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自杀前大骂小人 陈云老谋深算的致命一击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上世纪五十年代,陈云就已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文革后的改革开放时期,陈云更是唯一能与邓小平抗衡的中共元老,可谓声名卓著。当年的“东北王”高岗,一度曾是毛泽东青睐的红人,党内地位高于陈云,可他却视陈云为“圣人”。然而高岗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他眼中的这位“圣人”,后来在决定自己政治前途的关键时刻,给了他致命的一击!本文选自《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作者赵家梁、张晓霁。(赵1952年任高岗秘书,1954年任高岗管教工作组组长。多年来,为高岗平反,无数次向党中央申诉,并与家属修整高岗墓碑。张系高岗反党集团“五虎上将”之一张明远的女儿。)



1946年,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左起:林彪、高岗、陈云、张闻天、吕正操

四中全会前后

毛泽东不参加七届四中全会,把北京的事交给刘少奇处理。实际却密切注意,步步遥控。高岗对毛泽东抱有很大的希望,求见不成,便给他写了一封绝密信……

七届四中全会是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唯一不参加、不主持的一次中央全会。他为什么要在此关键时候远离北京,而把关乎党的团结的重担撂给刘少奇?他真的相信刘少奇能但此重任吗?他就不担心高岗这匹“犟骡子” 不顾一切地“犯浑”,把他们私下议论的话都捅出去,甚至挑起军队的不满而发生意外吗?其实,他对北京的事情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真的撒手不管,而是始终进行着遥控。

(一)遥控北京

毛泽东于1953年12月24日夜离京南下;26日半夜到上海;27日下午即去见陈云(想必是了解陈云南下的情况,特别是林彪的态度吧);当夜12点到杭州,28日下午就到刘庄见林彪和陈正人。

1953年12月29日,刘少奇派人把《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草案)送到杭州请毛泽东审定。

1954年元旦刚过,1月3日,毛泽东就把捷沃西安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请到杭州,接连两个下午同他们长谈,并透露了一个惊人信息。他说:

我们党内,或许也许是国内要出乱子。自然,我今天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将来情况如何发展,还要等等看。这个乱子的性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有人要打倒我。我们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秦灭六国,秦灭了楚。秦就是他们陕西(指了一下翻译师哲),楚就是我们湖南。这是历史上的事实。那么现在怎样?还要等等看。【注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489页。】

不难看出,毛泽东是何等紧张忙碌!他不但已经给高岗定下了“要造反”的大罪,并通报给了下面,而且又急急忙忙向苏联客人透露这个连中共党内都尚未正式定案、公布的消息,这是为什么?

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毛泽东主要是关注四中全会的问题。他接二连三地给刘少奇写信、发电报,千嘱咐万叮嘱,交代如何开好这次会议,如何应付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则往返穿梭于北京与杭州之间,传达着两地的各种消息。

1954年1月7日,杨尚昆带着毛泽东修改过的决议草案和两封信返回北京。两封信对四中全会的议程及刘少奇如何检讨,都提出了具体建议。【注两封信的内容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432~433页。】

第一封信是毛泽东写给刘少奇并书记处各同志的:

如召开全会,时间以在1月下旬为宜,会议的议程可有三个:1、批准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2、决定于本年内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3、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第二封信是给刘少奇个人的:

如各同志同意开会,于你的报告稿宣读完毕后,拟宜接着宣读你已准备的自我批评稿,两稿各有一小时左右即够。自我批评稿要扼要,有四五千字即可,内容宜适当,不可承担并非错误者为错误。

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一个党的副主席来说,实在显得有点多余了。

相比之下,他对高岗却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冷淡。

高岗看到《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以后,认为是针对自己的,急忙给毛主席又打电话又写信,要求到杭州面谈,他总是从好的方面着想,以为根子并不在他本人;以为毛泽东对他只是有些误会,只要好好谈一谈,把问题说清楚,误会就会消除,他还会像过去一样受到信任。

毛泽东在电话中对高岗说:你不必来杭州了,就在北京好好检讨吧,以后还是有出路的。有什么话,对刘少奇讲是一样的。

这里,他既表示出对刘少奇的信任,又让高岗感到一点抚慰之意。他明知高岗想和他谈什么,却故意装糊涂,好像自己与高岗的种种行为毫无关系。他也分明知道高岗无意与刘少奇深谈,却偏把他推给刘少奇。

关于中共中央核心层在四中全会前的一些活动,已公开发表的《杨尚昆日记》有一些非常精彩,非常生动的记载。但这个谈话记录非常简要和隐涩,不了解内情的读者很难理解。在此笔者愿同读者一起尝试着解读它。【注《杨尚昆日记》,第100—103页。】

1954年1月19日,高岗将他给毛泽东的信交给杨尚昆,杨转手给了刘少奇。刘即约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李富春一起研究并提出意见。

当晚,杨尚昆带着刘少奇等人的意见和高岗的信登上南下的火车,于21日晚上十点到达杭州,当即向毛泽东汇报。

22日,晚八点,杨尚昆去主住处商谈毛泽东给刘少奇回电,电文说:

高岗同志在信里说,完全拥护和赞成《关于增强党的团结决议》(草案),并说他犯了错误,拟在四中全会上作自我批评,想于会前来这里和我商量这件事。我认为全会开会在即,高岗同志不宜来此,他所要商量的问题,请你和恩来同志或再加小平同志和他商量就可以了……如你们同意这个方针,就请你们据此和到会同志事先商谈,并和高岗同志商谈他所要商谈的问题……此电请送高岗同志一阅……【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第440页。】以后,毛泽东分别于1954年1月23、25、26、28日同杨尚昆谈话,同时,杨尚昆除了参加讨论,修改全会文件和刘少奇的报告及检讨等文件外,并给刘少奇打电话通报情况,还要同林彪、陈正人等谈话。

下面是1954年1月28日下午毛泽东与杨尚昆谈话记录的相关部分(括号内除注明外,均为笔者所加)【注《杨尚昆日记》第100页。】

1、如何处理高岗请求去杭州于毛泽东面谈的问题?

