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对峙都拒绝撤兵 西方站在了哪一边?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中印边境对峙,几乎占据了一个多月以来中印主流的媒体头条。据印度政府7月24日向媒体透露的消息,双方大约有300名士兵在相距150米的地方对峙。双方外交官幕后正积极接触,避免紧张局势升级。印度驻北京大使正在不丢面子的情况下,寻求缓解彼此对抗局面的方式。

  比较而言,西方舆论对中印此次边境对峙的关注不够聚焦,评论分析也不是很多。但是,印度借助在英文报道方面的宣传优势,博得了西方舆论的同情。西方在避免选边站的同时,言语间依然少不了批驳中国领土立场的意味。

  比如,中印双方相持不下,特朗普政府也不得不介入表态。

  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过去一周的表态,虽然刻意保持中立,但也在强调双方不受任何胁迫的情况下进行对话、以缓和紧张局势。不受任何胁迫,是美国在南海、东海领土争端中,针对中国惯用的外交辞令,一般会被用来警告中国切勿以大欺小。

  诚然,这次中印对峙,印度官方坚称自己是受侵犯的一方,向西方宣传中国单方面改变了现状,即便是撤兵缓和局势,也应该是中国率先做出让步的举动。印度媒体也借机造势,将印度塑造为受害者,并将中国在东海、南海的行为直接同中国在对印边境问题上的言行挂钩。

  也就是说,在印度的包装下,西方倾向于认为,改变现状的又是中国。

  一些西方媒体将此次中印对峙同印度抵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向吉布提派遣军队、中国战机飞跃日本宫古海峡、中国轰炸机穿越台湾防空识别区等联系起来。中共十九大(即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也被西方舆论拿来解释中国政府在边境问题上如此强硬的原因。《华盛顿邮报》称,中印国内充斥的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和这次中印对峙有关,印度不参与一带一路也激怒了北京。

  7月24日,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发表社论称,中印双方都应该通过撤军,化解彼此在洞朗(印度称之为都克栏)地区的军事对峙。但社论逻辑依然是西方那一套思维模式。比如,借指责中国是改变现状的始作俑者,社论认为北京对国际规则秩序缺乏尊重,所以中国应该先撤兵。

  如果中国拒绝先撤兵,此类舆论就会搬出中国在南海、东海的行为,称北京欺压邻国已经习惯了。这恰好是西方媒体看待中国的统一视角。曾在奥巴马时期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毕斯瓦斯(Nisha Desai Biswal)24日称,中国需要承认的一个事实是,随着亚洲战略与安全能力的提升,印度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中国需要承认,其单边行为已经令周边国家感到不安。

  整体上,对于此次中印对峙,西方的态度是常见,认为这是美印关系的一大正常特征。它们也知道,这种正常的边境对峙,最终都会通过外交手段得以化解。所以,西方眼下最关注的是谁先让步。如果是印度,将再次坐实它们邻国屈服于中国的话语逻辑;如果是中国,西方也会想法设法自圆其说,认为中国在边境问题上本来就理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