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绝密档案开封---率性的王志文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王志文,不知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名字已然变成了一个很有分量的名字。和众多游走在娱乐潮流之颠的明星大腕们不一样的是,他似乎很少情愿把自己的名字加以修饰,无论是那频繁而滥俗的走台,还是那看似高尚而嘈杂的现场秀。自出道以来,王志文出演了《秘密采访》、《柳亚子》、《南行记》、《皇城根儿》、《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无悔追踪》、《刑警本色》、《让爱作主》、《黑冰》、《DA师》、《红粉》、《刺秦》、《和你在一起》、《谁说我不在乎》、《芬妮的微笑》……等不计其数的影视角色。演了这么多戏,塑造的角色涵盖各行各业,可谓是遍地开花,但大家对他的了解和认知大部分也都出于他塑造的这一系列性格特征鲜明的角色,而并不熟悉他的经年过往。对于这个更愿意通过角色和观众进行交流的个性演员,我们似乎有着无数的疑问,但是又忌惮于他的冷傲与孤僻,但在《艺术人生》的一番精心的努力下,还是把这块寒冷的坚冰捧到了银屏这方小小的火炉之上,不仅让你见识到他消瘦身躯下掩盖的冰冷本色,更让你在一番真情流露中感悟他那少有的热度与温情。


王志文作客《艺术人生》 王志文细述冷暖人生


王志文 王志文 王志文 王志文

  人生之轻重

  1966年6月,王志文出生于上海,跟所有60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样,都是喊着革命口号,看着样板戏,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然而,他却在命运的捉弄下,不得不在13岁那年,就早早地把那个单纯的快乐时光结束掉,那一年11月17号,父亲在一场车祸中丧生,沉重的生活负担开始压在母亲那柔弱的肩膀之上,同样也让少不经事的王志文切实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苦与家庭生活拮据的痛。虽然家庭生活步履维坚,但是母亲却并没有想让他早早丢开学业,让他去顶父亲的班补贴家用。妈妈说他太小了,还只有13岁,怎么能这么早就负担起家用参加工作,自己就是省出点钱来,也要供他上学,不会给他任何压力。母亲的温暖呵护,让少年的王志文心中有了一份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他知道自己还无法成为这个家庭可以依赖的那棵“树”,却已经是母亲精神上唯一可祈望的一个支撑。

  王志文进入到电影学院的经历可谓是传奇。电影曾经是他的一个梦想,自小就经常被父亲带到电影院里熏陶的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了却自己心中的夙愿。但是母亲却并不赞同他的想法,而且家中大哥也坚持反对,说这种事情根本就没什么可能,因为全国报考电影学院的人数不胜数,而且那时侯挑选电影演员的条件也多半挑一些“高、大、全”的,貌不惊人、身材瘦弱的他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王志文第一次跟母亲张口借钱,就为了考取电影学院。那时侯母亲一个月只有30多块钱的收入,所有的消费都得记帐,哪里会有这样的支配能力。但一听到儿子说出借字,说长大后再还的话来,就心中一酸,硬是把200块钱给他凑齐,交给王志文,说:“如果你觉得能行,就去吧……”就这样,王志文远走他乡去往了成都考点,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坐得自己脚都肿了,连鞋带都系不上,而且还不适应气候上了火,流了许多鼻血。好在他是跟朋友的一位老师一同去的,路途上节省了差旅费不说,还帮忙照顾了他所遭遇的这一切不幸。到了成都,自己也顺便住在这位老师的家里,好心人的帮助,解决掉了王志文生活上的困难,而他也心领身受,把这一切揣在心中,至今难以忘怀。

  但是谁又能想得到,王志文居然是抬着进入电影学院的?在上海备战文化课考试期间,却突发了意外事件——他被车给撞了,这是很刺痛母亲的一场车祸,和当年父亲骑着自行车遭遇车祸一样,王志文也是在自行车上被一辆汽车掀翻在地上。车祸后,大夫给他的双腿打上了厚厚的石膏和绷带,大夫说你静卧两个月,所以所有的吃东西,排泄都得躺着。最终还警告他有可能这辈子他就会成了一个跛子,一边的腿骨很可能会短上一点。为此,母亲也伤心,他自己也流泪,但是却并没有因这一次挫折而就此放弃最后的努力。他下定决心把最后的文化课考完,让家人把他用担架抬到考场去考试,创下了中国高考史上的一个先例。学校的老师,身边的邻居,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给了他很多支持,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也深深受到感动,建议那天就是抬也要把考试进行下去。结果考试来临,他果真被抬进考场考了三天;成绩单最后出来,他的语文成绩考得非常出色,然而数学却考了零分。为答谢多方恩人,他躺在床上坚持给大家表演了一个节目,他口头准备了一个台词片断,就是哈姆雷特。