杨尚昆汇报刘少奇等人提出的“四个方案”:

(1)(高岗)去杭(州)——不好处理。

(2)主(席)回(京)——也不好处理。

(3)由主(席)指定书记处谈话,组织(出面),目前太重,也不好处理。

(4)主(席)指定刘、周与(高)谈,小平可参加,陈(云)不参加为好。

具体提议:如主(席)同意第一方法,请回(复)高(岗),并告刘(少奇),周(恩来):来信已转,(高岗)不必来(杭州),委托什么人(与他)谈。

毛泽东确定同高岗“谈话方针”:

听他说,避免“对质”。

按决议精神“自我检查”。

对具体事实不深究,讲到别人,暂不深问。

(高岗)应作检讨,一次不好,二次可说;这次不好,以后可说。

小平可以参加。

2、对于会议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及相应措施:

杨尚昆汇报:

“冲”:(冲突)

(1)几位主要同志不冲,可保证。

(2)到会人不冲,事先招呼好,这可以。

(3)他(指高岗)攻彭真,不要紧,可解决。

(4)他攻刘,自己拉开,牵涉多人(可能不大,但准备着——原注),则会期拉长,开小会,报告主(席)回(京)处理。

极力避免此种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事先打)招呼──可以不发生问题。

准备有人冲,可以避免。

(高岗发动)攻势──也不要紧,力求避免主(席)回(京)。

“全会方针”:

照主(席)指示,只作正面说明,说话人不要太多,开两天。

不对任何同志展开具体批评,高(岗)之目的在于“过关”。先打招呼是可以达到“和平会议”的。

(陈毅说:高岗)“无改悔之心,有蒙混之意”。

毛泽东的意见:

会议三天为好,必要(时)四天,看情况。

方针:坚持、正面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争取:逐步改变,改变环境,决议后就会改变,造成不利其阴谋活动的环境,增强教育、说服力量;给一条路让他走,有好路可走,就不走绝路了,当作一种可能性来争取。

薄(一波)亦要作(自我)批评(财经错误——原注)。

林枫应讲。

彭(真)、薄(一波)、林(枫)重点应放在自我批评上,分配人帮助。对林(枫),由陈(云)、李(富春);薄(一波),(由)小平帮助。

他(指高岗)力免不冲(突),自己是不愿扩大的,如向彭真攻,让其攻下去,也可以过去。自己避开,说不清楚。扩大,开小会。

其目的在过关。

我们从这个谈话看到,无论毛泽东还是刘少奇,都是千方百计地稳住局面。他们既不愿激化矛盾,激怒高岗;又担心高岗不顾一切地发动攻势,牵涉别人;更担心万一高岗或军队的一些人不顾一切公开发难。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也是最为担心的事情。所以,要尽量让会议开得和风细雨,避免火药味,以达到“和平会议”。

这次,毛泽东与杨尚昆还谈到关于是否向苏共通报,及如何通报四中全会内容的问题:【注《杨尚昆日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00页。记录中,括号内字除注明者外,均系笔者所加。】

文件应交尤金、报告、决议(登党刊——原书注)。

问:(高、饶的)自我批评,(是否)交(尤金)?登(党刊)?

答:请考虑。准备登(党刊)、交(尤金),在必要时。

问:对尤金是否说内容(会议或高饶问题)?说就要泄密。

答:会后考虑,书记处或说,或不说,或另一次说,(团结问题或高饶问题)同我们党是息息相关的。看情况急否,即三种可能情况。

这里,至少可以肯定两点:1、会议文件应交尤金;2、高岗、饶漱石自我批评的内容,在必要时也可交给尤金。

正是根据这次谈话精神,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决定在 1954年2月1日,将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问题的决议》(草案)交给了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第二天(2月2日,农历春节)下午,即四中全会开会前四天,刘少奇、周恩来邀请尤金进行了三个半小时会谈,让苏共中央了解召开此次会议的原因和文件(草案)准备的情况,以及中共党内出现高岗、饶漱石派别活动的严重的状况。出席会议的还有朱德,陈云和我驻苏联大使张闻天,苏联驻华大使馆参赞瓦西科夫担任翻译。【注《尤金日记》,1954年2月23日,绝密、正本。文号:149。俄罗斯对外政策档案馆,全宗:0100;目录:47;案卷:379;卷宗:7;第25~35页。《中共党史资料》总第82辑,第 128~130页。】

值得注意的是,本来,1953年12月24日政治局扩大会议已经正式通过,毛主席如果不在北京的话,由刘少奇代理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这次刘少奇要周恩来等人一起同尤金会谈,是否有其特殊的含义:因为高、饶的派别活动主要是反对刘少奇,他跟周恩来等人一起同尤金会谈,至少可以避嫌,是较为妥善的做法。会谈时,刘为主,周为副;刘主持,周唱主角;而朱、陈、张的参加,则表明这个会议十分隆重,是中共中央的一致作为,也表明高、饶是孤立的。【注《中共党史资料》总第82辑,第128~130页。】

