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漏洞警醒中南海 取消主席任期另有内情?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东海之争”专题页面

现行中国宪法已经过数次修改(图源:新华社)

在信息繁杂如恒河沙数,日趋碎片化精准投送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什么新闻能够在世界范围引起普遍关注,只有极少数或极前沿,甚至极惨烈的事件才有可能全球传播。

此番中共修宪取消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限制无疑便是个中典型,从新华社英文版将该消息悄然公布后不过数小时,已在海内外舆论场中轰然传动,尤其是对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期限制的取消,质疑、辩护、讨论,各类观点更是交锋不断。

而其中最不容忽视,迫切需要答案的一种声音是:中共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此大规模,深层次的修宪,背后的考量又是什么? 在众多观点忧虑中共此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倒退,将损害建立稳固制度的努力之外,他们也许忽略了一个细节。

不久前中办主任丁薛祥在最新一期《中直党建》刊文称,十八大后,查处高级干部腐败问题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查到有政治问题,拉票贿选、拉帮结派,有的甚至想要篡党夺权。”更早之前在十九大期间,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同样点名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孙政才等人位高权重,但“阴谋篡党夺权”。

这个信息不可不察。评论人士指,在宏观层面,修宪当然是中国复杂又特殊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本质上是中共一贯推崇的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的表现。但如上述事件的推动作用亦不可小觑,很可能是促成全盘行动的关键节点。

比如前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的落马,或许就警醒了中南海——看似有序稳妥的接班人制度,实际存在诸多漏洞,并不是非常可靠。而在他之前的薄熙来、令计划、周永康等人,尽管不在接班人梯队中,仍纷纷心怀异志,试图挑战甚至颠覆最高权威,这样的党内权力隐患,在过去至少二十多年内,一直是中共最为深刻的隐患之一。 1963年生人的孙政才现年55岁,在2012年不到50岁时便跻身中共中央政治局,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升迅速加之年富力强,又在薄熙来事件后赴重庆收拾局面,在外界眼中,孙政才显然受到中共高层的高度信任,这使各方对他的政治预期不断攀高。不少声音甚至言之凿凿,称孙政才将接任总理,似乎这种从未具于明文制度的政治潜规则,已经是不容更改变动的铁律。

但随着反腐风暴的深入,很快人们看到,基于简单特质的接班人选拔并不十分可靠。2017年7月24日,孙政才落马,举国哗然。晚些时候十九大上胡春华落选中央政治局常委,则更使外界对中共接班人制度稳定成型的想象,完全消散。 特别是透过中纪委公布的对孙政才的审查报告,显示出一个存在风险漏洞的选拔制度,可能对中国和中共造成多大的危害。据陆媒报道,孙政才的情妇为其制作一件龙袍,前者时常供拜。另一例中,令计划透过运作贿选,竟致出现其全票当选十八大代表的情形。很难想象,如果依照过去惯例,类似官员便很可能绕过种种审查和考核,直接攀至权力巅峰。

孙的落马和薄、令、周等人的倒台显然是一次警钟,或许使中共高层认识到,以中国国情及中共党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精英政治制度的弊端尚难以完全解决的前提下,应当也必须允许身处核心的政治强人、能人的出现,并为其持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有北京学者曾言道,“从中共十八大开始,习近平的大动作不断,被斩落的贪腐官员不计其数,包括一些政治排位靠前且比较年轻,被外界普遍猜测可能成为接班人的官员。这样的大变局,是今次出现接班人真空的客观前提。” 接班人真空、党内权力隐患加上出现政治强人的客观事实,是理解此番中共修宪的一个重要依照。

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面临一个各方面因素广泛交织的历史机遇期,这为中共打破惯例提供了又一内在要求。在政治上,中共必须尽快高效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在根本上解决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国家发展上,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49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性历史目标;外交问题上,又面临国际格局大变,话语权重新分配的关键时期……

这一系列庞大工程若不能得到持续有力的领衔和贯彻,则必难以成功。尤其是这些机遇期实际上的相互构成、相互影响的,这就更要求可以预期的、长时间的政策连续性。以过去五年中共执政的成果,保持同一核心的长期有效,亦是某种必然。

此外,前述评论人士还表示,已经被证明坚固锋利的习王同盟,在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间,用一场深刻彻底的反腐风暴清洁了中共肌体。如今种种迹象显示,王岐山很可能出任国家副主席一职,习王的再次联手,也要求中共在制度层面做出调整,以提供程序上的合法性。 基于前述种种缘由,中共有足够理由打破惯例,不必拘泥于制度和程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面对、解决实际问题。既然当年邓小平能够凭借实用主义让中国成功推进改革开放,如今面对难得的机遇期和复杂的内外形势,未尝不可再次打破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