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馆遭声波攻击?中美特情战上演一场“科幻剧”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近日中美关系发生了一个小的“插曲”,虽然在两国贸易摩擦的大事件下显得并不引人注意,不过同样映照出中美两国正在进行怎样复杂的“较量”。

北京时间5月23日,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发布一则针对在华美国公民的健康警报,称一位在中国的美国政府雇员早前感受到了“微妙、模糊、但是反常的声音和压力”,其后被诊断为“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不少媒体随后将之同先前美国宣称在古巴遭受“声波攻击”一事联系起来,乃至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在当日公开表示,两者“在医学上类似”。

这几乎等于美国官方认定该雇员的“脑损伤”为中国方面所致,可能是某种未知的先进的声波武器对这名雇员进行了定向攻击。

当然中国媒体对此并不认同,以《环球时报》为代表,连日来刊发不少文章对华盛顿的指控做出驳斥,称北京这么做没有任何理由。

一时间你来我往,似乎中美两国的特情战俨然上演了一出“科幻剧”。

有专家就此评论称,尽管不能否认中美两国间的情报交锋,一些手段离奇的特情案例也未尝全无可能。但此番美国宣称其雇员受到声波攻击导致脑损伤,却在事实上缺少先例,值得商榷。



巨大的声响可能会对人造成物理损伤(图源:VCG)

首先健康警报称,该雇员感受到了“反常的声音和压力”,这即排除了超声波或者次声波的可能。而在人类可听到的频率中,几乎没有声波造成脑损伤的先例。特别是警报还强调声音是“微弱、模糊”的,这意味着也排除了爆炸等巨大声响的可能。

另一层面看,固然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波,有损伤大脑的学理可能,但只有这名雇员受伤。目前定向性能够如此精准的声波武器还闻所未闻。

实际上,即便是去年美国驻古巴大使馆的20多名职员遭到的所谓“声波攻击”,最终也没有确定事实能够证明。

当然,声波武器的确是存在的,但在世界范围内,其目前形态是“高度可见且容易避免的”。譬如目前一些用于击退索马里海盗的巡航舰船上,就配备此类装置,通常体型巨大,且发出的声音很明显。

而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与超声波,也已被当做武器研制使用。前者通过与人体器官共振造成损伤,后者则靠高频冲击,对目标进行物理破坏。不过这些武器不太可能秘密部署,也难以控制仅攻击特定个人。

前述专家指,古巴“声波攻击”事件之时的一个推断有所参考价值。

彼时一位美国前外交官员认为,这可能是监视行动出错导致,“我把信号从你的窗口反射出去,它受到声音振动的影响,可以反射出敲击键盘或声音……如果监视设备配置不当,它可能会产生听不清的噪音。我认为古巴情报人员已经对美国的通讯进行了监视,但却搞砸了。”

此类观点可备一说,不过声音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持续有效的武器。

目前该事件仍在发酵中,华盛顿与北京均各持己见“隔空交火”,而在舆论斑驳背后的事件本身,也许已经掀开某种隐秘交锋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