得国内储量最大的铅锌矿“火烧云”40%股权。在主业相关的铝土矿领域,在2025年5月分别以10.12亿元、16.12亿元收购广西金龙铝土矿采矿权、山西正义铝土矿探矿权,在2024年10月以45.57亿元收购山西下枣林铝土矿采矿权……

但这家山东首富父子的企业,却一直不上市、不发债,不公开财务报表。这是为何呢?

此信发非彼信发

山东是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2024年GDP9.86万亿元。在山东西部聊城市东北部,坐落着一座鲁西小城:茌平。人口50余万,直到2019年才撤县成为聊城的一个区。

距茌平火车站不远处的顺河北街747号,便是信发集团所在地。与气派的灰色现代风格大门隔街相望的,是一排没有经过太多建筑艺术设计,主打经济而实用的门面房——这是华北县级市随处可见的日常模样。

但在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颇为低调的信发集团却位列第20位,比顺丰控股高出一位。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行业企业营收榜上,信发集团2024年的营业收入3028.94亿元,高于央企系的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同期的2955.16亿元。

如此一家规模巨大的企业,股权结构却异常简单:

信发集团由“茌平信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张刚持有茌平信友51%的股权,他的母亲宋传英持有19.6%,这对母子之外的三位股东,均为张姓:张玉洪、张红芝、张怀青,分别持股9.8%。法律上,这家庞然大物属于这五位自然人。

实际上,同期发布的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上,78岁的宋传英也以315亿元的身家,位列中国女富豪第20位——与她财富体量相当的,是碧桂园二代杨惠妍。

没有有限合伙股东,没有深埋其中等着IPO套现退出的机构投资者,如今信发集团简单而直白的持股结构背后,是一场“腾笼换鸟”:

在企业官方历史中,信发集团成立于1972年。这其实是茌平县热电厂成立的年份。是年,张刚的父亲张学信25岁,从县拖拉机站站长任上调到了热电厂,先后担任运行值长、生产科长、副厂长,1986年成为厂长。

热电厂厂长张学信,开始加码机组。但扩大产能后,却陷入电能过剩困境:发电量超出了电网承载能力与用电峰值,又逢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大量国有企业调整,工业用电需求大幅下滑,多余电力难以消纳,而发电机组启停成本极高。何况投资机组的资金还需要持续回笼。

他不得不让自家企业成为耗电大户,自己发电自己用。1997年,茌平县热电厂启动电解铝项目,1998年底投产。1999年,热电厂销售利税就达到1.5亿元,占当时茌平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2000年,茌平县热电厂正式更名为山东省茌平县信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茌平县国资局和企业工会分别持股约51%和49%。一把手,自然还是张学信。

这家改制后的企业历经多次更名,2007—2014年期间也曾叫作“信发集团有限公司”——但它并非法律意义上、现由五位自然人持股的“信发集团有限公司”的真正前身。

故事还要回到2000年。彼时,随着张学信的事业不断壮大,其产业从发电、电解铝逐步拓展到氧化铝、化工、石膏板等关联领域。

在不断融资、投资、扩张的过程中,相关业务的具体经营主体,也逐渐转移到茌平信源铝业有限公司(现名聊城信源集团有限公司)、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茌平信发华兴化工有限公司等等一众“信发系”公司。

其中部分“信发系”公司成立时的股东名单中,有地方国资、公司工会参与,也吸引了一些外部投资者加入。例如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之兄,曾经的中国首富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

2007年,“茌平信发华兴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开始逐步成为这些“信发系”企业的关键股东。2014年3月,从热电厂一路更名而来“信发集团有限公司”,再次更名为“茌平国能热电有限公司”;同一时间,“茌平信发华兴实业有限公司”则取而代之,更名为“信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年之后,张学信卸任了“新”信发集团有限公司职务,儿子张刚接班。“新”信发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后几经变更,目前属于五位自然人——现在的简单直接,不过是复杂过程的最终呈现。

而历史上国资参股的一些“信发系”企业,开始逐步退出。例如2022年5月,聊城国资委控股的昌润投资,挂牌转让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1.3471%股权,转让底价1.022亿元。很快,“信发系”公司聊城信源集团有限公司接手。

2024年7月,起家之地,“茌平国能热电有限公司”在连续营收0元后,聊城市茌平区财政局(原茌平县国资局)将其持有的50.97%股权挂牌出售。最终6773.22万元成交,买家是山东中兴碳素有限责任公司——又是一家“信发系”公司,自己人买下来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这家公司“不上市、不发债”的非同寻常之处,提供了一种解释——若不想被外界过度审视,远离公开融资市场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不上市,但不是不融资

