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哭丧霍金的中国人 为何对杨振宁如此苛责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昨天霍金去世的消息刷爆微博和朋友圈,很多人感叹人类失去了一位物理学泰斗,也失去了一位伟人——轮椅很小,宇宙很大,如今他终于飞回了他热爱的宇宙星辰。

但在缅怀霍金的同时,小编也想起了另外一个人——

杨振宁。

相比起霍金,杨振宁似乎显得有点“倒霉”。霍金说的话作出的预言很多都为世人所熟知,但杨振宁则承受着很多误解。



提起霍金,人们总在第一时间想到他与众不同的形象,瘫坐在轮椅上,戴着一副金框眼镜,偶尔露出亲切的笑容。还会想到诸如外星人、时光机、黑洞这类字眼。



霍金在他的一生做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如果要说最著名的,那应该是“黑洞理论”。

如果要说最伟大的,那应该是他发现了宇宙奇点,这一点是运用相对论得出的在现代宇宙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发现。

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也是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的《时间简史》,霍金对于物理学来说意味着什么,《时间简史》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把晦涩难懂的物理学以一种通俗的方式传播给大众,这也是他的成就之一——科学的布道者。

霍金去世,很多人都在缅怀,但我们内心很清楚,其实并没有很多人读过《时间简史》。

曾经网上有个小段子,有人问:“你有《时间简史》吗?”

答:“我有时间也不捡屎”。



可没读过《时间简史》也并不妨碍我们去缅怀一位世界级的大师,与其说大众在缅怀一位科学家,不如说他们在缅怀一位精神导师——

@小田初子:

“我曾经有一个远大的梦,但是我把梦丢掉了,现在梦的主人离开了,连幻想的余地都没有了。霍金先生再见。”

@长江口的淡水鱼:

“作为曾经物理系的学生,虽然不是学天体物理那一块的,但是我一直觉得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是非常有水平的著作。真心感谢霍金对全人类的贡献,走好!”

@细雨霖霖luo:

“刚刷完一轮微博就看到一条推送说霍去世金了,完全就猝不及防难以置信。这于这个传奇人物实在不想说什么一路走好这样苍白的话,只希望有人接过老爷子的棒,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了吧,愿物理学蓬勃发展。霍金先生,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



他把晦涩难懂的物理科普给大众,启蒙了当代许多物理学家,英国声名鹊起的物理学家之一布莱恩·考克斯曾对外界说,“我认为在一千年的时间里,物理学家们仍然会谈论霍金辐射,他们的研究离不开霍金黑洞理论的基本成果。”

他不仅对人类作出了科学上的贡献,还有生命的奇迹——他让全世界看到,即使患有渐冻症,全身瘫痪,只有3根手指能动,也依然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人类作出贡献。



(图片来自霍金微博)

就像剑桥大学副校长斯蒂芬·托普对媒体说的那样:“霍金教授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不仅在剑桥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热烈的关注。他对科学知识的卓越贡献以及对科学和数学的普及,给人们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产。他的性格是对数百万人的人生启迪。”



肉体的瘫痪没有困住他的灵魂,也没有禁锢他想要让大众认识宇宙的迫切。虽然工作充满困难,但他仍然日复一日的坚持,他太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了,他也想要为别人做出一点贡献,他甚至说:“我愿意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



我们之所以怀念霍金,不仅仅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做出的贡献。而是怀念全体人类的精神导师——他对自己的理想的坚持,是很多人默默坚持下去的动力,给了很多人勇敢追求梦想的人勇气。



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物理学是一座摩天大楼,那牛顿及其重力理论就是这座大楼的地基,霍金及其发现就相当于这座大楼的墙面。

而杨振宁和他的学术贡献,则是贯通这座大楼底层到最顶层的电梯。没有他,人类物理学可能永远也无法抵达顶端。



(图源:摄影家邓伟 摄)

霍金去世后,我们的朋友圈一片哀悼之声。与此同时,有网友不禁发问:如果有一天杨振宁去世了,我们的朋友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很多人嘴上喊着“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转过身来还是用的却还是对待娱乐圈的那套“好奇心”去对待这些世界级优秀人才。



杨振宁老先生从未停过讲学的脚步。今年已经95岁的高龄,还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称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有13项世界级贡献。

不过这位学术界泰斗在民间一点不受待见,黑帖黑文从未间断。反而那些连他研究成果的名字都说不上来但提到他老人家婚姻生活便头头是道的人比比皆是,生命不息,黑他不止。

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部分人对杨振宁的了解,基本停留在他娶了一个比自己小54岁妻子这件事上,即便他已经娶了十几年了。

但是,爱本身是有错的吗?

