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劳的11大警讯 看看你中了几个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根据台湾癌症登记中心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近年来医疗精进,超过50%的新发癌症病友,存活率都高于五年,但癌症病友中,约80%有活动困难的问题,例如行走、弯腰取物、搬运物品等,50%的病友会自觉有严重的活动困难,而"癌因性疲劳"则是影响活动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癌因性疲劳定义为持续性且主观感觉因癌症或治疗引发身体功能、情绪与认知的疲劳,并已影响一般生活功能。世界卫生组织订出11项癌因性疲劳的诊断条件,只要过去一个月内有连续两周,每天或经常出现其中6项以上的症状,即可诊断为癌因性疲劳。

 

  癌因性疲劳影响层面广泛,除了影响生活品质,也可能造成癌症治疗中断而降低存活率。因此在癌症的急性或慢性期都需要针对癌因性疲劳进行复健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影响癌症病友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在于活动功能的损伤程度,活动功能损伤可能出现在整个病程的任何时间点,包含急性期 (诊断与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与慢性期 (罹患癌症多年,但症状已藉由手术、化学或放射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在急性期间,癌症可能造成病友活动功能的降低与衰弱,例如脑癌的病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产生感觉动作功能受损、肺癌造成心肺功能障碍,使得活动耐受度降低、癌症引起的疼痛,或情绪和睡眠问题进而影响活动意愿等。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病友所接受化学或放射治疗,有可能产生毒害神经的影响、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器官衰竭、贫血、感染等,进而影响病患活动能力;并且,当癌症引发的症状受到控制后,在急性期所引发的活动功能下降状况会持续在慢性期出现,再加上病友们缺乏正确的复健概念,普遍认为休息为最好的复原方式,因此造成活动功能更加恶化。

  许多研究证据已显示,运动能够改善癌症病患的癌因性疲劳。运动治疗可维持癌症病友的动作能力、促进活动耐力与恢复日常生活自理功能。对于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的病患,建议每天进行三十分钟的有氧运动,可有助于减少癌因性疲劳与改善情绪问题;合并阻力运动、按摩与放松,若每周至少9小时,并且持续进行6周,可以增加病患的肌力、耐力、减低癌因性疲劳与疼痛,促进生活功能。

  运动治疗前必须评估包含病患的疾病状况与运动禁忌,例如血小板数量、血红素、是否有骨转移、严重感染等,由物理治疗专业提供癌症复健运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