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论东西文明

  东西文明,一直是我国现代思想文化界谈论很多的“热点”问题,也是林语堂经常涉及的重要问题。他曾表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就足以说明他对东西文化的重视程度了。可是,他这时至1936年旅美之前对东西文化的态度是,着重批判落后的中国文化,提倡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早在1925年,他就曾针对当时流行的“反对文化侵略”现象,撰写了《谈文化侵略》一文,指出“无论耶教与孔教,流布东西,同是民族衰靡民志薄弱之表现,本无尊此抑彼之必要”,“思想上的排外,无论如何是不足为训的”,“而思想上及一切美术文学上,要固陋自封,走进牛角里的将来结果也只是沉沦下去”。这表明他反对笼统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

  1930年前后,随着尊孔崇儒,维护旧礼教的风气日盛之时,林语堂更是进一步认识到怎样看待东西文明,是关系着中国能否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而,他1929年12月30日在光华大学中国语文学会发表了以《机器与精神》为题的讲演,1930年1月3日在环球中国学生会发表了以《论现代批评的职务》为题的讲演,1932年春又在英国牛津大学发表了以《中国文化之精神》为题的讲演(正式发表时又加写了重要按语)。在这些讲演中,林语堂颇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东西文化观,不乏新颖的见地,能给人们思想启迪,并有利于扫除时弊。

  在《机械与精神》的讲演中,他着重讲了这样五个基本看法:

  一、那些“暗中要拿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相抵抗”的“忠臣义子”,并非真的“爱国”,而是“对于自己与他人的文明,没有彻底的认识,反以保守为爱国,改进为媚外”,因而这绝不是我国将来之“幸”。

  二、所谓西方文明并不只是“物质文明”,东方文明也不只是“精神文明”,而是东西方文明都有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而且东西文明中“物质”与“精神”各有“美丑”和“长短”。但从总的来看,西方的“机器文明”比东方的“手艺文明”进步,西方的政治体制、科学哲学、文学和道德也比中国所固有的一套旧东西进步得多。

  三、西方的“机器文明”,是西方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产物。他们具有勇于改进的精神,物质上便能不断发达。我们如果还要一味保存东方“精神文明”,便是把《大学》、《中庸》念得熟烂了,“汽车还是自己制造不出来,除了买西洋汽车没有办法”,而且,“若再不闭门思过,痛改前非,发愤自强,去学一点能演化出物质文明来的西洋人精神,将来的世界恐怕还是掌握在机器文明的洋鬼子手中”。

  四、“今日中国,必有物质文明,然后才能讲到精神文明”,“大家衣食财产尚不能保存,精神文明是无从顾到的”。日本因为物质发达了,因而有钱来保存古籍,翻印古书,建立大规模的图书馆博物院,大学教授也才能专心去研究专门学术。可是,中国的大学教授,连买米的钱都常常发生问题,哪里能去买书和潜心研究学问呢?

  五、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向日本人学习,只有洗心革面,彻底欢迎西方的物质文明,才不会继续老态龙钟下去。

  在《论现代批评的职务》中,他主要讲了这样三个见解:

  一、中国思想界正处于新陈代谢、中西交汇时期,呈现出一种极凌杂、荒芜的现象。“中国思想的发明,自然以周秦为最盛,自从武帝尊儒罢黜百家,造成思想统一的局面,中国人的思想家受了传统的权威与政治势力的压迫,遂失了生气,枯燥沉闷不堪,无论如何,跳不出孔孟荀董的圈套”,可是“时至今日,儒家的道统,已经为世界潮流所打破”,我们应有思想的复兴,应有伟大的思想家出现,应创造出一种新的健全的充实的文化。

  二、要使旧的文化消灭,新的文化产生,就必须有批评的智力不可。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时时都感到有人生各种问题的压迫。孔子等“古代圣贤”,再也不能做我们的指导。而应通过我们自己去批评去决定去取舍抉择。现代文化应是批评的文化,只有通过批评才能不断进步发展。西方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文学思想,尽管可能有许多不好的方面,但是都能经过社会和群众的批评,逐渐改革,逐渐进化,与抱残守缺的东方固有的文明,使思想与批评不能自由运用发挥其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三、既然批评是促进现代文明发展的动力,就必须认识批评的实质,即认清对象的真相。而要做到这样,就应摆脱俗见和舆论的影响,要有真正的思想家的眼光,科学家的公平镇静,探险家的魄力勇气。不许批评,是无法认清事物的真相的。中国二千年来思想之所以沉寂,就是因为没有真正自由的批评思想。

  他在《中国文化之精神》按语中,则表达了这样三个观点:

  一、主张非根本改革国民懦弱萎顿之根性,优柔寡断之风度,敷衍逶拖之哲学,而易以西方厉进奋图之精神不可。

  二、东方文明,东方艺术,东方哲学,本有极优异之点,但目睹中国的现实,则使人感到百孔千疮。

  三、中国今日政治经济工业学术,无一不落人后,而一般民众与官僚,却缺乏彻底改过和革命的决心,开口浮屠,闭口孔孟,不能换和平为抵抗,易忍耐为奋斗,结果终必昏聩不省,寿终正寝。因而,必须多看到中国文化的弱点,“中国始可有为”。

  以上所综述的,便是林语堂这时对于东西文明的基本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许多弱点,致使中国愈来愈衰弱,混乱,离世界进步潮流越来越远。而要使中国强盛起来,使中国人过上现代人的生活,就必须抛弃中国固有文化的落后性,学习西方文化的进步性,尤其要学习西方人勇于革新和努力奋进的精神。这不仅在当时具有发人深省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仍然对人们不无启迪意义。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