霍金与前妻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前妻在霍金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候陪伴他度过了难关。



他们的故事甚至还被拍成了电影,但是不论在现实还是电影中,霍金与前妻的婚姻都走到了尽头。

两人各有归宿,“我爱过你,我尽力了。”两人从一见钟情到结束25年的相濡以沫,没有人对这件事多加谈论或指指点点。

但堪比“中国版霍金”的杨振宁,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他宽容一点呢?在前妻去世后再娶,难道就因为娶了一个比自己年纪小很多的女子,就应该被世人取笑至今吗?



最让人寒心的是——去年7月,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国人却骂他“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加入美国籍”,现在又“回国养老”、“对国家没贡献”。

在一片又一片的恶意揣测和骂声中,骂杨振宁的人既失去了对别人私生活的尊重,也没有了对科学最基本的尊重。

而在外国人眼中,杨振宁的成就却远比国人给他的骂名多得多。

有人问道:杨振宁几乎大半辈子都在美国,那他对中国有什么贡献呢?

但他的贡献,又岂是国界能够限制的?



作为首屈一指的世界级科学大师,杨振宁几乎拿到了一个科学家所能拥有的最高荣誉。

很多人以为,获得诺贝尔奖是杨振宁的最大成就,其实杨振宁拥有13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1957年的获奖只是他早期的一个“次等成就”。

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世界级贡献,完全可以媲美“朗道十诫”。

杨振宁靠宇称不守恒拿奖,但他最大的成就是“Yang-Mills规范场论”和“Yang-Baxter方程”。

在他获取诺奖后60多年来,有7个诺奖得主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Yang-Mills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Yang-Mills方程”也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物理理论。



94岁高龄的杨振宁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80年拉姆福德奖得主,是中国最早斩获诺奖的华人…所获奖项和Resume上的每一条单独拉出来给一个博士生都能顺利博士毕业。

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世界级贡献绝对可以与爱因斯坦和牛顿入选物理小分队首发阵容。这么说吧,在活着的物理学家中杨老敢叫第一,应该没人叫板,保守估计也是前三吧。



毫不夸张地说,杨老要是早生几十年也能在这个照片里有一席之地

但是,其实大部分国人对杨振宁的研究成果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这么说并不是特意装得高冷,而是杨老研究的领域的确很超前,已经是人类在理解世界本质这场战斗的最前沿阵地。这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之后就再也没学习物理知识的我们来说,的确难以理解。这就好像你试图跟一个19世纪的人解释互联网一样,也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根本不具备去理解的相关基础知识。

但部分国人对杨振宁的认识和评价,却仍更多聚焦于他的私生活。

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娱乐至死》一书中说到:“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我们的政治、宗教、体育、科学、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彻底枯萎。”

而这种“民族的文化精神彻底枯萎”,在今天也似乎得到了印证。

去年有一段时间被炒得红火的答题游戏《头脑王者》,在理工类题目中,有网友称有一个问题是:杨振宁在82岁娶的28岁的老婆叫什么名字?



(图片来源:微博)



(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1月13日,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老先生诞辰,谷歌更改封面纪念一天。但国内主流媒体和国人朋友圈却沉静如水。

几天后,爱尔兰摇滚乐队小红莓主唱桃乐丝去世,国人一片哀婉叹息,大家的朋友圈和微博更是被其“刷屏”。



2017年9月15日,“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因病去世。他曾舍弃国外高薪回国,用20余年扎根深山,为国家打造了真正的“神器”天眼FAST。

但在同一时间,多数国人却沉浸在薛之谦离婚复合和李晨求婚的娱乐风暴中。



有多少这样的科学家,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强大终其一生心血,到头来却不如一两则八卦绯闻备受人们瞩目。

虽然他们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得到我们的注目,但享受着他们劳动成果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将他们铭记于心吗?

至少在每年纪念日的时候,不要让他们那么孤独,更不要让别人来“替我们”纪念。

ref:

https://mp.weixin.qq.com/s/KlWv41KApmgperodV0A_cg

http://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41007001967-260412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3/15/c_129829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