周恩来通报了召开全会的目的;高岗、饶漱石的错误及其性质和根源;高、饶对自己错误的态度,以及我党中央对高、饶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会议期间,在报告和决议里都不点他们的名字,全会对他们也不做任何组织结论。如果高、饶在全会上根本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党将对他们继续批评教育,并观察他们以后的表现。周恩来还说到,高岗可能会拒不承认全会上揭发的事实;也不排除他自杀的可能性。【注四中全会前,高岗在毛裤裆里藏了20粒安眠药,被李力群发现。】

四中全会结束后,1954年2月13日,尤金受莫斯科的委托,拜会刘少奇和周恩来。谈话进行一个多小时,师哲和使馆参赞瓦西科夫担任翻译。【注《中共党史资料》总第82辑,第130~133页。】

刘、周向尤金通报了四中全会的情况,并说全会结束后,将继续对高岗、饶漱石进行批评,力争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行更深刻的自我批评。还说到高岗仍坚持错误,并扬言要自杀,向中央施加压力;也说到最近高岗有精神崩溃的迹象等。周恩来最后说:如果高岗或其他人在反党宗派活动中走得太远,蓄意危害党的事业,那么,无论他们在过去有过什么大的功绩,党中央都会逮捕他们。

(二)一封绝密信

求见不成,高岗仍不死心,他又让安志文转告王鹤寿,找个理由到南方去给林彪带口信,请他在毛泽东面前说说话。但此时王鹤寿已是避之犹不及,哪还愿意再为他效劳?他把此时告诉陈云,陈叫他不要去。

1954年1月24日,高岗在别人的帮助下写出了《我的检查》稿,内容有四部分:

1、完全拥护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

2、对照决议草案检查自己,承认自己有宗派情绪、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有非组织活动和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言行;党没有说有宗派活动和分裂活动。

3、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思想方法片面、偏激,组织修养差,政治原则性差,骄傲自满等;

4、今后方向: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这就是高岗后来在四中全会的检查提纲。它与毛泽东定的调子相差甚远,自然过不了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言提纲的旁边,有两行批语:“不要涉及别人,除非他自己提到”;“问题说清楚,实事求是,主动积极”。从语气和1954年1月22日毛泽东给刘少奇电报,以及毛泽东与杨尚昆的谈话内容来看,两行批语极像是毛泽东的意思。那么,这“别人”又是指谁呢?

遵照毛泽东1954年1月22日电报的指示,刘少奇和周恩来、邓小平于1月25日和2月5日,两次找高岗谈话,希望他“彻底交代自己的罪行”作出深刻检讨。然而,他认为自己只有错误,没有“罪行”,无论怎样深刻检讨,也达不到他们所要求的“要造反”的高度。

在此期间,高岗曾给陈云打电话,两人在电话里大吵一场。

随着会期日近,高岗的心情也日益烦躁不安。他认为刘少奇不会放过他,而且很可能在会上逮捕他(从1954年2月13日刘少奇、周恩来向苏联通报的情况看,高岗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他不止一次对别人说,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对陈云说,他准备去见任弼时(1951年去世)了;并偷偷把20粒安眠药“速可眠”胶囊缝在毛裤裆里,幸被李力群及时发现。

他很不甘心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决定再给毛泽东写一封信,说清楚一切,澄清一些事情的真相,企望得到理解,消除误解和怀疑。

1954年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下午,高岗把赵家梁叫到起居室。

“赵秘书,你坐!”说着,他自己也在赵家梁身边坐下,点燃一支烟,低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你帮我写封信,我说,你记下,先空着抬头和落款,不要写是给谁的和谁写的。”

他停下来,又是老半天不说话,屋子里的气氛十分沉闷。

“这件事,这信的内容,是极机密极机密的,你要以党籍保证,绝不能泄露出去。”

高岗的态度十分严肃,声音低沉缓慢,给人的印象,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赵家梁从未见过他这样,深为吃惊,当即点头表示保证绝不泄露。

于是,他打开思想的闸门,从三点半钟一直讲到黄昏掌灯时分。最后又叮嘱一句:“整理好以后,把记录和草稿全拿来销毁。”

他首先承认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多次沉痛表示对不起党,对不起毛主席,辜负了党和毛主席的培养教育和信任,犯了严重错误。

说他错误主要是反对少奇,要把刘少奇从接班人的位子上拉下来,并列举了大约有十来条具体错误事实;对一些他认为信得过的高级干部议论刘少奇的缺点,并加以夸大;怀疑安子文拟的名单是少奇授意的;传播、扩散 “有薄无林”名单,借以攻击刘少奇;主席追问扩散名单问题时,谎说不知,欺骗主席;一线二线问题,在杭州告诉林彪;跟陈云、邓小平讲轮流好;跟陈云讲“你一个,我一个,都当党的副主席”;与刘少奇、陈云谈话,不谈本质问题等等。

错误的性质与危害性,是破坏了党的团结,削弱了党的战斗力。

犯错误的根源主要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宗派情绪,骄傲自满,错误地估计政治气候等。

接着,他讲了中央一些“自由主义者”【注高岗当年在检查反省时,常这样称呼同他一起议论刘少奇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名字,以及他们同他谈论过的一些不利于党内团结的言论的具体内容。如林彪怎么说,彭德怀怎么说,陈云怎么说……但他有意回避了毛泽东怎么说。

他最后说,这次犯错误,主要是自己负责,别人对自己有一定影响,是自己同意别人的,并加以传播。自己对不起党,对不起主席。表示相信党,相信主席。决心改正错误,希望留在党内,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弥补给党造成的损失。

两天后,赵家梁把大约三千字的信稿整理誊清,交给高岗,记录和草稿都当着他的面烧毁。办完这件大事,他稍稍松了口气,觉得不管四中全会上将发生什么情况,只要让毛泽东知道自己的心思,事情就好办了。

显然,这是高岗在他已身处逆境,预感到将遭厄运的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思想准备,决心向毛泽东坦陈一切,写下了这封对毛泽东满怀真诚情意的。至关重大政治责任的绝密信,也是他为自杀准备的绝命书。

但信中涉及许多人,他很矛盾,所以迟迟没有发出去。在高岗开枪自杀前两三天,他把信给安志文看,并问“发不发出去?”

