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附录八:《布莱德利报告》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46条建议

  第一,建议澳大利亚政府采用报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愿景、战略目标及工作原则。

  第二,制定一个新的高等教育目标,即在2020年,在澳大利亚25~34岁年龄段的人口中的40%须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受教育水平。

  第三,澳大利亚政府的关于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社会经济状况的测量工作应该从现在的“邮区代码”方式转为一种基于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情况的测量模式。

  第四,建立一个到2020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招收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层次的学生、比例达到招生总人数的20%的目标。

  第五,在学生收入支持系统中,采纳一揽子改革计划。

  第六,对学生支持系统实施三年一轮的定期的检查,以评估资助金额对有需求的大学生减少经济障碍的效果。

  第七,要求所有高等教育提供机构进行有关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跟踪调查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问卷调查,从2009年起,进行有关澳大利亚大学生与社会结合的情况调查并按年度完成报告。

  第八,建议澳大利亚政府增加研究活动的基础设施基金项目的总资金配置,增加额度为每年大约5亿澳元(目前相当于25亿人民币)。增加额度由以前的通过竞争性奖励提供的资助资金的20%增加到50%。

  第九,政府应该使研究项目迎合未来的需求、将其委托给具有研究资质的高学历人员,应该根据研究成果来增加研究培训计划的指标。

  第十,政府应该将澳大利亚研究生的奖学金额度增加为每年25000澳元,而且将奖励支持的年限增加到4年。此项建议是根据国家创新情况调查报告提出的为富有成效的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激励与支持以鼓励他们选择科学研究为职业生涯的建议而提出的。

  第十一,建议将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委员会的规范功能和其他功能实施分离,使其成为另外一个独立的国家规范机构。

  第十二,建议对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委员会的企业发展责任进行检查,并将此责任落实给一个独立机构而该机构应该受到联邦政府、州或领地政府及高等教育提供机构的问责。

  第十三,政府应该将为在大学里的紧缺技能专业或领域进行研究性学位学习的国际大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增加到每年1000个。该奖学金应该使获得资助的国际学生能够享受到和录取到同一专业的本国学生的同等待遇。

  第十四,建议高等教育提供机构使用他们招收国际大学生的收入的一部分,按澳大利亚政府的学费性奖学金的同等额度设立助研奖学金,以便为进行高学历研究性学习的国际学生提供生活开销方面的经济资助。

  第十五,澳大利亚政府与各州及领地政府加强联系以确保享受政府资助的国际留学生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读书免交学费的一致性政策,并注意安排留学生配偶享有工作签证。

  第十六,在与区域性教育提供机构一起就当前问题进行进一步商讨之后,澳大利亚政府从2012年起每年增加八千万澳元资助地方区域高等教育提供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以减轻当前的地方政府这一块的经济负担。这个资助包括通过一系列审核对发展创新型办法的资助。

  第十七,建议澳大利亚政府出资进行一项研究,调查在地方区域建立一个新的国立大学的可行性。如果研究表明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国立大学是可行的,政府即可为该所大学建立与运行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十八,政府应与利益关系人一起着手进行一项调查以确定大都市以外区域及偏远区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情况,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最好办法。

  第十九,建议澳大利亚政府采纳一个具有以下特点的、集高等教育质量认证、质量保障与质量规范这三大功能为一体的质量框架:

  1.对能够提供满足以下核心要求的课程的院校进行认证:

  --一个具有能够对教学结果进行不断更新并保持标准一致的描述性标准并且具有扎实结构的澳大利亚质量框架;

  --进一步要求大学在其教学领域从事科研活动,以便大学为知识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培养出更多能够体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特殊价值的毕业生;

  --有一套新的质量保障办法,该办法中包括对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学习质量实施保障的透明过程的标准及使用标准的方法的制定。

  2.一个独立的国家级规范机构,负责对所有的高中后的教育提供机构进行规范。在高等教育界,它将进行以下工作:

  --对新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认证,其中包括大学;

  --根据风险评估情况,约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对所有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定期重复认证;

  --对所有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质量审核,重点关注院校的教学标准以及该标准的制定、监控与执行的情况。这其中也包括对院校为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所取得的成就及所采取的达标措施的情况的审核。

  --对院校进行注册与审核,以便从法律角度保护在澳大利亚学习的海外学生并对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实施保障;

  --在被咨询的情况下或主动地向澳大利亚政府就高等教育方面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

  --对不享受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全额学费学习的课程的价格制定情况实施监察。

  第二十,澳大利亚政府在与各州及领地协商之后,在2010年之前建立一个国家规范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对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实施认证与重复认证,对院校所要提供的没有得到授权的课程实施认证;

