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阳具崇拜,不丹的旅游名片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不丹罗贝萨——几百年来,阳具一直在不丹受到崇拜。

  为了辟邪(包括最阴暗的人类邪恶形式之一的流言蜚语),它们被画在家里,或是刻在木头上、安放在门廊上方或屋檐之下。它们被做成项链,当作稻草人放在粮仓和田地里。在宗教节日上,戴面具的小丑会用到它们。而在罗贝萨附近的一座寺庙里,它被当作生儿育女的祝福。

  现在,随着不丹日渐对外开放,这一古老传统一直在演变,或者像一些人说的,已经被商业化玷污了。

  尽管仍是一种宗教象征,但在一些人看来,它已经成了过去的男权时代的残余,有些尴尬,不适合现代新民主。种种迹象表明,经历了几十年的相对孤立和专制君主政体后,民主已在不丹深入人心。

  它也成了向游客兜售的收藏品,大小和颜色各异。不丹是坐落在喜马拉雅山的王国,因追求“国民幸福指数”而闻名,来这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民众依然把它作为一种象征,”撰文介绍过该象征历史启示意义的不丹记者协会(Journalist Association of Bhutan)会长尼德鲁普藏波(Needrup Zangpo)说。“但把它画在房子上的必要性正在消失。”他把这种传统的衰落归咎于“西方文化的影响”。

  就像不丹本身一样,这个象征似乎悬浮在两种冲动之间:无所顾忌地接受现代化和保留使其从一开始就独一无二的传统。

  “不丹崇拜阳具的故事让外界注意到了让不丹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之一的传统和生活方式,”卡玛卓丹(Karma Choden)在2014年的著作《阳具:来自不丹的疯狂智慧》(Phallus: Crazy Wisdom from Bhutan)中写道。该书在不丹出版,号称是学者为记录阳具的无处不在而进行的首次尝试。

  这项传统普遍可追溯至喇嘛竹巴坤列(Drukpa Kunley)。在15与16世纪,他在不丹各地传播佛教教义。

  被称作“癫狂神僧”(Divine Madman)的他是一个信佛的傻子,一个乞丐、酒鬼和登徒子,会利用自己高超的灵性和传说中“雷鸣电闪般的智慧”征服女性和恶魔。

  竹巴坤列在不丹全国和边界另一侧的西藏受人敬奉,但对他的崇拜集中在罗贝萨附近的“无狗”寺庙切米拉康(Chimi Lhakhang)。罗贝萨由一片更小的村庄组成,它们坐落在一个分布着种植红色和白色水稻的梯田的山谷里。

  切米拉康建于1499年,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可俯瞰普纳昌河。尽管考虑到了对竹巴坤列的狂热崇拜会引出模糊的神话,但有关该庙的修建的说法依然矛盾重重。

  常见的说法是,竹巴坤列降服了在附近一个在山口出没、名叫多珠拉的恶魔,把她变成了一条狗,并“用像女性胸部的土堆”把她掩埋。寺庙因此得名“无狗”。

  

  但根据上世纪60年代编制并翻译成英文的口述史《癫狂神僧:竹巴坤列的传奇生活和歌谣》(The Divine Madman: The Sublime Life and Songs of Drukpa Kunley),另一种说法是,一名信徒在复述他教的一段粗俗祷文时死亡,于是竹巴坤列在其去世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我栖身于少女的莲花中,”一副对联的上句写道)。竹巴坤列据说活了115岁。

  尼德鲁普藏波说,在有关建庙的两个故事中,竹巴坤列都没有用到自己的阳具,尽管现在经常这样误传。

  “我们对历史和神话没有清晰的区分,”尼德鲁普藏波说。他正在编撰自己翻译的口述历史,希望能纠正错误。和其他学者一样,他认为阳具作为象征更有可能始于佛教出现之前的异教徒仪式,而不是癫狂神僧的传说。

  然而,有关竹巴坤列性欲的传说占了上风,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口述史,在里面,竹巴坤列在成佛的道路上无视世俗和宗教的敏感性,纵情享受性和美酒。

  至今,仍有满怀希望的夫妇去不丹这座寺庙求子。他们要穿过Sopsokha和Teoprongchu这两个小村庄,再徒步爬上山丘,才能到达寺庙。这个山谷无疑是美丽的。成群的蝴蝶在头顶绕着圈飞舞。灌溉绿色稻田的小沟渠,像水磨一样转动着五彩缤纷的转经筒。

  但让这片地区出名的却是阳具。对每天至少要消费250美元(约合1700元 人民币)——不丹对旅游签证的要求——的外国人来说,它们是必看的。游客越多,意味着阳具越多,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一栋栋房子上涂画着阳具。虽然高度风格化,但在某些画作中,它们有逼真的细节:始终勃起,往往是在射精。其中一个带着国家的名字,这是一家纪念品商店店主的宣传策略。一些店铺里的展示品——成排的彩色木雕——即使摆放在性用品店中似乎也不违和。

  作家卓丹表示,在不丹,阳具并不被明确视为跟性有关。

  “实质上,阳具代表的是男性自我的核心,而不是一种性的颂扬。”她说:“它提醒旁观者,如果这种力量得到正确的利用,就会促进生产力和创造力,而不是肆意的欲望。”

  51岁的罗泰·希林(Lotay Tshering)是种植水稻的农民,他在Sopsokha拥有一座房屋,上面装饰着两幅巨大的阳具壁画,都是他妻子的叔叔画的,用来敬奉癫狂神僧。他说“这个地方已经得到了癫狂神僧的保佑”,他和妻子生育了六个孩子。

  就着一杯酥油茶,希林对于旅游业兴起催生的大批商店和咖啡馆吐露了怨言(不过他对当局的主要不满是当地道路状态欠佳)。

  “我小时候这里没有商店,”他说,这个趋势是随着2008年议会选举的到来而出现的;不丹前国王让位给儿子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后,下令进行议会选举。

  对于这些距离首都廷布两个小时车程的村庄,这些阳具当然是好东西。2005年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该地区有大约27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不过店主和艺术家的人数越来越多。

  该村副村长丹巴仁兴(Tenpa Renchen)是一位民选官员,他表示,当地的经济收益主要来自村民向纪念品商店收取租金。去年又新开了几家商店,还开了一座餐厅,可以看到寺庙的美景。

  “就个人而言,”他用外交口吻强调说,“我不喜欢人们在商店里卖这些东西,但是他们也得维持生计。”

  但是,村里的长辈却对商业化很谨慎。仁兴说,商店还没有多到危机的程度,但可能很快就会接近容忍度的极限。

  在接受采访时,仁兴显得有些伤感,对具有更深层次宗教意义的东西遭到现代化利用感到遗憾。

  “除了阳具之外,癫狂神僧还有更多的东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