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前9天,他在ICU度过最后一个生日!看完泪崩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孙国强去世后的一百多天里,儿子孙杰和女儿孙琳脑海里时常浮现最后和父亲共处的画面:病危的父亲强打着精神坐在病床上,面前放着一只水果蛋糕,亲友和护士围着他唱生日快乐歌……




视频截图


  这是孙国强54岁生日,也是他人生最后一个生日,庆生的地点是浙大四院重症监护室(ICU)。随后,他便陷入了深深的昏迷中,并在九天后去世。

  冷冰冰的病号服和颜色鲜艳的水果蛋糕,呼吸机嗡嗡的运转声和愉悦欢快的曲调,亲友喜悦和忧伤混杂的神情……这些鲜明的对比都折射了ICU的矛盾特质——

  正如浙大四院ICU护士长张剑春所说:ICU可能是世界上最违背人性的地方,但我们尽力为病人带去人性化的关怀,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病情恶化住进重症监护室

  子女想为他过最后一个生日

  前不久,孙国强去世一百天,家人在义乌农村为他举办了传统的悼念仪式,他们正在努力走出告别至亲的悲伤。

  苦苦抗争半年,孙国强没能成功战胜病魔。但在浙大四院ICU护士们的帮助下,他在人生最后几天度过了一个意义不凡的生日。

  去年11月,有30几年抽烟史的孙国强突然咯血,随后在浙大四院被确诊为肺癌中晚期,马上入院治疗。

  由于发现太晚,手术和放化疗的治疗效果都不佳,病情急剧恶化。今年3月初,他突然失去意识,被紧急送到ICU进行治疗。

  春光明媚的三月,每年都是这个家庭翘首期盼的日子,因为孙国强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初六,对应公历常常就在三月。

  往年,孙杰和孙琳都会从义乌城里回农村老家为老爸庆生,买个生日蛋糕,做上一桌好菜,陪他喝上几杯。这几年,老爸的生日愿望都是子女早日成家。

  今年,被阴霾笼罩的家人心照不宣地避开这个敏感的日子。但随着生日临近,兄妹俩还是觉得要像往常一样给老爸过生日,他们心里都清楚,这可能是他人生最后一个生日了。

  兄妹俩商量好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护士。他们心里很忐忑,ICU管理严格,家属探望的时间和人数都有明确的限制,院方未必会同意这个“不情之请”。

  但没想到,张剑春护士长不仅一口答应,还马上叮嘱护士们准备些装饰品,给病房添些生日会的氛围。

       嘴插呼吸机,头戴生日皇冠

  他在ICU度过最后一个生日

  3月21日下午2点到3点,孙国强的妻子和儿女跟其他病人家属一起走进ICU,这是医院常规的探视时间。

  住进ICU后,孙国强一直插着呼吸机,像所有癌症晚期的病人一样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癌痛。大部分时间,护士通过镇痛、镇静等方式缓解他的痛苦,让他在生命最后一程舒适一些。

  那天,ICU护士吴青青轻轻唤醒了孙国强,搀扶他坐起来。他的病床和平时不太一样,两串小红灯笼挂在床边,叠好的千纸鹤贴在查房的电脑上,他坐起来后一眼就能看到。

  探视期间,一家四口坐在一起说了些家常话,妻子一直鼓励他乐观,要听护士的话,“他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我们没告诉他多严重,怕他接受不了。”

  3点过后,其他病人的家属陆续离开病房,吴青青破例让孙国强的亲友拎着水果蛋糕走了进来。ICU的日子昼夜不分,他根本不记得当天是自己的生日,看到蛋糕后眼睛一下子亮了,插着管子的嘴巴使劲儿发出一点声音。

  大家把“5”和“4”形状的蜡烛插到蛋糕上,又给他戴上了生日的皇冠,由于ICU禁止明火,他们没有点燃蜡烛,关灯的仪式也免了,简简单单围在病床边唱了首生日快乐歌。尽管每个人都努力挤出一个开心的笑容,但依然能捕捉到他们笑容背后的不舍和悲伤。

