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少人想去美国小镇生活?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知乎问答

为什么很少人想去美国小镇生活?


美国小镇是一个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邻里融洽、生活便利的地方,大家可以在小镇里享受到安静与祥和,且各种节假日挨家挨户会举行各种盛典,十分有趣,我报的大学也都是小镇大学。但是我发现身边留学生和有意向移民美国的人都不愿意将自己局限到小镇里去生活,他们觉得小镇偏僻又无聊,餐馆很容易就吃腻,交通也不便利,更加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所以真实的美国小镇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国人到美国来访,大部分走的是大都市路线,东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西海岸的洛杉矶,旧金山和西雅图。其实在美国呆久了的人慢慢体会到,美国生活的精华很大部分是在都市旁的小镇里。美国市镇的行政划分特征不尽同于中国市镇的概念。其中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并不绝对如此)市镇管理1的设置上。市的规模较大,最高行政1是市长;镇的规模较小,往往并没有一个最高行政长官,主持镇务的是一个三到四人的委员会(这个数字只具参考价值,限于我个人的经历,不敢以偏概全)。以马萨诸塞州为例,波士顿是最大的城市,人口是五十万,劳威尔是第四大城市,人口十万,都有市长。康镇是个波士顿周边的典型小镇,人口不到两万,不设镇长。现代都市生活的基本态势走遍全球其实大同小异,能够保持些地域特点的往往是小镇,在中国如此,在美国亦然。

 


运作一个行政区域的基本条件是资金。美国小镇运作资金基本来自本镇的居民,或说纳税人。以马萨诸塞州的星镇为例,镇里有高中一所,初中两所,小学六所。举几个生活范例,管窥小镇的运作方式。

 


例一,家有小童上学,如遇春游,学校通知下来,要求家长支付一定的春游花费。支票抬头写得不是学校而是星镇,也就是说,钱是付给小镇而不是学校。当然可以推想,春游的费用也是有星镇负责运转支付的。

例二,美国中期选举,星镇居民得到的选票上除了列有州长和议员候选人外,还有一些候选项目,比如你是否同意明年增加2%个人房产税?理由是部分增加的房产税要用于给星镇高中建个塑胶运动场。这个议项在星镇获得通过,于是小镇里有房产的人都要交更多的房产税。塑胶运动场建起来后,受益的是高中生,也是小镇居民。白天星镇的高中生们(包括自家女儿/儿子)如何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咱不知道,每到傍晚,晚霞夕照,走在高中运动场跑道上的星镇的男女老少是小镇温馨一景。其实星镇的网球场,篮球场,橄榄球场都建在学校周边,居民下班饭后,受益于这些娱乐消遣设施,而且因为钱是自己出的,用得理所当然,心安理得。

 


小镇的非盈利公益设施基本都是来自小镇居民的房产税。每到年关,星镇寄给每个居民一份资金使用报告,纳税人钱收上来多少,用在何处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大部分钱是用在了镇图书馆和学校设施上。这样一来,小镇的富裕程度基本上取决于镇内居民的富裕程度。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历史原因,镇和镇之间居民的成分有相当大的差别,决定了小镇间贫富的差别也极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富裕的小镇通常都有一个在本地区闻名遐迩的学校系统。这样形成了一个所谓的“良性循环”:学校质量好的小镇房价高,房价高导致住进来的人大多是高收入的社会群体,高房价,高收入导致小镇房产税收入高,房产税收入高使得用于学校建设的费用充裕,教师工资高,从而导致学校系统更容易维持较高的水准。同理反推,学校系统质量较差的市镇所进入的循环就不那么理想了。再以星镇为例,星镇是马萨诸塞州较“好”的小镇之一,为了维持小镇的声誉,据说镇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容许麦当劳,汉堡王这样的“低档次”餐馆儿在镇里建点儿。星镇的建筑不允许超过三层以上。其实星镇基本上没什么大规模的商业单位。镇中心除了图书馆,邮局,镇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外,还有一些品位独到的小咖啡店,小餐饮店,小服装店等。镇中心有一块精心维护的草坪广场,每到周末,镇内都有些规模不大的娱乐活动,小型演唱会,音乐会,或干脆就是几个人在那里简妆素描后表演一把,质量未必很高,但足以为小镇中心鼓起一份人气,造出一个欢乐氛围。路人或驻足,仰坐在草地上,小憩几分钟,顺便击节喝彩,闻乐起舞;或侧首漫步而过,送上台去几许无声的微笑,虽无意停步,但也都领略了一股不期而遇的快乐源泉。幸福有时并不隆重,只是当时心境和环境中一些场景不期然共振所勾起的心弦颤动。