  --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定期质量审核;

  --就高等教育质量、效果及效率方面的问题提供咨询;

  --对为海外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院校进行注册与审核。

  第二十一,建议澳大利亚政府经与各州及领地政府协商之后,修改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与审核的过程,并令其得以进行以下工作:

  --由一个国家规范机构对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实施十年一轮的定期认证,该机构有权制定认证条件并可以要求院校实施后续整改措施或在必要的时候取消院校要求认证的权利;

  --进行周期较短的质量审核,重点关注教学标准及标准的制定过程、标准的监控程序及实施情况,可以要求被审核院校实施整改行动,审核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二,澳大利亚政府在与各州及领地协商之后,本着大学的认证与再认证即是加强大学的教学与科研这两大块工作之间的联系的这一原则,制定一个更加严格的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认证标准。大学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办学开始的时候,至少在三个宽泛的学科领域,提供高等教育资质的教育,其中也包括高等研究性学历教育并在之后不断扩大合格的教学领域。

  --在办学开始的时候至少在三个宽泛的领域进行科研并在之后逐渐扩大研究领域并在该学科领域提供课程硕士学位教育;

  --在所有较为狭窄的专业领域内从事足够的科研,并在此领域提供高级研究性学位教育。

  第二十三,建议澳大利亚政府出资聘请或资助专家研究制定一套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办法,将其作为第十九条建议中提出的新框架的一部分。该办法中应包括:一套评估和比较教学效果的指标与工具;一套正规表述的各学科教学标准以及使用该标准的程序。

  第二十四,建议澳大利亚政府经与各州及领地政府协商,对《澳大利亚质量框架》进行检查与修正以明确和改善其框架结构及质量描述标准,进行修改的责任应该落实到国家规范机构的身上。

  第二十五,略。

  第二十六,建议澳大利亚政府从2010年起以每年10%的比例,增加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投入。

  第二十七,略。

  第二十八,澳大利亚政府每三年聘请一次专家对政府为高等教育的教学提供的基本资助水平进行检查,以确保该资助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能够适合本领域的需求。

  第二十九,澳大利亚政府引进一个为国内接受高等教育学生而设置的以需求为驱动的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已被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在自己能够合法提供的专业与课程范围内合法按照自己所想要招收的数量来招收合法的学生,并从政府处获得政府资助那些学生的津贴。具体安排是:

  本办法最初适用于本科课程的学生,待进一步权衡公共及个人利益之后,再将此办法用于攻读研究生课程硕士学位的学生;

  本办法最初仅适用于公立大学,待以后出台了具体的其他大学的规定办法之后,本办法再适用于其他或批准的大学。

  对于获此批准的学校不设资金和时间方面的限制;

  允许合法的院校设置自己的录取学生的标准,其自行决定招收多少学生及招收哪些学生;

  允许高等院校根据需求改变为学生制定的各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内容要求;

  允许政府在希望调节学生和毕业生的数量的时候从以需求为驱动的体制中撤除一些学习的课程。

  第三十,建议澳大利亚政府经与原住居民高等教育顾问委员会协商,定期检查原住居民接受和完成高等教育的措施与效果的情况。

  第三十一,建议澳大利亚政府对来自代表性不足的人群学生的高等教育参与及学业完成的资助,资助力度要达到占总教学资助金4%的水平。此种资源的配置应该通过一种新的边远地区支持项目和一个对招收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学生的补贴模式来完成。对于支持残疾学生的项目的资助额度要增加到每年两千万澳元。

  第三十二,建议澳大利亚政府对每一所大学的教学资助总额的2/5按照其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配置,绩效指标可每年进行一次协商与制定。

  第三十三,澳大利亚政府应聘请人员对三年在各专业学习的学生之间费用分担问题进行研究,以得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一致的方法。

  第三十四,略。

  第三十五,略。

  第三十六,略。

  第三十七,建议澳大利亚政府:

  --将支持缴费本科学生的“费用援助”奖学金额度提高25%;

  --将支持“海外学生贷款”的奖学金取消,以支持本国学生赴海外进行部分阶段的学习。

  第三十八,澳大利亚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新的、总额度为4亿澳元的结构调整资金,以支持这个从2009年或2010年起为期四年的实施上述报告中建议的改革的调整期开支。

  第三十九,澳大利亚政府根据教育领域所收到的慈善资助数额配套提供等额经费以激励这一额外渠道的资金来源链,配套资金戴帽下拨给相关院校,总金额在三年内应达到两亿澳元。

  第四十,建议澳大利亚政府在立法与指导文件中对获得高等教育的各种资助途径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求,这些标准应该:

