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芳华》不过是一场文工团里"校园霸凌"事件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这段时间,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因为涉及到禁忌话题以及海报上满眼的大长腿而受到热捧,虽然我并不怎么想看,但经不住好友H博士的强力推荐,刚好有个机会,就看了,但看了后大失所望。

  对于电影和电视剧,我特别注重细节问题,特别注重情节逻辑合理性。除非是戏说,否则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即便你想表现的主题再宏大,你想反思的东西再深邃,但如果你的剧情的逻辑严重不合理,那我也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的电影。很遗憾的是,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恰好在这方面有着严重的不合理性,而且很明显,这部电影不是戏说。

  纵观本片,可以说本片的成立,有两个极重要的点,一个是何小萍受到除了刘峰及萧穗子(萧穗子也仅仅是冷眼旁观)之外所有的歧视和排斥,二是刘峰因为强行拥抱了林丁丁而被处分下放。但在我看来,这两个重要的点都存在着极大的逻辑问题。

  首先是何小萍受到歧视和排斥的问题。电影交代,何小萍受到歧视和排斥,主要原因就是她排汗过多,身上臭。如果真是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几乎所有人的歧视,那可想而知她的身上可定是有级强烈的体味即狐臭,是否真是这样呢?那我们来看看何小萍是怎么样到文工团的。电影交代的很清楚,何小萍之所以到文工团,是因为文工团的舞蹈老师在北京看到了何小萍的表演,当年实在没有指标,只好在第二年通过首长特批入伍加入文工团的。舞蹈老师这么在意的一个人,显然他们已经认识了而且肯定是有过近距离接触的,如果何小萍有严重的狐臭,那舞蹈老师感受不到吗?可见,即便何小萍身上有一定的味道,那也是比较轻微的,很难达到让因此全文工团成员无论男女都讨厌歧视的状况。

  当然,何小萍刚入伍穿林丁丁军装照相而不承认的事,也让他们讨厌她,但电影里并没有把这个当做主因。也有人认为是因为何小萍父亲的因为才让她的战友歧视她,这个显然不成立,因为电影开始就用刘峰的口交代了,除了刘峰自己,文工团的所有成员都是不清楚何小萍家庭状况的,如果因为这个而歧视的话,那应该被歧视的是萧穗子而不是何小萍,从后来萧穗子父亲平反可知,萧穗子父亲的情况文工团的人是知道的,而何小萍的他们不知道。可见,何小萍受几乎全团战友歧视和排斥的原因是没有说服力的。

  而一个更加让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的因素是,何小萍是舞蹈老师请首长特批从北京要过来的人才,舞蹈老师要何小萍过来是来做什么的 ?难道就是过来任人打压的吗?显然不是。从电影中可以看出,舞蹈老师在文工团有着几乎仅次于政委的地位,她特地从北京要来的人,怎么可能任那些团员歧视和排斥,而且她自己也从来不给何小萍机会?这个从逻辑上是怎么都说不通,除非是何小萍的家人以前得罪她了,她把何小萍专门要过来进行报复的,但电影并不是这样说的。

  我们来看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刘峰因为强行拥抱林丁丁而受处分下放,这个点甚至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转折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一点同样说不通。刘峰是什么人?好人,活雷锋,但他不仅仅是好人是活雷锋,他还是全文工团树立的典型,年年的标兵,专门到北京参加报告会的人,因为腰扭了没法再跳舞,部队首长还专门给他特批了进修名单。只要对领导的行为处事原则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一个典型标兵,即便他真的犯了什么错真正的犯了什么罪,只要不是太出格,领导肯定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什么问题肯定都是尽量的遮掩,怎么可能让领导多年树立的标兵随便倒了呢?且不说刘峰仅仅是出于爱而拥抱了林丁丁,即便刘峰对林丁丁做出了再出格的事,估计文工团的领导也不会把刘峰怎么样,更大的可能是要求林丁丁不要把事闹大而给林丁丁进行一定的补偿。而就刘峰拥抱林丁丁这件事,现实中的处理要么是不当回事,要么是像那个看到他们拥抱的战友说的,是林丁丁在腐蚀活雷锋,而不可能是刘峰对林丁丁耍流氓,最后被受处分的只能是林丁丁,除非她有郝淑雯一样的家庭背景,但显然她没有。

  可见,支撑整部电影的两个最重要的点,都有着严重的逻辑问题,根本难以成立。而且除了这两个最重要的点之外,还有不少情节也是禁不住推敲的。

  何小萍的舞蹈功底是哪来的:从电影中可见,何小萍六岁就离开父亲和母亲继父一起生活,从来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小受苦受穷,受尽了歧视和白眼。那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了,何小萍的舞蹈是在哪学来的?我们知道,舞蹈不像语数外这样的功课学习,只要聪明勤学,再苦再贫穷都有可能学好。但对于舞蹈、音乐这些艺术项目来说,即便你再有天赋,没有好的老师教,都是不可能学的很好甚至学会的。比如像郎朗那么有天赋的人,别人是从2岁就开始学琴,每天要练琴多少个小时;李云迪,成名后有一段时间可能没有那么辛苦的练琴了,演出就出现了问题。舞蹈也一样。但在六七十年代,何小萍就能学到一身好的舞蹈功底,竟然让文工团的舞蹈老师一眼相中并找首长特批要到文工团,那说明她的母亲或继父对她不是不好,而是很好,好到花很大的代价让她学习舞蹈,他们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因为洗澡要花一毛五分所以都舍不得洗澡,显然不是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样的条件还让她学舞蹈,这也是对她不好?也是受尽歧视和白眼?

