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访非洲同事偏僻老家:村里用中国手机刷脸书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科特迪瓦这个国家论发达程度,在非洲绝对是平均水平线之上,但是全国农村人口的还是占到总人口的半数以上(虽然可能在不少人看来非洲的城市和农村也没啥区别)。也就是说,有相当部分在城市里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村落(village),这些人逢年过节经常就回到自己的村里去,反正科特迪瓦也不大,跟英国差不多。我的这位同事叫做Frank,这次就是回村里去休他每年一个月的年假(科特迪瓦当地正式员工每年一般是一个月的带薪年假)。话说Frank是村长的侄子,毕业于科特迪瓦最好的大学,参加工作有十多年时间了。不过即使是这样,作为工薪阶层的Frank还是没有钱买车,那天坐我的车回村里大包小包的行李把后备箱塞得严严实实。


Frank一家,这位年轻的妈妈其实年龄比我还要小,和Frank是同村人,他们的小朋友只有一岁多,大家应该可以看得出来是个小女孩。


我们要去的Frank的村落叫做Diekadiokro,常住人口不到千人,在谷歌地图上是找不到的。上图中蓝色的坐标是大概的位置,从我在的阿比让过去不到两百公里的路程。村落是科特迪瓦最底层的行政区划单位,人口从几十人到上万人不等,太大的村落一般会被晋级为城市(ville),就要涉及到国家行政力量的介入。村落则保持着非常传统的自给自足自治体系,村长位置靠家族继承,村里的土地归村民所有,村民不用直接向国家缴纳任何税收,村落代表着最原始的科特迪瓦,最原始的非洲。一路上的风光其实还是很赞的,几百年前这里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几百年后虽然雨林已经大片大片地消失,这里依然是世界上保存最多原始地貌的地方之一。路途中下了阵温润的小雨,渭城朝雨浥轻尘,空气间一时烟雾缭绕,朦朦胧胧别有意境。




跟电视上动物世界里的不同,正常人是很难深入热带雨林的内部,只能在雨林的边缘感受雨林魔幻般的风情。
 



三个多小时颠簸的路程,从阵阵烟雨到蓝天白云,一条丛林土路把我们引进了村里,Frank的家就在村口。


一路关于世外乡村田园风光的遐想,一进屋里就被冷峻的现实打断。这是Frank家的大厅,像某个中文成语里说的那样,家里只剩下四面的墙壁,除此之外别无长物。我当着Frank的面,唯一能想到的可以开得了口的句子是:房间看起来真宽敞。


Frank自己的房间,所有的家具是两张旧的有些发霉的床垫和一台落地电风扇,Frank的一家三口将在这里度过一个月幸福的时光。



Frank家的卫生间。科特迪瓦大多数的冲水马桶上面都是没有坐垫环的。


Frank给我展示了他预留给我的房间,看起来这确实是家里最好的一张床了。我在床上坐了坐,床垫里扬起的灰尘瞬间将房间里的PM2.5指数抬升到了500以上。我对困难的准备明显不足,最后决定还是晚上到离村子最近的市里找一家宾馆住。




其实Frank的房子在村里确实已经算是比较好的,后来我在村里看到的房子大多都还是用泥砖糊起来的,有的还只是简单地用木架支起来,有的连门也没有,里面更是什么家具都没有,更不用说有像Frank家那样的油漆墙,卫生间什么的了。


Frank的妈妈是一位清瘦矍铄的妇女,七十多岁了还不停地在干活,一直非常友善地对我微笑,可惜她只能讲当地的方言,我们无法直接沟通。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在不到一小时之内连续接了三通手机电话,每通都还讲了好久。其实像在科特迪瓦这样的非洲国家,手机的普及率非常的高,城里几乎人手两部手机,只是我之前没想到原来在农村里也是如此:在一个连电视都没几台的村子里,每个人口袋里都揣着一块手机,和纽约人一样,和上海人一样,和柏林人一样,这可能是这个遥远的非洲村落与现代社会最相似的一点。村里还是有手机3G网络的,我后来就看到有的小伙子在用手机刷Facebook。我差点没过去跟他说,你真幸福,我们在中国都刷不了这玩意。手机在科特迪瓦的极度普及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客观原因是中国人的贸易(科特迪瓦的廉价手机估计99%都是从中国进口),把市场廉价手机的价格拉低到人民币五六十块的水平。主观原因是非洲人的健谈,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话唠,一聊起来就乐不可支,明明他们接受到的咨询那么少,能讲出来的东西却却是那么多。


