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15年返中国 清华六四学运骨干回国想看文学城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六四事件”专题页面

李恆青:1989学潮时,是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曾是清华附中的团委书记。六四屠杀后,入狱一年。成为中国民运的参与者。现任职华盛顿审计师。最近有机会陪同父母回中国探亲,本文记录阔别祖国15年的观感。

4月1日至18日,在阔别祖国15年后,首次陪同父母回国扫墓省亲。行程为:华盛顿飞北京,直接转机赴重庆,去附近的丰都县;再回重庆飞大连给姑姑扫墓;从大连到北京,再飞回华盛顿。

这期间走过乡村,看过城市,乘了高铁,坐了出租;听老乡讲收成,在超市看物价,听高铁乘客讲房市,在中关村喝咖啡,与挚友彻夜对饮畅谈……归来週末馀暇,将所听、所见、所想记录下来,与朋友们分享。

楼,桥,山洞,高铁,七环,大坝

十多天的行程里,感触最直接的就是建筑。

这还是那个我曾经生活过三十多年的北京吗?从飞机上向下看,一丛丛的高楼,像森林一样耸立着。坐车在北京转,到处是高大的建筑,整个儿城市在惊人地扩张。原来的两条地铁早已变成十六条,当年没通车的四环路已经车满为患,七环路将京郊的区县连在了一起。开出租的师傅说,他从没跑完过七环路,全程要两百多公里呢。

记忆中三十年前从重庆去丰都,是坐江轮,朝发夕至。如今乘汽车走高速,一小时五十分钟,动车只用一小时。铁路和公路穿过巴蜀的崇山峻岭,将城镇村寨连在了一起。那麽多的楼,那麽多的桥,那麽多的山洞……。

虽然当时我的感受颇为震撼,但无法忘记,丰都古城早已因三峡大坝的建设而湮没在水下。据说,现在三峡水库是反季节蓄水,冬季枯水期水位最高,而夏天洪水季节却要儘量放水。人类为了功利而改变自然,更让我震惊,也让我捏一把汗。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全美国水泥消费总量为44亿吨;而中国从2011到2013年的短短三年间,就消耗了大约64亿吨的水泥。这是伦敦《国际水泥评论》杂志的资料,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资料相差不多,该局矿物类大宗商品专家Hendrik van Oss统计,中国在2010年至2012年间的水泥消费量约为美国1900-1999年总量的140%。

中国政府自诩,这叫做「集中力量办大事」;西方政客们也对此惊歎不已,还创造了个新名词来恭维,叫做「北京模式」。然而,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是,这种高速发展所留下的后患,要几代中国人来偿还。这样惊人的发展是好还是不好?

两个与薄熙来有关的城市——重庆、大连

重庆已经不再是一座山城了。市区从原来居民集中的渝中区,向四面八方扩张了几十倍,再靠地铁、高铁、轻轨、高速路,串成一体,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连边远郊区的歌乐山也进入城区。

变化无处不在,没变的是巴山的夜雨、重庆的火锅和小面。站在街上,老远就被那浓浓的麻辣味儿钩着,不吃饱喝足是挪不动步了。令人惊奇的是,在这里接触过的市民,竟没有一个说薄熙来不好的,几乎所有人都称讚他,将重庆从一个二等城市变成了现代化大都市。

我们的下一站大连,也跟薄熙来有关。

北方明珠的名字可不是随便能起的。当年雄伟的火车站(青泥洼桥),早已湮没在周围巨大的钢筋溷凝土群中,不刻意找,你很难再发现它了。星海广场的确壮观,被视为薄熙来「称帝」野心证据的那支华表,依然高高地矗立在那里,而它的设计者只能在秦城监狱孤独了却此生。

在中国政坛,薄熙来的嚣张、崛起,是对是错?他的雪崩式坠落,是对是错?难道这就是中国特色?

北京的雾霾和沙尘暴


北京沙尘暴,我是经历过很多次,但雾霾对我是个新生事物。据说春天是北京空气最好的时侯,但我们抵达的第一天下雨、第二天颳风,除了这两天,雾霾像个罩子,一直扣在北京上空。用中央电视台最近的一个新词来形容它最合适:「新常态」。

这个「新常态」,还配套了一道独特风景:各式各样的口罩,一些年轻人很有创意地在口罩上作形形色色的装饰。

一天下午,我在马甸桥附近的一位朋友的办公室聊天,窗外的天色迅速地暗了下来。我问他怎麽啦?他说:大概天快黑了吧。没过十分钟,我已经很难看到对面一百米外的另一座写字楼了。原先开了条缝的窗子下面,开始涌进来可怕的灰尘……这时我们才反应过来:沙尘暴。得,原来订好的楼外餐馆的晚餐,只好取消。

