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学霸女海归成浙大博导 本科毕业刚5年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27岁的陆盈盈已是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并将回到母校浙大全职任教。

        2月11日,千人计划网公示了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名单,从去年8月申报工作开始至今,经过三层筛选,最终这份名单中的667人通过了评审。

        在这批引进的“海归”青年才俊中,共有41名“85后”,而其中最年轻的陆盈盈则更是出生于1988年11月30日,堪称“学霸”。

        中央2008年12月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该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用5到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的引进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千人计划网称,截至2014年5月底,“千人计划”已分十批引进418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5年前,陆盈盈才本科毕业。5年后,年仅27岁的她已是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并将回到母校浙大全职任教。

        据浙江大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客座教授”栏目内陆盈盈简历:2010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6月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从事能源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将于2015年8月全职回浙江大学工作。

        该简历显示,陆盈盈的代表性论文主要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Materials)、《材料化学》(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外材料化学领域知名专业期刊上。

        此次“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名单公示后,如此年轻又拥有如此丰厚成绩的陆盈盈引起舆论关注。

        杭州浙大校友会官方微信也在2月25日称:“陆盈盈学妹的档案在各校友微信群朋友圈疯转……88年的教授、博导,恐怕在中国也是最年轻的之一了。”

        关于年龄问题,《中国组织人事报》去年7月30日刊登了“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政策图解,其中第一则申请条件便是“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此次公示的667人名单相对这个标准更显年轻化,年龄结构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1975—1985年龄段,而全体的平均年龄约为34周岁。

        上述图解中的申请条件最后还提到了一项特例: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

        其实,早在2009年,就有一位海归“学霸”曾被媒体报道。

        《重庆日报》当年12月4日报道,时年29岁的施鹏鹏在《2009年度重庆市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拟批准人员公示》上因“个人成果突出”被排在第一位。5月8日,西南政法大学同意施鹏鹏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于当月26日公布了相关通知,“‘80后’教授横空出世”。

        《法制日报》在报道《教授今年29》中详细介绍了施鹏鹏的光辉成绩:29岁成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掌握5门外国语言;拿到国内外两所名校的博士学位;获法国外交部“艾菲尔奖学金”;出版专著1部、译著3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不过,恐怕中国“最年轻”教授的称呼目前仍然归于另一位“鲜肉”级“学霸”——刘路。

        2010年,当时还在就读中南大学大三的刘路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学逻辑界。两年后,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时年22岁的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并提供100万元奖金。

        张尧学在2012年3月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你能说年龄小就不能算大师吗?这与年龄无关。刘路解决了世界数学难题,得到了世界公认,其研究水准已超过一些美国教授的水平。这足以说明:在数理逻辑这一领域,年仅22岁的刘路已跻身国际一流研究者行列,从某种程度上讲,已可称得上是该领域的‘大师’。”

       

        陆盈盈简历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浙江大学聚合与聚合物工程研究所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0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6月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从事能源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将于2015年8月全职回浙江大学工作。

        杂志审稿人

        Nano Letters (IF=12.94); Energy Environ. Sci. (IF=15.49); J. Mater. Chem. (IF=6.626);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IF=5.900); Electrochimi. Acta(IF=4.086); Phys. Chem. Chem. Phys.(IF=3.83); Solid State Ionics(IF=2.112); Chem. Phys.(IF=2.028)

        研究兴趣

        1. 多功能离子液体

        2. 无机有机纳米结构杂化物

        3. 锂电池等能源化工材料

        4. 锂电池安全问题

        5. 高能量大功率储能器件

        研究生培养及招生

        拟聘1-2名博士后;每年计划招收多名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欢迎具有化工,材料,物理,化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前来联系。

        代表性论文、专著及教材

        1.Y. Lu*, Z. Tu*, and L. A. Archer, Stable lithium electrodeposition in liquid and nanoporous solid electrolytes, Nat. Mater. 13, 961-969, 2014. (*: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2.Y. Lu, S. K. Das, S. S. Moganty, L. A. Archer, Ionic liquid-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econdary lithium-metal batteries, Adv. Mater. 24, 4430-4435, 2012. This paper has been highlighted in Nature Materials | Research Highlights: V. J. Dusastre, Hybrid electrolytes, Nat. Mater. 11, 745, 2012.

        3.Y. Lu, K. Korf, Y. Kambe, and L. A. Archer, Ionic liquid-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applications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53,488-492, 2014.

        4.Y. Lu, M. Tikekar, R. Mohanty, K. Hendrickson, L. Ma, L. A. Archer, Stable cycling of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DOI: 10.1002/aenm.201402073.

