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空瓶子:上海85岁自杀夫妻的暮年生活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85岁的朱晨广和老伴儿选择了自杀。孤独,是他们暮年生活面临的问题。老人不喝酒,但收集了几百个空酒瓶,精心布置,在酒瓶间点缀着向日葵等物件。这是他打发时间的方式。事发前约一个月,他们在院门上贴了一张A4纸,感谢左邻右舍的照顾,“马上就要走了。”

85岁的朱晨广和老伴儿选择了自杀。孤独,是他们暮年生活面临的问题。老人不喝酒,但收集了几百个空酒瓶,精心布置,在酒瓶间点缀着向日葵等物件。这是他打发时间的方式。事发前约一个月,他们在院门上贴了一张A4纸,感谢左邻右舍的照顾,“马上就要走了。”
▲图片来源网络

11月15日午后,朱晨广(化名)家的大火,打破了上海金山区卫清西路的平静。

邻居陈高山赶到时,朱晨广家的院门上了锁,门窗紧闭。凿开时,烟和火喷薄而出,呛得人不能接近。

在浓烟和烈火中,救火的邻居听到他最后的声音:“烧死了,烧死了。”与他同在房间内的,是老伴儿周发丽(化名)。

11月19日,警方表示,初步调查认定是自杀。

人生最后的30多年里,两位老人住在这三间低矮瓦房里。歪扭的铁丝网围起的院子,被路边茂盛墨绿的樟树枝叶遮挡,行人几乎注意不到小院儿的存在。就像他们几乎不被关注的暮年生活。


11月18日,失火后的小院子恢复平静。夹杂在商铺和树叶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它。

老了的伴儿

11月19日中午,朱晨广生前好友徐嘉宝来到老朱的住处,想看他最后一眼。“不进去了,没意思了。”他隔着篱笆站了很久,边说边哭。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大火,很少有邻居会注意到这对深居简出的老人。

邻居们只记得,朱晨广祖籍浙江,30多年前从上海一家国企提前退休。50多岁时,经朋友介绍,他和同岁的周发丽结为夫妻,便一直住在金山区。

即使居委会也只听说朱晨广有一个女儿,但从未见过;周发丽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就住在不远的另一条街上,不时来探望老人。

但邻居们称,较之子女,老人与孙辈、重孙辈的关系更为亲密。邻居赵师傅记得,几个月前,朱晨广还给重孙花50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

一件邻居们不知道的事情是,住到金山区后,朱晨广和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几乎断了联系。直到最近几年,一位搬到金山的老同事偶遇他,才和其他人逐渐重新建立起联系。

老朋友徐嘉宝来探望过他五次。“他每次都哭”,徐嘉宝说,朱晨广每月退休工资4000多元,不缺钱,就少个伴儿。

格外珍惜老伴儿,也是朱晨广留给邻居最深的印象。

两人一起遛弯,沉默又默契;他们爱打麻将,找不到人玩时,两人就在院子摆张桌子,搓上半天。

朱晨广在街边吃早餐,每次会打包两个茶叶蛋,四、五个烧卖,或是汤圆、水饺。那是给老伴儿的早餐。

一次,朱晨广推老伴儿出来理发,街坊开玩笑,“看你老头儿把你喂得白胖。”老太太笑呵呵的,看上去特别知足。

空酒瓶
朱晨广不喝酒,但他收集了几百个各种样式的名酒酒瓶,摆在高低错落的桩子、架子上。

大概4年前,街坊们发现,原本就深居简出的朱晨广夫妇,更少在街坊面前露面。

那一年,朱晨广的老伴儿周发丽瘫痪在床。

“老太太几乎整天躺在屋里,”邻居陈高山说,即使少有几次出现在院子里晒太阳,老头都不让邻居进院子,他作出向外推的手势。“感觉老头儿怕人家嫌弃他老伴儿,身上有味儿。”

朱晨广不喝酒,但开始收集酒瓶。

他收集了几百个各种样式的名酒酒瓶,摆在高低错落的桩子、架子上,讲究大小酒瓶的对称,红、白、绿颜色相间搭配,还在酒瓶中插一束塑料花、一只向日葵,或放一盆绿植,或者点缀喜羊羊和小猪等玩偶。

每个酒瓶都像是朱晨广的伙伴儿,邻居陈高山说,有人出2000元买其中一些酒瓶,朱晨广不卖,“他图的是乐,不是钱。”