第二天在国贸桥附近的嘉里中心与朋友见面,看到她办公室窗上的一层细尘,像沙漠里的流沙。对面的大裤衩(中央电视台主楼)更惨,像刚刚从沙坑里刨出来似的。据说中央电视台每擦一次玻璃,要付给清洁公司五十万元人民币,他们几天前刚刚才擦过,这下全瞎了。

海淀中关村不认识了:创业俱乐部

当年常去海淀中关村。购书买文具得去海淀,想吃水果零食,首选是中关村农贸市场。这回我在中关村站下车,真的找不着北了:那麽多的建筑,多数都包裹着玻璃幕牆,中国IT业巨贾和各门类高科技明星企业,都在这里;街上的行人多数是年轻人,脚步飞快,边走边讲手机,多数都在谈生意。

经路人再三指点,终于找到「海淀图书城」。还是那条小街,只有三四家书店还卖书,文体用品店已不见踪迹。现在最多的是「创业咖啡屋」和各种各样的创业沙龙。走进一家咖啡屋,要了杯美式咖啡,然后按照桌子上的提示用手机联机上网。查完电邮后,想看看《纽约时报》和《文学城》,怎麽也上不去,这时才明白:这里是中国。

这时是在下午三点多,所有桌子都坐满了顾客,多数都在各自的电脑上忙着。估计自己大概是顾客中年龄最大的。坐在我左边桌上的两位像是在做「面试」。小女生似乎是留学的海归,介绍着自己的理想,三十多的领导模样的男士问她为什麽不再继续深造?答曰:我需要钱。

我右边的小桌子边围着五六个学生,他们大概是个创业俱乐部,在热烈地讨论着约伯斯,时不时提到盈亏平衡点……

我不禁想起在重庆飞机上的一段经历:飞机已经开始移动了,坐在后边的一位乘客还在电话上,大声地想说服对方为他的一个化妆品项目投资。下麵这段话让我忍俊不住:

「我怎麽没钱?你不要听那些银行的人瞎讲。」

「我怎麽可能还不上信用卡的欠帐呢?」

「谁会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现在正处于调整期。」

「我每次见你们都会给你们带来机会。你们不记得吗?」

「我的一个业务员刚刚来电话,马上就有一单。四百多家门市,每家门市每月至少营业额三万多。你自己算算,一年下来就上亿。你的产品还愁什麽?」……

真是感慨,机遇和风险并存。这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一个社群中大量的年轻人都在谈论创新和创业时,创新的门已经开启了。

现金和资金链——市场变化诡异、危机四伏

无论城乡,你总能看到在建的高楼,其中也不乏停工的,有些甚至连塔吊和脚手架都被拆了,寂寞地矗立在旷野里。一位在当地当局长的朋友跟我聊「烂尾楼」。房价降了,楼市萎缩了,开发商无法承受高额地价和建设成本的压力,又借不到正常的贷款,最后扔下拖欠的材料款和工人工资跑路了。他指着其中的一个楼盘说,政府已经接管了这部分,正在筹集资金,希望能儘快建完封顶,放到市场上,儘量减少损失。

现金是经济体的血液。在正常社会里,银行的运行及其与存贷款户的关係,是靠法律和行业监管来保证的。但在中国,中小企业很难借到贷款,这给民间借贷开了口子,借贷关係便不受法律保障,风险丛生。

楼市火爆时,恨不得每天房价都在涨,听说「月息三分」是开发商筹资的正常价,这就是说,开发商的资金成本是年均36%,而且要每个季度付息。可以想像,房地产商的年利润要有多高,才能支付得起这麽高昂的资金成本。言外之意,过去他们能赚钱,不是建立在正常经营的基础上,而是因为房价的不断攀升,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超级的盈利空间。现下,这个非比寻常的盈利空间消失了,资金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无路可逃。开发商无法完成建设交房,施工队领不到工资,供应商拿不到材料款,购房者交了「首付」却永远拿不到房子。而那些民间借贷的投资人们,在领到几次利息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借款人了。

我的几位亲戚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放款经历。据说从去年底就再没有收到过利息,现在天天忧心如焚,不知还拿不拿得回本金。江浙一带的问题更严重,动不动就是数亿的民间借贷不翼而飞。这个问题在中国完全无解。那麽,这类不受保护的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有多大?据说有几十万亿!我相信,真实资料连习近平和李克强也不知道。它一定会转变成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爆破只要一个时间点。

当下很时髦的那个词「新常态」,直译下来就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过去了,大家要接受各种不如人意的结果」。有位好友,做工程机械专业工具的进口採购生意,客户遍佈全国各地的在建工地,他说2008年前后生意红火得只恨没长三头六臂,而从去年开始,大批固有客户都停止採购了,连基本的消耗材料也不买了。

