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美国的尴尬

(2019-04-24 08:13:01) 下一个

据信,在美国华裔已成为亚裔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族群。在2000年到2006年间,新华裔人口增长了28.5%,达到349.7万人。华裔人口占亚裔人口比例24.5%,成为亚裔最大族群。华人中七成已经成为美国公民,而美国新华裔人口的60%都来自中国大陆。
闯荡在美国的各族裔之第一代移民,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本难念的经。单单子女教育这一环节,就让他们备受考验。美国华裔家长在一个和自己成长时迥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抚养后代,面对的情况远比在单一文化环境中复杂得多,教育过程中真是尴尬频生,令许多家庭心有戚戚焉。
尴尬首先来自儿童自身。他们生活在一个与父母当年迥然不同的崭新环境,耳濡目染,小朋友就生出疑窦,为何自己头发不是金黄的,眼睛不是灰色的,小小年纪就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了疑问。学校西式教育的燻陶,同学们的潜移默化,使他们从语言到行为、习惯都在全盘西化。而一旦回到家庭,他们又难免接触到有所不同或完全不同的语言、理念和行为。尤其一些中产阶级华人所居住的社区、处身的环境,华人更为鲜少,孩子更习惯于英语交流,而平日越是只以英语交谈的孩子,就越容易因为身份认同与文化差异问题,出现心理及行为上的偏差,或是厌恶自己的肤色、发色,不承认自己是华人,或是觉得父母英文不好很丢脸等等。这让家庭子女教育的难度大增。
儿童父母也自有尴尬。青年一代的华裔都取更加积极、自然地的生存姿态,希望能够早日“入乡随俗”,对子女的教育也就格外用心。但是,曾经生活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在他们身上打下深刻烙印。尽管他们正在努力寻求适应美国的儿童教育理念和方法,但不会一蹴而就,有时还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也许一对都是博士的父母,对子女宠爱之余,他们却并不完了解子女;子女也会并不完全领情。伴随着成长过程,子女不断和父母因为一些区区小事吵架,理由多多,比如,白人同学的父母,常会为自己说了子女不爱听的话而道歉,但中国父母却“永远都是对的”,从来都不会道歉;长辈要求孩子“听话”、唯大人指挥是从,孩子则说什么事都要同他商量,“我同意才行”。
许多华人父母不得不着力于从小给子女灌输身为华人、与身边其它欧美人有所不同的观念,强调中美文化各有优点,要给子女建立起身为华人的自信心,让子女明白华人在表达感情上较含蓄,和西方人的不同,以子女能够理解、体会的方式,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以期建立起更亲密的亲情关系。多数华人家长还不辞辛劳,每个周末都驱车数十公里,把子女送进华文学校,让华人孩子聚在一起说中国话、认方块字,希望在特殊环境中留住华夏之根。但有的孩子入学几年,也认不了几个中文字更不会写,弄得家长长吁短叹。身在异乡,举起右手追求融入美国社会,举起左手,希望传承中国文化,鱼和熊掌一起都要,达成自己教育目标的难度和艰辛可想而知。
上述的诸多尴尬根源在哪里呢?主因绝非一家或某人的个体素质,这是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华人子女教育中的必然反映,只要这种文化差异继续存在,由此引起的认同错乱,行为差异就在所难免,华人子女教育的尴尬就还得尴尬下去。
华裔儿童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尽管他们拥有黄皮肤,黑眼睛,但是因为远离祖籍国家,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历成长,久而久之对祖籍国的文化,历史,社会现状自然会缺少了解,感到陌生。要让华裔儿童牢记自己的“中国根”,牢记自己是龙的传人,让他们接触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看到了中国的日益繁荣富强,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既是华裔家长的责任,也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两种文化的融合需要假以时日,需要遵循一些规律,需要融合的艺术。华人子女教育同美式教育如何有机接轨,是一篇大文章,值得行家们一探究竟,如果能够从中悟出一些中西文化教育特点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之类,真是善莫大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根本不了解北美情况的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