Frank的爸爸,看到自己的小孙女一直抱着不肯放。他从家中取一出了一瓶啤酒和我对喝,大概他是太喜欢自己的小孙女了,喝着喝着就忍不住给小孙女分享啤酒,小孙女居然真的也就呷的津津有味,瞪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小朋友的妈妈也在旁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比小朋友可爱的是粉嫩的小羊羔,村子里到处是,这种非洲特有山羊叫做Cabri。
 

在村里拥有山羊的数量是一户人家财富的象征,有钱人的家门口到了傍晚基本就是这样趴满了山羊,这些山羊也没有固定的棚舍为家,白天在外四处觅食,晚上就洋洋洒洒睡在大树底下。这些羊一般都不是拿来卖的,是留着村民们自己吃。


我问Frank这样子不担心有人偷羊吗?Frank和我说,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以前有过偷羊贼被逮到,如果是村里人的话就送到村长那让村长去处置。如果是外村人偷羊的话,那就是直接私刑伺候了,据说最严重的是把人活活烧死。所以现在大家都不敢偷山羊了。


这张坐在我旁边的就是已经将近八十高龄的村长了,也就是Frank的伯伯,二十年来这个村里都是他做的主。遗憾的是村长的法语也讲的不大清楚,我本准备了好多问题最后也不得不放弃。


我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光顾这个村落的中国人,所到之处村民们都笑容满面地与我打招呼。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可能连白种人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中国人了。小朋友们对我最好奇的是头发。黑人是长不了长头发的。




小朋友中很多人都是没有鞋穿的,再小一点的小朋友很多连衣服也没有。我途径一户人家门口时,看到一位赤身裸体的小朋友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赶紧问周边的人他是怎么了,村民告诉我说,小朋友在午睡呢,可别吵他。睡姿实在是有点太销魂了。


白天里村里的小朋友特别多,因为稍微年长的男人女人白天一般都在田地里干活,从礼拜一到礼拜六,只有礼拜天除外。每天到了傍晚日落时分,男人女人陆陆续续从田地里归来。女人们腰里缠着小孩,头上顶着重物,男人们大多都自行车,驮着刚刚从地里收割下来的晚餐回家。在这里几乎所有的食材都来自于自己的耕耘。Frank跟我说,他这一个月的假期也要过这种每天下地务农的生活,不用再每天八小时对着电脑收发邮件。不会觉得不适应吗?不会的,这才是我们最根本的生活。




村里主要的种植物是一种叫做manioc的木薯,就是上图女人们头上顶着的东西,回来削皮捣碎之后,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类似面食的食物。





我是真的很想晚上品尝一下当地的木薯饭,只是看到木薯桶里这些密密麻麻的苍蝇实在让我很难释怀。Frank的妈妈给我们做了米饭鸡肉。米是Frank刚刚从阿比让带来的。这个村子类不种水稻,米饭已经是待客用的食材。



村里还盛产一种酒,也是用木薯酿的,浑浑浊浊,口味不错。



村子里的另一种主要种植物在下张图上,大家可以来猜一猜这是什么?



说实话,我也是到了科特迪瓦之后才认识这种植物,这是可可树。可可树每年两次结出黄色的可可果,掰开可可果里面是许多由薄薄的白色果肉包裹的可可豆。白色的果肉带果汁很甜,当地人采摘之后基本都会一颗颗吸允,然后把可可豆吐出来晒干,每年固定时间有人来收购,然后再转卖出国,一步步变身成世界第一甜食巧克力。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科特迪瓦一直是并且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豆产地,现在还能占到世界可可豆产量的40%。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一辈子都在种植者可可豆的科特迪瓦农民来说,他们不但没有吃过甚至见都没有见过巧克力。之前网上流传过科特迪瓦农民第一次品尝巧克力的纪录片,看的挺令人辛酸。我可以证实这个状况,因为我问村里的小朋友巧克力是什么东西时,基本没有人回答的上来。对于大多数吃腻了巧克力的我们来说,从来没见过可可豆长什么样子,对于大多数种植了一辈子可可豆的人来说,从来没见过巧克力长什么样子。这个世界上确实是有一些事情不大合乎情理的逻辑。卖可可豆挣到的钱基本是村里唯一的直接收入来源,村里另一种间接收入来源是靠那些在城里工作的人寄回来的钱。不过村子里的生活,大多数时候是根本不需要到现金的。村里没有任何的商店,唯一的消费场所是这个餐厅加酒吧(Maquis),里面只卖三种东西,香烟啤酒和烤鱼。我问老板,你们村里这么多鸡呀羊呀,为什么不能做一点鸡肉羊肉来卖呢?老板和我说,村里人要吃鸡肉羊肉自己家里都有,到我们这儿来就是为了吃烤鱼。于是晚上Frank就请我吃了烤鱼。




