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游戏的觉醒理论

  游戏的觉醒理论也可称为内驱力理论,它试图揭示游戏的生理机制。

这一理论是以伯莱因、艾利斯、亨特等为代表提出的。他们从生理方面分析,认为游戏是由一种内驱力(内在动机)引起的行为,内驱力是由机体的需要状态引起的,它的功能在于引起或激发行为或给予行为以动力。这种内驱力是神经机制的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联系。儿童游戏的动机是由于机体需要寻求刺激,以维持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觉醒水平,使它处于最佳状态。

传统的内驱力理论一般只讲生物内驱力,而这些内驱力是与食物、水、空气、体温调节等生理需要相联系的,经过自然选择而进化,或为机体生存所必需的机能。例如,由于食物的缺乏会引起动物的不安,它们就会进行觅食和进食活动,当它们的身体得到补充,内驱力也就降低。如果动物的机体不能产生这种反应,动物就会很快死亡,也就不可能繁衍后代,因此它们的种类就可能灭绝。这种内驱力理论根源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可是按照这种理论,人和动物的一切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于对食物的满足等生理需要,指向于降低与这些需要有关的内驱力。赫尔把内驱力分为两种:一是原始内驱力;二是继起内驱力。前者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如与食物、睡眠等有关的,后者是以习得等为中介的原始内驱力。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蛇咬是一种痛苦体验,这种体验引起了一种原始内驱力(避免痛苦)。之后,只要见到井绳,也会畏惧,井绳成为引起惧怕这种习得内驱力的刺激。所以,继起内驱力也是以原始内驱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然而,人们观察到,生物内驱力并不能用来解释人和动物的一切行为,尤其是人的许多活动。如调查研究、游戏、艺术等,显然与饥渴无关,但是它们对于机体的健康、体内平衡状态的维持,具有同样重要的生物适应的意义。动物研究表明,老鼠为了探索具有新颖性的迷宫,宁肯离开安全而熟悉的巢穴,即使受到电刺激,也要实现这种探索。

因此,机体不仅需要食物、睡眠,还需要探索、理解、寻求刺激等。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这些需要可引起活动内驱力、探究内驱力。儿童的好奇和游戏,正是这些内驱力作用的产物。

“觉醒”是游戏的觉醒理论的核心概念。觉醒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或机体的一种内驱力状态。觉醒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因素是外部刺激或环境刺激。另一个因素是机体的内部平衡机制。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过程的自动调节机制。新异刺激除了对学习提供不可缺少的线索作用之外,还可能激活机体,改变机体的驱力状态。中枢神经系统能够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来自动调节觉醒水平,使之维持最佳觉醒水平。

在新异刺激——觉醒水平增高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探究。探究就是直接感知物体,是对物体的知觉属性(形状、材料、颜色等)的反应,是由刺激所控制的行为,回答“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的问题。伯莱因把它叫做“特殊性探究”,这种探究的作用在于获得关于外界物体的信息,消除不确定性,降低觉醒水平。

在缺乏刺激——觉醒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游戏。游戏的作用在于寻求刺激,避免厌烦等不良的状态,提高觉醒水平。因此,游戏是机体主动影响环境的倾向,是由机体而不是由刺激所控制的行为,它回答“我能用它来干什么”的问题,伯莱因称之为“多样化的探究”。

游戏相当于发散的探究活动。游戏的动机出自减轻厌倦的需要,使自己兴奋起来,提高觉醒水平。这种动机不是为了从外界获得奖励,而在于从自身得到内部的满足。游戏行为是操作性的,是主动作用于环境的,可使儿童的神经系统活动调整到最佳水平。

游戏和探究,它们的驱力都是维持机体最佳觉醒水平的努力,是机体调节觉醒水平的两类系统。

亨特的观点较与众不同,她不把游戏看作是与探究不同的行为,认为游戏包容探究。她把游戏看作是由认知性行为和嬉戏性行为构成的活动。认知性行为相当于伯莱因的“特殊性探究”,嬉戏性行为相当于“多样性探究”。认知性行为是与掌握信息与技能有关,嬉戏性行为与对过去经验的利用有关。在发生的顺序上是先认知后嬉戏,先后轮流,构成了游戏的动态过程。亨特对游戏发生在什么样的觉醒状态下的看法也与他人不同,她认为环境刺激是连续作用于机体的,有时过多,有时过少,形成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只有一个短时间是经过中等水平的,此时的水平产生游戏。因为中等水平的觉醒是最佳觉醒状态,游戏应该在最佳觉醒水平上发生。亨特的观点更适用于解释儿童的游戏。儿童在游戏中既对环境进行探究(认知),又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来同化环境、理解环境,发挥着自己的创造性。游戏可以进一步看作认知和创造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

亨特认为儿童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在游戏中学习。认为游戏和学习二者是对立的,在她看来,儿童一旦开始游戏,很少再发现物体的新特征,认为游戏会妨碍学习,也就是说游戏妨碍对于信息的进一步获得。许多人不赞同亨特的观点,并对其提出批评,他们认为游戏是学习,而且是比探究更为重要的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儿童只能了解物体的知觉属性,而在游戏过程中,儿童通过对于动作的概括,掌握物体的功能属性,个别的简单的动作图式可以联合成为较复杂的动作图式,并可迁移到别的物体上去。还有人认为游戏可以使人了解自己影响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所必需的机能。还有人认为在游戏中儿童通过创造一个新的情境,来探究物体的象征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新的水平的探究,不仅是前一阶段的继续,而且是更加精细的探究形式。由此看来,亨特对于学习的理解过于狭窄了。

游戏的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探究和游戏行为的内部动机主要是维持机体觉醒水平的最佳状态,与刺激物特点有关。这种理论不仅将思维延伸到了游戏的生理机制这样一个微观的领域,而且在理论中对于生理心理学术语进行运用,使游戏过程的整个描述更为精确和严谨。

这一理论还指出了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为我们如何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合理组织作出了有价值有意义的提示。以往,幼儿园总是更多的强调丰富儿童机构的环境刺激,而不注重人与环境交互的作用,因此也不能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中去研究环境刺激的适当性、合理性。研究证明,刺激的贫乏对儿童的发展不利,但也不是说刺激越多越好,否则也会适得其反,会使机体觉醒水平增高,超出最佳范围,这样既会抑制游戏行为,又会使探究行为显得刻板,防御性成分加大,甚至出现知觉逃避现象,儿童还会紧张不安、停滞不前。因此,在组织儿童进行游戏时,教师应从整体上考虑游戏材料的数量、新异性等因素合理组织搭配的结构问题。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
7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儿子
9教子从此不累
10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

  • 家教:与孩子同行

    作者:章创生主编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向家长和我们的孩子讲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给我们小孩以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