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点评近期美国电影(2) 评2018年电影《Green Book》

(2018-12-27 12:12:49) 下一个

打破偏见或许可依赖渐进的亲身体验

电影“Green Book”讲的是一位文雅钢琴师和出身“地痞流氓”的司机兼保镖在八星期巡演过程中行为举止上的冲突,价值观上的碰撞。也是这两个似乎原本生活在各自世界里的人得以相互窥视相互了解,甚至或多或少相互理解相互支撑的过程。其中不乏感人的段落和对话,尤其故事结尾发生在圣诞节期间,正是家庭团聚的热闹场面,让这部电影也成为这些年来少有具备热烈圣诞气氛的优秀影片。

可电影真正撞击人心的是以一套相对“温柔”的叙述模式,再现了6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问题。对于今日新一代美国人,还有我们这些近年来移民这里、因为相对宽容的环境而成功立足的外国人,这部电影都是一个提醒:那些相当黑暗事件和规则就发生在不远的过去,当前仍有些人怀念那个所谓“美好单纯的旧日时光”。

电影是依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当中的著名钢琴师Don Shirley是一名居住在纽约的黑人,生活在如同非洲国王一样的幻境当中。但当他来到60年代初的南方,他必须面对种族歧视的现实:虽然他演奏的富有白人听众为他喝彩鼓掌,但他仍只能住在某些能接待黑人的旅馆,只能去接待黑人的餐馆,甚至在白人豪宅里的私家演奏时只能使用户外简易的厕所。他的肤色不能被南方的白人接受,而让他成为优秀音乐家的成长经历又将他和自己种族的人群割裂。

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即使对作为钢琴师保镖和司机、生长在纽约的意大利裔白人Tony来讲也还是太过分了。但Tony对自己黑人雇主的支持和协助主要发源于一种朴素的“护弱”情结,来自于他对的个人好感,而并不是有意识对种族问题的反抗。但是个人观念上的转变,甚至推广大到更大的人群,都是从这种相对微小、在个体接触当中感知并逐渐放大而形成的。电影结束前,Don走进Tony家的圣诞家宴,Tony亲朋好友们惊愕的反应再正常不过,但或许这也能帮他们打开一扇对另一个人群了解的大门。

使用概念和分类的确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更迅速地认识世界,甚至可以说是智能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但伴随它而来的是,我们很自然地用以往形成的概念去理解、去概括我们其实不熟悉的事物。这似乎就是“偏见”的来源,可以成为阻碍我们对新事物新环境的认识。有多少人会有意识地通过亲身的体验,通过和陌生事物的直接接触来扩展见识?在更大范围中,又是否有机制、机构和制度去鼓励这个了解的拓宽,去逐步消除传统中的偏见。

电影“Green Book”中的两位男演员相当出色,尤其是出演Tony的Viggo Mortensen更是跳跃出他自己的“英俊武生”形象,绝好的把一位受教育不多,浑身恶习但又朴质善良的纽约人充分表现出来。而Viggo对以对自己喜剧角色的理解和再现,更令人刮目相看,期待他能够像Robert De Niro那样在喜剧类影片中成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HCC 回复 悄悄话 Great review.
FreeGo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武胜' 的评论 : 总是有得有失。谢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使用概念和分类的确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更迅速地认识世界,甚至可以说是智能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但伴随它而来的是,我们很自然地用以往形成的概念去理解、去概括我们其实不熟悉的事物。这似乎就是“偏见”的来源,可以成为阻碍我们对新事物新环境的认识。”这段很精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