安志文对于信中说的许多事,从未听说过,感到非常震惊。当即问:“这些是不是事实?”

高岗说:“都是真的。但我向中央反映,人家不承认,不相信,怎么办?”

安志文说:“你一定要慎重!”

直到1954年2月17日中午高岗自杀之前,才下决心发出去。他亲自认真地添写了信的上款“毛主席”、下款“高岗”和日期“一九五四年二月十七日”,交刘少奇转毛泽东。但在他开枪之前,又把这封信追回来,让人烧掉了。

当天下午,安志文和赵家梁向周总理汇报时提到这封信。后来,赵家梁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复述出这封信稿,经安志文看后,由他们两人共同署名,于1954年2月20日左右送交周总理。事后周总理曾问赵家梁,还有谁看过这封信?赵说除了他和安志文,没别人。还有一次周总理对赵家梁说,这封信在中央也只有极少数人传阅过。

1954年2月25日,周总理在高岗问题座谈会总结发言时说:“高岗临死还要血口喷人,咬人一口”,显然是说这封信。

1959年庐山会议批彭德怀时,毛泽东多次说彭德怀是“高饶反党联盟的漏网分子”,也和这封信不无关系。

(三)四中全会与高干座谈会

七届四中全会于1954年2月6~10日举行。除全体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出席外,还有部分党的高级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前,周恩来受命作了必要的、极机密的安全部署,以防不测。例如在罗荣桓等一些军队领导人的住处周围增加了警戒部队;叫宋某某和陈某等带手枪参加会议等。

在刘少奇主持下,会议完全按照毛泽东确定的方针进行。刘少奇受毛泽东的委托,在全会上作了报告,其中包括他对合作社问题、老区土改中“左”的错误问题、和平民主新阶段问题和天津讲话问题等的检讨。高岗、饶漱石也都作了检讨,许多人作了自我批评。全会开得和风细雨,没有对任何人进行点名批评。最后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决议》。当时,一些部了解内情的与会者,甚至不知道四中全会的这个决议是针对高岗、饶漱石的。

正是在毛泽东如此这般地指导下,四中全会开得很顺利、很成功。

但是,高岗、饶漱石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很不到位。所以,四中全会结束后,按照中央书记处决定,分别召开两个高级干部座谈会,继续揭发批判高岗和饶漱石的错误。关于饶漱石的座谈会由邓小平主持;关于高岗的会由周恩来主持。

座谈会从1954年2月15日到2月25日开了十天。

座谈会一反四中全会“和风细雨。各自作自我批评”的原则,变成了急风暴雨、狂轰滥炸,不再“等候犯错误的同志的觉悟”。于是,人们纷纷表示与高岗划清界线,有的“反戈一击”,交代揭发;有的甚至歪曲事实、胡编乱造;有重有轻,有真有假,有实有虚,一股脑地向高岗头上砸来。当然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但在这种气氛下,哪有说话的份儿!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许多人或不少文章都把这两个座谈会与四中全会说成一个会议,说是七届四中全会揭发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但实际上是两个会议。四中全会的议题,是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主持的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他在1954年1月7日给刘少奇的信中又重申一次。而中央高干座谈会则是根据高、饶在四中全会的认错态度,由中央书记处决定召开的。四中全会及其决议都没有点高、饶的名字,也看不到“反党集团”或“反党联盟”的字样。在座谈会上才公开点名揭发批判高、饶的问题。而正式在党的决议中提出党内有一个“高饶反党联盟”,则是1955年3月的全国党代表会议的事了。有些人抹杀了这两个会议的“时间差”,把两个会议混为一谈。

有人问,召开这两个座谈会,刘少奇事先是否和毛泽东商量过?从刘少奇、周恩来同尤金的谈话,以及毛泽东对周恩来总结发言的批改意见(详见下一章)来看,这是毛泽东的精巧部署。另外,在薄一波所着《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说到刘少奇在座谈会前曾告诉他:“还是避嫌不参加揭批高岗的座谈会为好。”这也说明,刘少奇在座谈会开始之前,就已知道座谈会将怎样进行和有怎样的结果。

座谈会进行到第三天,发生了高岗自杀未遂事件。从此他不再出席会议。

1954年2月25日,周恩来作总结发言,他综合43 人的发言和他们揭发的材料说:“我们可得出这样一个认识,即高岗的极端个人主义错误已经发展到夺取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个人野心。”他把高岗的主要错误归纳为十条,并分析了其犯错误的思想根源、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告诫全党引以为戒。他认为高岗的自杀行为是自绝与党和人民,是“外部性质”的。对高岗应实行长期管教。【注周恩来总结提纲。】

自杀未遂

1954年的早春2月,高岗只感到严冬的冷酷,不觉得一丝春意。

揭批高岗的座谈会,每天下午在总理办公室东边隔壁的小会议室进行。连日来尖锐激烈的揭发批判使高岗极为震惊,寝食不安,每天开完会回来,便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埋头深思、叹气。

他没有想到,刚刚开过强调团结的四中全会,怎么紧接着又开这个座谈会?又为什么一味地叫他“老实交代反党罪行”,不容他作任何解释和申辩,把他打德抬不起头,喘不过气?

