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错特错 美国华裔女演员回到中国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美国,其中也不乏演员与公众人物。近日,美国某知名网络杂志发起了一项调查:从中国移民美国是什么滋味? 纽澳新闻选取了一位华裔女演员陈思颖的回复,以下为女演员回复的原文。

       对我来说,做一个亚裔美国人意味着你将不断游走在两个世界中,你将永远被夹在两者之间,却永远不完全属于任一边。

  我出生在中国东北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小时候我的父母经常在外工作,是外婆把我养大,她和我几乎形影不离。外婆说,我小时候很懒,很爱吃,而且酷爱读书。我还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看牙医(我非常害怕牙医,现在也一样),她不得不答应看完后带我去买书,这才收买了我。

  我7岁那年,爸爸已经在国外生活了好几年,他带着我和妈妈一起住到了美国费城的郊区。在那个年纪,我对美国真的不太了解,但我知道这是个令人兴奋的国度,那时候几乎我所有的朋友都想来美国。

  初到美国的时候,我常常被人欺负。我不会说英语,学校里其他的同学经常借此来捉弄我。现在我已经记不大清这些了,但外婆说,来美国的头两年我经常给她打电话,哭诉着说我想回中国。

  两年后,我不再给外婆打电话了。我们也搬到了另一个学区(三年级时)。由于在我以前的学校,大多数同学不会用英语说我的姓,因此我给自己换了一个大众化的美国名字。那时候,我看了很多青少年书籍。我的英语已经不再需要帮助,因此我终于可以不再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课程来学习。从那时起,我开始觉得自己有些“美国化”。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就像被丢进了一个海里,只有两个选择:学会游泳,或者被溺死。我可以选择适应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或是死死守住我身上的中国传统,被美国的新生活排除在外。最终我选择了前者,因为这是两者之中较为容易的。

  我的父母都不怎么喜欢过节。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从来没有庆祝过任何节日,没有中国的,也没有美国的。中秋节我们偶尔会吃吃月饼,但也仅此而已。当朋友们都去走亲访友地庆祝感恩节、圣诞节时,我只有对着电脑,度过一整个星期的假期。我在这里没有亲戚,也没有其他的家人来一起度过假期。为此我曾经憎恨过我的父母。但我的父母历尽了千辛万苦才有了今天,而且我知道,假期对他们而言并不意味着什么,你没有办法让他们为之兴奋起来。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上了好几年的中文学校。这儿的课程每周一次(星期六或者是星期天),一些海外中国家长为了让他们的孩子保留祖先留下的语言,送他们来这里。我是在中国出生的,因此我觉得自己的中文比班上许多同学要好,他们大多数都出生在美国。然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学校的学生平时根本不用中文交流。我每个星期天都会去中文学校,在那里用英文和同学们交流,然后听老师讲着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也并不适用的古诗词。我还记得我哭着求我的父母不要让我再上中文学校了。他们先是不同意,后来经过我多次抗议,才逐渐让步。


  高中阶段,我总是试图将自己和其他亚裔美国人区分开来,我自称是一个“香蕉人”(外表黄皮肤,里面却像白种人),并且以此为傲。

  此外,我总是更加偏爱文学和艺术,高中阶段我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各种剧团里,我也常常是那儿唯一的一个亚裔。我很自豪我和其他的亚裔孩子不一样,他们都一门心思地想去当医生、工程师,或者是进驻华尔街。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家,我也绝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我眼里“没头脑的”亚洲人。

  上大学的前一年,作为高中毕业的礼物,我回了一次国。记得那次我走进一个书店(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发现自己竟不能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我甚至都认不出那些书的标题。就是在那一刻,我心里像被刺中一般,感到后悔和内疚。我想起从前我总是拿起一本书,如饥似渴地读着(感觉就像狼吞虎咽吃下一个包子一般),连我的幼儿园老师都叫我“书虫”一个书不离手的小孩。现在我依然是一个“书虫”,只是我看的书从中文变成了英文。我无法摆脱这种“失去了重要的东西”的感受,因此我开始自学中文。可是一进入大学,我开始忙了起来,也完全停止了自学。