  唱完歌后,亲友又在护士的引导下齐声说了好几遍“生日快乐”,好像这样可以把他今后无法庆祝的生日都给祝福一遍。

  而孙国强,已经迫不及待要切蛋糕了。妻子抓着他的手,手把手跟他一起切下一片蛋糕。切蛋糕前,他还主动伸手去拔蜡烛。大家都猜测,他是用这个动作来代替吹蜡烛。




病人主动去拔下蜡烛


  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兴奋过头的孙国强已经显出疲态,护士为他打了镇静,他再次缓缓睡去。这个生日蛋糕,寿星自己无法享用,亲友也没有心情吃,最后留给了ICU的护士们,感谢他们平日对病人的悉心照料。

  生日过完后,孙国强就长时间陷入昏睡状态,九天后离世。(文中患者及家属名字均为化名)

       浙大四院ICU护士长张剑春:

  我们或许无法百分百“治愈”

  但起码做到百分百“安慰”

  如果一个ICU病人的跳脱出病危的身体,站在上帝视角审视他在ICU的生活,那他一定为自己感到悲哀——

  脱光了衣服躺在病床上,全身上下插满管子。为了避免你拔掉它们,你的手脚被束缚得无法动弹。你想说话,却发现发不出一丝声音。耳边机器频繁发出警报,医护人员穿梭其中抢救。你的两边躺着同样像行尸走肉的病人,你的家人被隔绝在厚厚的大门之外……在这里,你失去了一切生而为人应该拥有的尊严。

  作为一名资深的ICU护士长,张剑春从来不避讳ICU的“去人性化”,她认为这个她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简直不是人待的”。

  她把ICU比喻成一个生死决斗的战场,看不见刀光剑影,听不到枪林弹雨,但从来都是荆棘密布、险象环生。当医护人员争分多秒地和病魔做斗争时,人性和尊严不可避免地被搁置一旁。

  但是,张剑春和同事们依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尽最大的努力让病人和家属感受到温暖。为即将去世的病人策划一场生日会,只是诸多人文关怀工作的其中一件。




张剑春在工作


  浙大四院ICU的走廊上,有一面“这就是我”信息墙,上面贴着患者进ICU前的生活照。照片里的他们笑容灿烂,跟现在病床上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

  张剑春说,每个病人住进ICU,她都要求护士向家属要一张生活照,并了解病人的兴趣、喜好和生活习惯。这些照片时刻提醒着护士们,她们看护的是个性鲜明的“人”,而不是虚弱的“病体”。

  ICU曾住着一个不会普通话的老人,刚来时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别人说的话他都听不懂。护士们专门找了一个科室的护工阿姨,握着他的手,用家乡话用他聊天,老人的恐慌情绪才慢慢缓解;另一个老大爷脾气倔强,不配合护士的工作,得知他曾经是一名老兵后,护士给他观看阅兵的视频,老人看得热泪盈眶,后来再也没有发过脾气。

  更多的关怀体现在工作细节:ICU日夜不分,病人感知不到昼夜节律,长此以往容易产生精神问题。护士就用不同的声音来人为制造白天和黑夜,早上是自然的流水、鸟叫声唤醒病人,晚上是柔和的音乐帮病人入眠;过年时,病人看不见窗上喜庆的窗花,护士就把窗花贴在天花板上,抬头就能看见……




浙大四院ICU护士们


  张剑春更强调,用专业知识让ICU病人感到舒适。比如镇痛先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镇静;尽可能少地减少约束,鼓励和帮助患者早期活动,“人性化的关怀和专业化的护理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有时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常常被医学工作者挂在嘴边。对浙大四院ICU的医护人员来说,他们或许无法成功挽回每一个危重病人的生命,但至少为他们这段痛苦的时光带去一点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