虽然投行吃不到信发集团这块“肥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家企业不需要钱。“50多年来,集团从没有一笔坏账。”张学信在对外谈及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时这么说。

银行贷款同样是能量巨大的资本来源。比如今年刚刚到来的北方供暖季,信发集团信源电厂的工业余热跨越百公里为济南城区供暖的工程,就拿到了工商银行济南大观园支行、茌平支行联合提供的24亿元授信。目前茌平支行已发放5200万元,期限25年,执行优惠利率。

再比如农业银行聊城分行。其与信发集团的合作可追溯至1997年——彼时,正是热电厂厂长的张学信,“上马”电解铝项目的关键节点。

与农业银行聊城分行的合作一直持续到现在,截至2025年3月,该分行给予信发集团的授信额度200亿元,贷款余额74亿元。

此前2023年,山东本地媒体曾转述张学信公开的数据:信发集团合并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为380亿元。

380亿元不是个小数字。可以参照的是,2024年山东公布的首批房地产“白名单”上,142个项目合计获得的银行授信规模是301亿元。

但信发集团的融资故事,远不只是“从没有一笔坏账”这样的轻描淡写。在21世纪初的急速扩张期,信发集团更习惯使用的是一种传统的融资模式——职工集资。

张学信曾说:“茌平地区,一没煤、二无铝土矿,不是也建起来了,不是也取得收益了吗?信发搞铝电有优势、有经验,搞这个项目就没有赔过钱。”

但即便不赔钱的项目,扩张也需要资金。而且这个行业要继续扩大规模和利润,就要靠近资源,控制铝土矿,拿下电解铝上游的氧化铝产能——如果能在坑口建设自备电厂,那自然更好。

国内铝土矿资源集中在广西、河南、贵州、山西四省区。信发集团在山东茌平的铝电业务能够做大,与邻近省份的铝土、煤炭资源关系密切。

但从全国看,广西储量最大,占到全国的30%。2007年底,信发集团广西靖西氧化铝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首期30亿元。

张学信当时称,“企业在包括广西项目在内的设施建设中几乎没有使用银行贷款,资金的来源大多是企业职工的集资。”当然,这与当时行业宏观调控背景下,银行渠道对相关企业授信十分审慎,有直接的关系。

其实在2004年信发集团在茌平建设首个上游氧化铝项目时,就开始向职工募集资金。职工最低入股金额为10万元,承诺半年分红5万元,一年就可以拿回本金,回报率极高。职工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公司还提供银行担保,让职工从银行贷款。

起初职工有顾虑,但随着2005、2006年兑现了分红承诺,入股开始要“拼命托关系挤破头”。所以2007年6月,信发集团为广西靖西氧化铝项目向职工募资时,还限定了上限:员工10万元、干部30万元。

21世纪初铝价伴随中国经济起飞持续上涨,再加上各地电解铝产能的急剧扩张,上游的原材料——铝土矿经选矿、焙烧等工艺制成氧化铝因为供应有限,价格也不断水涨船高。时代红利,是支撑如此高“投资回报”的底层逻辑。

2023年,张学信曾谈及这个问题:“信发集团一直对投资人心怀感激,并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投资回报,其中6年回报率50%,两年75%,一年100%,共计分红三百多亿元,而且所有投资人的本金全部返还。”

那些年,坐在了风口上,才能有如此夸张回报率的“投资”。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女子搭火车睡着 醒来崩溃了:正在被性侵…
中国游客在著名景点当众脱裤大便?网络又炸锅了
丰田在美国召回超过12万6000辆汽车,或存引擎失速风险
关门43天有代价!白宫称「2关键数据」恐消失
中国向美国举起稀土屠刀后,俄罗斯为什么慌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有川普“撑腰”? 高市早苗不再避讳台海问题
中美贸易休战,但工厂“去中国化”已难逆转
停摆结束即爆爱泼斯坦内幕 民主党连环拳 川普难逃跛脚?
鲁比奥下达新指示:肥胖者或遭美国拒签
中媒:吴石朱枫后,台湾还有一批同志“战斗”至今
纽时:强国幻象之下 中国人活在一种巨大的反差里
“脑袋被驴踢了” 官媒火上浇油破口大骂日本首相
泽连斯基亲信涉贪$1亿逃海外 能源司法部长双双下台
血腥且残酷,库尔斯克之战重演了
2万页爱泼斯坦邮件曝光,称特朗普私下形象更糟糕
汪小菲麻六记LA门店开业即关门 食客上吐下泻集体投诉
川普不是走向孤立 是重新选择与谁结盟
国土安全部长到机场发$1万奖金支票 TSA员工惊呆
知名记者爆猛料:我知道爱泼斯坦为何不揭露川普!
下周美众院表决 要求公开所有淫魔档案
震惊!伯克利大学爆发冲突 血迹满地 多人被捕!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80后登顶山东首富:1600亿身家,3000亿营收

