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回应美记者问题时很不高兴:这是你们自找的!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9日与习近平举行记者会后并没有记者提问环节,习近平上次接受美国记者提问还是在三年前,当年提问的《纽约时报》记者马克·兰德勒13日发表文章,揭露了上次让习近平不愉快的提问。



Greg Baker/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2014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听取《纽约时报》记者马克·兰德勒(站立者)的提问。


北京——周四,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从装点着鲜花的演讲台上转身离开,不接受记者提问。宽敞的人民大会堂大厅内,一种错失良机之感弥漫开来。

美国总统通常会借访问之机,说服难以接近的、往往比较独断专行的外国领导人面对新闻媒体。2014年,当习近平在这个大厅内会见奥巴马时,我也是这个惯例的受惠者之一。习近平勉强同意接受了两个提问——一个由中国记者提问,另一个由美国记者提问。奥巴马的助手与中国官员争论了几个星期才达成了这个协议。促使他们这样做的部分原因在于,在奥巴马2009年首次出访中国会见胡锦涛时,因为中方不允许记者提问而受到了尖锐批评。(比尔·克林顿和乔治·W·布什总统访问时,记者是被允许提问的。)

因此,2014年11月12日,当我正准备与同事一同从酒店乘车前往人民大会堂时,我被时任奥巴马副新闻秘书的埃里克·H·舒尔茨(Eric H. Schultz)叫到一旁,让我准备在新闻发布会上被点名提问。

白宫选择纽约时报是一个十分有象征性的举动。当时,中国政府拒绝为时报驻中国记者续发签证,以报复时报对中国领导人及其家属财务往来的报道。

不论在何种情形下,向一名国家领导人提问都是令人十分紧张的。但当我在人民大会堂内听到新闻秘书乔希·欧内斯特(Josh Earnest)叫出我的名字时,感觉自己就像是走上洋基体育场的本垒准备击球。

我在相机的闪光灯之中站了起来,向习近平主席提了两个问题:在他看来奥巴马的战略转向对中国是否是一个威胁?中美刚刚签署了更大范围内的签证协议,中国是否会撤销对记者拒签?

我也问了奥巴马有关中国出现反美情绪的问题,有些冗长,这使奥巴马用“拜托,马克”和说笑话的方式来回答。当我问完,他似乎忘记了我的问题(我猜想这或许是为了他的东道主着想)。

起初,习近平似乎是想要直接无视我这个“无礼的外国人”。他示意会议主持人继续,接受了一个中国国有媒体事先准备好的提问。明显也想听到习近平答案的奥巴马总统往我这边看了一眼,夸张地耸了耸肩,这相当于总统在说“兄弟,你尽力了”。

事实证明,习近平只是在等待时机。当他回答完中国记者的提问后,他绕回了我的问题,给我们上了一堂简短的课。不,习近平说,战略转向不在于抑制,还有,时报记者的签证问题是自找的。

习近平表示,中国保护言论自由,但“媒体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和规定,一辆车如果抛锚,都要下车检查哪儿出了毛病。”

“中国人讲,”他总结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当白宫媒体记者们走出大厅时,我的一位同事开玩笑说,但愿中国人还能允许我离开这个国家。中国媒体报道称我违反了只能向奥巴马总统提问的基本原则,直接对习近平提问(白宫没有指示我只能向美国总统提问)。

欧内斯特本周回忆了那段往事,他说整个谈判过程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即使那天他就在人民大会堂站在领导人旁边,也不能确定中国是否会遵守协议。

这次事件显然引起了中国的反感。周四,特朗普的新闻秘书萨拉·哈克比·桑德斯(Sarah Huckabee Sanders)表示:“中方坚持不允许提问。”

奥巴马和布什总统的前助手纷纷批评特朗普政府不够努力。

“他们一向坚持的,萨拉,”曾任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的苏珊·E·赖斯(Susan E. Rice)在推特上表示,“诀窍在于,就算有抵抗,也要把这作为原则问题,用外交手段争取到让步。”

曾任布什政府媒体沟通副主管的布拉德·德斯普林(Brad Dayspring)发推称:“我们的意图总会有一些实现不了,但总能在中国的要求中得到更多接近机会,并确保中国主席回答问题。这是对美国媒体自由的一种重要展示。”

在东京和首尔,特朗普与日韩领导人一起接受提问。但为媒体自由而战似乎不是特朗普北京之行的重点。他也没有透露是否在会后就人权问题向习近平施压。

相比之下,奥巴马却能从那次事件中获益。两天后前往昂山素季的仰光湖边宅邸,与这位缅甸亲民主领袖在花园中比肩而立时,他提到了在人民大会堂上的紧张提问。

“当我作为美国总统出访时,不光要谈论我们的利益所在,还要谈我们的价值观,”奥巴马说,“这有时候会有影响,有时候没有。”

“我很钦佩马克·兰德勒(Mark Landler)能让习主席回答他的问题,”他还说,“可能并非他预想的那样,但他终归还是回答了。所以就只能一点点地改变,看看我们能不能取得一些进展。”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