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旅行的这段时间,正值中国经济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一次放缓的时期,增速从两位数降到7%,今年头两个月,政府财政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可是,我们每天都听人们谈论股市行情。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连续几天更出现「所有上市公司涨停」的怪像。电视成天在报导新股民跑步进场,怕错过这一轮发家致富的机会。其中很多新股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从未有过金融投资经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自己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被套牢者。

一般而言,股票价格应当反映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和未来的可盈利能力,股市则应当对应于国家的整体经济走势和投资人的信心。但是,中国的股票和股市真的不是专业人士能理解的,真的看不懂了。我只能说,这个市场变化诡异,暗涛汹涌,危机四伏。记得崔健当年唱过这麽一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我的清华,我的附中。忆万邦儒校长


我在清华园生活了八年。转眼间,离开清华已经二十五年了。

主楼前的玉兰还在,化学馆依然如故,十二号楼上装了不少空调器,九食堂前却没有了当年盼望开门打饭的人群。

昔日的同窗或是已经当了系校领导,或是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了。一边为他们高兴,一边默念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次回京的目的之一是看看万邦儒校长,准确地说是来为万校长扫墓。睹物思人,百感交集。

1982年秋,在清华附中开学典礼上第一次见到万校长。当时就想,这老头儿真正是声如洪钟,气出丹田呀。他开宗明义,给同学们讲如何做人,重点讲「天将降大任」和「慎独」。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道这个东西,一刻也不能背离的;可以背离,就不是道了。君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会谨慎行事。《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意是: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戒惧。

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我们这一代附中人立志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祖国为民族做出贡献。校长的话言犹在耳,他老人家却早已经化为尘土。面对教学楼上的浮凋,回首走过的路,真的为自己曾经是这里的一分子而自豪。自己没有愧对我的清华,我的附中。老校长,您看到我们探索的足迹了吗?您听到我们心中的呐喊了吗?我知道,您会看到,会听到的。我们将继续按照您的教诲,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将继续「上下求索」。

十几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带着矛盾的心情回到华盛顿。见到老朋友的兴奋还没过去,就被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所困扰。人们总是说,时间能解决一切。

难道时间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钥匙吗?好吧,把一切暂时留给时间。明年再见……
说一声 发表评论于
若人人都为为共产党所搞的那些乌烟瘴气叫好的话,中国真没救了。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像共产党那样疯狂而灭绝人性了。
DMV5 发表评论于
在美国不得不对现实低头,也就混成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哪有余力去搞政治。
X723 发表评论于
你回國就根本看不到文學城。
136 发表评论于
有一点点失落吧,因为中国没崩溃,中共也没垮。写着写着,鼻子那个酸的,。。。
User_Long 发表评论于
正所谓天下无人不通共,搞不好许多$0.05会突然发现拿到的美分后面写着一行小字:中国中央银行发行…… 哈哈哈!
蜓听雨荷 发表评论于
六四其实是中国共产党坟墓,从此,中国共产党放弃了理想主义,蜕变为官僚资本主义的政党。现在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这种口是心非的模式,已经成为大陆人的自然行为,也是大陆道德败坏的根源。
Bslrim 发表评论于
低调一点,不炒作,不进行极端的攻击和对抗,学运分子一样可以回国探亲,访友,尽孝。熊某,乌尔开西们看了,不知道能不能反思一下自己的态度,想想为什么自己会被拒绝入境。
da124 发表评论于
原来是清华附的学弟啊))
甜咪咪 发表评论于
尊敬8964做过大牢的一代精英。
--1234567- 发表评论于
周老虎,说话不要带地域歧视性字眼。重庆人怎么招你了?你是什么不粗鄙的地方出来的?
--1234567- 发表评论于
观察客观,好!
高丽人 发表评论于
说来说去这些民晕们原来都NM共产党。
nihaowohao 发表评论于
文章写的真好,谁也不得罪。
冷眼看洋 发表评论于
那个熊少校牧师应该从他的回国过程学到点什么。

另外沙尘暴70%的沙尘是外蒙吹进来的,国内的沙尘大概是30%上下,所以治理的源头在外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打错,64年出生,82年 上北大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89年在北大做助教,参见学运。那时心里盼望美军干涉。90年代初在外企工作,逐渐了解真相而成为为自甘5.95年留美。

