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非洲人干着世界上最狠工作 10年死千人图什么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非洲大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决定了,人类在这里的数量和文明密度不会特别高。也正因为如此,“非洲是一个世外桃源”也就成了人们对这里的印象:人与人关系简单,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在外界以为静谧的土地上,其实有一群非洲人正在进行着世界上最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数百年前的祖先们被白人奴役不同,这次他们选择的工作完全是发于自愿。但其危险程度,只会更高。


神奇大陆的人与动物非洲大陆的神奇之处,在于其大陆整体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其他大陆仍是农业水平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然而这里却是人类诞生的大陆,海拔较高的东非高原相比临近的中非雨林要凉爽得多,这里的大草原是第一个迎接人类客人的地界,却没有能够留住他们,人类从这里向北走向世界各地。

他们与刚果的大猩猩邻居在同一纬度上...


这可能也并不是一件坏事。人类的定居往往伴随着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生存空间争夺战。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类到达美洲之后,灭绝了大量美洲的野生动物,很多动物现在都只能在化石展览的时候一探究竟了。

剑齿虎的牙真的大


相比于美洲的野生动物,非洲野生动物较早面对人类的竞争,逐步获得了适应的能力,加上地理条件的制约,故而颇为幸运的保存下大量高级物种。 比如象这种动物,生活在欧亚大陆北方的猛犸就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狗协作捕猎最终悲惨地灭绝了,而位于非洲大草原上的非洲象却没有被古人赶尽杀绝,反而拥有一定数量的种群,保障物种的继续繁殖。

看上去真的很大


留守在非洲草原上的人类,在长久与自然条件的博弈中也学会了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比如活跃在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马赛人,是非洲最著名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就深度依赖于非洲现有的生态环境,也因此形成了高度适应于非洲自然的生活技能。 最优秀的马赛族猎人,其实是可以组团狩猎狮子的,他们也确实在古代为达官显贵们捕捉狮子作为收入来源。然而这种捕猎是有节制的,不会对狮子种群的下一代繁殖造成什么影响。这也是非洲人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在商业上的体现。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保障族人与自然的和谐,远远胜过追逐无限的商业利益。

猎狮子教学纯正马塞味儿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群淳朴的猎人之外,还有另一群猎人也在瞄准非洲的动物。 对抗盗猎者非洲的土著猎人会拒绝在自己族群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过度狩猎,是出于他们对土地的了解和敬畏。但如果是由外地猎人进入这些地区,这一层神性的面纱就不存在了,无差别的猎杀可以毫无顾忌地展开。非洲动物的受难史也就开始了。 偷猎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入非洲的原因,当然是资本市场的极度青睐。

被救回来的大象不知道心理阴影多大


由于人类文明长久以来对野生动物制品的青睐,导致非洲的野生动物制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尽管鳄鱼皮、象牙、犀牛角等制品的化学成分并不复杂,其药用价值和工艺品原料的价值可以由化工仿制品替代,但对很多热衷于攀比的有钱人来说,原生动物制品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炫富功能。 比如2012年,象牙在中国黑市的价格是每公斤4000多美元,而一根最好的成年象牙可以达到40公斤。也就是说,猎杀一头大象的经济回报是16万美元。而在非洲经济水平还算高的肯尼亚,人均年收入只有五千多美元。如此巨大的经济收益差值,当然促使很多人铤而走险。

你们猜这样的艺术品是卖到哪个国家了


为了追求最高的经济利益,这些盗猎集团不止会攻击顶着巨型象牙的成年公象,甚至连牙没长齐的小象也不放过,完全不考虑象群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和这些盗猎集团作斗争,非洲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发动了大批巡护员,与盗猎者作斗争。

有点颓废的纯爷们


在肯尼亚西南部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一个名为“肯尼亚马拉大象保护项目”的组织与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和肯尼亚警方合作,守卫保护区内大象的安全。参加这个项目的巡护员,大多是周边部族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和大象一起长大,了解象群的习性,也愿意为了保护大象付出一切代价。 大象保护项目的管理员在监测象群动向


在正面的冲突中,巡护员承担起了武装警察和部队的职责,经常与盗猎者团队进行交火,人手损失非常常见。事实上,在过去十年间,已经有1000名巡护员牺牲,差不多相当于每救下来一头大象就有一个人死亡。 而在日常的调查工作中,危险同样无处不在。有一些卧底人员,在盗猎团伙和黑市商人群体里一潜伏就是几十年,过着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生活。