  刘峰在复员后的发展状况:在九十年代,复员后的刘峰在海南这片改革的热土发展,他在海南做什么呢?仅仅是用个小货车给别人拉书挣点小钱,还受到联防人员的欺负没有办法。这个合理吗?刘峰是一个好人、活雷锋,但他不是一个蠢人、笨人。他是一个聪明、心灵手巧、有经济头脑的人,从他自己学习钟表技术修好了钟表行都不敢修的手表、自己给战友打沙发成本只花三十多等事上就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人,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怎么可能混的差?应该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吧?但在电影中,他不仅在九十年代初混的差,在零零年代、一零年代,同样混的差,就一直没有好过。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呢?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吹毛求疵了,说不定刘峰这个人就是命不好,所以做什么都不能成功,这也是可能的。我想,冯小刚之所以在电影中这样安排刘峰,或许是想体现我们的国家没有善待为国家浴血奋战出身入死的英雄们,人们没有能善待我们身边善良的人,希望能引起我们的反思。但这样牵强的不合逻辑的情节,却让我感到适得其反。

  前面是对电影的一些逻辑问题的分析,下面我们来谈谈整部电影。

  电影《芳华》其实一共表现了三个时期,文革时期、越战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该部电影之所以引起大的反响,就在于表现了文革时期和越战时期的事,但在这部所谓的突破禁忌的电影中,我没有看到导演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首先说文革时期,整个文革时期,电影所描述的就是文工团的排练、演出和生活,除了那只猪跑到街上需要刘峰去抓,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下红卫兵或造反派的游行队伍,我们在文工团里看不到一点文革的氛围,电影中的文工团似乎就是一个世外桃源,除了排练演出的都是红色节目之外,基本上就没有文革什么事了,他们吃的好(饺子都吃腻了,刘峰吃破皮的饺子就是活雷锋),玩的好,思想解放,在那个年代可以穿着性感的服装跳舞,可以穿着性感的泳衣男兵女兵一起游泳(关于这一点,比较搞笑的事,都已经开放都可以穿着性感的泳衣男女混泳,穿性感的泳衣跑来跑去,但有人在衣服的胸前缝了两块海绵胸垫,她们却又像卫道士一样大动干戈,一定要把这个人找出来批判),难道这就是冯小刚导演眼中的文革时期?

  有人说,这正是冯小刚导演通过文工团的这种特权生活在反思那个时期,但问题是你要让观众看到这就是特权啊,你需要有和不是特权的那个时代的普通生活进行比较啊,现在的观众又有多少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他们看到这个电影只能是想当然认为那个时代的生活就应该是那样,那是多么好的生活啊!那这是反思吗?而电影浓墨重彩描述中文工团的战友们对何小萍的歧视和排斥,显然和时代没有任何关系,都是个人的心理问题,说是“宫斗”都谈不上,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文工团版的“校园霸凌”事件而已。

  对于越战,冯小刚导演用了很多血淋淋的镜头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或许导演就是想用对战争残酷的表现来说明和平的可贵吧,我不得而知。

  对于改革开放时期,冯小刚导演镜头用的不多,主要是表现了刘峰和何小萍的生活不易,最后两人相互依靠,看着感觉很温暖,也让人们反思我们该如何善待为国家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英雄们,但正如我前面分析的那样,因为对刘峰在改革开放时期生活状况描述的牵强不合逻辑,使得这种反思的力度大大下降。

  纵观整部电影,除了在极其重要的点有极严重的逻辑问题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逻辑问题之外,冯小刚导演表现的不过是一场文工团里的“校园霸凌”事件,除了用所谓的禁忌话题以及满眼的大长腿来制造噱头吸引眼球,他还能怎么样呢?(郭哲)

  附:这篇观感写完后发给好友H博士看了,H博士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该片的逻辑没有问题,是我的立场问题,属于无理取闹。他表示文学创作有他自己的手法,我得尊重这种手法,他认为文学创作和电影剧本都是从微观角度看时代,从个体命运看世态,这是惯用手法,至于美不美,建议用美学框架和电影技法等进行分析……

  好友H博士不同意我的观点,这很正常,这本来就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也不是学文学和电影的,对于用美学框架和电影技法等进行分析我也是个门外汉,我当然不否认文学创作和电影剧本都是从微观角度看时代,从个体命运看世态,我也尊重这种手法。不过我认为,我尊重这种手法的前提是你表现的微观角度和个体命运都需要合理都需要合乎逻辑,如果你表现的微观角度和个体命运体本身就不合理没有逻辑,本身都难以自圆其说,那你能反映出什么时代什么世态呢?即便是撒谎,那你也应该把谎撒圆了吧?

  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文中质疑的两个重要问题的合理性是很好解决的。对于何小萍受歧视和排斥的问题,不要把主要原因放在她身上有体臭上,而应该是她的身世问题被暴露了,这才使得她几乎被所有人包括找首长特批把她弄来文工团的舞蹈老师的歧视和排斥,这样不仅合理而且能更好的体现那个时代的荒唐。 

  而对于刘峰的处分和下放,更好处理。可以先是文工团领导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但是林丁丁坚决不同意,为了保护领导树立的典型,文工团只好准备把事件按照林丁丁腐蚀革命标兵来处理,但恰是在这个时候,树立刘峰为典型的领导被打倒了,形势发生了变化,所以刘峰也立即被当做坏分子受到处理和下放。如果电影这样处理,是不是更加合理而且能更好的表现那个时代呢?

  当然,或许冯小刚导演原本就是准备这样处理的,但由于一些不可言说的原因,才修改成了这样。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