酒吧据说是到每个周末的晚上都会有派对,村民会聚到这块地上来跳舞。那天晚上我吃完饭等到八点多,还是一个人影都没见着,最后实在支架不住蚊子的狂轰滥炸,只好回宾馆去了。除了这个小小的酒吧以外,村子里的另一项集体娱乐活动是足球。村里有一块面积相当大且平整的草坪作为球场。每天到了傍晚时分,年轻的男村民就会陆陆续续到这儿来踢上一两个小时的球。


据说这个村子和周边的十来个村一起组织了村际足球联赛,每年都要互相踢个十几场比赛。遇到有主场比赛的日子,村民们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前来加油助阵,可以想象那应该是村子平日里最盛大的场合了。


村子里只有一所小学,是全体村民的母校。对于不少村民来说也是他们唯一上过的学校。村子里没有中学,最近的中学在距离村子大概有七八公里远的M’batto市上,Frank跟我说二十几年前他们每天清晨步行两个小时去市里上中学,晚上再两个小时走回来,所以很多的村民最后也没有坚持下来。二十年过去了,现在村里的孩子大多骑自行车去上学,有时候还可以搭乘顺路的客车,不过依然还有一部分孩子靠双脚走路去上学。



我到的那天小学正在放假,年轻的老师特别热情地打开了教室让我参观。
 

教室黑板右上角有一个小小的表格,记录退学率,上个学期开学时有29个男生9个女生,到了学期末孩剩下29个男生7个女生,有2个女生退了学。老师说是她们家里遇到了些困难。后来Frank和我说的更具体些,两个退学的女孩是因为她们的母亲病死了,她们不得不留在家里做家务。村子里显然还有不少女孩子从来都没有机会踏入过教室一步。在这里可能没有几个村民都不会知道,剥夺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力就是剥夺了一个人一生的机会。或许大多数人也不知道,机会到底意味着什么。



墙壁上贴着学生们的画。



黑板上写着的单词是ami(朋友)。



孩子们的教科书,除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以外,左下角的那本书叫做公民道德教育。


除了学校里的教材和教堂里的圣经,可能这本杂志是村里非常少有的印刷物。一问果然这位村民也是在阿比让上班,回村里来休假的。最后还有几张在村里拍到的零零碎碎的照片:



和在城里一样,假发在村里也是女人们的必需品。



二十多年历史的跷跷板,也是Frank童年时最好的玩具。时光在这里走的很慢。



小男孩和他的宠物鼬獾。



野生动物大多数的时候不是宠物,是村民们的美味。



野果子是小朋友们的零食。热带雨林富饶多产,科特迪瓦可能从来都没有过饥荒。



双胞胎。村子的明天。
 


村里为数不多的手工业者。



晚餐总是一天当中最让人愉悦的时刻,不是吗?