  情感之高低在这么一个繁华和浮躁的社会转型期,能秉持个性活得真实并内心郁闷的人委实不多。这一点,无论是王志文在生活中的表现还是在银幕上的形象都给人这样一种感触。他洒脱、随意、放荡不羁而内心又充满追求;他冷酷,玩世不恭却又很有人情味。王志文就是靠着这样一种真实的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女孩子心中投下了涟漪。

  王志文自言面对女人时表现极为胆怯,尤其是在学校时,其实还一度挺自卑,由于自己年龄是班里最小的,人长得也不好看,往往因为年龄小,而别人不太把你当回事,有集体活动的时候也不愿意带你玩儿,你提的一些观点,别人也很不屑。王志文情感观念很奇特,仅只就是想找到一个随时可以与自己进行交流的人,不带有任何目的性地相处。而男女相处也是尽量解决一些不愉快而已,而不是体会愉快。自己理想中的女性,只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孩就足够,而且最好还是比较能健忘的人。问到那些与他合作了这么多年诸多女演员,单单论及表演从合作关系来讲,王志文坦率讲只有三人,许晴、江珊、蒋文丽,事实上跟这些女演员一起合作的经历,是很难区分彼此厚薄的。比如跟江珊有三此的合作,跟许情也有四次的合作,跟蒋文丽只有一次的搭档,三次最成功的搭配王志文选择了《过把瘾》、《南行记》和《黑冰》。当然,这与表演牵连,与个人情感无关,王志文简简单单把男与女划开了界限。角色之大小王志文以平实深沉的表演风格见长,在拍摄现场均轻松准备,很快入戏,他能够较为自如地挖掘人物内心,通过一些细节的设计烘托人物情感。在他的塑造下,艺术家、科研工作者、伙计、特务、医生、嫖客均出落得栩栩如生,而他最擅长的还是对普通人的演绎和再现,也正因如此,王志文有着良好的观众缘和较为广泛的票房号召力。《秘密采访》是1989年时,也就是王志文毕业后的第一年拍摄完毕的,是王志文毕业以后的第一部戏,之后就拍了《柳亚子》《南行记》,一直到《皇城根》和《过把瘾》。很多以表演见长的老师们对王志文初期的角色表现还是极为欣赏的,说他身上有着一种很特别的文人气质,跟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比较贴合。王志文自认这不是与生俱来的特质,而是有着足够的生活积累,比如说像《南行记》,在每一次的拍摄过程当中你都能体味另外一个人的人生。剧中的原型爱五老先生,是王志文在拍《柳亚子》的时候结识的。那时侯他跟老先生相处了一周,这一周让他毕生难忘,那时候艾五老先生已经是85的高龄,躺在病榻上,生活上基本上不能自理,但是他跟王志文叙述他一生的经历的时候,眼睛里一直是神采熠熠,带着一种美感。

  在每一次的拍摄过程中,王志文都能不同程度地去结交一些这样的朋友,因为通过一次创作,而去结交了这样的朋友,自己必然会在他们身上接受到更多的感动与人生领悟。被称作中国电视剧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过把瘾》,是王志文影视作品中的翘楚之作。方言和杜梅激烈的争吵,天翻地覆的“折腾”中折射出的小儿女的一颦一笑哪像在演戏?那分明是生活,是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对爱的期待向往中夹杂的恐慌无奈。杜梅需要方言以承诺的形式解除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方言却偏偏不是愿意随时把感情挂在嘴边的男人,他骨子里的不羁在对杜梅的态度上得到了最好的释放。“愤青标本”是当时媒体对方言的评价。“愤青”是那时候对一代人的称呼,它体现着一代人在当时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以“标本”来称呼志文饰演的方言,实在是对志文表演的一种褒扬和赞誉。事实上在拍摄《过把瘾》的期间,他还是沉溺在与女友热恋中。王志文自言,如果说演绎一个爱情的故事,必须要恋爱的话,那会挺麻烦的。因为剧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不同程度上都反映了我们潜在的一个生活形态,所以你随时会跟你太太两人互相争辩,会说这个是你那个是你的,观众朋友们其实也一样,都在各自不同的身上都能找到对方的影子。因此大家会产生一些共鸣,因此首先还是剧本写得好,而导演的火候也恰倒好处,自己的表演只能说还凑合。

  结语: 和我们以往心目中的那个叛逆形象所不同的是,他事实上是一个很讲求传统的率性男人。在母亲面前,他是一个好儿子,父亲的早逝让儿时瘦小枯干的他便深谙“责任”二字沉甸甸的意义;然而入行以来对自身表演的严格要求,以及对表演的痴迷,更让他在本职岗位上表现得越发成熟老练,他说,那也是一份责任,一个演员、一个男人对自己必须所赋予的责任心。

  《艺术人生》开播以来,录制现场史无前例地请来清一色100余名女性观众,与王志文面对面过把瘾,想看看王志文出场的刹那那惊愕的表情么?面对支持他喜爱他的100余位女观众,王志文将敞开心扉,聊聊戏里戏外真实的自己。宋子文/文 刘林江/图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

  CCTV-3 1月28日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