63年在北京出生长大,家住中关村。大学时常去五道口外文书店,海淀镇
KkQq 发表评论于
比其他六四学运领袖强, 自食其力, 没做坏事
海尾归 发表评论于
本人虽然在六四没有受到影响,但对国家及政府的失望可以说是空前.
1995年6月19日是本人移民离开中国的日子.本人的纪念(20周年)自由的日子也要到来了.
为所有在海外奋斗的所有的我们,加油!
GuoLuke2 发表评论于
向为六四坐牢的同学致敬!当年我们有共同的追求。
最后的恐龙 发表评论于
新《西行漫记》
山地 发表评论于
没有64许多人可以祖国成长过程当中成就自己。如今才能只用来混饭吃。祖国培养到大学,没为祖国做过贡献起码别伤害祖国。喜欢民主没问题,和美国人合唱就是被人当枪还容易伤害祖国。
西门桥 发表评论于
回中国如果用自己手机的全球漫游服务上网,可以不受国内的防火墙限制!
锦西 发表评论于
你已经选择了做美国公民,而且你接受了美国政府的恩惠,还有什麽脸叫唤?
怎么可以瞎说 发表评论于
那些非要扯政治的,是为了混饭吃.他是审计师,有饭碗了.多少会客观一些,也会慎重一些...

*********
majia01 发表评论于 2015-05-04 13:58:58
通篇没一点政治。 要回国,就得这样!
TheEarth 发表评论于
看啥看。被洗脑了,思想严重掺杂了非纯情操,不可重用。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在外的人虽然没资格说家里的不好,但都希望家里平安,日子好啊
周老虎 发表评论于
在这里接触过的市民,竟没有一个说薄熙来不好的,几乎所有人都称讚他,将重庆从一个二等城市变成了现代化大都市。
-------------------
重庆市民粗鄙暴燥,他们能称赞什么好人。
laborlaw 发表评论于
他其实是共产党的自己人呀,只是被审查而已,根本不算坐牢。
============================================
李恒青今年47岁,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工作,是一名高级审计师。25年前,李恒青是清华大学化学系大四的学生,也是化学系的学生会主席。

李恒青在高三就加入了共产党,并担任清华附中的校团委书记。

六四之后,逃亡数月的李恒青决定回到清华,1989年8月被捕,关押在昌平看守所,之后转到秦城监狱,直到1990年7月被释放。

laborlaw 发表评论于
什么样的人出国了十五年才回去?回来就这么酸溜溜地发表议论。

他89做一年牢,但2000年才出的国,说明在身份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道燃 发表评论于

老东西可怀念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平常半稀半干的毛主席年代了。看看现在都是什么乱其八糟的?!
hxl77 发表评论于
比15年前, 食品差远了, 超市的日常用品也没显得多, 城里的娱乐场所也少了很多, 餐馆分化的严重, 中低档的越来越差, 交通堵死了都没法出门,打车都打不到, 所以基本生活方面是倒退而不是进步了。
hagerty 发表评论于
回国上网不能用google搜索非常不便。百度就是找盗版拿手。
DumbGoose 发表评论于
“经路人再三指点,终于找到「海淀图书城」。还是那条小街,只有三四家书店还卖书,文体用品店已不见踪迹。”
====================================

对于我等来说,那一小片地方是天堂的一部分。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将来还会不会是就要听天由命了。曾经和几个同学一起在那家 “文体用品店” 买过一支非常非常漂亮的圆珠笔,当时那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一笔开销啊,奢侈品哦,几个人咬牙跺脚,还不是每个人都买了一支。现在有时还拿在手里看看,但是那种笔芯买不到了,所以不敢再用,直到现在笔芯还没干,还能写。

发展当然好啦。但是别的地方发展得再好,也只是人间而已。
supernova13 发表评论于
舍不得说好话,还是有点酸。
smeagolrocks 发表评论于
薄熙来被判了无期徒刑 不知道那些家里整车黄金的人会判什么
不见当初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客观,有点思考有意外,不褒不贬,实事求是,不愧为清华学子。
hxl77 发表评论于
每个城市从它的形象工程就能看出某些nc的东西, 那个星海广场就是,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薄熙来好大喜功, 人不踏实果然出事儿。
ilikelife 发表评论于
看成六四学运骨灰的回国手记
hxl77 发表评论于
中国比15年前除了基础设施, 没什么根本改变, 不常回去的乍一回去都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 一付震惊的样子。
深海水手 发表评论于
变化无处不在,没变的是巴山的夜雨、重庆的火锅和小面。站在街上,老远就被那浓浓的麻辣味儿钩着,不吃饱喝足是挪不动步了。令人惊奇的是,在这里接触过的市民,竟没有一个说薄熙来不好的,几乎所有人都称讚他,将重庆从一个二等城市变成了现代化大都市。
=============

金杯银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令人惊奇吗?不用惊奇。
sigmazao 发表评论于
难道清华教育出来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既不是共产党的价值观,也不现在中国高速发展新常态的价值观?后两个显然被楼主否定了。
好望角骆驼 发表评论于
看黑猫洗地
majia01 发表评论于
通篇没一点政治。 要回国,就得这样!
bsmile 发表评论于
人类为了功利而改变自然?!
==============
以前长江经常涨水,现在没有了,这是为了功利?!
serene123 发表评论于
已经不会有人听这些人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