        5.Y. Lu, S. S. Moganty, J. L. Schaefer, L. A. Archer, Ionic liquid-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J. Mater. Chem. 22, 4066-4072, 2012.

        6.Y. Lu, Z. Tu, J. Shu, L. A. Archer, Stable lithium electrodeposition in salt-reinforced electrolytes, J. Power Sources 279, 413-418, 2015.

        7.Y. Lu, S. Xu, J. Shu, W. I. A. Aladat, L. A. Archer, High voltage LIB cathodes enabled by salt-reinforced liquid electrolytes, Electrochem. Comm. 51, 23-26, 2015.

        8.K. S. Korf*, Y. Lu*, Y. Kambe, L. A. Archer, Piperidinium Tethered Nanoparticle-hybrid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J. Mater. Chem. A 2, 11866-11873, 2014. (*: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9.S. Xu, Y. Lu, and L. A. Archer, A Rechargeable Na-CO2/O2 battery enabled by stable 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J. Mater. Chem. A 2, 17723-17729, 2014.

        10.Y. H. Wen, Y. Lu, K. M. Dobosz, and L. A. Archer, Structure, Ion Transport and Rheology of Nanoparticle Salts, Macromolecules 47(13), 4479-4492, 2014.

        11.L. Ma, H. Zhuang, Y. Lu, S. S. Moganty, R. Hennig, L. A. Archer, Tethered Molecular Sorbents: Enabling Metal-Sulfur Battery Cathodes, Adv. Energy Mater. DOI:10.1003/aenm.201400390.

        12.Z. Tu, Y. Kambe, Y. Lu, L. A. Archer, Nanoparticle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4, 1300654, 2014.

        13.S. K. Das, S. Xu, A.-H. Emwas, Y. Lu, S. Srivastava, L. A. Archer, High energy lithium-oxygen batteries-transport barriers and thermodynamics, Energy Environ. Sci.5, 8927-8931, 2012.

        14.S. S. Moganty, S. Srivastava, Y. Lu, J. L. Schaefer, S. A. Rizvi, L. A. Archer, Ionic liquid-tethered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a novel class of ionogels, Chem. Mater. 24, 1386-1392, 2012.

        15.J. L. Schaefer, Y. Lu, S. S. Moganty, P. Agarwal, N. Jayaprakash, L. A. Archer, Electrolytes for high-energy batteries, Applied Nanoscience 2, 99-109, 2012.

        16.Z. Yao, J. Zhang, M. Chen, B. Li, Y. Lu, K. Cao, Preparation of well-defined block copolymer having one polystyrene segment and another poly(styrene-alt-maleic anhydride) segment with RAFT polymerization, J. Appl. Poly. Sci. 121(3), 1740-1746, 2011.

        专利

        1.L. A. Archer, S. S. Moganty, Y. Lu Ionic liquid-tethered nanoparticles, relate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US patent 20, 140, 154, 5, 88, 2014.

        2.Y. Lu, Z. Tu, L. A. Archer, M. Tikekar, R. Mohanty, K. Hendrickson, Dendrite inhibited electrolyte and battery, 62020657, 2014.

        (简历来自浙江大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
Lazybug2015 发表评论于
Sounds like a big joke 有点操之过急
猫姨 发表评论于
能博导的是正教授。 五年成教授?还没有自己申请的课题呢

教育科研的“大跃进”,荒谬,浮躁!
随便说说280 发表评论于
没说哪级assistant, associate, full)。副教授, 正教授喊教授可以。刚毕业当正教授就太难(诺贝尔奖得主可以)
飞一拍 发表评论于
是个人材,但无用!
KMT88 发表评论于
一定有过人之处
bobby41 发表评论于
27岁学霸女海归成浙大博导 本科毕业刚5年
又是过去的直升飞机的一套东西。本科毕业去美国5年,只是完成美国研究人员的最基本阶段,没有什么真正的创新研究成果,怎么能够当博导。
看她的研究内容,是这一领域最基本和普及的内容
浙大是问题比较多的大学,年轻的副校长已经被拘捕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已经问题百出,国外混不下去的都来了。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美国博士毕业后当教授" 的凤毛麟角!

美国博士毕业后大多只能当助理教授,若干年后升副教授,再若干年才升教授。

-------------------------------------------------
""""""helix22 发表评论于 2015-02-25 18:17:40
年轻是个问题吗? 美国博士毕业后当教授,带博士生的多着吧? ""
1232 发表评论于
看美国微软,苹果,谷哥......的创建人功成名就时都20出头,中国推出来的都是大龄青年了.