  临近大学毕业,我变得非常努力,一心想做一个专业演员。我在纽约有了一个经纪人,已经开始慢慢上路了。但令我震惊的是,我常常接到通告,要我去演一个说普通话的角色,或者是他们眼中的“亚洲人”。在剧本中,对角色的标注通常都会直截了当地点出他们的要求白人或是少数族裔(他们还会特定指出要求哪一族裔)。

  这么多年来,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去融入这个社会。我和其他的美国人一样,说一口流利的不带口音的英语,能用英语写出长篇大论的论文,还能同其他来面试的演员一样表演出莎士比亚的独白。人们说,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在我想要从事的这个行业中,种族决定着我最终是否能得到这个角色?我看着我的亚裔朋友们在医药、商业以及任意其他领域的表现,觉得自己就像被抢劫了一般。我的父母十分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让我在美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是的,在这一行中,也有很多成功的亚裔榜样(越来越多的亚裔面孔出现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然而这只是一个新的进步,许多主要角色仍让不会让亚裔来演)。这只是我的身份认同危机的开始。

  我开始策划回到中国,并开始幻想自己回到中国后作为“主流”人群的感觉。没有人会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和他们长得一样。我将不再是少数群体,因为种族的原因而被某一角色拒之门外。在我的意识里,我的身份已经被彻底转换过来。过去15年中作为一个美国人的经历已经被完全抹去,我又能重新做回一个中国人了,我又可以像7岁时那样,轻轻松松地融入这个社会。

  我真是大错特错。现在我已经回到了中国,然而几乎每天我都能碰到一些事情,提醒我自己是多么的“美国化”:中国人不用烘干机来烘干衣服,我不得不把衣服晾在阳台上;中国人不付小费,餐馆里也几乎没有人为你服务。如果这是在美国,很多中国的餐厅在Yelp上估计只能得到一颗星,因为服务员的态度傲慢无礼。想要上公共厕所?好吧,那就请你自带厕纸,不然你可能会运气不佳。

  再有就是语言。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我在成长过程中从未接触过现代的中国俚语和词汇。结果就是,我虽然确信自己的中文很流利,但却无法教会我的叔叔上网,因为我不知道modem(调制解调器)、server(服务器)、web browser(浏览器)这些词用中文怎么说,在我离开中国时这些东西可能都还没有。此外,我偶尔还会口吃,因为我脑子里需要把想说的话从英文翻成中文,而又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汇来表达。我记得以前我不会说除了中文以外的任何语言,这真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的情感。

  在美国,我从不觉得这里有多么特别。我不觉得用烘干机是件很特别的事,我不觉得有微波炉是一种奢侈(在中国很多贫穷的地方仍然没有微波炉),过马路时我也不用担心随时会被车子碾过。我不会觉得依照自己的兴趣,而非经济价值来选择一门大学专业是件多么离谱的事。现在我身在亚洲,我从未觉得自己这么“美国化”过。然而,在美国,又总有一些东西提醒着你,你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美国人(至少不是典型的美国人)。

  我彻底困惑了。当我在中国碰到一个美国人,我会异常兴奋;而在美国,看到其他的亚洲人,我又会有一种安全感,因为他们、或者他们的父母兴许也会有同样移民美国的经历。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一种找到认同的感觉。

  也许我应停止寻找那种完全“归属”于某一边的感觉。也许我属于中间地带:永远享受同时身处两个世界的特权,但又不完全属于任一边。

述古11223344 发表评论于

自己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肚子里没货是最难受。这边不如意,看人家回国风生水起,眼红了,也想回。结果回去发现,没有奇遇。原来还是要凭本事。就失落了。也是成长的过程。

其实做人踏踏实实。有资本,干一番事业;没本事,老老实实罢了。这又和中国美国没什么关系。古往今来都是的。
Twinlight 发表评论于
先问一下,作者去的是中国吗?
2846 发表评论于
适应能力太差,还有就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没有一技之长,会个武打啥的不?
甘麓士 发表评论于
编的,骗中国人的。
一个7岁过来的写不出这样的中文。
倒象是一个7岁从村里进城打工的中国人写的。
ppe 发表评论于
目前的形势是,在美国混不出来,到中国也同样混不出来,象很多年前靠美国身份在中国左右逢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周迅和汤唯都是好演员 发表评论于
她 自 己 的 问 题

lucy liu 和 Maggie Q

不 照 样 混 在 好 莱 坞?

