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0章 对人才的偏见来自于狭隘

  人才可能有自己的缺点,但不能老把目光盯在人才的缺点上。尤其是领导者出于个人偏见,处处打压人才,不给予公正待遇,人才的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人才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

(1)才精志高。

总经理不喜欢爱提意见的人,不管意见正确与否,只要是这个人提出来的,就不会得到总经理的认可。

这个人在企业也难有出头之日。

可怕的偏见,一直是悬在人才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更可怕的是,总经理的脑筋一条道走到黑。

很多人看三国,如果说为徐庶感到憋气的话,对魏延则是感到不平。

魏延很有才干,在刘备的蜀汉政权中,关、张、赵、马、黄是五虎大将,紧随其后的就是魏延。论资格、论能力,魏延在蜀汉政权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魏延很无奈,诸葛亮的冷眼,始终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头上。

魏延不仅仅是一员善会使刀抡枪的武将,他也是一位称得上战略家的武将。

在《三国演义》中,直到刘备和诸葛亮从新野逃到襄阳时,才出现他的身影,并且只是一晃而过;真正的出场,是在赤壁大战结束,刘备已得到荆州以后。

但他的两次出场,都让人们觉得他不同凡响。

一是爱憎分明。

刘备见曹操带着大兵来攻,便决定放弃新野,先到襄阳刘表处。

刘表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刘琮对刘备这个叔叔,一向并无恶意。

刘备站在东门外大喊:“刘琮贤侄儿,我是你刘备叔叔。今为百姓逃难而来,请快开城门。”可刘备不仅没有喊来刘琮,反而喊来了密如飞蝗的箭矢。刘琮的舅舅蔡瑁一向对这个穷亲戚看不顺眼,几次想害死他都没有成功,这次刘备找上门来,蔡瑁不但拒门不纳,反令军士放箭。

刘备身后聚拢了一大片逃难的百姓,他们见刘备受到如此接待,纷纷大哭不已。

刘备进退两难之际,只听城门里有人喊道:“蔡瑁真是个卖国之贼。刘备是有名的仁人君子,现在为救民而来,竟然拒而不纳。”言语急促,声如洪钟。边喊边带领一路士兵,砍翻守门将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站在城门口,对着刘备大喊:“刘使君快领兵进城,共杀卖国之贼!”

刘备正准备进城。又见大将文聘从城内领着大队人马,向城门口涌来。口称:“魏延无名小卒,竟敢犯上作乱。”再次来夺城门,并在城门口发生血战。

那个喊刘备进城的人就是魏延,他不过是蔡瑁手下的一员无名小校。

刘备原为入城救民,不想反为入城扰民,他决定绕城而走,向江陵奔逃。

魏延与文聘在城门口从上午战至下午,手下士兵渐渐伤亡殆尽,他只好撇开文聘,落荒而逃。

魏延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校,能有这样的英雄壮举,确实忠勇可嘉。他认定刘备乃仁义之士,是其忠;他率领一部分士兵,抢夺城门,大战文聘,是其勇。

刘备真正认识魏延,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了。

二是立场坚定。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占有了荆州,关羽自告奋勇去攻取长沙。

长沙太守韩玄并无多大本事。但老将黄忠却有万夫不当之勇。关羽和黄忠在城下大战一百余合,未能见出胜负。

关羽甚不服气,第二天又搦黄忠决战。两人战有五六十合。黄忠突然马失前蹄,摔倒在地。关羽临阵杀敌也不乘人之危,就举着刀说:“快回去换了马来再战。”

黄忠经此一失,才明白关羽信义素著,确实名不虚传,心下十分佩服。当他与关羽再战的时候,见关羽渐渐逼近,就连扯了两次弓弦,以向关羽报信。关羽误认为黄忠箭法上生疏,更是拍马上前。黄忠一箭射去,关羽头盔上的缨络,应声而断。关羽这才知道黄忠是报自己昨天不杀之恩。

长沙太守韩玄坐在城门楼上观战。他知道老将黄忠,百步穿杨,百发百中。见他只射缨络,而不伤人,就判定黄忠是在卖阵。黄忠刚进城,韩玄就令手下一拥而上,将黄忠擒下,推到城门外,以通敌罪处斩。正在此时,有一青年大呼:“黄忠乃长沙之保障,杀黄忠就是杀长沙百姓。韩玄残暴不仁,我们应当除掉他。”他不但出手救下黄忠,还带着百姓攀上城楼,将韩玄砍为两截。然后带着百姓,请关羽入城。