真是墙倒众人推呀!——他愤愤地想。

他想起座谈会之前,黄克诚到他家里来对他说,讨论刘少奇的政策问题,最多是宗派情绪、自由主义。但反对刘少奇,可就是杀头之罪呀!高岗想对他说明反刘是毛主席的意图,但他不能说,也没法说。

他又想起,也是在座谈会前,陈云到他家里来的情景。因为陈云的身体不好,也因为他特别敬重陈云,平时陈云极少到他家来,都是他去找陈云。虽然他对陈云最近的表现很有意见,但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是希望得到陈云的帮助。于是他请安志文转达了他的要求。经中央同意,陈云便来做高岗的思想工作。

高岗对陈云说,我没有反党反毛主席,没有野心,这你最清楚。大家都说说了对少奇不满的话,怎么现在全推到我一个人头上?

陈云说:毛主席发了脾气,现在正在气头上,一时说不清楚。你不如先承认下来,等主席的气消了以后,看看形势的发展再说。

高岗一听就火了,气狠狠地说:“我没有野心,没有反对毛主席,叫我承认什么!我只是反对刘少奇,不想让他当主席的接班人,这一点你最清楚。况且,反对刘少奇的又不止我一个,你也是一个主要的,你自己心里明白!你们都说了反对刘少奇的话……为什么现在却叫我一个人承担责任!”

“我跟你不一样!少奇是有错误,但已经做了自我批评,就不应该再揪住不放嘛。”——陈云急忙辩解。

“可是,‘到时候大旗一倒,你不造反,我先造反。’这话是不是你说的?现在叫我承认有野心,要夺权,自己却推得干干净净……”

两人争吵的声音越来越高,最后,高岗大骂陈云是“奸商”,是“小人”,说“我算认识你了,过去我怎么没看透你!”

陈云反击:“像你这样冥顽不化,只有死路一条!”他把高岗给毛主席的一封信稿往桌上一摔,忿忿而去,出门时满脸冰霜。

高岗也不送他,独自坐在沙发上抽烟、生闷气,脸红红的,十分激动。

高岗这样“死牛筋”,使自己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当然,这里所说的“机会”,只是一种可能性,因为毛泽东既然已经给他定了“造反”的死罪,他还能逃脱么?

每当他走进会议室,听到那些不实的“揭发”和强加给他的罪名,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和悲哀,再次萌生了以死相抗的念头。

1954年2月16日的会上,陈云的发言,最后同他划清界限:【注《陈云年谱》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97页。】

我把高岗和我讲的话向党说出来,高岗可能觉得我不够朋友。但我讲出来,是党的原则,不讲出来,是哥老会的原则。高岗的个人主义野心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由小到大。如果完全没有个人主义的根子,不会一下子就爆发出这样的问题。高岗现在应该脱掉自己华丽的外衣,重新做人。

听着陈云的发言,高岗脸色铁青,呼吸急促。愤怒到了极点。但他仍很清醒:无论如何不能把毛主席和他的谈话、让他办的事抖出来。可是不说,他自己就择理不清。他没有和陈云争辩,也无意去争辩了。什么阴谋呀,野心呀,反刘反党呀,随他们说去吧!不就是个死罪吗?就让一切都烂在我肚里吧!

第二天,1954年2月17日,是旧历正月十五,天气晴朗、干冷,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过去,远处不时传来零星鞭炮声,人们有序地工作、生活着。座谈会进入第三天。可是,对高岗来说,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是他生命的转折点。

高岗吃罢早饭,便打发身边的人分别外出办事。十点多,宿舍里只剩下他和值班的警卫战士。他来到值班室对卫士矫洪良说:走,到院子里散散步。

矫洪良是从沈阳一起来北京的老卫士,为人忠厚老实,他们一起沿院中的小路走着,高岗指着卫士腰间的枪问:“你这新枪性能咋样?”

“那还用说,好着呢!”

“给我看看!”

“那可不行!这枪不能给首长,有规定。”

“看看有什么关系,拿来!”

矫洪良没法,只得很不情愿地取出了弹夹和子弹,把枪递给高岗。

高岗端详一番,问:“好使不?”

“当然好使。”

“下午我也去练习打靶,枪就留在我这里吧。把子弹和弹夹也给我。”

矫洪良一听,急了,“首长,这可不行!不能给你!”

高岗沉着脸说,气呼呼地说:“亏你还是个老卫士!怎么?不相信我?”

“不是的,首长!这有规定,我要负责的。”

高岗不耐烦了:“怕什么!我负责嘛,拿来!”说着,伸手就把矫洪良手中的弹夹夺了过去。

矫洪良无奈,只得说:“那,首长可要小心呀,注意安全。”

矫洪良总觉得不放心,散完步一回到值班室,赶紧给计委保卫处打电话,找白俊杰卫士长报告。

“赵秘书他们呢?”

“都出去了!”

“李力群呢?”

“也不在!”

“你别急,注意他的动向,我马上回来!”

他急忙去找赵家梁。此时,赵家梁正在和贾拓夫谈事情,听白俊杰简单说了情况,大惊。对贾拓夫说:“我得赶紧回去看看!”说罢,匆匆出门,骑上自行车向东交民巷奔去。

赵家梁回来,刚跨进办公室,就听见电话铃响,他急奔两步,抓起话筒,只听是贾拓夫急切地说:“刚才忘记告诉你,你们千万要注意,他(高岗)力气大得很,你们不能硬来,要想个适当的办法把枪弄回来!”