邻居们发现,老人脾气变得也有些怪,“不太爱和人聊天,独来独往。”

即使关系亲密的孙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孙女夏女士说,她经常去探望爷爷奶奶,不知为何爷爷总是锁着院门和屋门,“一天去好几次,能有一次敲开门就不错了。”

朱晨广经常给好友徐嘉宝打电话,说自己感觉孤独,让他来看看自己。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称,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

孤独,是这些老人面临的现实而难解的问题。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家庭医生周云庆对媒体说:“入户巡诊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高龄老人吃穿不愁,也无病无恙,但就是觉得孤独无助,老两口整天在一起也没什么话可讲,生活似乎没有了目标和意义。”

街坊们发现,朱晨广自己做了一个手推车,他推着老伴儿在街上走,或者坐在门前,两人看着屋前马路人来车往,发呆。

告别

11月15日中午11时许,事发前两小时,朱晨广到陈高山家,让他去院子里挑挑有没有能用的碗、盆等,这是老人最后一次走出房间。

多位邻居说,出事前大概一个月,朱晨广和周发丽的女儿发生争执,警察和居委会都来调解。

这次冲突后,街坊们看到,朱晨广的额头左侧受伤,缠了纱布,脸上一块淤青。大家打招呼问怎么回事,他勉强笑笑,“马上好了,马上好了。”

事发后,老人和子女间各种版本的矛盾在街巷间流传,但被老太太二儿子一家驳斥。“老人脾气是有些怪,但是我们相处很好。”

邻居们发现,那次与子女发生争执后,老头儿变得怪异。他拿着锅碗瓢盆,逐个敲开左邻右舍的门,“你们收下吧,这些我用不上了。”

开广告打印店的刘女士说,老头儿来过三趟。第一次拿着大汤碗和几只小碗;第二次拿一个头盔;第三次拿一个铁桶和一个防水漆涂料桶。

刘女士拗不过去,留下了防水漆涂料桶。

正是在这段时间,朱晨广给好友徐嘉宝连着打了好几个电话,让他来看看自己。

徐感觉不妙,猜他又和对方的子女闹矛盾了,可是徐的妻子突发脑梗,走不开。

他错过了最后一次见到朋友的机会。

事发的15日上午,朱晨广在院子放了张小桌子,摆上贡品,还放了800块钱。邻居陈高山问他这是做什么,“妻子身体不好,要向上天祈福,”朱晨广回答。

陈高山是福建人,不懂当地人的习俗。后来他才知道,这是祭祀死人的。

15日下午两点钟左右,邻居家上小学的孩子跑回家,告诉父母:朱晨广家冒烟了。

赶来灭火的邻居陈高山用干粉灭火器往里喷,用完了八罐,厅堂里的火丝毫没有减弱。后来,消防人员从屋里抬出煤气罐,阀门不见的煤气罐滋滋冒火。

直到这时,陈高山恍然大悟,想起那两封感谢信。

出事前大约一个月,朱晨广在院门上贴了两张打印的A4纸,一张以老伴儿的口吻写道,感谢老头儿这么多年的照顾。另一张是老头儿感谢左邻右舍的照顾,马上就要走了。

而绝大多数街坊们,也是从两封感谢信的落款上,知道老两口的名字:朱晨广和周发丽。

(注:为尊重逝者,两位老人的名字均为化名)
feishi 发表评论于
在这种年龄,孤独的人都会有这种心态,无关国度.北欧国家的老人更在争取安乐死.但是目前社会还不能接受这样,无法立法,违背道德.不必加以指责.
fisherpa 发表评论于
如果仅仅就是两位85岁老人互相照顾也不至于此,问题往往就出在子女问题上。85岁的老者,子女也该是五六十岁的,这个年龄段的中国城里人最难对付,既被革了文化的命又赶上全民经商”下海“的狂潮,无文化缺道德做梦都想发财,不能指望他们对更老的父母有什么安慰的。85岁的年龄的老人在五六十年代也该是对社会做过贡献的,可怜几十年被折腾剥夺了最好的时光没过多少平静安稳的生活。
vaio2014 发表评论于
老年人要有爱好。出去交朋友,上网聊天,锻炼身体。外出旅游等都是打发时间的好办法。或买个好音响,坐家里听音乐。
Do_u_read? 发表评论于
悲哀呀! 只有上了年纪的人们才能体会到,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