棱镜 2025-11-13 19:23:14



80后登顶山东首富:1600亿身家,3000亿营收

信发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张刚。图片来源:中国有色金属

44岁,1600亿身家,山东首富,这是新近发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上,张刚家族的财富量级。

但在彭博的全球实时富豪榜上,上榜的却是张刚78岁的父亲张学信——身家289亿美元,全球第81位,在中国富豪梯队中,仅次于身家361亿美元的雷军。

这并不奇怪。生于1947年的张学信,早在2015年就已交出了帅印,将信发集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一口气变更为1981年出生的儿子张刚。彼时,张学信68岁,张刚34岁。

相对于这对父子的财富体量,信发集团的公众关注度并不高。这家发迹于鲁西县城的企业,在核心的铝业领域,已掌控从铝土矿、氧化铝、发电(包括新能源)到电解铝、铝加工、化工、建材的产业链。

近年来,信发集团或张刚个人控制的实体更是持续用大资金收购上游矿山资源:2025年7月,以合计约55亿元资金,取得国内储量最大的铅锌矿“火烧云”40%股权。在主业相关的铝土矿领域,在2025年5月分别以10.12亿元、16.12亿元收购广西金龙铝土矿采矿权、山西正义铝土矿探矿权,在2024年10月以45.57亿元收购山西下枣林铝土矿采矿权……

但这家山东首富父子的企业,却一直不上市、不发债,不公开财务报表。这是为何呢?

此信发非彼信发

山东是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2024年GDP9.86万亿元。在山东西部聊城市东北部,坐落着一座鲁西小城:茌平。人口50余万,直到2019年才撤县成为聊城的一个区。

距茌平火车站不远处的顺河北街747号,便是信发集团所在地。与气派的灰色现代风格大门隔街相望的,是一排没有经过太多建筑艺术设计,主打经济而实用的门面房——这是华北县级市随处可见的日常模样。

但在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颇为低调的信发集团却位列第20位,比顺丰控股高出一位。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行业企业营收榜上,信发集团2024年的营业收入3028.94亿元,高于央企系的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同期的2955.16亿元。

如此一家规模巨大的企业,股权结构却异常简单:

信发集团由“茌平信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张刚持有茌平信友51%的股权,他的母亲宋传英持有19.6%,这对母子之外的三位股东,均为张姓:张玉洪、张红芝、张怀青,分别持股9.8%。法律上,这家庞然大物属于这五位自然人。

实际上,同期发布的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上,78岁的宋传英也以315亿元的身家,位列中国女富豪第20位——与她财富体量相当的,是碧桂园二代杨惠妍。

没有有限合伙股东,没有深埋其中等着IPO套现退出的机构投资者,如今信发集团简单而直白的持股结构背后,是一场“腾笼换鸟”:

在企业官方历史中,信发集团成立于1972年。这其实是茌平县热电厂成立的年份。是年,张刚的父亲张学信25岁,从县拖拉机站站长任上调到了热电厂,先后担任运行值长、生产科长、副厂长,1986年成为厂长。

热电厂厂长张学信,开始加码机组。但扩大产能后,却陷入电能过剩困境:发电量超出了电网承载能力与用电峰值,又逢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大量国有企业调整,工业用电需求大幅下滑,多余电力难以消纳,而发电机组启停成本极高。何况投资机组的资金还需要持续回笼。

他不得不让自家企业成为耗电大户,自己发电自己用。1997年,茌平县热电厂启动电解铝项目,1998年底投产。1999年,热电厂销售利税就达到1.5亿元,占当时茌平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2000年,茌平县热电厂正式更名为山东省茌平县信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茌平县国资局和企业工会分别持股约51%和49%。一把手,自然还是张学信。

这家改制后的企业历经多次更名,2007—2014年期间也曾叫作“信发集团有限公司”——但它并非法律意义上、现由五位自然人持股的“信发集团有限公司”的真正前身。

故事还要回到2000年。彼时,随着张学信的事业不断壮大,其产业从发电、电解铝逐步拓展到氧化铝、化工、石膏板等关联领域。

在不断融资、投资、扩张的过程中,相关业务的具体经营主体,也逐渐转移到茌平信源铝业有限公司(现名聊城信源集团有限公司)、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茌平信发华兴化工有限公司等等一众“信发系”公司。