  --反映出提供资助基金目的的公共性质;

  --确保资助教学的资金能够单独直接划拨给那些能够提供大众所需求的标准课程的院校;

  --确保资助科研及科研培训的费用能够单独直接划拨给那些得到认证的、又资质合适的研究院校,那些能够使公共投资得到理想的回报的院校。

  第四十一,澳大利亚政府在四年之内提供一亿三千万澳元费用支持上述改革的实施。

  第四十二,澳大利亚政府对新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制定并实行一个新的问责框架,而且这应该是一个资助面更加宽泛的管理与规范的框架。

  第四十三,澳大利亚政府与各州及领地的政府协商将扩大国家质量保障与规范机构,使其覆盖整个高等教育界(其中包括职业教育和培训与高等教育),建议澳大利亚政府自2010年起,承担起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与培训的全部管理工作的责任。

  第四十四,澳大利亚政府与各州及领地的政府协商在高等教育领域及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实施一个以高等教育为名的资助基金项目模式并从职业教育的高级水平(文凭与高级文凭)开始,然后尽快延伸到其他各个层次。

  第四十五,澳大利亚政府与各州及领地的政府协商提高接受职业教育或更高级别的教育的学习所能享受的与收入挂钩的贷款额度。

  第四十六,建议澳大利亚政府及州和领地政府同意:

  --建立一个单独的国家机构负责所有的高等教育和培训工作;

  --改变劳动力市场信息的范围和协作关系,使其覆盖整个高等教育范围并支持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一起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更加灵活更加有活力的角色;

  --扩大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目的与作用,使其覆盖整个高等教育界。

  参考文献

  一、外文译著

  1.[澳]马金森,康西丹,澳大利亚企业型大学的权利结构、管理模式与再创造方式[M],周心红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澳]马金森,澳大利亚教育与公共政策[M],严慧仙,洪淼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4.[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美]C。M。Charles。教育研究导论[M],张莉莉,张学文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7.[美]彼得斯,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M],顾建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9.[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10.[美]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陈恢钦,周京,刘新芝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11.[美]罗伯特伯恩鲍母,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M],别敦荣主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12.[美]罗伯特伯恩鲍母,高等教育的管理时尚[M],毛亚庆,樊平军,郝保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4.[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藤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5.[英]路易斯莫利,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权利[M],罗慧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6.[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强海燕主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7.[英]约翰布伦南,特拉沙赫,高等教育质量管理[M],陆爱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8.[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9.\[美\]博格(Bogue。E。G),高等教育中的质量与问责\[M\]。毛亚庆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二、中文著作

  1.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

  2.陈玉琨,代蕊华,杨晓江,田圣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玉琨,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董宇艳,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

  7.范文曜,马陆亭,国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评估与财政拨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冯增俊,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9.龚益鸣,现代教育质量管理学[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顾建新,跨国教育发展理念与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11.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2.韩印雄,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于利益关系人的分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13.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4.黄葳,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江彦桥,赵伟建,付克阳,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6.蒋冀骋,徐福超,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7.劳凯声,中国教育改革30年政策与法律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雷庆,北美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19.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0.李梅,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国学生的全球流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1.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2.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3.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4.闵维方,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5.牟延林,吴安新,李琦,高等教育质量法律控制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6.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7.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8.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9.沈玉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思想与实践[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30.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1.史静寰,范文曜。OECD教育政策分析译丛--教育政策分析2005-2006:聚焦高等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2.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33.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4.王冀生,中国高等教育评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5.王晓辉,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改革文献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6.王英杰,刘宝存,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7.王致和,高等学校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8.夏天阳,各国高等教育评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39.谢安邦,比较高等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0.熊志翔,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41.许茂祖,张桂花,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42.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3.杨东平,大学之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44.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45.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6.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7.张彦通,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48.赵中建,学校管理体系与ISO 9000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9.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0.郑晓齐,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51.曾晓东,曾娅琴,中国教育改革30年--关键数据及国际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三、报刊文章

  1.安心,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初探[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2)。

  2.安心,论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模式及手段[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

  3.别敦荣,论发展大众高等教育及其质量保证[J],辽宁教育研究,2003(2)。

  4.蔡国春,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历史与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2003(1)。

  5.曹长德,高等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及其实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2(2)。

  6.陈玉琨,论发展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5)。

  7.陈玉华,杜根长,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简述\[J\]。教育研究,2007(11)。

  8.方乐,跨境高等教育背景下的质量保障\[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4)。

  9.房保俊,澳大利亚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8)。

  10.房喻,澳大利亚大学现行领导和管理体制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6)。

  11.郭朝红,国际视野中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监控\[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12.郭荣祥,厘清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认识上的几个误区[J],现代教育科学,2003(1)。

