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涉外会见、会谈礼仪

  会见座次安排

  在国际社交礼仪活动中,会见、会谈是较正规的活动,要求慎重对待,其重点在于座位的安排,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会见和会谈的座位安排方式。

  会见一般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通常宾主各坐一边,也有穿插坐在一起的。某些国家的会见还具有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客人坐在主人右边,翻译和记录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座位不够时可在后排加座。

  会谈座次安排

  如会谈长桌一端向正门,则以入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方,左为主方。多边会谈,座位可摆成圆形、方形等。小范围会谈,有时只设沙发,座位按会见座次安排。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座,以正门为准,主人坐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也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

  会见、会谈的礼仪要求

  会见、会谈的礼节要求比较正规,因此要特别注意,主要分为介绍、握手、谈话三项:

  (1)介绍。

  ①正式会见,应由第三者介绍。介绍时,作法要自然得体,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②介绍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在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③在我国,一般由引见人先将外宾向我方人员介绍,然后将我方人员向外宾介绍。如果外宾是知外人士(如国家元首等)就只将我方人员向外宾介绍。介绍时,应将双方姓名、职务介绍出来,称呼可酌情而定。

  (2)握手。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告别的礼节,在国际交际场合,运用最普遍,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①在会见、会谈场合,在双方介绍完以后,可相互握手,寒喧致意。关系亲近的可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轻握一下即可,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老朋友可以例外。除因特殊原因外,不要坐着与人握手,但如果两人相邻或相对都是坐着,可以微屈前身握手。

  ②握手应由主人、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但按西方传统,位尊者和妇女可以戴手套握手。作为主人,主动、热情、适时握手是很必要的,这样做可以增加亲切感。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3)谈话。

  ①在国际交往中,同外宾会见、会谈时,要落落大方,诚恳自然,同时注意内外有别,不要强加于人,自吹自擂。

  ②外宾谈话时,不要轻易打断,要给对方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要面向外宾,注意倾听,不可只和我方人员或译员私下嘀咕,也不要作出心不在焉或闭目养神状。谈话声的高低应适当。如没有听明白,不妨再问一遍。如发觉外宾对我方谈话有未领会的神情,应及时通过译员解释清楚。

  ③与外宾谈话,要实事求是。称赞对方不宜过分,自己谦虚也需适当。不要打听外宾私事,更不要以对方的生理特征为话题。涉及对外事项和外宾的各种要求,如无把握,不得擅自表态许诺。我方的内部安排,未经许可,不得向外宾透露。自己不清楚的事,不要随便答复,答应了的事,一定要设法办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