晚餐过后就是大伙们的闲谈,一千零一夜,夜夜都有天方夜谭。法语里面有一个词叫做palabre,专门就是指非洲人这种无边无境的闲谈。这里还可以看到,村里的青壮年还是蛮多的,进城务工的人不是多数。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回家的路上,总是欢声笑语。这个村子给我最多的印象就是,欢声笑语。我在村里待得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周末两天,所以我对村子的了解差不多也就是这篇行记里简简单单的表面。村子距离我住的阿比让并不太遥远,想要再来也不过是三个小时路途的时间,热情的村民们欢迎我再回来看一场足球赛,只是,我知道短期内不大可能再回来了。毕竟,我不属于这个与土地紧密相连的世界,吃不下这里的饭睡不下这里的床,除了观看别人的生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以外,我也不知道我能在村子里找到什么,或者给村子带来些什么。但是,这个雨林边上的村落会永远地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一个坐标,几十年以后如果我还有机会回到这个科特迪瓦,我一定不会错过再来看看这里。祝福这个村子。
smile2 发表评论于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的笑容。他们显然不富裕,但是每张照片都在笑。
--------------------------------------------------------
同感。 同样境况中国农村或深山里也有, 可就非得搞得当地人生活的很惨的样子, 何必呢。
昔今评 发表评论于
他们有一点比北京还好的地方:竟然有公民道德课,我一直希望用它来取消中国那空洞的政治课。
昔今评 发表评论于
像他们这样很自然。吃完饭坐在一起侃大山,踢踢球,又自然又快乐。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什么现代化的东西都有,可是我们有他们快乐吗?
wangd103 发表评论于
非洲人,你给他做一个床他还是喜欢睡地上
X723 发表评论于
這景像在中國找不到?不要剛穿上西裝就當自己是上等人了.中國的山塞貨手機在中國都沒有銷路,只能在非洲找到市場.如果能賣到美國賺大錢,中國手機難道不想?
相思拌饭 发表评论于
很有意思!!
天涯一枝花 发表评论于
这就是生活,有笑容的生活,挺好的,人类就是从这里来的,以后还是要回到这里的!
irvinelee 发表评论于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的笑容。他们显然不富裕,但是每张照片都在笑。
yaohua 发表评论于
vycnd, 这么好的一篇文章,居然能让你想到打打杀杀,洗脑洗的太厉害了吧?
北欧一闲客 发表评论于
难得一篇好文章,多谢了!
dami 发表评论于
wish29 发表评论于
看那儿的非洲哥哥,个个都很朴实纯真的样子,而美国的可尽是刁钻难缠的多。
邵志尚 发表评论于
就连非洲人都能上脸书。
dgtlhrs 发表评论于
有趣的经历,只是不知道那儿到底有多热?
vycnd 发表评论于
不错,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当年把国民党赶到台湾小岛上,如今国民党连这个小岛都保不住。
如今中国和世界60亿人发展经济,挤扁美日4亿人
澳洲老人 发表评论于
分享了你的是聞,我世算去了一敞非洲:寸心言(.謝 )
老蜀人 发表评论于
中国把非洲收了吧。估计也只有中国能有这胃口。
C_talent 发表评论于
非洲偏远村落的执法,死刑是用轮胎一圈圈的套上,注满汽油,点火一烧就搞定啦。
C_talent 发表评论于
只要没有战乱的地区,非洲人还是蛮朴实的。

生活不需要多高的文化,只要满足快乐着平安着就好。当然医疗啊这些的还是要有一定的保障。

那种木薯真的好吃,我爱吃。我这里算小镇,没有一家中超,但是却有一家非洲人开的店。没事儿我也跟开店的女人聊天,知道她们真的喜欢假发。她店里有卖埃塞俄比亚产的小米,不似祖国的黄小米香,但是也有一种异香。从她店里,我吃到大蕉吃到过木薯,还有木薯粉一袋袋的。跟她亲爱的弟弟谈话却很让我吃惊的说,有次他居然问我,中国跟日本哪个国家大?我心说你大概从来没有一个世界地图的概念吧。也二十多岁的人了。但是他知道很多球星。英语说得也蛮好。
见风是雨 发表评论于
感觉非洲人懒,生活真能凑合。
阿起 发表评论于
真正的有机生活。
阿起 发表评论于
真正的有机生活。
elfen2299 发表评论于
用中国的手机刷脸书,刷脸书,脸书,脸书………………
不小心就打脸了。
海上飘萍 发表评论于
很单纯、快乐的生活
WWTP 发表评论于
好像都过的挺开心的呢。
大巴 发表评论于
有意思, 谢谢分享。 我们公司是一家法国最大的通讯公司,我们有当地员工在那里, 聊过, 很朴实
candlelight 发表评论于
长知识了。
sexygirl 发表评论于
这些人的笑容,比美国黑人的笑容开心。
kanata 发表评论于
难忘的旅行, 谢谢你的分享。 祝福这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