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去中国,听说很进步!”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人们从一家提供支付宝服务的商铺旁走过。(新华社)

一位在香港金融圈任职的朋友在脸书转发《纽约时报》记者孟宝勒(Paul Mozur)7月18日发自上海的报导〈在中国使用现金?你已经过时了〉,并鼓励对使用科技没有安全感的朋友亲身一试:"来生活段时间就知道了"。另一位在小学教书的朋友神回覆"我不敢去,听说很进步。"

这感觉《纽约时报》记者也有,文中提到:"我从香港搬到上海,在搞定手机支付的前几周,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落伍。"他发现在上海,无论是点餐、购物、解锁共享单车,没有微信支付或支付宝,生活处处碰壁。就连街头艺人也把美国记者甩在了后面──他们摆出QR Code,以便路人直接用手机打赏。或许在网上,行乞者以移动支付讨赏的段子,不久也要成真。

无现金社会的影响有多深,孟宝勒在报导中举了个例子,一个同事3周前把银行卡忘在了自动提款机里,直到银行打电话通知后,他才发现这件事。

然而,《纽约时报》报导没有提到的是,移动支付不仅是中国内地孤立的生态系统,更同步进军海外。例如微信支付就在包括日本的13个境外地区,全球覆盖了13万家以上境外商户,支持美元、欧元、日圆、韩圜、泰铢等10个外币直接结算。日本今年上半年接受微信支付的商户数增加6倍,交易笔数增长16倍,单日交易金额峰值更上升40倍。

早在前年底,《华尔街日报》就发布一个短片报导:"Mobile Payment: Going Cashless in China",提到中国大陆2015年第2季利用移动装置支付消费金额就已高达5400亿美元。记者并在报导中实际示范如何仅用智慧型手机过一天的生活,使用移动支付,不仅方便,有时更比付现便宜。

不过,美、日媒体都没有提到的是另一种移动支付业者还没有打入的刚性需求:地铁与大众运输的刷卡。手机所绑定的移动支付,目前还无法进入大陆各城市的交通系统。而目前还有十多个千万人口城市仍在兴建地铁,超过300万人口的城市也逼近200个。随着各城市生活水准提升,地铁系统及其相应的支付系统配套建立,代表未来仍然商机无穷。

"先知资讯"(Knowing)的资料显示,台湾人使用的前20大手机APP,没有一个是台湾人自己做的。同样地,大陆《第一财经日报》也曾专题报导,台湾的企业与人才被锁定在硬体、晶片、代工等行业,却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跑慢了。

在大陆快速发展"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时代,连西方记者都要惊讶不已,为何宝岛上许多人的认知仍定格在某些狭隘的片段之中?这刻板印象的型塑,是否与部分有心媒体选择性误导脱不了关系?

"我不敢去,听说很进步。"也许有着铁饭碗工作的小学老师可以这么想。但有梦想却没有父荫的年轻一代,可以自绝于彼岸惊天动地的科技浪潮之外吗?(作者叶家兴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