把 心 态 放 正 最 重 要

述古11223344 发表评论于
我现在几乎一半时间在国内,怎么没碰到服务不好的饭店?作者是去的中国?
chinomango 发表评论于
loser is loser no matter how. stupid is stupid no matter how.
逛逛2013 发表评论于
让孩子不懂英语然后把孩子扔学校让孩子自己挣扎的做法真的要不得,可惜现在还有
家长这样做
每天都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美国人不会念CHEN?岂有此理,应该回国!
thrawn 发表评论于
到哪生根都得适应特别身有两种以上的文化人。不要为了合流而忘了自我。
thorn 发表评论于
作者家里够穷的,她家看样子住村里。
中国九十年代中期网络、modem、微波炉三线四线城市都基本普及了。
明妮儿 发表评论于
作者读书太多了,人生本身就是海,不被溺死,你就得学游泳。
在哪里都人情薄如纸的世界,就得在哪里都要强。
明妮儿 发表评论于
哪边都不错!
哪边都吃香喝辣开心100年

不能适应美国的,回中国肯定好。
适应美国的,天地悠悠也不错,回国热闹热闹,回来清静清静,完美了。
念妮宝贝 发表评论于
嘚瑟
leona82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餐厅服务多好啊,我觉得比美国的中餐馆大部分都要服务好,专业,还不需要给小费, 多爽阿。作者怎么了?
虚拟世界 发表评论于
东西通吃,可惜天下没有这样好的事。
60MPH 发表评论于
最烦“永远是中国人”这样的。
你有本事别赖在美国,回中国去好了,谁拦着你了?
上海人生 发表评论于
一個末流小演員的苦腦,
MagFD 发表评论于
收费的公厕都是有卫生纸的。三星级以上的宾馆、条件好的单位基本都有。纯属对国内的情况了解有局限。
Julia_baby99 发表评论于
中国餐厅的服务员比美国餐厅的服务员服务质量要好太多了好吧。特别是在雅间,你吃饭,一两个服务员就站在旁边,非常有眼色的上菜,报菜名,给大家把诸如鳖汤,鸭汤分好,饮料没了倒饮料,酒没了倒酒,有些活泼点儿的饭店,服务员还会见缝插针的给你说个笑话什么的等等等等。。。。还不用给小费。美国餐厅的服务员就那样吧,帮你点个菜,收收碗之类的,没啥特别的交流,中国一般的小饭店也能做到这些呀~~,
公道者 发表评论于
外国人电影都是写的外国人故事,中国人当然不可能去演,就像中国电影电视可有韩国演员,而沒有或很少有白人、黑人演员一样,是长相不对,而不是歧视。另外,还是不夠优秀,否则巩俐、章子怡在好耒坞的角色应该属于作者的了。
第一季 发表评论于
出生在东北,应该是把妈妈的妈妈叫“姥姥”的,怎么可能叫“外婆”?

DD1122 发表评论于
把微波炉改成洗碗机更准确些
无烦无恼 发表评论于
Yelp的确不错。出去吃,住以前,先查查yelp。很有帮助
wish29 发表评论于
这情况在当初选择这行当时就都应该考虑到了的。再说了,所有出来二十年以上的,及这儿的第二代,都有这种认同感的不同。这文章有些小题大做。
linama 发表评论于
中国饭店没人服务?中国饭店服务好了去了,服务生被使唤的没脾气。
最后的恐龙 发表评论于
34年未算长,如今背井再离乡。他乡明月他乡好?何以梦里归故乡?
早晨的陽光631343 发表评论于
在任和一个职业中,都存在着一个金子塔。 想要攀到多高,天事,地利,人和决定的最主要素, 其它的都是借口罢了。
小道小息 发表评论于
完全不知要说什么,这是个什么演员?
永远是中国人 发表评论于
说得是事实, 很好.

中国移民及其后代在美国, 永远是边缘, 肤色决定了永远被歧视. 当然有些人做了教授, 部长, 老板等, 但是他们的才能还是被严重低估了, 如果是在中国, 他们的位置会高得多.

