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曝光:董文华一曲成名背后真相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南疆英模代表团到沈阳军区部队作巡回报告。伤残军人史光柱邀董文华和他一起演唱了《十五的月亮》,这一次在现场引起了强烈反响。1984年底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董文华登台演唱了《十五的月亮》。因为是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她有些紧张,发挥得不好,仅得了第三名。接着,董文华随总政治部组织的赴前线慰问团,深入到猫耳洞里为戍边战士演唱《十五的月亮》。前线通讯设备较差,只能用临时串连起来的电话传递。唱的、听的,声泪俱下,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感情洪流。董文华终于把《十五的月亮》唱圆了。本文摘自网络,作者佚名。


董文华

近日,因工作关系,采访了著名词作家、《十五的月亮》词作者石祥老师,就当年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歌曲,以及董文华是怎样一举成名的等话题,对石祥老师进行了访问。

博主(以下简称博):请您谈谈当初为什么要创作《十五的月亮》这首歌曲。

石祥(以下简称石):1984年4月,我随《解放军歌曲》编辑部组织的全军歌曲创作学习班到河北省高碑店驻军深入生活。那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我们到连队想听听基层官兵的意见,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歌。

那时候,我的创作心态正处于一种“困惑”之中。文革以前,我们战友歌舞团音乐创作集体的声誉和地位在军内外名列前茅。优秀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马儿啊你慢些走》及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都出自“战友”这个创作集体,一些后来被称为“红太阳”歌曲的作品不少也是由我们创作的。文革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歌曲应运而生,而我们一直拿不出好的新歌来,也很着急。此次到部队深入生活,搞些调查研究,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反思机会。

这次深入生活,先举办了一次“连队官兵到底喜爱什么样的歌”开卷调查会。一位指导员说:“给军人妻子写首歌吧!她们太辛苦了!”部队官兵对歌曲创作的呼声撞击着我,我决定写一首“军人唱给妻子的歌”。题目写在纸上,提起笔来却又写不下去了:“人称”不好办。称军嫂为“妻子”,太老气;称“亲爱的”、“心上的人”,又觉着有点酸。晚上快熄灯了,我打开窗子想开阔一下思路,恰巧望见挂在夜空的一轮明月,蓦然吟起苏轼的著名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在天,夫妻两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好,用“你、我”解决了“人称”难题。歌词意境确定之后,《十五的月亮》这首歌词很快就写好了。

博:怎么想到找不是你们军区的铁源老师作曲呢?

石:第二天早晨我去散步,碰上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作曲家铁源同志。我把《十五的月亮》歌词给他朗诵了一遍,立即触动了他的乐思。他说:“这首词太好了!”说着嘴里就哼出了曲调。后来铁源和他住同屋的总政歌舞团的作曲家徐锡宜合作,完成了这首歌曲的音乐创作。

博:《十五的月亮》是怎样流传开的?

石:1984年5月,铁源同志回到沈阳军区后又去黑龙江省军区边防部队深入生活,在连队顺便教唱了这首《十五的月亮》。此时,解放军报社文化处编辑曾凡华同志也在这里采访,他听到这首歌后认为很好,专门提前回到北京发稿,《解放军报》于6月初发表了这首歌曲,部队很快就有人传唱了。

博:《十五的月亮》有三种“版本”,后来是谁唱圆的呢?

石:最先唱这首歌的是蒋大为。一位部队的剧作家找我,他写了一部电视剧叫《侨乡月丰盈》,需要一首主题歌。背景是一位军嫂到侨乡驻军探望当连长的丈夫,因一些家庭小事与连长闹别扭,一气之下,妻子提前回家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连队会餐时,连长百感交集,在这里需要唱一首抒发夫妻之情的歌。这首歌正好适合剧情的需要。电视剧组请蒋大为录了音,《侨乡月丰盈》电视剧没打响,主题歌也就无声无息了。

第二个唱这首歌的是总政歌舞团的男通俗唱法歌手柳培德。柳培德参加了1984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文艺晚会《千里共婵娟》,他手抱着吉他,唱得深情、缠绵,很投入,给观众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第三个人是董文华。1984年7月的一天,还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合唱队员的董文华去铁源家玩,一进门见钢琴上放着一张歌片,伸手拿过来就要唱。铁源说:“这是刚写的,军人唱给妻子的歌。你还没结婚呢,不适合你唱。”后来人们听到从练歌房里传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是谁在唱歌?就是董文华。有一次合唱队去助民劳动,休息时群众欢迎文工团的演员唱歌,有人把董文华推出来演唱了《十五的月亮》,这是她第一次公开唱独唱,受到热烈欢迎。

