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化程度越低的家长,越喜欢送孩子读“国学”?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为什么文化程度越低的父母,越喜欢送孩子读“国学”?

那天经过一个广告牌,看见宣传的是传统文化周,稍一留意,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儿???

是不是二十四孝听着特耳熟?总觉得弘扬孝道的正能量总没错吧?

来来来,咱们一起学习一下。



为了不曲解,特将原文贴出。

《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说的是东汉的郭巨,住河南,本来家里条件还可以,父亲死后,他把家产让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只把老母亲背走供养,对母极孝,然后家里就穷得揭不开锅了,这时候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本来是喜事,可郭巨担心,养了这个孩子必然就养不起老妈,遂理直气壮地跟老婆说“儿子可以再生一个,老妈死了就没了,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老婆欣然同意??然后和丈夫愉快地刨坑,准备活埋了儿子。这份“孝心”感动了上天,于是刨着刨着,在地下二尺刨到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算算能同时养活老小,就暂时放弃了杀死儿子的念头,高高兴兴回家了。

再来一个,《二十四孝》之《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孔子的学生闵损,字子骞,山东人,他生母早年去世,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单薄衣裳。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了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关于无条件孝顺恶毒后妈的颂歌还有一则:

《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山东人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生病了,他衣不解带伺候。大冬天的,继母想吃活鲤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想用体温把冰河融化,这份孝心感动了上天,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了太尉。

再来一个关于吃鱼的:

《二十四孝》之“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庞氏是个孝顺媳妇,婆婆喜欢喝长江水,尽管家离长江六七里之遥,也不辞辛苦去江边取水给婆婆吃。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乐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一顿打骂把庞氏赶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让儿子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这些故事里倒霉的不是小孩就是女人,男人总能遇到好事,比如《二十四孝》之“卖身葬父”,这个主人公大家就很熟悉了——

山东人董永,家贫。父死,永卖身葬父,于槐荫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这些到底算传统糟粕还是传统文化?

被奉为蒙学经典的还有《弟子规》,一部非常普通的顺口溜,一位热心的古代无业大爷自己编写的少儿行为规范,这几年红到幼儿园小孩都摇头晃脑背的“传统经典宝书”。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那我们来看看里面到底讲的啥?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父母有错你就和颜悦色地劝谏,如果父母不听劝还要打你你就无怨无悔地承受。这是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事不关己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只顾自己。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事,勿佞巧”,这是叫孩子不要多说话,话说多了会招惹是非。谨小慎微的结果是丧失活力,在诸多方面一事无成。这已经和正统儒家思想南辕北辙了,别说成圣成贤,连做人都成问题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个也片面,父母喜欢的,孩子就去做,父母厌恶的,孩子就不要做,一切要以父母的爱憎为标准,难道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喜好和意愿了吗?

《弟子规》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长者,凡事都以长者利益、需求为先,幼者的需要、愿望和利益永远低于长者。不允许幼者辩解、质疑、拒绝,只有绝对服从和顺从。

还有另一部被伪国学学校奉为必读的《孝经》是这样讲的: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意思是:国家用来规范人民行为的五种刑法,条款有三千多条,其中以不孝的罪行最重大,尤其是忤逆天地君亲师,更是大逆不道。用武力胁迫君王,犯上作乱是不义的行为。君王代天治民,是国家安定的根本,藐视君王就是背逆天理。用言语诽谤圣人,不是智的行为。圣人代天教民,是人类归根复命的根本,反对圣人行道救世就是蒙昧天理。

号召无条件服从君主,真的和现代社会的民主精神不违和?

前几天孙楠夫妇宣传“国学带来的幸福生活”已经打脸完毕,为什么文化程度越低的父母越热衷于让孩子读“假国学”?因为假国学门槛低,心理获得感大,装X成本小。



很有意思,校长是从月亮上下来的,吸引了做直销的家长

正常的公立或双语学校都是经过验证的现代教育模式,尽管也会存在各种瑕疵和不完美,但是最适合现代儿童的学习体系。

传统文化要不要学?当然要学。儿童青少年能学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太多了,诗词歌赋、历史传记、哲学思辨,更有中国民乐、书法国画。这些是传统文化的宝库,而那些和探索精神相悖的一味重复洗脑的玩意儿不是。

学传统文化是为了让孩子更好,而不是学得更傻。

现代教育教孩子成为有思考能力的世界公民,“伪国学”教孩子做一个温顺的奴隶。

各种“读经”的伪传统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孙楠的华夏学堂,全日制学校,不教自然科学,在求知欲最旺盛、学习能力最强的青春期教女孩“女工”、“劳作”、茶道插花,让自己十八岁的女儿念了两遍“初中部”。



孙楠女儿初次去华夏学堂是很不情愿的

还有一家奇葩的“文礼学校”,台湾人王财贵创办,也是如此,教材除了四书五经就是各种佛经,教学方法就是背背背!读经读几百遍然后死记硬背,背出来算完事,也不教任何自然科学课程,学费一年也是十几万。

更有甚者,王财贵的徒弟,一个叫孟丹梅的开饭馆的人,更开创了“读经宝宝”的早教商机,专门拿“读经”来卖所谓胎教早教的传销式课程,一个mp3读经机加字卡、书籍,全套售价16800元。赚得盆满钵满。



七八岁的小学生,十几岁的青少年,黄金时期去学这些,学了能干什么?穿越回去宫斗还是飞升了去炼丹?你大人想淡泊名利禅修打坐都没问题,但请不要在孩子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就出手废了他的人生!

家长为什么送孩子去这种学校?就是想让孩子“听话”、“孝顺”、想掌控孩子的人生。

因为即使孩子去上了牛津剑桥,学完了他也不会回家给你洗脚给你唱感恩的心,但“传统学堂”就可以。

这种学校的终极版,就是杨永信的网戒学校。



格桑: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资深语言艺术工作者,儿童美育倡导者,宋庆龄儿童阅读室指导老师。“摩耶夫人”,精选给孩子的故事,关注女性精神生活,提供专业的美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