其中部分“信发系”公司成立时的股东名单中,有地方国资、公司工会参与,也吸引了一些外部投资者加入。例如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之兄,曾经的中国首富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

2007年,“茌平信发华兴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开始逐步成为这些“信发系”企业的关键股东。2014年3月,从热电厂一路更名而来“信发集团有限公司”,再次更名为“茌平国能热电有限公司”;同一时间,“茌平信发华兴实业有限公司”则取而代之,更名为“信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年之后,张学信卸任了“新”信发集团有限公司职务,儿子张刚接班。“新”信发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后几经变更,目前属于五位自然人——现在的简单直接,不过是复杂过程的最终呈现。

而历史上国资参股的一些“信发系”企业,开始逐步退出。例如2022年5月,聊城国资委控股的昌润投资,挂牌转让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1.3471%股权,转让底价1.022亿元。很快,“信发系”公司聊城信源集团有限公司接手。

2024年7月,起家之地,“茌平国能热电有限公司”在连续营收0元后,聊城市茌平区财政局(原茌平县国资局)将其持有的50.97%股权挂牌出售。最终6773.22万元成交,买家是山东中兴碳素有限责任公司——又是一家“信发系”公司,自己人买下来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这家公司“不上市、不发债”的非同寻常之处,提供了一种解释——若不想被外界过度审视,远离公开融资市场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不上市,但不是不融资

虽然投行吃不到信发集团这块“肥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家企业不需要钱。“50多年来,集团从没有一笔坏账。”张学信在对外谈及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时这么说。

银行贷款同样是能量巨大的资本来源。比如今年刚刚到来的北方供暖季,信发集团信源电厂的工业余热跨越百公里为济南城区供暖的工程,就拿到了工商银行济南大观园支行、茌平支行联合提供的24亿元授信。目前茌平支行已发放5200万元,期限25年,执行优惠利率。

再比如农业银行聊城分行。其与信发集团的合作可追溯至1997年——彼时,正是热电厂厂长的张学信,“上马”电解铝项目的关键节点。

与农业银行聊城分行的合作一直持续到现在,截至2025年3月,该分行给予信发集团的授信额度200亿元,贷款余额74亿元。

此前2023年,山东本地媒体曾转述张学信公开的数据:信发集团合并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为380亿元。

380亿元不是个小数字。可以参照的是,2024年山东公布的首批房地产“白名单”上,142个项目合计获得的银行授信规模是301亿元。

但信发集团的融资故事,远不只是“从没有一笔坏账”这样的轻描淡写。在21世纪初的急速扩张期,信发集团更习惯使用的是一种传统的融资模式——职工集资。

张学信曾说:“茌平地区,一没煤、二无铝土矿,不是也建起来了,不是也取得收益了吗?信发搞铝电有优势、有经验,搞这个项目就没有赔过钱。”

但即便不赔钱的项目,扩张也需要资金。而且这个行业要继续扩大规模和利润,就要靠近资源,控制铝土矿,拿下电解铝上游的氧化铝产能——如果能在坑口建设自备电厂,那自然更好。

国内铝土矿资源集中在广西、河南、贵州、山西四省区。信发集团在山东茌平的铝电业务能够做大,与邻近省份的铝土、煤炭资源关系密切。

但从全国看,广西储量最大,占到全国的30%。2007年底,信发集团广西靖西氧化铝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首期30亿元。

张学信当时称,“企业在包括广西项目在内的设施建设中几乎没有使用银行贷款,资金的来源大多是企业职工的集资。”当然,这与当时行业宏观调控背景下,银行渠道对相关企业授信十分审慎,有直接的关系。

其实在2004年信发集团在茌平建设首个上游氧化铝项目时,就开始向职工募集资金。职工最低入股金额为10万元,承诺半年分红5万元,一年就可以拿回本金,回报率极高。职工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公司还提供银行担保,让职工从银行贷款。

起初职工有顾虑,但随着2005、2006年兑现了分红承诺,入股开始要“拼命托关系挤破头”。所以2007年6月,信发集团为广西靖西氧化铝项目向职工募资时,还限定了上限:员工10万元、干部30万元。

21世纪初铝价伴随中国经济起飞持续上涨,再加上各地电解铝产能的急剧扩张,上游的原材料——铝土矿经选矿、焙烧等工艺制成氧化铝因为供应有限,价格也不断水涨船高。时代红利,是支撑如此高“投资回报”的底层逻辑。

2023年,张学信曾谈及这个问题:“信发集团一直对投资人心怀感激,并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投资回报,其中6年回报率50%,两年75%,一年100%,共计分红三百多亿元,而且所有投资人的本金全部返还。”

那些年,坐在了风口上,才能有如此夸张回报率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