正说着,机要秘书董文彬进来了,两人商量一下,一致赞同贾拓夫的意见,必须先稳住他,摸清枪在什么地方,再想办法。为防万一,他跟前一定不能离人!

“我先上去,待会儿你们再来!”董文彬说着,转身上楼。

高岗散步后独自回到楼上进办公室,脸上立即失去了刚才的轻松。他坐在办公室前,深思片刻,打开抽屉,取出一封抄写清楚的信稿,看了一遍,写上抬头“毛主席”,又写上落款“高岗”和日期“二月十七日”;套上信封,写上“毛主席亲启”,封好。然后把这封信又装进一个大信封,写上“刘少奇同志”,里面却没有片言只字给刘少奇。接着,他铺开信纸,给周恩来写信,大意是请总理念在多年的情谊上,照顾李力群和他的几个孩子。信很短,语气却很有感情,信封上只写“周总理”。

做完这一切,他舒了一口气,站起身,走过起居室和卧室,去洗漱间里刮胡子。他的手有点颤抖,刀片刮破了面颊,血沾到手指上,他也浑然不觉,在糊信封时,竟把血迹印到两个信封上!这时,他听到脚步声,匆匆把信放入抽屉,董文彬正好跨进门来。

高岗听着董文彬的汇报,表情漠然,心不在焉,什么也没说。董文彬只好下楼来。

赵家梁赶紧上去,说:“志文不在,下午的检讨搞,我们先搞,还是等志文来一起搞?”

高岗不在意地说:“等志文来再搞吧。”

停了一会儿,赵家梁又说:“拓夫认为你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你要想开些。”

他满腹委屈地说:“人家说我反对毛主席,要夺权,我不承认也过不去呀!”

“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该检讨就检讨。应该相信党中央和毛主席会实事求是的。”

高岗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说:“检讨就跟志文商量着写吧!”

又是长长的沉默。赵家梁没有理由再待下去,只好说了一句:“你千万要想开些!”就起身下楼。

这时,李力群从习仲勋那里回来,一进院子就听说高岗从警卫员手里要了枪,心里一惊,急忙奔上楼去。她两脚发软,好不容易上的第楼来,却不见高岗的人影。

咦?人呢?她忙在楼上四处寻找。正好在走廊里遇见大儿媳,忙问:“看见你爸爸没有?”

“刚才他去我房里,亲亲孩子就走了。好像进餐室的里间去了。”

餐室里套间是堆放杂物的地方,平时很少有人去。李力群立即去拉开餐室的门,见门把手上系着一根很长的绳子,高岗正拿着绳子的另一头,猫着腰,躲藏在餐室门后的旮旯里。李力群强装陪笑说:“你这是干啥?这么大的人,还藏猫猫?”

高岗很尴尬地苦笑了一下,站起身,脸色发白。李力群拉他坐到餐桌边的沙发上,问:“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这时高岗的长子老虎跟进了进了餐室。李力群向高岗讲她外出办事的情况,他似听非听,一面点头,一面说:“你马上去找师哲,看看他那里有什么情况。”

李力群只好把老虎拉到身边,悄声叮嘱他千万不要离开!

高岗盯着儿子发了一会呆,说:“老虎,你去把小张(服务员)找来!”

他回到办公室,从抽屉里取出那两封信端详着,似在思考着什么。猛听小张喊一声“报告!”他抬头望着小张,似乎想不起叫他来干什么,又似乎在犹豫着,有顷,才站起来,边走便对小张说:“这两封信不要交秘书了,直接让小王(机要通讯员),马上送出去。”

此时楼上只有高岗和老虎。

李力群把刚才高岗的表现告诉赵、董二人,大家觉得形势严重!

赵家梁叮嘱李力群:“你赶快上去!就说电话联系了,师哲不在,现在去不成!”

李力群一转身,见小张拿着信进来,讲了情况。赵家梁吩咐小张:“你马上上楼,就说已交小王送走。无论如何不要离开!”

说着,赵家梁一眼瞥见两个信封上都沾有血迹,吓了一大跳!怎么办?大家一致同意不顾一切,拆信!先拆厚的,给刘少奇的,见里面是给毛主席的信;又拆薄的,是给周总理的托孤遗书!

正不知如何处置,小张又下楼来,说高岗叫把两封信追回来,不忙寄出去。

所有的人都意识到高岗并非真要追回信件,而是故意把小张支开。因为小王真的接了信,一定会立即骑摩托车送走,怎么追得上?。事不宜迟,不能再拖延了!必须马上把问题挑开!

于是赵家梁手里拿着两封拆开的信跑在前头,李力群、董文彬、小张等紧跟在后面,跑上楼去。冲进餐室,见高岗正坐在餐桌旁发呆,又见老虎也坐在他身旁,才轻舒了一口气。高老虎见他们进来,便起身退到门口。白俊杰和警卫班的同志见他们朝楼上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都紧张地跟着跑上楼,挤在餐室门口向里张望。

赵家梁一进餐室,就激动得语无伦次说:“我犯了错误,拆了你的两封信!但是,你绝不能这样做呀,绝不能呀!”