中国对年青人的扶持还是差很多的.
^3.1415926^ 发表评论于
好!这个是少年大学生,步步都提前。
不过科学这个东西是没有捷径的。但愿她能拿到第一个诺贝尔奖。
不过,看看她的文章,都是比较一般的了。
中国现在千人计划都要45岁以下的。所以,要海归一定要及早不及晚。
拖家带口的基本回不去了。
cohcoh 发表评论于
不拘一格降人才。喷人家的人,你自己能上康奈尔么?你发表的文章有她多么?27岁还不是出成果的高峰期,但是一个上升期。引进后加以栽培,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
★火眼金睛☆ 发表评论于
楼下有些酸B看得我真起腻。
27岁是做学术的黄金年龄,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就是27岁。
注意几点事实,第一,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存在的,你自己做不到想不到的事情,有别人就是能够做到。
第二,27岁的女人,某个领域学术水平达到教授级别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是她?什么样的人27岁当了教授你就服气了?还是不管任何人取得这样的成就你都是羡慕嫉妒恨?
谈空说有 发表评论于
應用科學竟和純理論科學一樣,也會有奇才。
弹定 发表评论于
美女当老师,学生都爱上课。至于做不倒就可能有问题。博士难道就是在学校多混两年?这中博导对社会进步有多大贡献?纸片多发几次,有研究成果实用化吗?看来以后科技人员的另有评定方式了,所有的士只能说明你有经历,但不一定有能力。
UBC混日子 发表评论于
黑木耳
youngsteryz 发表评论于
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机会总是好事。用英语作为语言交流的大学有一个优势,有钱又能提供良好环境,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网罗顶尖的科技人才。然而,国内大学只能从华人圈里寻找合适人选。
fox77 发表评论于
可是不会是这个专业这个资历。这样的在美国不可能在研究型大学找到教职。

那个刘路感觉才是真的牛,数学完全得靠自己的天赋。搞实验的比较难说,有时候就是碰到个好导师好方向好时候。所以美国的学校一般希望通过博士后再证明一次这个人的能力。如果是真的浙大的门槛有点太低了,我认识的几个青年千人都远比这个有实力。

helix22 发表评论于 2015-02-25 18:17:40

年轻是个问题吗? 美国博士毕业后当教授,带博士生的多着吧?
JYYXHEN 发表评论于
一年就出来了“667”名青年人才, 这得有多少水分在里头
redapple02 发表评论于
还是位美女呢
阳虎 发表评论于
不很了解其研究领域,不过光看简历和论文的话算不上特别拔尖吧,博士已毕业就突击提拔到正教授有些夸张了。浙大善于商业炒作,这点上还是花了工夫的。
gameon 发表评论于
只有两个字
佩服!

科学是人类
共同的财富
继续努力
争取早有建树!
梦太d 发表评论于
带着隐形眼镜
老李子 发表评论于
应该是后面有人
5678910 发表评论于
你们自己不回去就不要挖苦别人了,至少别人还是扎实苦干的,比不少同等申请者要年轻有为。
Xfollower 发表评论于
是单身否?
van1 发表评论于
属于突击提拔,上面有人。

这女孩大学在浙大读的,一定是得某领导级幸宠,然后帮其申请千人计划。。。
zd3y 发表评论于
看样子,文章不是顶级杂志, 但量不少, 国内当个教授是够格的.
远航万里 发表评论于
新浪也报道了。

***news.sina******/s/2015-02-26/092831544334.shtml
大玩家 发表评论于
我33岁计算机工程博士, 还好意思海龟? 人27岁就正教授了。
天地不仁 发表评论于
五年读博并博士后
非常罕见
TheEarth 发表评论于
这文章说明国家真的重视人才。开始学美国教育中的精华用人不在年高在于水平。看看这么多高端人才回国奉献使人不得不想起那万恶的解放前,人们都不报效祖国。现在人人爱国奉献。你说谁谁谁不爱国就跟骂他祖宗一样。在党的65年英明领导下,使社会风气由传统的腐朽的对皇上尽忠对父母尽孝--即忠孝。发展成令世界羡慕的现代的生机勃勃的对党和国家的忠孝。这是人类近代史上的中国人民思想的一大飞跃。弃小家而奉国家。很多人为了党每天吃住全在党内,不让奉献都死而后已。一句话世界在进步,人民在向前。总之知识分子待遇越来越好。这是除万恶的解放前那段时间(当然那时都是地富反坏(那时没右)的后代才能上学,因此那时知识分子主要是这些人后代,他们统治着中国。因此那时知识分子挣钱多,但统治着根本不重视知识,知识为他们自己的子女发钱而已。因此不算)一直在改善的。当然当时刚解放,知识分子当然是过去的地富反坏的后代。因此党就本质治病救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改造了老知识分子。当然他们中有一些人死不改悔,患有一些虽在党的培养下依然坚持腐朽观点---即地富反坏右的右派就产生了。从此凡革命阵营里的地富反坏右就全了。不过大多数被改造了的知识分子从此走上了爱国爱党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到现在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好知识分子爱党尽忠已是社会进步的主力。看看多少教授的爱国专著及诸论。看完之后喟然。总觉尽忠不够爱国不慎。总之非知识分子就跟甭说了,他们没知识你真么说他就怎么做。那就跟尽忠了。
老人潜 发表评论于
上面有人