百姓甲 发表评论于
发现很多出了国的人,明明生活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思想意识却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永远是中国人 发表评论于
人年纪大了,需要一点精神寄托,否则日子难熬。
5AGDG 发表评论于
1.政府需要做点什么,不能只收钱不办事
2.如果是他自己的决定,那么尊重他的决定
999霉鬼 发表评论于
敢于直面死亡的人在精神上才强大呢,收起你们那些廉价的同情吧
支持中国实行安乐死,这样的话就不用放火了
人虽然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但应该也有权决定自己的死亡。
陈牛牛 发表评论于
闲出问题来了
小雨中漫步 发表评论于
如果他们住老人院会不会好一些。至少可以和同龄的人交流吧
woodyonge 发表评论于
很悲哀的事情。如果有某种信仰,也许就不会这样了,因为会感到神佛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何来孤独?
泥人城 发表评论于
任何人都可能要经历的事。
sayyousayme 发表评论于
其实关键就是瘫痪了, 两个人都吃不消。
cdwb 发表评论于
我所谓的了无生趣是也。
C_talent 发表评论于
不需要什么上纲上线,做就是了。
C_talent 发表评论于
这要是在英国,邻居、老朋友、教友发现猪丝马迹的,马上会有人报告了,很多回来帮助的。进行心理帮助,问你生活有什么具体要帮助的。你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比如说,给患病的人洗澡,收拾屋子,搞卫生,等等。而在中国目前还是不可能的。但至少,邻里应该发现异常并有所反应。这也是我们国人只背地里议论,但是没有啥行动的特点。其实,很容易,就改进了。我们的社会,需要这个了。
阳虎 发表评论于
金山区处于上海远郊,他们的居住地又处于区中心街道的郊外,原来就是传统农村,居民住平房没有什么奇怪,这么老了又不会再去重建楼房,这点倒是很正常。

很明显,这对夫妻有稳定的退休收入,和经济情况无关。寻短应该是男方性格本来就有些孤僻,加之年纪太大,想法开始变的灰暗,对未来没有憧憬了。

心理疾病也需要治疗,但在任何地方,85岁的老人的确很难主动去就医。加之孙辈们都有自己工作和家庭,也并非同住,所以偶尔探视时估计也忽略了。

楼下几位或有点过度阐释了宗教在我们民族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上缺乏宗教性,重视血缘延伸出的家庭伦理,并由此规范社会秩序。民众相信宗教,也大多为了求子或免除病痛,非常现实,起不到太多灵魂抚慰的作用的。
泰凉 发表评论于
上网玩儿游戏呀。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这是上海?
------------------------------------------
""人生最后的30多年里,两位老人住在这三间低矮瓦房里。""
蓝蓝的水 发表评论于
毫无疑问,老人患了严重忧郁症,其实是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加药物干预的,但中国在这方面的服务还不发达,不被重视,更谈不上完善。可怜的老人。
青花 发表评论于
照顾瘫痪病人很辛苦,没有生活质量,抑郁了。
lio 发表评论于
多学马列,重塑信仰。
股市一猪 发表评论于
学会上网灌水狠重要!
穿高跟鞋的猫 发表评论于
So sad!!!
meiyisi 发表评论于
什么忧郁症啊中年危机啊,都和对死亡将近的恐惧有关
五味七色 发表评论于
唉!
大尉 发表评论于
其心已死。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人年纪越大越需要信仰。那些没有信仰的人,大多都是这一生顺风顺水的人。到了最后,终将陷入精神的迷茫之中。无论年轻,中年多么洒脱,看得开,游戏人间。真到了死亡的那一刻,他的心是极度慌乱,无助的。因为他没有在生的时候去准备,去理解死亡。修习禅定一种模式就是模拟死亡。想象此刻就是离别世间的那一刻,试着慢慢放下心中的一切,所有的不舍,牵挂,爱恨别离,试着去放下。把你的在头脑中的精神体安住在你的呼吸与心之间。享受那片宁静安详之海。去熟悉,记住这种感觉,到了死亡时可以极大的帮助你。死亡那一刻,你的精神状态决定你阿赖耶识下一步的进程。过于恐慌,愤怒,焦虑,都会将与此相关的业力先变现。处于不利的境地。
myajun 发表评论于
得了忧郁症。
穷途迷津 发表评论于
这两人的人生观不端正
聊聊看 发表评论于
看起来,在某一个物质基础上,精神比无知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