回中国的不适应, 过马路, 上厕所等, 不过是生活习惯而已, 跟城市人到农村或者农村人到城市面临的差不多, 很快会适应的, 快的几个月, 慢的一两年.
空空旷旷 发表评论于
她是被她的职业耽搁了! 她的职业在美国实在无法施展。陈冲当年也有类似的感叹。事业的不如意,让她觉得无法融入美国社会,受到歧视的感觉很强烈。而到了中国后又对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风俗习惯无法接受。加上自身教养极差,渐渐的就成了个只会抱怨的loser
挥汗如雨 发表评论于
写这东西太无聊了,loser到哪里都是Loser,别找借口。另外,中国人早就用微波炉了,20年前都用了,她亲戚也太穷了吧,现在还没有?在美国过马路不担心?去年都几个华人被汽车撞死了?这网上不是报道过迈阿密俩中国留学生过马路被车撞死的?

怎么可以瞎说 发表评论于
总把自己当回事,到哪里都适应不了. 南北方还有区别呢.

说起烘干机机,我还怀念能晒被子的时代呢. 那太阳晒完暖暖的自然的味道....

日光晃 发表评论于
擦,美国祥林嫂又来了。
nh22 发表评论于
这个配图,那张小图,是多年前发过的新闻阿,一家挤在法拉盛的地下室里。

老爸很帅身材很好的,老妈是做保姆的我记得这个新闻照片。
大熊星座 发表评论于
你可以接着删铁。这个作者有些歇斯底里,在中国的餐厅服务要比美国的好万倍。
老戗 发表评论于
楼下说得对,最关键还是要有自信。没有自信,就无法给自己任何定位!
caucy 发表评论于
到哪里都做自己,如果宣了誓,就要去做,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把自己看成地球村的人,心态会好很多。
caucy 发表评论于
到哪里都做自己,如果宣了誓,就要去做,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把自己看成地球村的人,心态会好很多。
小矛 发表评论于
做中国人挺好的,特别是顶尖人才,留在自己的祖国价值才会充分体现。
杏林香雪 发表评论于

到这边琢磨这,到那边琢磨那, 活得这么累干嘛, 黑人Norm Lewis都可以演音乐剧悲惨世界里的Javert了
bpc2001 发表评论于
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中国,说实话一般餐馆服务员的态度比这边中餐馆好多了吧。没看到饭店里领班怎么训练服务员的?钱就是祖宗。
opqrst 发表评论于
烘干机是很不环保的。知道一个普通烘干机的功率是多少吗?
Jinfwang 发表评论于
很多同胞就爱矫情。自己事业进展不顺就在归属感上做文章。在美国我们既可以感受美国文化,又可以找到中国社团,面包油条任我们选,有什么好矫情的。在美国英文有口音的外来人有做教授的,企业总裁和高管的,有科技,工程精英,有企业家,有律师,医生,有大学校长,有国务卿等等,还要什么样的才能定为融和?基辛格没有觉得自己英文有口音就不是美国人。你到中国去,对外地人的隔阂远大于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我来美国二十多年了,虽经常回国探亲,但最喜欢,也最想安家的地方就是美国!
lio 发表评论于
尼麻和演员有多少关系?
别太当回事儿 发表评论于
中国又是最大的输家...拜托,换点新鲜的。
蚂蚁王子 发表评论于
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的孩子更自信,在学校里更能融入到群体中去,更受同学们尊重,就会有很多朋友。
ifox 发表评论于
多久的旧闻了,发了快100遍了,真的没东西可发了吗?
topmusic 发表评论于
别把自己不当人; 别把垃圾当宝贝。 自由自在,我行我素, 不需要被垃圾们认可。 有这种心态才可以在北美混
好奇心想象力 发表评论于
归属感。认同作者文章结尾,第一二代移民就只属于中间地带
滕王阁序 发表评论于
不完全属于任何一边。不就是说被两边都抛弃了吗?我觉得作者应该在中国感到更舒服吧。至少是一张中国脸。至于小费,厕所纸什么的,只是生活习惯问题。很容易改变过来的。不用给小费不是更好。给了也没觉到有什么服务啊!作者好像有点矫情
peterku 发表评论于
什么是美国人?
fob一般都认为白人才是,黑人,latino,原著民都不是,自己就更不是了
fob的子女即使语言再好,也会自我矮化

fob的思想是会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