高岗见人们这样紧张地跑进来,赶忙站起来让开一步,让赵家梁坐在他刚才坐的椅子上,自己挨着他左边坐下来。听赵家梁如此说,马上惊惶地说:“不啦,不啦!烧掉吧,烧掉!”说着,他招呼李力群和董文彬把两封信拿到餐桌对面壁炉里烧掉。

赵家梁劝他:“如果你觉得冤,也不能这样,以后任何时候都可以向党中央申诉。事情总会搞清楚的!就是现在搞不清,将来我们也会帮你申诉的,你千万不能想不开!如果你信得过我,就请你把枪交给我。”说着,他拉着高岗的手,这时赵家梁和高岗都很激动,两人都哭了。赵家梁侧过脸,面向十号楼,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

餐室里非常寂静,只有壁炉里烧纸的嗦嗦声。突然,赵家梁眼角的余光看见高岗从裤兜里掏出手枪,迅速举起。他下意识地急忙左转身,右手也随之向上一搪。几乎同时,高岗向自己头上扣动了板机,“砰!”的一响,惊住了餐室内外所有的的人!

大家都以为发生了流血惨事,高岗自己也以为把头打了窟窿,完了!在枪响的瞬间,他的身子瘫软,手指松开;赵家梁紧紧地抱着他,双双向后侧倒下去,手枪掉落在背后的地毯上。事后,据高岗说,枪是被赵家梁磕掉的。可是赵家梁说,他只是向上磕了一下高岗的右臂,没有直接磕掉枪。不管怎么说,事实是子弹没有打在高岗的头上,而是向斜上方飞去,打在后面的墙壁上。

高岗很快清醒过来。发现并未击中自己,枪就掉在身边不远处,就拼命挣扎着去捡枪。可是他被赵家梁紧紧抱着上身和双臂,仰面压在赵的身上,挣不脱,动不得,他使劲用双脚顶住地毯,两人的身子一起向左侧滚过去,他终于用左手抓住了手枪!高岗的力气很大,但赵家梁年轻,两人谁也制服不了谁。幸亏高岗的双臂不能自由活动,左手里的枪转不到右手,否则,他肯定又会开枪,可能打到他自己,也可能打着赵家梁或其他人,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枪声及随后发生的一切,都在极短的瞬间,人们都惊呆了。赵家梁紧紧抱着高岗,大喊:“快打电话,快打电话!”其实谁也顾不上打电话。这时枪又被高岗抓在手里,赵家梁又大喊:“快!快!快把枪夺下来!”人们完全清醒过来了,董文彬从餐桌对面壁炉那边跑过来,高老虎、白俊杰等也迅速从餐室门口奔过来,有抓高岗右手的,有掰其左手手指的,七手八脚,终于把枪从高岗手里夺了过来!这时,赵家梁才发现自己的脸上、手上都因搏斗而擦破了。

枪一夺下来,高岗马上瘫软。人们把他和赵家梁扶起来,一起到隔壁办公室的沙发上坐下。高岗一面走一面喃喃地说:“赵秘书叫打电话了,等一会儿就来人把我铐起来带走了”,“要把我铐起来带走了!”

尽管大家一再解释说,没有人打电话,高岗还是将信将疑,喃喃不休,显得有点神经质。

从赵家梁等人上楼、烧信、开枪、夺枪,到坐在沙发上,从极度的紧张到表面平静下来,好像过了很长的时间。其实只有半个多钟头,这时刚刚下午一点三刻。

此时,安志文来了。见楼下一个人也没有,感到奇怪,忙上楼来到办公室,见这么多人围在一起,更是惊讶:“怎么啦?都在这里干什么?出了什么事呀?”的确,这是十分反常的现象:家属、秘书、许多卫士和服务员等,都聚在平时很少进去的二楼办公室,准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董文彬、李力群和赵家梁简单扼要地说了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安志文一听,又气又急,瞪着高岗责怪道:“你怎么搞的嘛?”

高岗答非所问:“赵秘书叫打电话了,很快就要来人把我带走了!”

大家互相看一眼,有人想笑不敢笑,忙去安抚高岗:“你放心,没人打电话。”

安志文啼笑皆非,便问:“到底打电话没有?”

大家都郑重地说,确实没有人打电话。

安志文严肃地说:“这件事就当没有发生,谁也不要对外说!”

正说着,桌上的红色电话机骤然响起,把高岗吓了一跳。他愣了一下,慌慌张张、颤颤巍巍地从沙发上站起来,无力地依着桌边,拿起话筒,有气无力地:“喂?……”

“高岗同志,今天下午的会,你能参加吗?”话筒里传来周总理的声音。

高岗似乎还未回过神来,眼巴巴地望着安志文,不知如何回答。

安志文急切地说:“就说你身体不舒服,请假,不参加了!”

高岗木讷讷地复述了一遍。

话筒里又传来总理的声音:“那好,你看大家的发言记录吧!”

“噢,好吧。”高岗慢慢放下话筒,似卸却千斤重负,吁一口气,又瘫坐在沙发里了。

这时已是下午两点三刻。

见高岗放下话筒,安志文站起身来对他说:“该好好休息了,可不要再胡来!”又对大家说:“都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各自坚守工作岗位,只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赵家梁也说:“中午忙忙乱乱的,连中饭也没吃,够累的了,好好休息吧。”他这才真的感到十分疲惫,也才发现自己的两个手腕边有好几处被抓伤擦破,留下血迹,胸部也隐隐闷痛。

于是,李力群扶着高岗去卧室休息;赵、董二人跟着安志文一起下楼。一进办公室,安志文立即把门关好,低声说:“这是件大事,不能隐瞒,一定要向中央报告!”赵、董二人点头称是。

赵家梁对董文彬说:“我坐志文的车一起去报告,要是有人问起我,就说我回去休息了,不要让人知道我去哪儿了。”

董点头:“行,你放心去吧,我会注意的。”

赵家梁上车时故意大声说:“志文!我搭你的车,回去休息!”