  13.韩骅,欧洲高教界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基本认识[J],上海高教研究,1997(1)。

  14.侯威,许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国际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5)。

  15.黄慧心,香港校内外质量保证体系的特征[J],上海高教研究,1998(8)。

  16.黄建如,张存玉,澳大利亚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策略探析\[J\],高教探索,2008(6)。

  17.江彦桥,构建持续有效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上海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讨会后记[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高教研究论文专辑)。

  18.金同康,顾志跃,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启示[J],云南教育,总第81期。

  19.黎小龙,澳大利亚高校战略规划的特点及成因[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

  20.李兵,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制综述[J],高教探索,2003(4)。

  21.李胜元,梁德胜,宋学锋,高丹盈,张维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略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22.刘邦奇,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框架与构建原则[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2)。

  23.刘凤泰,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4(19)。

  24.刘辉,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质量评估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1(3)。

  25.刘献君,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树立的四个概念[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15-16)。

  26.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6)。

  27.骆四铭,大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个层面[J],中国电力教育,2002(3)。

  28.马万华,扩招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状况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29.毛祖桓,梯度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J],中国电力教育,2001(3)。

  30.秦方顺,澳洲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1.施晓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2)。

  32.孙宝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阐述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2007(5)。

  33.孙曼丽,许明,跨国高等教育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8(7)。

  34.田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

  35.王成云,阎红梅,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的态势分析[J],高教探索,2006(3)。

  36.王珺,耿艳峰,郑杰,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优势及启示[J],石油教育,2007(1)。

  37.王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制度评介[J],苏州大学学报,2004.

  38.王晓霞,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功能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39.王一兵,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国外趋势和中国面临的战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40.王玉蕾,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标杆管理的研究与借鉴[J],西北大学学报,2008.

  41.王战军,孙锐,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演进趋势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6)。

  42.熊志翔,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形成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5)。

  43.杨晓江,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评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4)。

  44.张加民,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家质量保证框架概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2)。

  45.张民选,澳大利亚:迅速崛起的教育出口大国[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46.张民选,跨境教育发展中的学生利益保护\[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47.张民选,关于高等教育认证机制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5(2)。

  48.张志远,欧洲十六国的高等教育评估[J],外国教育研究,1997(3)。

  49.张卓,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4)。

  50.赵钜明,超越评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设想\[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51.赵中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框架[J],外国教育资料,1997(5)。

  52.周志刚,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4)。

  53.朱鹏,国外高教质量保证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01-29.

  54.朱旭,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述议[J],理工高教研究,2005(2)。

  四、英文文献

  1.Adams。R。et al,Self-Review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December 2008.

  2.Antony Stella,David Woodhouse,Quality Assurance Develop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6.

  3.Antony Stella,Colleen Liston,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Learning from Cycle 1 Audits,AUQA,2008.8.

  4.Antony Stella,Jeanette Baird,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Inclus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 Thematic Analysis of AUQAs Cycle 1 Audits,AUQA,2008.

  5.Antony Stella,David Woodhouse,Benchmarking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 Thematic Analysis of AUQA Audit Reports,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7.

  6.AUQA。Annual Report 2008,Ausrt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 Limited,http://www。auqa。edu。au。

  7.AUQA。Annual Report 2008,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9.

  8.AUQA。Good Practice Database,AUQA,http://www。auqa。edu。au。gp/search/resluts。php。

  9.AUQA。Policie,AUQA Occational Publications,http://www。auqa。edu。au/aboutauqa/policies。

  10.AUQA。Audit Manual Version 3.0,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6.

  11.AUQA。Audit Manual Version 5.0,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8.

  12.AUQA。Audit Manual Version 6.0,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9,http://www。auqa。edu。au/qualityaudit/auditmanuals。

  13.AUQA。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 Submission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Review,Higher Education Review Submission 146 AUQA,2002.

  14.AUQA。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stralia。Quality Framework of AUQA,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http://www。auqa。edu。au。

  15.AUQA。External Review of AUQA 2005/2006,Statement from the Board of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June 2006.

  16.AUQA。Quality in a Time of Change,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an Forum 2004,Edited by Rob Carmichal,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

  17.AUQA。Policies,Audit Manual,Version 5.0 Appendix G,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8,http://www。auqa。edu。au。

  18.AUQA。Engaging Communities,Proceedings of the 2005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Forum,Sydney,Australia 6-8 July 2005,http://www。auqa。edu。au。

  19.AUQA。Report of an Audit of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January 2009,http://www。auqa。edu。au。

  20.AUQA。Review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Final Report,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http://www。auqa。edu。au。

  21.AUQA。Good Practice Principles fo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for Intern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6.