最终不法商人被捕了


而一旦调查工作结束,犯人被抓捕,这些巡护员又要担心被盗猎团伙报复,过得惶惶不可终日——在非洲独特的贿赂文化中,可能只要几百美元,这些间谍的身份信息就会被出卖给急于报复的不法之徒。 甚至连政府也不信任他们。同样出于对贿赂和反卧底的防备,担任情报工作的调查员在卸任之后,终身都会被野生动物管理局派专人监视。可以说一旦走上了保护动物的道路,他们的人生就和踏上盗猎不归路的犯罪分子一样,再难脱离这个身份。

就和无法逃离的生命一样


未来应当如何随着非洲社会意识的进步,有些团队的斗争对象甚至已经从不法的盗猎者改换成了仇恨野生动物的当地村民。 在肯尼亚的桑布鲁部落,村民总是认为狮子是一群叼走牛羊牲畜的恶魔,会不择手段地将其消灭。但一个叫Jeneria的年轻人在参与了对狮子的科学调查之后,认识到狮子是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对于维系自然生态平衡具有巨大的意义,而且还能刺激当地旅游业发展,应该得到保护。 桑布鲁青年战士的英姿


但在长期的保护过程中,Jeneria也意识到,仅仅保护是不够的,还必须调节人和狮子之间的关系,让当地村民不要痛恨和猎杀狮子。于是2010年,他组织当地年轻人成立了“勇士守卫队”,用监控狮子行踪、及时转移牲畜等方法减弱狮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改善人狮关系。 经过他们的以身作则和努力教育,村民们也开始参与其中,及时向队员们报告狮子的行踪,用驱逐而不是捕杀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家畜。经过十年的努力,当地的狮子数量已经从11头恢复到了50头,令人欣慰。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战士们在扫盲


勇士们的成功,显示了教育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卓越成效。也因此,有的非洲动物保护主义者已经转为专门从事教育宣传事业,来为动物保护做贡献。曾经担任北方白犀牛看护员的James Menda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位James曾经在一线参与动物巡护,后来转入二线,负责看护世界上仅剩的三头北方白犀牛。当这三头里的最后一头也到了弥留之际的时候,James坐不住了,他决定要在人类社会为这种曾经辉煌的美丽生灵发声。

詹姆斯和他的老伙计一头名为“苏丹”的北方白犀牛


借助发达的社交媒体,他把非洲大地的壮阔景观和美丽的野生动物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他还亲自进入肯尼亚各地的乡村学校,给孩子们讲述白犀牛和动物保护的故事,在非洲年轻一代的心里种下热爱自然的种子。

从娃娃抓起


他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外国媒体的关注,BBC、CNN等媒体专门拍摄了纪录片,让他和犀牛的声音传播得更远。北方白犀牛由此为世人所关注,并且进入了杂交胚胎实验,未来有望重现人间。宣传和教育的力量,能让一个物种死而复生。

把犀牛的故事带向全球


不仅仅是濒危动物本身,这些守护者的事迹、信念和坚韧也打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今天,马云代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来到南非,为50名一线野生动物巡护员颁奖。


或许,这是一个里程碑。 肯尼亚马拉三角洲的生态旅游监察官Alfred Kiprotich Bett说“从来没有任何公司和政府给我们巡护员颁奖,我做了14年反盗猎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奖项。我太高兴太自豪了。”大象、狮子和犀牛的守护者们,第一次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非洲马赛马拉草原实地参与过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马云,深知巡护员工作的艰苦和关键。“中国和非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而且我们只有这一个地球。”马云说道:“如果地球病了,没有人会健康。”


非洲大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决定了,人类在这里的数量和文明密度不会特别高。也正因为如此,“非洲是一个世外桃源”也就成了人们对这里的印象:人与人关系简单,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在外界以为静谧的土地上,其实有一群非洲人正在进行着世界上最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数百年前的祖先们被白人奴役不同,这次他们选择的工作完全是发于自愿。但其危险程度,只会更高。在现场,一位一线野生动物巡护员像对待熟悉的战友一样,握拳击打马云的肩膀,向他表示欢迎。在马云眼里,自己需要做的还有更多,他希望唤醒更多人的关注和行动。“我们不希望50年以后,孩子们会问什么是大象,什么是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