一上车,安志文立即对司机老杨说:“去政务院西门!”

中南海西门传达室里,安志文和赵家梁正焦急地等待着。刚才他们已给总理办公室的李琦打了电话,请求总理紧急接见。虽然只过了三四分钟,可他们却觉得好像过了很久很久。

很快,李琦出来把我们接到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坐下,自己到隔壁请总理过来。

时针指在下午三点一刻。

座谈会刚刚开始一会儿,大家注意到,高岗今天没来。

总理快步跨进办公室,坐在他的转椅上,带着严肃诧异的目光问道:“有什么急事?”

安志文说:“高岗开枪自杀未遂,我们特来报告!”

总理一惊:“怎么?什么时候发生的?刚才还通过电话嘛!”

“就在您打电话前不久发生的。他在电话里说的话,是我教他那样说的。”

总理沉吟片刻,点点头:“怪不得我觉得他说话有点不大一样!好吧,你说吧。”

“详细情况由赵家梁向您报告。”

总理侧过头来对赵家梁说:“好,你讲吧。”

赵家梁扼要地讲经过情况。刚讲了了十来分钟,总理说:“你等一等再讲!”

他转身出去,不一会儿,彭德怀、习仲勋等中央、军队和地方的不少负责人从隔壁会议室进来,挨着三面墙边的椅子坐下,看到安、赵二人,都感到诧异。有认识他们的,在这种场合也不便多问,只点点头打个招呼。

待大家坐定,总理环视一周,说:“高岗今天中午自杀未遂,现在由高岗的秘书赵家梁同志把经过情况讲一下。”

赵家梁又比较详细地从头叙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他一口气讲了大约四十多分钟。大家感到此事重大,来得突然,都不知该说什么。总理让大家回去继续开会,自己留下来跟安、赵谈话。他说:“高岗的错误极其严重,你们现在站到中央这边来,挽救他,向中央报告,做得对。现在你们要注意,一是防止他再自杀,二是防止他杀人,首先是杀你(指赵),三是防止他外逃,跑到外国使馆去。你们回去之后,什么也不要说,也不要让别人知道你们已来报告,更不要对高岗说什么,中央会另外派人去跟他谈话的。他自杀这件事,不要外传,注意保密。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打电话找我。我有什么事,也会直接找你(指赵)。要密切注意他的情况,有什么问题,随时向我报告。”

他想了想,又问:“高岗楼上有空房间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说:“你们两个,还有张秀山,都住到他楼上去。”最后,他问起那封已烧掉的信,并叮嘱赵家梁,尽快把那封信的内容复述出来,交给中央。

他们从总理那里出来,已经是下午四点一刻了。

周恩来立即向毛泽东和政治局的同志报告了高岗自杀未遂的情况。

这段时间,身在杭州的毛泽东同样坐卧不安、心情紧张,据罗瑞卿后来讲,那些日子,毛泽东几乎每天听京剧“逍遥津”(汉献帝时曹操逼宫的故事)的唱片。当他听到周恩来报告高岗自杀未遂的消息时,既震惊又气恼。沉默片刻,说:“告诉高岗,他的错误严重,自杀更是错上加错!他必须停止一切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悬崖勒马,彻底悔悟,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停了一会儿又说:“让他先休息三个月,好好反省,尽量挽救。”

下午五点多,周恩来给赵家梁打电话,要他向高岗转达毛泽东的指示。

下午六点半,书记处会议。会后,习仲勋、马明芳、马文瑞、张秀山代表中央向高岗正式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对他实行管教、待遇不变等决定。同时成立了管教组,并派公安部的干部进驻东交民巷八号院,增加了警卫队的力量。

晚上九点,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批准了周恩来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至此,毛泽东精心策划的“联刘除高”计划终于有惊无险地实行了。
闻立军 发表评论于
那些人,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哪有什么小人君子之分啊?

他这一点还没早点认识到,难怪缘完蛋。
jyx-003 发表评论于
毛说的很清楚 是想给他出路的
瀛客 发表评论于
有理无处说,有怨无处伸的黑社会。
狸猫的爸 发表评论于
高岗野心大,太张扬. 而刘比较内敛,且势力大. 两人水火不容时,太祖肯定偏向刘. 但后来刘坐大,架空太祖,终被打倒. 这些人都是太祖的棋子,需要是借用一下,不要是扫地出门. 太祖满口的人民万岁,骨子里帝王思想,中国命中就有太祖这一劫.
pc123 发表评论于
本是山寨匪相争,你杀我砍个个狠;
共党之中无君子,污垢群内皆小人。
sj55 发表评论于
一群鸟人,没一个好的
wml2013 发表评论于
绞肉机里一堆烂事中的一个
WOLF2014 发表评论于
夫子说的有道理。
scbean 发表评论于
内斗秽史,都在毛的掌控中。
风再起时2008 发表评论于
没这么复杂。高岗就是毛找的备胎,准备替掉周,甚至替掉刘。
国务院一大半已近是高的了,但高得意忘形,伸手太快同时得罪刘周两位。
毛掂量一下此时此刻还是刘周重要,只好把高送给刘当礼物
德州渔夫_2010 发表评论于
彼此彼此,本来就是一丘之貉,有什么好抱怨的啦。
夫子 发表评论于
说到底, 高岗事件, 始作俑者: 毛, 告密者: 陈,邓, 既得利益者: 刘, 投井下石者: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