  22.AUQA。Review of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Final Report,Prepared for AUQA By Bateman&Giles Pty Lted on behalf of the AUQA Review Panel,May 2006.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6.

  23.AUQA。TNE Quality Framework of AUQA,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8,http://www。auqa。edu。au/files/otherpublications。

  24.AUQA。Submission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Review,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2.6.

  25.Australian Vice-ChancellorsCommittee,Proposed Australian University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 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Arrangements,DETYA,2002,http://www。auqa。edu。au。

  26.Gleoffrey D。Doherty,Developing Quality Systems in Education[M]。Routledge,1994.

  27.Betty Leask,Transnational Edu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Learning:Reconstructing the Offshore Teaching Team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ization,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Forum 2004,http://www。auqa。edu。au。

  28.Brendan Nelson MP,Higher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s。Dest,2002,http://www。backingaustraliasfuture。gov。au。

  29.Bruce Guthrie,Communicating with Recent Graduates:Making Sense of the Graduate Destination Survey,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Forum 2003,AUQA Occasional Publication,http://www。auqa。edu。au。

  30.Charles P。Hogarth,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7.

  31.Chris Brink,On Quality and Standards,Keynote Address at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Forum Alice Springs,1-3 July 2009.

  32.Collen Liston,Managing Quality and Standards[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9.

  33.David Woodhouse,Putting the‘A’into Quality,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March 2009,http://www。auqa。edu。au。

  34.David Woodhouse,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Mutual Recogni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Proceeding of the Australian Quality Forum 2003,AUQA Occasional Publication,http://www。auqa。edu。au。

  35.Diana Green(ed。),What is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M],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

  36.Don Anderson,Richard Johnson,Bruce Milligan,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 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Arrangements,DETYA。

  37.DEEWR。Partners in Quality Assurance,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http://www。dest。gov。au/sectors/higher_education/。

  38.DETYA。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n Assessment of Australian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Department of Education,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39.DETYA。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Higher Education Divisio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0,DETYA No。6656.HERC01A。

  40.DEST。Annual Report 2006-07,Depar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raining,http://www。dest。au。

  41.DEST。Striving for Quality:Learnings,Teachings and Scholarship,DEST。2003,http://www。backingaustraliafuture。gov。au/publications/。

  42.Grant Harman,V Lynn Meek,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 Report for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 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Arrangements,DETYA,2000.

  43.Helen Edwards,Linda King,Monash Graduate Attributes in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Report of a Joint Faculty/CHEQ Pilot Project,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Monash University,May 2002,http://www。auqa。edu。au/qualityenhancement/index。php。

  44.Ian Allen,National System for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 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Arrangements,DETYA,2000.

  45.John Heywood,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Learning,Teaching,Programmes and Institutions,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London and Philadelphia,2000.

  46.Lee Harvey,Peter T。Knight,Transforming Higher Education[M]。SRHE&Open University Press,1996.

  47.Lynda Davies。Assessment Reform and the Quality Context:Tensions and Synergies,Proceeding of AUQA,2009,http://www。auqa。edu。au/occational Publications/。

  48.Malcolm Skilbeck,Helen Connell,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 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Arrangement,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0,http://www。dest。gov。au/archive/highered/eippbs。pdf。

  49.Neave,G。,van Vught,F。(eds),Prometheus Bound:The Chas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Western Europe[M],Pregamon Press,1991.

  50.Neave,G。,van Vught,F。(eds。),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Relationships Across Three Continents[M]。Pergamon Press,1994.

  51.Rob Carmicheal。AUQA,Dorit Gerkens,ACQUIN,Marion Moser,ACQUIN,Ian McKenna,HETAC(Editor-in-Chief),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of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Looking in from Top to Bottom)。

  52.Rob Carmicheal,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Quality in a Time of Change,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Forum 2004.

  53.Roger Brown,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The UK Experiences since 1992,Routle Falmer,London,2004.

  54.Ronald Barnett,Improving Higher Education[M]。SRHE&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

  55.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in Helsinki,Finland 2005.

  56.Stuart Macintyre。Universities and the Idea of Quality,Proceeding of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Forum 2004,AUQA Occasional Publication。

  57.The Hon Julia Gillard MP,Speech on Universities Australia Conference,4 March 2009,http://www。deewr。gov。au/Ministers/Gillard/Media/Speeches。

  58.The Hon。Dr David Kemp MP,Quality Assured,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 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Arrangements,DETYA 2000.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