这个青年人就是魏延。他从襄阳逃出后,来到长沙。他目睹韩玄轻于杀戮,草菅人命,在长沙不得人心,就于危急关头,将长沙献于刘备。

在魏延心目中,刘备一直是他追随的目标。他认定刘备才是英明之主。无论在襄阳,还是在长沙,他坚定不移地想投靠刘备。

刘备和诸葛亮进入长沙城内劳军。关羽引魏延进入府内参拜。诸葛亮当即令武士将魏延拖出去斩首。诸葛亮的反常举动,让刘备大吃一惊。刘备问诸葛亮:“魏延是个有功无罪的人,为什么要杀他呢?”诸葛亮回答说:“我看魏延这个人脑后长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必须先把他杀了,以绝后患。”

诸葛亮刚见到这个年轻人,就一锤定音,给他定了性。

诸葛亮应该清楚,魏延杀人,事出有因。韩玄无道,人人得而诛之。魏延杀韩玄,应属深明大义,倡举义旗。

诸葛亮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但不知长在什么地方,是靠近颈椎,还是在后脑勺上?还是其他什么部位?诸葛亮没有说,《三国演义》里也没有写。

诸葛亮不可能是个相面大师,他如果会观相识人,后来为什么看马谡不准?看孟达不准?一失城,一投魏,造成严重后果。

在刘备的劝说下,诸葛亮没有杀魏延,但魏延却从此开始了痛苦的人生。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地识人、用人,千万不要在脑海里想象出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偏见一旦形成,怎么看都不顺眼,一辈子都难以改过来。

(2)有志难伸。

其实魏延脑后,根本没有什么反骨。罗贯中在这里插入这样一个细节,不过是要为以后预留伏笔。

因为后来魏延与诸葛亮发生了冲突,并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极不完满的句号。

而诸葛亮一直是罗贯中心目中的神。他们之间要有冲突,诸葛亮绝不会有错,那么只能错在魏延。

刘备对诸葛亮的“反骨”说,一直没有给予正面回应。他积极地、潜意识地保护着魏延。刘备入川的时候,诸葛亮镇守荆州,刘备就把魏延带在身边。刘备不会为这个问题,去与诸葛亮达成共识。他不会因为魏延的问题,与诸葛亮产生任何隔阂。

诸葛亮是一贯正确的CEO,而魏延只不过是一个才能突出的副经理。孰轻孰重,清楚明白。

一是挑战权威。

魏延第一次与诸葛亮发生正面冲突,是在诸葛亮上出师表后,第一次率师伐魏的时候。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三十万大军北伐中原,任魏延为前督军。

魏帝曹睿命夏侯楙领军抗拒诸葛亮。夏侯楙虽为将门之后,但不过是一介书生。纸上谈兵,口若悬河;临阵杀敌,百无一能。

对诸葛亮的出兵安排,蜀国大将包括赵云在内,人人奋勇争先,从无异议。

魏延就不同了,他对诸葛亮说:“夏侯楙懦弱无能。我想领五千兵出子午谷,不到十天,就可以直捣长安。您带大兵,从斜谷循序而进,两路夹击,咸阳以西,就可一战而定了。”

诸葛亮说:“这不是万全之策。你欺侮中原没有人才吗?魏军如果在山中埋伏一支部队,不但五千人受害,而且有损军威。绝不可行。”

如果是别人,听了诸葛亮的话,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但魏延却不识进退,硬是接着还要往下争论,他对诸葛亮说:“丞相领大兵从大路进发,魏兵必调关中大批人马堵截,仗打起来,旷日持久,什么时候才能拿下中原?”诸葛亮说:“我从陇右依法进兵,一定能够取胜。”

诸葛亮不听魏延的建议,魏延只好怏怏而回。

实事求是地讲,诸葛亮第一次伐魏,魏兵不但准备不充分,而且大部队都调去对付诸葛亮了。魏延从子午谷出奇兵,攻其不备,胜算很大。诸葛亮担心五千人回不来,且不说区区五千人在三十万大部队中,占有的比例很小;诸葛亮后来从陇右进兵,很多次打一仗就不止损失一万人。更何况当时的魏军统帅夏侯楙,是一个纨绔子弟,根本不懂兵法,后来被打得逃入边疆,他也的确不是魏延的对手。魏延的计策,当属具有战略眼光的上上之策。

后人的评述可能有失偏颇,可以听听当时的大战略家司马懿是怎么说的。司马懿后来领兵到祁山,专门对张郃说过:“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敢冒险用兵。若是我用兵,从子午谷出奇兵,早就把长安拿下了。诸葛亮不是想不到这一点,他是怕失败,不敢冒险。”

英雄所见略同,司马懿是最了解诸葛亮的人。

总经理提出了一个向北方发展的方案,一个副经理却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对这个方案加以修正。总经理却说,如此修正以后要花钱。按照总经理的方案,虽然稳健,却浪费更大,最终还没有把市场拿下来。总经理却对善于思考问题的副经理不满,恐怕错也不全在副经理吧。