不久,南疆英模代表团到沈阳军区部队作巡回报告。伤残军人史光柱邀董文华和他一起演唱了《十五的月亮》,这一次在现场引起了强烈反响。1984年底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董文华登台演唱了《十五的月亮》。因为是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她有些紧张,发挥得不好,仅得了第三名。接着,董文华随总政治部组织的赴前线慰问团,深入到猫耳洞里为戍边战士演唱《十五的月亮》。前线通讯设备较差,只能用临时串连起来的电话传递。唱的、听的,声泪俱下,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感情洪流。董文华终于把《十五的月亮》唱圆了。

博:当时有多大的反响?

石:当时,听众提出意见,要我为《十五的月亮》创作一首姊妹篇,这可把我难住了。难也要干。《望星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构思、创作的。我设计歌词中的主人公是个姑娘,比《十五的月亮》中的军人妻子年轻、痴情,这样更容易写得时尚、空灵、优美、动听。《望星空》还是由董文华演唱的,后来有人还采用男女声二重唱,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歌曲《十五的月亮》在“全国青年最喜爱的歌”评选中得票240多万张,居一等奖榜首。全国、全军掀起了“月亮热”,几乎是无处不飞“月亮”歌。“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成为家喻户晓论功谦让的“口头禅”。

一位天津郊区的军嫂给作者写信说:“我本来要与在边防部队当营长的丈夫离婚。因为我身体有病,又带孩子又种田,实在是顶不住了。听了歌曲《十五的月亮》,觉得好像是他唱给我听的。我羞愧,我委屈了他,我不和他离婚了,我们要白头偕老。”西安的一位姑娘来信说:“我和一个上前线的兵‘吹了’。听了《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后悔极了!我又主动和他联系上了,不久就准备结婚。”

当年“全国青年最喜爱的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时,我在致辞中说:“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它的光来自太阳。”这太阳就是伟大的祖国和可爱的人民及母亲、姐妹、军嫂等这些伟大的女性,阳光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清风朗月伴歌声……

石祥简历:石祥,1939年出生,河北清河人。1958年应征入伍,现为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专业创作员、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著有诗集《兵之歌》、《新的长征》、《骆驼草》,长篇报告文学《幕后珍闻》(合作),词论集《月下词话》等。歌词《十五的月亮》获解放军第二届文艺大奖、第一届当代青年喜爱的歌一等奖,《八一军旗高高飘扬》获解放军第二届文艺大奖,《高举亚运火炬》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会歌并获全国传播奖。

XOI 发表评论于
老赖出的是100万一晚上,董文华一个戏子能有多少钱,能不动心吗?现在能出的起这个价的也不多。
tobright 发表评论于
董的声线比较柔和,加上天资聪颖,台风大气,可人。另一个早期的大姐级的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李娜,留下很多佳作,也是非常擅于汲取别人歌唱的优点,可惜此二人...,前者不再有什么机会,而后者干脆不唱了。
fkkn 发表评论于
那个时候,一个万元户就不得了了,一百万,开玩笑,能开出这价钱的有几个?
耿在喉 发表评论于
大惑不解:
1. 李文华不缺钱;
2. 赖星昌初中文化, 长相不好;

为什么为了100万就上了他的床?
MMMMM06 发表评论于
记得当年柳培德声音也很好,有点像当年的周峰。明明是两人合唱,偏偏董文华突然就大红了,男的就完全淹没了。
春丽 发表评论于
汤灿的前辈。开绿X表先河
1232 发表评论于
她唱的不错,歌星傍大款的多了,她运气不好,傍上个炸弹.
不要太CNN 发表评论于
第一次看到中央台的“歌声飘过三十年”,里头居然没有这首“十五的月亮”。我是真感慨。
KkQq 发表评论于
董文华的歌比宋, 彭的歌更好听
DANIU_S 发表评论于
董文华被老赖看上了,赖昌星还睡了她。但董的歌声真的是好听,干净,清澈,像哈尔滨的冰雕一样,晶莹剔透,堪称完美。
redapple02 发表评论于
董文华的声音圆润, 不像宋那么尖,而且她的歌曲很好听,有传唱度, 比宋的歌曲更适合传唱,放到当下也没什么大不了, 为何不走到台前唱呢
无中 发表评论于
故事看了很感动。 不过题目真有点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