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没有尽到地主之谊”

  由于林语堂的举荐,厦门大学聘请鲁迅任国文系和国学院教授。而鲁迅于9月4日抵达厦大后,林语堂更是一直把鲁迅看作为自己主持的国文系和国学研究院的台柱。在工作上,他无限信任鲁迅。曾要鲁迅开设“小说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为《国学季刊》撰写论文,给学生作周会演说,指导学生办《波艇》刊物。此外,他还于11月27日亲自陪同鲁迅到集美学校讲演。在生活上,他也尽力关照过鲁迅。譬如,他在代管图书馆时,让鲁迅住进了图书馆楼上,使鲁迅工作、身心一度较为愉快;当他看到鲁迅的伙食不好时,曾多次请鲁迅到自己家里吃饭;中秋节到来时,他曾送一筐月饼给鲁迅;等等。因而,鲁迅10月10日致许广平的信中说:“玉堂的兄弟和太太,都很为我们的生活操心。”

  可是,林语堂当时受林文庆的掣肘和刘树杞的排挤,处境并不好。加上行政事务多,几乎整天忙得团团转。因而,对于鲁迅在住房上受刘树杞的刁难,在室内用具上受白果的气,在生活上难以吃到可口的饭菜等问题上,林语堂或无力相助,或不知情,或过问不够。为此,林语堂曾认为自己对鲁迅“失了地主之谊”。这是出于真诚的自责。

  鲁迅是体谅林语堂的困难处境,并真心实意地支持他的。在工作上,凡是林语堂提出的要求,鲁迅都尽力做好。鲁迅一直认为,林语堂好意请他来,是应该好好做点事的。而且,在与校方斗争上,鲁迅更是坚决站在林语堂一边。更为难得的是,当鲁迅看明了厦大的黑暗情形,觉得林语堂难以成事时,曾于10月17日夜真诚地劝林语堂“将此处放弃,明春同赴广州”。可是,林语堂留恋桑梓之地,希望把厦大办好,迟迟未能下定决心。而鲁迅却为了“尽同事一场的交情”,一再劝林语堂离开厦大,“到武昌或广州做事去”。

  林语堂对鲁迅给予他的支持和诚挚情谊是感受很深的,因而对鲁迅决意离开厦大便格外感慨系之。他知道,鲁迅之所以由北京到厦门,又由厦门去广州,都是由于现实环境太黑暗的缘故。于是,他于12月19日夜里写了《冢国絮语解》一文,借以表达自己的心境:“有人却要于夜静星稀的时候,在鬼蜮国里,荒冢场中,在海的浩叹及草虫悲鸣中,听出宇宙的一大篇酸辣文章。”此外,他又于1927年1月1日定了《译尼采论〈走过去〉——送鲁迅先生离厦门大学》一文,借“呆汉”的口无情地诅咒黑暗现实,并以萨拉士斯脱拉的“走过去”来影射鲁迅离开厦大。整篇文章,以沉重的笔调表达了林语堂因为鲁迅即将离去的痛苦心态和愤愤不平的感情。

  鲁迅于1927年1月15日动身赴广州中山大学之前,林语堂曾多次为鲁迅饯行,并于1月2日,跟鲁迅和泱泱社的崔真吾、朱斐等在布满坟墓和龙舌兰的南普陀小山岗上合影留念。

  从这些看来,这时林语堂对鲁迅是真心崇仰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