二是意见相左。

魏延再次与诸葛亮发生冲突,是诸葛亮第二次率师伐魏的时候。诸葛亮决定率兵从陈仓道口出击,他让先锋官魏延去打陈仓。魏延派先头部队侦察后,发现魏将郝昭把守甚严,就对诸葛亮说:“陈仓道口已筑起一城,深沟高垒,十分严密,不如弃了此城,从太白岭鸟道出祁山很方便。”诸葛亮说:“陈仓的北面就是街亭,只有攻下陈仓,才能进兵。”魏延见诸葛亮不听,只好领兵前往。攻打多日,毫无办法。诸葛亮一怒之下,准备杀了魏延。他不相信一个小小的陈仓,只有三千守兵,还会拿不下来。诸葛亮亲自带兵攻打陈仓,结果,打了二十多天,枉费许多时间和兵马,也没有拿下陈仓。最后,不得不从小迳出斜谷望祁山进发。

诸葛亮虽然也没有拿下陈仓,但对魏延又多了一层憎恨。

诸葛亮如果拿下了陈仓,则魏延又多了一个罪名。

在战争中向诸葛亮提出不同意见,魏延不止一次。诸葛亮骂死王郎后,当晚安排赵云和魏延两人,带兵去劫魏寨。赵云欣然领命,魏延却对诸葛亮说:“魏兵刚败一阵,肯定会想到我们乘丧劫寨,他们怎么会不提防?”虽然诸葛亮计中有计,但魏延敢于向战神诸葛亮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总经理可能不会喜欢老是提意见的人。可副经理偏偏又不识趣,总经理们会不会不高兴呢?

三是反骨不灵。

曹操第二次带兵来祁山的时候,兵出斜谷界口,正准备进兵的时候,魏延在前面挡住去路。曹操知道魏延是一员战将,他很想把魏延收归己用,就亲自在阵前招降魏延。魏延却看着曹操大骂。诸葛亮说他脑后长有反骨,此时的反骨却不见一点儿灵验。曹操不但没有招降魏延,正当他站在高处观察战况时,魏延大喊一声:“魏延在此。”拈弓搭箭,飞声射中曹操门面,射落曹操两颗门牙。

在蜀兵大将中,亲手伤过曹操的,只有魏延一人。

企业的一个副经理,如果把工作做到让竞争对手的老总伤透了脑筋,这样的副经理,绝对是本企业忠心耿耿的人。

四是功不抵过。

魏延以自己的战功,深得刘备的赏识。刘备攻下汉中后,准备迁治成都。而汉中是成都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刘备的二弟关羽当时镇守荆州,别人都认为汉中太守一职非张飞莫属。张飞自己心中也是沾沾自喜。没想到刘备却把这一重要职务交给了魏延。令“一军皆惊”。刘备对魏延十分信任,常让他独挡一面。

诸葛亮死后,在蜀国老一代大将中,魏延是硕果仅存的人。诸葛亮临终之际,不仅安排后事时把魏延排除在外,而且还把兵权交给了杨仪,让杨仪把兵撤回成都。在蜀国一班大臣中,魏延与杨仪的矛盾十分尖锐,是人尽皆知的事。有一次二人相争,魏延甚至提刀差一点把杨仪杀了。杨仪接掌兵权,无疑是对魏延的沉重打击。

魏延见杨仪调兵回撤,他压根儿不知道诸葛亮已经定下了杀他的妙计,他说:“丞相虽亡,还有我在。杨仪不过是一长史,他怎么能当此大任。他应当把丞相的灵柩送回成都安葬,由我率大兵攻打司马懿。怎么能因丞相一人而耽误国家大事呢?”魏延念念不忘伐魏大业,他脑后如果真有反骨,此时手握重兵,一举即可成事。

魏延的拒不撤兵,让杨仪心惊肉跳。他一面向成都报告魏延谋反,一面打开诸葛亮留下的锦囊,才知道诸葛亮临死之际,已定下诛杀魏延的妙计。魏延背着谋反的罪名,死于杨仪之手。

所有的功劳已都不是功劳,人们永远记住了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魏延。

其实,魏延的脑后并没有反骨,因为该反的时候,他没有反。

其实,诸葛亮说他脑后有反骨也没有错,这根“反骨”就长在诸葛亮的心里。

诸葛亮作为一代智神,他的每一步安排都没有错,而魏延提出的意见也没有错,但诸葛亮容不下敢于向自己挑战的人。

作为一个能干的副经理,面对一个老谋深算、料事如神的总经理,老是提意见是不行的,还得处理好关系。总经理也不能因为副经理爱提意见,而心存偏见。偏见来自于狭隘。魏延与诸葛亮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第四篇 领导篇:当好高飞的领头雁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