如果你想做个小镇“名人”,可以写一张款项并不很大的支票,交给镇政府,告诉他们你想在镇中心的街旁捐把长椅。过些日子在那把街边新添的椅子上,你就可以在椅背上找到那个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的铜质小名牌,那上面刻有你的大名并注明你的捐赠日期。在星镇中心大道的街旁,到处都是这种便民而且颇有韵味的木质长椅,每一把都是居民所捐。坐在上面看小镇的街流物事,自是别有一番味道。我有时想,生活中的美丽有时不过是体现在一个小小的创意上,镇政府省下了椅子钱,增加了小镇的基础服务设施,还给小镇居民一个记录生命踪迹的机会。

图书馆是小镇生活的另一个可推崇的地方。美国的小镇不论大小几乎都有一个规模可观的图书馆,如果你有兴致认真了解一下图书馆的内涵,结构,会发现图书馆内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模式。也许是因为图书馆众多,所以任何一个小镇图书馆里的读书环境都大致无可挑剔。所有书架都全方位开放,除了有成规模的读书区外,比如阅览室,或中央大厅,书架旁也设有沙发书桌设置。仰在嵌在书架间的沙发里读几个小时的书,安静得有浑然世间我独在的感觉,恍惚虚实间的物是人非则都在书里了。那种感觉有时都能超越所读书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醇味浓厚的享受。

宜人的生活环境其实通常并不需要有不同于其它环境的新功能载体。只需要原有的功能尽可能的接近于人们起初对它们期望就足够了。

都市的喧闹繁华和小镇的宁静悠长是各不相同的生活模式,选择的表面差别不过在于哪个为本哪个是点缀罢了。然而真正的区别也许在于,假如你选择小镇生活而把都市的繁华作为点缀,你更可能得到的是生活原汁的醇厚和点缀的精彩,如果反过来,则可能精彩不复精彩,点缀不成其为点缀。就好像一束鲜花是一间雅室的点缀,但很难在一屋鲜花的犄缝隙间领会一片素白的风雅。


网友评论>>>>>>

MiokyYU

???有吗?我家最初的房子就在小镇。美国和中国不同,城镇化差别并不大的,在小镇里面自己可以有大房子和许多邻居,一般的中学也是小镇的大家都认识。小镇生活非常棒的,不过我也不知道谁给你讲的这个?现在美国城市人口应该在减少吧,因为小镇虽然基础建设不好但美国基本家家有车,小镇中心是有电影院和超市的,不用刻意去城市里面。况且大多数小镇都离城市不远,有的还会通火车。难道我是例外吗???美国城市人口慢慢在回流到乡村了???


oriole1211

我就喜欢美国小镇,人好,环境好。当然并不适合不会倒腾的人。

因为小镇通常很少有中国特色的蔬菜卖,比如韭菜,豆苗,荠.......

美国超市是看不见的所以要吃就要自己种。还有小地方想吃个油条,包子

馄饨,酒酿,豆腐干,油豆腐,蔬面筋,凉粉.......都是买不到的,都要自己动手做。

所以不会弄的中国人会觉得在那里是受罪。会弄的觉得是天堂。

而大城市和中国差不多的感觉。比如说旧金山,满大街中文,停车,银行,公交车

居然都有中文,中国人也多。走在路上以为自己在中国。


成都蒋律师

中国人从来都崇尚大,记得我女儿才三岁的时候,我说她是个小坏蛋她还给我急,她说她不是小坏蛋是大坏蛋。由此观之,除开少数修道之人外很少有人喜欢美国的小镇,因为小,不气派,去游览照相尿尿了也没有啥面子。而修道的也不会大老远去美国小镇去修行。因此就如题目所言了。


一秒零六天

我想问美国人住在小镇平时到哪里上班的?我想说的是我住在上海郊区的小镇上每天都要做很长时间车去市区上班。难道他们镇上都是服务业公司?还是工业园?还是要开车很长时间去大城市上班?


无人仰首爱星遥

可能是因为美国那么多州里面有一些州(内陆居多)比较白人至上或者排斥外地人,这样的话你是待不下去的,因为小地方基本是熟人社会,如果警长什么跟你不对付了,你怎么整?大城市则不然,都是流动人口。


喵喵大王爱巡山

我补充一下,不是不愿去小镇生活,而是不能。因为无论在哪生活,都需要有收入,小镇子的工作机会很少,尤其你还是个外国人,没工作就没收入,怎么生活呢?自然就会到大城市寻找机会了。

开门吉大

城市化概念引进后,在国人心中,在乡镇生活比在村好,在县城生活比在乡镇好,在大城市生活比小县城好。城市越大,国家投入越多,基础设施越全,生活更方便。带着这种理念,和中国的实情,国人去美国当然选大城市。

Frank_GGH

中国人的文化还是喜欢热闹扎堆,即使扎堆出房价太高的毛病,苦恼后最多换个地方扎堆。何况人口基数摆在那里,50万人在美国可以是一州最大都市,但中国50万人也就普通4,5,6线小城。2-3万人那叫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