helix22 发表评论于
楼下太多叽叽丫丫的,不知情况就瞎说。

她的正式称呼现在就是特聘研究员,所有教授(副的,正的)都可以叫教授吧? 年轻是个问题吗? 美国博士毕业后当教授,带博士生的多着吧? 能源领域是冷门?

支持她!

说一声 发表评论于
中国式搞笑,这能不误人子弟吗?
1232 发表评论于
科研这行能成功是属于有天份的人,没天才的人苦干一辈子都是抄别人.

扶持年青的天才创业是对路的,是出新成果的捷径.
TAXFILE 发表评论于
这只能说明中国当教授,那门栏儿不是一般的低,而是相当的低呀!
1232 发表评论于
这就对了,搞科研的过了40岁就是吃老本,没创新了.必须让年轻的挑大头才能出新成果.

都老朽掌大权,搞科研就成了混日子.
加成 发表评论于
本科毕业刚5年当教授?中国特色的教授吧?
jzchina 发表评论于
四年拿个康奈尔博士真快!
dalyhere 发表评论于
斯坦福是康奈尔大学帮助建立的,斯坦福早期教授和管理人员都是康奈尔的。伯克利和UCLA是耶鲁帮助建立的。
wodedongxi 发表评论于
客观的评价:比较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但是直接做到正教授,确实是过分了。如果她的美国导师还是助理或者副教授的话,那就是笑话了。
europehappy 发表评论于
中国真好玩!难怪拿不到诺贝尔奖(咱不说那和平奖)!
dalyhere 发表评论于
中国盛产天才,你看看人家习近平,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博士。习近平的博士论文是农村经济,却拿到了法学博士,天才啊。

彭丽媛更是天才,不是歌唱家,还是将军,还是北大教授,还是博导,天才啊。

女儿习明泽就读哈佛大学。为了让女儿吃苦锻炼,为了抵制西方文化,习近平毅然把女儿送到了腐朽堕落的帝国主义国家。
shanshanlaichi 发表评论于
康奈尔就是学霸
让哈佛,斯坦福情何以堪?
shanshanlaichi 发表评论于
国内现在只要是个人都是教授博导
很多教授在国际期刊可能也就一篇几篇
算什么东西
shanshanlaichi 发表评论于
国内现在只要是个人都是教授博导
很多教授在国际期刊可能也就一篇几篇
算什么东西
shanshanlaichi 发表评论于
康奈尔就沾沾自喜
国内真low
这种人在美国可能三流大学都找不到教职
在国内混混还行
而且女人一般研究周期比男人也短
早点捞个好位置,教教书就好

在美国最后也许混的什么都不是
nanxun_ 发表评论于
康奈尔的化工一般啊。而且这论文档次也一般。浙大自从合并之后,就跟中国从乌克兰买回来的航母一样。
dalyhere 发表评论于
是啊,博导是中国特色,国外没博导说法。
彭丽媛将军也是博导,尽管她只是硕士学历。
dalyhere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怎么总喜欢学冷门专业。
中国人崇拜藤校,她是康奈尔的,所以才在中国牛气。习胖子也崇洋媚外,把女儿送去读藤校。
远航万里 发表评论于
大环境使然。这只是说明了国内土鳖教授平均水平太低了。在美国大学,应该还是从Assistant Professor开始起步吧,即使一个刚毕业的博士有多大能耐。或许,牛人能早点拿到终身教授。当然博导这个头衔是中国特色的。

话说回来,当然这位浙大校友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了。
borisg 发表评论于
有点哗众取宠。从文章的题目上,是不是一稿多投?浙大究竟是老牌子的学校,不要太CHEAP好不好。
Bslrim 发表评论于
不错,支持化工美女
wjswtu 发表评论于
浙大在拉点击率吧?
laoxueguang 发表评论于
我要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